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二指先生 正文 黄 会(四)

正文 黄 会(四)

目录:二指先生| 作者:笼中虎| 类别:玄幻奇幻

    一路介绍了巫术,茅山道士,阴阳先生,神汉、神婆和二指先生,还没说到黄会为何选在苏州的城隍庙会之上?

    谈到庙会,应该先谈“社”。

    社,古代指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日子以及祭礼。

    “社”是土神,“稷”是谷神,古代君主都祭社稷,后用以借指国家。

    周朝时,王为群姓立社,称为太社,自为立社,称为王社。

    诸侯为百姓立社,称为国社,自为立社,称为侯社。

    百姓二十五家为里,里各立社,称为民社或里社。而社神是土地神,为民社的精神支柱,民众向社神祈求风调雨顺,就要进行社祭。

    社祭时要有舞乐,自古以来,祭神时总少不了舞蹈、音乐,这对后世庙会上祭神、娱神以至娱人的活动无疑是有深刻的影响。

    为了求得祖先及神灵的保佑,先民们选择了在宫殿或房舍里供奉与祭祀的方式,来与神灵进行对话。祭祀之日,为渲染气氛,人们还为神灵演出一些精彩的歌舞,庙会便由此形成。

    所以社祭是中国庙会产生的主源。

    提起中国古代的庙会,人们会联想到“庙”,认为庙就是道观寺庙,顾名思义,庙会就是在寺庙附近聚会,进行祭神、娱乐和购物活动。

    一般设在寺庙内或其附近,在寺庙节日或规定日期举行,故称“庙会”。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文化出现空前的大影响,甚至成为统治阶级文化及政治生活中最重要的内容,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佛教庙寺林立,石窟大兴,佛事盛行,崇佛成为民间信仰的主流,佛事渗入庙会,使庙会文化呈现出更大的宗教特征。

    在唐代社会,庙会经过了漫长的发展与演变,在祭祀神灵的礼仪和娱神艺术,贸易对庙会的固定作用和促进作用等方面,都表现出成熟的品格。由于经济的繁荣,商贾贸易与民间娱乐逐渐加入到庙会中来,使庙会成为庙市。庙市的发展标志着庙会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即由原来的单一的祭祀转向了祭祀、娱乐、贸易、交流等多元化形态,具有了更大的民间性。

    这样,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乡村,庙会都得到了充足的发展。

    同时,这一时期的道教也逐渐形成。它们互相之间展开了激烈的生存竞争,在南北朝时都各自站稳了脚根。而在唐宋时,则又都达到了自己的全盛时期,出现了名目繁多的宗教活动。如圣诞庆典、坛醮斋戎、水陆道场等等。

    佛道二教竞争的焦点,一是寺庙、道观的修建。二是争取信徒,招徕群众。

    为此在其宗教仪式上均增加了媚众的娱乐内容,如舞蹈、戏剧、出巡等等。这样,不仅善男信女们趋之若鹜,乐此不疲,而且许多凡夫俗子亦多愿意随喜添趣。

    佛、道二教,他们还在寺、观中举办道场,定期进行一些法事或佛事活动,坐等信徒俗众前往斋戒听讲,顶礼膜拜。

    原来属于民间信仰的报赛酬神活动,纷纷与佛道神灵相结合,其活动也由乡间里社逐渐转移到了佛寺和道观中进行,在佛、道二教举行各种节日庆典时,民间的各种社、会组织也主动前往集会助兴。这样,寺庙、道观场所便逐渐成了以宗教活动为依托的群众聚会的场所了。

    于是过年逛神仙庙会成了人们不可缺少的过年内容。

    起初,黄会的举办,都是推举出黄会执事之后再定,定下执事,执事所在地就是举办皇会的所在地。

    后来,发生了一件事决定了要选固定的举办黄会的会场。

    话说这一年召开黄会,王母娘娘选出十位有成就的二指先生,还有和阎罗王共同推选的要退出黄会筹委会的人的名字,要把这份名单送到阳间黄会筹委会,当时神仙吕洞宾在瑶池做客,本来是向王母娘娘告假,称要到人间苏州逛庙会,娘娘一听,就把这个送信的任务交给了吕洞宾,请他一定要把她所选出的十个优秀二指先生的名单,还有要退出黄会筹委会的人名,一并交给黄会筹委会。

    吕洞宾满口答应。

    吕洞宾会化作凡人来到庙会,苏州人也自嘲的把人山人海、人挤人的庙会说成是挤神仙,挤到了神仙就会交上一年的好运气,于是就有了为苏州方言——轧神仙一词,意思为人多拥挤,轧在苏州方言为人多拥挤的意思,相当于挤,苏州人有轧、闹、猛一说。

    该词最早起源于四月十四日是八仙之一的吕纯阳的生日,据说吕纯阳生日那天要化身乞丐、小贩,混在人群之中济世度人,因而逢此盛日每个人都可能是他的化身,轧到他身边,就会得到仙气,交上好运,这样你挤我挤的,叫作“轧神仙”。

    一年一度的盛大庙会,空前热闹。

    神仙庙附近小摊林立,各色小吃、工艺品、花鸟虫鱼,应有尽有。

    礼社神仙庙原称白云庵,每逢农历初一、十五,附近的信佛老太都要聚集在白云庵烧香念佛,祈求太平、生活安康。

    有一阵子,礼社老弱幼童普遍出现伤风咳嗽,并高烧不退,好象瘟病蔓延似的。

    一日,众位老太在此烧香磕头,口中虔诚念道:“捆捆天香入云岫,白云悠悠解愁忧。但愿老少消瘟病,但愿人间保太平。”

    老太刚把话说完,只见一股缭绕的香烟随着一团气流直向空中飘去。

    这是道教八仙们云游到此,云游在前的吕洞宾就是吕纯阳,他与铁拐李顿时说道,“好一阵异香啊!看来那里的众人有难解之愿,待我们下去看看如何。”

    这时的吕纯阳对铁拐李说,今朝刚巧是我生日,你的宝葫芦借我一用,就向礼社飞驰而来。

    转眼间天空刮起闪雷狂风,狂风夹着闪雷暴雨倾盆而下。

    这时,礼社白云庵里突然闯入一人,只见他疯癞落脱、麻屣鹑衣、浑身湿透,状似一个叫化子。

    众老太一看,其人面色苍白,眉慈目祥,手捏一只葫芦,似有仙气道骨。

    只听此人口中念念有词:“神仙好、神仙好,神仙便是心愿了。若不了、便不好,身迷怪魔不得了。若要好、须是了,病魔一去神仙笑。”

    众老太听了,都不知这人满口说些什么,什么神仙、神仙,好了、好了。

    接着此人说道:“你们若果听见神仙来了,好了二字,也算明白了。”

    于是,念佛老太太仿佛明白了什么,顿生慈悲之念,纷纷嘘寒问暖,有的老太太还回家取衣索食,款待这位蓬头垢面的神秘来客。

    这时,不少老太太问此人,你姓什么,为何来此。

    只见他索性躺卧朝天在地,把葫芦口对着嘴巴在吹,众老太顿见葫芦里喷出迷雾玉液,有阵阵奇香袭来,沁人心脾,神清气爽。见此人嘴紧贴着葫芦口“口对口”还在不断地吹,众老太都看呆了,都双手合一,嘴里念着“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菩萨保佑、老天保佑。”此时,堂外仍是电闪雷鸣,大雨如注,日至夜暮,众老太就选取一处净地,留那人住宿过夜。第二天清晨起来,风停雨歇,曙光初照,空气新鲜,让人精神一爽。

    众老太乎醒悟了什么,赶紧来见此人,只见那人已不知去向。

    于是老太们走向礼社街,向行人问讯,其中有一位行人说,看见一个衣着不整的叫化子,手里好象还捧着一只大葫芦在不断地抖动。

    其中有几位老太异口同声说:“隔夜那葫芦里飘出来的香味,闻了以后感到格外舒畅,好似一股仙气,原来的头晕脑涨和伤风咳嗽都没有了,一些多年落下毛病似乎消失了。

    还有些老太也说,她家孙子孙女这几天的高烧退了,鼻涕眼泪不流了,身体又活泼多了。

    于是,其人其事一传十,十传百在整个礼社镇传开了。使很多人都到白云庵宋闻一闻“仙气”的余香,个个喜形于色说是“神了、奇了,是神仙来了、神仙来了啊!”此时附近的几位老族长也一齐来到白云庵探个究竟。

    其中有位见多识广、知识渊博的薛氏老族长听了众老太的细说以后,顿时拍腿彻悟朗声大笑说:“你们说那神仙口对口地吹,上面一个口,下面一个口,不是表明自己姓吕吗?这是道教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吕纯阳啊,真是礼社有幸,百姓有幸啊。那吕祖师一早出来巡视礼社街,并把宝葫芦的仙气洒在这里,是神仙对礼社的恩赐啊!看来只要世间太平,礼社这块礼仪富饶之地,将世世代代繁荣昌盛啊!”

    于是,众位老太太更是虔诚地对空祈祷,“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心诚则灵,神仙降临,感谢吕洞宾赐福礼社,礼社真是个福聚之地啊。”

    接着薛、吕、史、唐、李姓等众位族长决定,改建白云庵,改称神仙庙,再建福聚庵。

    众乡亲在白云庵的修缮改造过程中,把原三间三进,扩成五间大厅,装饰一新。

    并取来一棵珍贵的檀树,从锡邑请来有名的雕匠,把吕洞宾的神像雕成笑眯堂堂的白面书生,两边配置金童玉女,一起供奉在此。

    说来也奇,就在那工匠雕刻吕洞宾的神像中,这棵檀树里竟然也发出阵阵奇香,这香味竟与那吕洞宾葫芦里喷射出来的香气一模一样。在吕洞宾神像雕刻的几天里,礼社人就像过节一样来看热闹。

    并想起那天吕洞宾到此正是农历四月十四日,这一天又是吕洞宾的诞生之日,这礼社正是与神仙有缘啊!同时为怀旧白云庵,在紧靠神仙庙一侧又建成福聚庵,以替代白云庵。

    这样一来神仙庙紧挨福聚庵,由于吕洞宾的神像不出门、不行香会,故无正门,进出假道就设置在福聚庵东侧门。

    大家又纷纷说道,吕纯阳在生日这一天光顾礼社,明年将又要返庙消灾,为民造福的。

    于是众族长一致择定农历四月十四日为神仙庙庙会节场。

    第二年的农历四月十四日,也就是吕洞宾生日这一天,礼社在神仙庙举行了隆重的供奉仪式,尤其是大家看到庙中的二副对联更是心花怒放:

    一联是“天道无私收灾归天界,神明有灵降福到人间。”

    另一联是“意静不在流水转,心闲迎笑白云飞。”

    这一天礼社人忙碌得特别开心,坐堂念佛,搭台做戏,家家留客,热情招待赶节的亲戚朋友们。同时亲朋好友趁中午吃饭前后,总要到神仙庙走一走、看一看,以得点仙气,万事顺意。

    由此,人们就称四月十四是轧神仙庙会。

    同时,礼社人在行善积德方面,也是特别慷慨,如见到叫化子,都是乐善好施,据说礼社东街一条叫化弄,不论在庙会节场还是平常之日,都有礼社永善堂派人守候,如发现叫化子上街,每位叫化子发放十文钱,并促其还乡。

    礼社神仙庙给人带来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再说吕洞宾离开苏州庙会后,找到当时的黄会筹委会,黄会的人大摆宴席,盛情款待这位神仙,喝酒的时候,吕洞宾问起本届黄会在什么地方举办?

    众人说须等选出黄会执事后再定大会会址。

    必须说明的一点是二指先生召开的黄会,开始之初称之为皇会,黄和皇之间有着微妙的区别。

    在瑶池做客时,吕洞宾通过王母娘娘知道了二指先生是阴阳两界的使者,有绝世天赋,可定乾坤。

    想起刚刚来的苏州庙会,苏州人民如此爱戴,自己又不能时时刻刻为他们做事情,回报他们,就向皇会提议不如将会举办地固定下来,免得一有事不好召集人,不知道到哪里碰面?显得仓促。

    筹委会的人觉得吕大仙说的很有道理,请大仙推荐合适的地点,吕洞宾当仁不让的说出苏州庙会,大赞此地人文,地理。

    但有人提出皇会没有钱来支付租用会场的资金,吕洞宾大包大揽的说,我向苏州庙会说去,给你们免费提供会场。

    就这样,在大仙吕洞宾的协调下,苏州庙会西侧的福聚庵,在庙会期间,白天游客供奉祭拜神仙吕洞宾,夜晚召开二指先生的皇会。

    皇会也正如吕洞宾所期盼的那样,给苏州人民带来了福音,整个庙会期间,参加皇会的二指先生们,白天各尽其能,为老百姓排忧解难,驱妖避邪,算命看相,招魂散煞,大大的造福于苏州人民。

    吕洞宾向苏州城隍庙会提议将轧神仙庙会改为皇会。

    吕洞宾为何提议将轧神仙庙会改为皇会呢?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二指先生》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二指先生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