起点小说网 二指先生 正文 超级戏迷——八王爷(三)

正文 超级戏迷——八王爷(三)

目录:二指先生| 作者:笼中虎| 类别:玄幻奇幻

    看见八爷出了门,爷爷向烟袋爷爷请教:“这位为啥自诩八王爷?有讲吗?”

    烟袋爷爷说:“八爷是一个远近闻名的二指先生,他声名远播,捉神驱鬼,看宅踩墓,大家都找他。”

    原来八爷是个超级大戏迷,只要听说哪里有戏班,他都是每场必到,可见有多迷。

    至于他为啥自诩八王爷?他在家排行老八,因为热戏,受戏曲的影响,在《杨家将》和《包青天》的戏剧中,总有一个正气凛然,仗义执言的八贤王,他诙谐、机智,斡旋在皇帝、奸臣、杨家将之间,往往在最关键的时刻助杨家将一臂之力,似乎是当时朝中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

    八贤王名赵德芳,宋太祖赵匡胤次子。

    因不满宋太宗继位,赵德芳与其兄上朝抗议,后其兄撞死金殿。

    太宗后封赵德芳为八贤王,赐金简一柄,可以随身带简上朝,如见不忠、不法昏官,可当场用简打之。

    所以,这位八爷自比八贤王。

    爷爷冷笑了一声,说:“也不考证考证,历史上其实没有八贤王这个人的?”

    “是吗?沒有八贤王这个人?姚爷说来听听。”烟袋爷爷感到新鲜,听了一辈子的八贤王,竟然历史上没有此人,他要好好听听。

    爷爷说:

    从八贤王的名字赵德芳来看,他的原型应是宋太祖的第四子。

    据记载:太祖有四个儿子,第四子德芳被封为秦王,任山南西道节度使、同平章事等重要职务,死的时候才二十三岁。

    他在世的时候,杨家将中,老令公杨业还活着,六郎杨延昭也未任边关统帅。

    因此这个赵德芳与杨家将不会发生什么关系。

    有人认为,八贤王应是宋太祖的皇位继承人赵德昭,也就是赵德芳的哥哥。

    赵德昭聪明英武,喜愠不形于色,深得太祖信任,曾“赐金简一柄,如不法之属得专诛戮”。

    但太祖传位给皇弟太宗,德昭失去了当天子的机会。

    太宗虽然封赵德昭为武功郡王,朝会时位列宰相之上,是为了照顾、安抚没当上太子的他,但内心对这位颇有韬略的侄子存有戒心。

    尤其是当年他率兵出征幽州时,一天夜间,一件偶发的事情使军营中惊扰不安,军士到处寻找太宗,却不知其踪影,有人提出立德昭为帝。

    太宗得知,更为不满。

    回朝后,当德昭提醒他论功行赏时,他以充满怀疑、忌恨的口吻说:“待汝自为之,赏未晚也!”

    德昭闻言,退而自刎,因为他深知在猜忌心极重的太宗手下,决不会得到善终。

    人们对这位失去皇位又死于非命的皇子十分同情,就让他化为公正无私、一忠二孝、有上殿不参、下殿不辞,上打昏君、下打谗臣特权的八贤王,帮助杨家将对付那些危害朝政的权臣。

    但是,德昭从未被封为八贤王。

    爷爷末了自言自语道:“怎么会平白无故地与八贤王沾边?”

    爷爷又自我回答道:“是赵德昭的事迹影响、丰富了八贤王的传说,还是有可能的。”

    烟袋爷爷听得如醉如痴,“吧嗒、吧嗒”的声响与腾起的烟雾配合得很默契,扑闪扑闪的烟火在眼前极有规律地跳跃。

    听完八贤王的讲述,烟袋爷爷说:“姚爷,您真让我长见识,比听戏还受用、还过瘾。”

    爷爷谦虚的“呵呵”笑了两声。

    “原来这个八王爷是演绎了的,不过我喜欢他,每次杨家生死关头,都是他挺身而出。”我说出我的观点。

    爷爷思付了片刻说:“八贤王在历史上找不到一个完全与之对应、吻合的人物,他是由宋初宗室的一些轶闻,加上人民群众的感情倾向,经过剧作家的艺术加工,融合而成的人物。”

    “在民间传说中,他的出现,不仅增加了戏剧性的冲突,还满足了人们崇敬忠臣、惩处权奸的心理要求。”

    “正因为这样,这位虚构的戏剧性人物‘八贤王’赵德芳,才会如此栩栩如生地活在人们的印象中。”

    我问爷爷:“我刚才听这位八爷说您是票友,什么是票友?”

    爷爷说:

    票友指的是喜欢看戏或唱戏而入迷的人。

    其中的铁杆者又叫票友,中国戏曲有忠实的观众群。

    这些观众可分成两部分:

    一部分是酷爱戏曲的戏迷;

    一部分是不但爱看戏,而且自己还爱唱戏,甚至粉墨登场的观众。

    这后一部分就称做“票友”。

    说到票友,可有很多特征来描述。

    一是睁眼闭眼就想看戏;

    二是除了吃饭外,嘴里就不停地哼唱戏文;

    三是张口闭口是戏词;

    五是凡到异地,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听剧场,或者是跟着剧场跑;

    再有就是最好的朋友都是戏迷;

    另外还有,动不动拿戏里的故事教育人。

    有这些特征的,可以肯定是戏迷!而且要在戏迷前头加上“铁杆”二字。

    “对对对,姚爷您说的太对了,刚才的八爷,您所说的特征都占全了,十里八乡,哪里搭戏台,第一个到的是他,谁家有事,在戏台子底下,准找得到他,是票友,是铁杆票友,没错。”

    烟袋爷爷听得如痴如醉。

    还有一个人听得如痴如醉,那就是站在门口大半天的二子,手里抱着东西,有滋有味的听爷爷讲故事。

    我何尝不是听得如痴如醉呢?

    我突然心血来潮,对烟袋爷爷说:“您的烟,让我吸一口行吗?”

    烟袋爷爷微笑着装好一锅子旱烟,点着火,把旱烟袋递给我,我把烟嘴放在嘴里猛吸一口,烈烈的烟味呛得我直咳嗽,心里直呼上当了。

    爷爷、二子哥和烟袋爷爷见状,都哈哈的大笑了起来。

    烟袋爷爷接过烟袋,吧嗒吧嗒地抽开了。

    这时,日近中午,烟袋爷爷收拾好二子买来的酒菜,把大黑瓷碗里的茶水倒掉,倒上酒,开始喝起来了。

    常言道:烟酒不分家,看来不管什么地方、什么场合?敬人抽烟是基本礼节,而且不能落下在场的每一个人,否则会得罪人。

    在某些场合,劝“烟”和劝“酒”同等重要,甚至大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劲头。

    烟袋爷爷劝爷爷和二子烟,两人都不抽,只好一个劲的劝酒,不,应该叫敬酒,看得出来,烟袋爷爷对爷爷非常敬重。

    吃着喝着的时候,爷爷问:“程老弟,这老八功夫怎样?”

    我坐在一旁,心里晓得,爷爷的考察任务开始了。

    “八爷唱的不错,嗓子好,亮堂,善武生。”烟袋爷爷说。

    二子打他的断话说:“程大爷,我爷爷的意思是这位八爷,当先生当的如何?”

    烟袋爷爷嘿嘿笑了两声说:“我先不说他当先生当的如何?前几年在这里的开庙会,我正好家里出来点事,找到了八爷。”

    “什么事?您快讲讲。”我迫不及待。

    要说事,烟袋爷爷先把烟点上。

    故事在烟雾缭绕之中开始。

    烟袋爷爷说:

    我家二儿媳妇,因和二小吵了一架,一时想不开,吊死了。

    她死后,阴魂不散,二小家天天闹鬼!一到晚上,死了的儿媳妇就“呜呜”的哭,三天两头的上我孙子的身上。

    二小问我怎么办?

    我一盘算,马上起庙会,只要庙会上一搭戏台班子,会捉鬼的八爷一准到。

    果不其然,庙会的头一天,八爷就来了。

    我请求八爷帮忙驱鬼,八爷知道二儿媳妇死的冤屈,数量了我一顿,说我怎么教育孩子的?,连日子都过不好,好在看我的面子答应帮我。

    八爷答应了帮忙驱鬼,可他又挂着戏台班子搭台,指导演员排戏,就和他是戏台班子的班主一样,忙得不可开交,我在庙里直到下半夜才等他忙完,让他又吃了点东西,才急匆匆地赶到我二小家。

    八爷估计快天亮了,忙不迭的作法事,

    在我孙子回来闹的时候,将儿媳妇的阴魂驱赶出来,八爷用朱砂点在了她的手上,把她定住了,迫使她去投胎。

    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三天的大戏,八爷场场不落,看的痛快。

    没过几天,我二小邻居家的狗生了,单单只生了一只小狗。

    这只狗长大了。

    一年后,又起庙会,八爷铁定的头一天来到,当天晚上,又是亲临现场指挥戏班子搭台,可是,一只狗紧盯着八爷不放。

    这只狗就是我二小邻居家的那只小狗。

    见了八爷,这只狗就追着咬!

    八爷赶快着急忙活的掏出法器,将小狗索住。

    可那只狗的眼里充斥着凶光,让所有的人感到恐惧。

    有人断定这只狗疯了,为了不让它祸害人,决定当场要了它的命。

    狗临蹬腿断气的那一刻,八爷看见,那狗的前抓上,有块红色的胎记,分明就是他自己在我二小死去的媳妇手上点的朱砂印!

    “是不是八爷没有收好冤魂?”二子哥问道。

    烟袋爷爷说:“我当时是这样想的,冤魂是收了,可是天快亮了,魂没走多远,就急急忙忙的脱胎到邻居家狗肚孑里去了。”

    爷爷问:“现在的老八,还这样吗?一旦有人相求,还是只顾着看戏?”

    “不不不。”烟袋爷爷连忙摇头,说,“这是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我记得清楚罢了,八爷别看人五大三粗,行事却很周全,有求必应,要不他怎么会忙到下半夜,还帮我驱鬼。”

    听得庙门外响起来“叮叮当当”的敲锣打鼓的锣鼓声,又传来“依依呀呀”的练嗓声,我无法再坐着不动了,起身跑出来,观看戏台搭的如何了?

    再有就是爷爷这台戏的主角——八爷,该演哪出戏呢?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二指先生》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二指先生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