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二指先生 正文 超级戏迷——八王爷(二)

正文 超级戏迷——八王爷(二)

目录:二指先生| 作者:笼中虎| 类别:玄幻奇幻

    我爱看夜戏,还有一个原因。

    那时候乡下还没有通电,太阳落山后,周围就会陷入到无边的黑暗,而汽灯笼罩着的戏台,一如白昼,站在戏台下某个背光的地方举目远望,远处的阳青山,被夜幕遮盖得严严实实,只有那漫天的繁星,对你眨着眼睛。

    这样的场景,在孩提时我的感觉中是复杂的,有些许神秘、些许恐惧、些许新奇。

    夜戏结束后,刚刚还沉浸在戏剧场景里的人群,开始骚动,你呼我,我叫你,同村的人都自觉地往一块儿靠拢。待相互等到自己要等的人,人群就开始说说笑笑的散开,走上回家的路。

    三天里头,总之是人山人海,一派喜庆气氛。

    杀戏那天,演员们清一色不穿戏服,净身素面地为大家演唱一个个精彩唱段。

    这样时刻,是所有人共同期盼的压轴戏,耳熟能祥的选段,一亮嗓子,刹时间,呐喊声、助威声、鼓掌加油声,响彻整个码头。

    看着眼前忙碌着搭戏台的人,我一时半会难以回过神来。

    从马车上下来,见这座戏台,是搭在一座小庙旁边。

    小庙不算大,前门刷的是红色漆,用槐木做成的,门扇上各有两个狮子栓,特别威严。

    侧旁还有一个小门,带着门槛的小门,有大人一般高,村民家的小孩,打闹追逐着,从开着的小门进进出出。

    我跟随着孩子们进到小庙里。

    四四方方的小庙,正北是三间正殿,东西两侧是佩殿,但无论正殿还是佩殿,房子都不是很大,小庙院子的西南角,搭一小屋,里面住着看小庙的老爷爷。

    正殿里面正坐着龙王爷,两侧的佩殿,东殿坐着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还有文殊菩萨,西殿坐着仪态万芳、雍容华贵的王母娘娘。

    一座小庙,聚集了不少神仙。

    观音菩萨像前的案桌上,一柱清香烧的正旺,不知是谁刚跪磕在她面前,祈求神灵保佑一家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啪啪啪。”看见对面小屋里,走出来看管小庙的老爷爷,把手里吸完的烟袋锅子,在墙上敲得格外响。

    “娃娃,外地来的吧?来看大戏?”烟袋爷爷主动和我打招呼。

    嗯,我点点头。

    “来早了点,明天才开始呢?”烟袋爷爷说着又开始装了一锅子旱烟,点上后,烟雾缭绕的抽上了。

    “爷爷,现在不是节,也不是年的,怎么搭起台唱起戏来?”我问。

    烟袋爷爷说:“今年春节后,连续几个月就没下过雨,十里八乡的人都来这庙里求雨,发愿要是下的雨来,就给这庙里的各路神仙唱大戏,还真灵,没出几日,连降大雨,没耽误收成,前两日,又是一场及时雨,你看看,地里的玉米长得多喜人,又是一个丰收年啊!”

    烟袋爷爷磕掉烟袋锅子,将烟袋杆子别在腰后,继续说:“有了好收成,咱当农民的,就盼着这个,于是大伙合计着该还愿了,便请来戏班子,准备唱一场大戏,感谢各路神仙。”

    这时,爷爷和二子哥也进到庙里来,我给烟袋爷爷介绍。

    爷爷抱拳施礼,问候烟袋爷爷,俩人相互一打听各自的贵姓,烟袋爷爷亲切的喊爷爷为姚爷,喊二子为孙先生。

    爷爷也欣然称烟袋爷爷为程老弟。

    我还是愿意喊程爷爷为烟袋爷爷,你看他手不离烟袋,而且他的旱烟袋极富有特点。

    这根旱烟袋长约半米,枪杆子上吊着装烟丝的布袋子,烟锅子头是铜质的,杆么,具体什么木料?我就不清楚了,黑不溜秋,估计是长年累月摩挲的痕迹,吸嘴成乳白色,有点黄,或许是高级的玉嘴儿。

    烟袋爷爷说:“姚爷,您老来早了,明天才开戏呢?”

    爷爷看着我说:“都是我这孙子,他叫春生,一听说咱村里有大戏,非要早早的赶过来。”

    “你们是怎么来的?”眼袋爷爷问,“晚上怎么住?”

    二子说:“程爷爷,我们起早走来的,您这晚上能住人不?”

    “当然可以,你们就住我这屋吧!我回家去住去!”烟袋爷爷说着话,就把我们让进他的小屋里。

    爷爷一进屋说:“给你添麻烦了,程老弟。”

    烟袋爷爷摆摆手说:“相逢就是缘分,我也是个戏迷,也盼着这处戏,我有家有室,儿女双全,日子好着呢,大家伙让我看庙,我都说根本就不用看,这十里八乡的,民风淳朴的很,就是有个落难的,来躲躲雨,避避风,也是行善积德。”

    “好!程老弟讲的好,二子,看咱村里哪里有卖熟食的?买上些来,咱和你程爷爷喝上一壶。”

    几句话就让爷爷看出烟袋爷爷是中交的人。

    程爷爷说给二子哥,让他出了庙门,到戏台后面不远处,就有户人家杀猪卖肉,下酒肴有的是。

    二子哥出去买酒菜了。

    烟袋爷爷对爷爷说:“姚爷要请我喝酒,我请姚爷来喝好茶,这是孩子在外地给我带回来的,这是上等的斋公茶,在海拔最高的岭上采摘得,产量少,只有来贵客的时候,我才拿出来。”

    烟袋爷爷把只有一面之缘的爷爷当成贵客了。

    烟袋爷爷出去,提来一个黑漆漆的大水壶,嘴上冒着长长的白气,壶盖子被水汽冲的翘了起来。

    热情好客的烟袋爷爷一边泡茶一边说:“大碗茶、我给你们冲大碗的,好解渴。”

    只见黑瓷大碗里,滚烫的开水冲进茶里,冒着青烟,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冲过了茶,烟袋爷爷又拿出别在背后的旱烟袋,装上了一锅子,递给爷爷,爷爷摆手称自己不会抽烟。

    烟袋爷爷划着火柴,使劲伸出胳膊,才够着烟袋锅子。

    立刻,不大的小屋里飞扬盘旋起烟雾来。

    置身烟雾弥漫的小屋当中,喝着上等茶,我心里飘飘然了,有种腾云驾雾的感觉。

    一边喝茶,一边聊天。

    烟袋爷爷问我:“叫春生是吧?都喜欢那些大戏?”

    我信口说出我喜欢的《铡美案》、《空城计》、《杨家将》等等。

    烟袋爷爷看着我说:“难得,现在的人哪有喜欢老戏的?不多了,都喜欢流行样板戏了。”

    我问道:“为啥?”

    烟袋爷爷说:“常言说得好,老人在回忆中生活,一般来讲,老人的生活经历较厚重,值得回顾和总结的东西很多,而我们戏曲,主要内容多是历史故事和经验总结,这一点符合老年人的欣赏口味。另外,老人大多年龄大了,生活节奏放慢,可以有时间细细品味、慢慢咀嚼,所以,老戏曲适合老年人的特点。”

    看着烟袋爷爷使劲的抽着他的旱烟,我心里想,烟袋对于村里的老人来讲,何尝不代表老物件、老回忆,那是诸如眼前这位程爷爷形影不离、相伴四季的伙伴。

    烟袋升腾的浓浓烟雾里,有春耕秋收的辛劳与惬意,有谈天说地的沉思与感悟,有家庭和睦、子孙缠膝的幸福与满足,也有琐事扰心的愁怨,更有对生活、对于生命的真切感慨。

    烟袋爷爷继续往下感慨:“一般来说,年轻人生活、工作节奏较快,接触新生事物多,他们暂时还不需要对自己的经历进行梳理和总结,因为他们的前面还有更加精彩的生活,需要他们做的事情慢不下来。像流行样板戏在内的这些发展变化很快的东西,正好适应了年轻人的突出特点。”

    正夸我能喜欢老戏曲很难得的时候,从外边进来一人,进门就喊:“老程哥,我来了,我今晚可住这儿了啊。”

    此人身高足有七尺开外,声如洪钟,膀大腰圆,红脸膛,一身的青布褂头。

    “八爷来了。”烟袋爷爷起身迎接,来人从烟袋爷爷手里夺过烟袋,使劲地抽了两口,还给烟袋爷爷,吐着烟雾说:“喊八王爷,知不知道?”

    “好好好,喊你八王爷,行不行?”烟袋爷爷笑着说,“我给你介绍,这位是姚爷,来看戏的,这是他的孙子,叫春生,还有一位孙先生,出去买酒肴了,打算喝一杯。”

    八爷抱拳向爷爷施礼:“票友,见过姚爷,在下老八,我自诩八王爷,咱有缘今日得见,您喊我老八就行。”

    烟袋爷爷说:“八王爷,今天姚爷住在这屋,你就到龙王殿里住吧!”

    “怎么都行?只要能看上戏,睡哪都一样,你们先聊着,我去指挥指挥他们怎么搭台子。”

    八爷说着话就出了庙门。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二指先生》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二指先生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