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二指先生 正文 黄 会(二)

正文 黄 会(二)

目录:二指先生| 作者:笼中虎| 类别:玄幻奇幻

    在原始社会时,由于人类所认识的知识比较少,对这个社会中出现的某些状况不了解,把自然界的打雷、闪电、下雨、火山喷发、地震等现象误以为是某个神仙在发怒,整天诚惶诚恐,怕天神一个不爽就降灾患于身上,就如同疾病、瘟疫等。

    所以原始人类就把某些东西用来参拜,因为他们觉得这些东西是神的化身,神是由这些东西衍变而成的,也就由此而产生了“图腾崇拜”。

    崇拜就有某些仪式,通过这些仪式,人们向神表达自己的虔诚之心,也表达了自己的某些愿望,比如生子、长寿、希望风调雨顺以求获得丰收等等愿望,而有仪式就得有个领头人,通过这种人,组织各种仪式,把众人的愿望传递给神。

    这类人就被称为“巫”。

    巫的权力很大,因为他是神与人之间的中介,能够知晓神的旨意,这对于一般的人来说,可以说如同神的化身了,是神在人间的代言人。

    他的智慧至高无上,可以呼风唤雨,迫使本族的人以生命为代价来祭祀他们的神。在部族有主要领导地位。

    因此在上古时期,力量和智慧的结合就可以主宰他人命运,巫掌握着祭祀、医治、部族历史传承等权力。

    巫术是企图借助超自然的神秘力量对某些人、事物施加影响或给予控制的方术。

    “降神仪式”和“咒语”构成巫术的主要内容。

    古代施术者巫师,男女都有。

    巫术通过一定的仪式表演,利用和操纵某种超人的力量来影响人类生活或自然界的事件,以满足一定的目的。

    巫术的仪式表演常常采取象征性的歌舞形式,并使用某种据认为赋有巫术魔力的实物和咒语。

    巫师原先是一个具有自然能力的人,经过培养,成为一个可以抄纵任何一事物的能力,听说他们都是超脱自然,超脱现实的。

    巫术来自于舜帝部落。

    舜帝的时候,为了给老百姓生产食盐,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活,舜就让他的一个儿子到巫咸国做了酋长,咸即善于煮卤土为盐而得名。

    巫咸国的人右手操青蛇,左手操赤龙,地处大荒之中,它与巫即、巫盼、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称作十巫。

    从巫术的性质角度,可以把巫术分为黑巫术和白巫术。

    黑巫术是指嫁祸于别人时施用的巫术。

    白巫术则是祝吉祈福时施用的巫术,故又叫吉巫术。

    从施行巫术的手段角度,巫术又可分为两类,一为摹仿巫术,另一种叫接触巫术。

    一种以相似事物为代用品求吉或致灾的巫术手段。如恨某人,便做人形,写上该人的生辰八字,或火烧或投水,或针刺刀砍,以致那人于死地。从性质上讲,这属于黑巫术。

    再如小儿常常落井,为避灾,常做一偶人代替小儿投入井中,这种行为称作破灾破煞。

    在上古生产习俗中,稻花开始,男女相会于田野,以促进稻谷结穗;人若生疮,画在植物叶或黄纸上,便可移走病患,也叫摹仿巫术

    随着人类文明的兴起,尤其是城市的形成,人与自然日渐分离,一种新的精神亦出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情形,在城市里比任何一个地方更激烈,人类开始发展他的野心和侵略性,只有骑到别人头上,自己才可以出头。

    在这种情形下,巫术变成个人事斗的恐怖工具,成为人所惧怕的黑巫术,巫术至此亦为大多数人唾弃。

    白巫术是巫术的一种,即普通人民求晴、祈雨、驱鬼、破邪、除虫、寻物、招魂,甚至使不孕妇女生子,使没有感情男女相爱的巫术。是相对于黑巫术而言的。

    白巫术从主观上是想在神秘的环境中预占到未来的情况,或采取有效的方式治愈病魔,给人以健康。

    卜筮巫术是商周时最常用于诊疗活动的巫术。

    除此之外,还有:

    禁咒。

    在施行一些巫术前,要配合以语言,如咒枣治疟之术,其方式与敬重鬼神恰恰相反,而是以语言配以模仿巫术活动进行,禁咒术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对鼓舞病人的勇气,增长信心可能有一定作用。

    祝祭。

    是期望得到天帝、祖先和神灵的保护,有一定的精神作用,《史记》载:“初成王少时病,周公乃自揃其蚤(爪),沉之河,以祝于神……成王病乃瘳。”

    祝由。

    它是以语言为主要手段并辅以一些仪式的祛除病邪的巫术,《素问·移精变气论》说:“余闻古之治病者,唯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也。”可知祝由治病的巫术古已有之,行术者与患者都想通过祝说病由而使病邪解除,具有心理治疗的某种成分。

    再说说禹步。

    相传大禹本人常主持祭祀、占卜活动。《禁经》受禁肿法中说:“五日旦即作法禹步法,闭气握固,若治病时,作想此手作热铁,义想前人病如雪,手著病(处)即散。又治病时常在病人生气上,若病人头上有浮肿,不得顿治使尽即伤人,当留少许明日更治。”

    关于禹步的使用,尚有三、七、九步之区别,并记载与呼吸相配合的方法。禹步之法是逐渐形成的,但与夏、商、同时期的传承是分不开的。

    禹步之中包含祓除、傩舞及桃茢法术。

    这些均属于行为巫术,《周礼·女巫》“掌岁时拔除衅浴。”这种洗浴、清洁身体,在巫术观念中,认为可除灾灭病,特别是利用春天的桃花水洗涤妇女身上的不洁,名曰洁身洗垢,其目的为驱鬼求育。

    傩舞之风,在周代颇盛,大傩是在腊月前驱逐疫鬼的一种巫术活动,用以驱除疫鬼,故名打傩,或驱傩。

    桃茢是用苕(芦苇花)作的桃木柄扫帚,古人认为它有驱赶魔鬼邪恶及疫病的作用。

    白巫术里还有用卜筮预测疾病。

    卜辞中诊断最灵的莫过于对妊娠和产期的推断。《易经》中关于“无妄之疾,勿药有喜。”“损其疾,使遄有喜,无咎。”都是对医疗实践经验的总结。

    总之,白巫术通常以赞美神明和向神明祈福为主。

    寻求光明或善良的力量帮助别人,不需要付出任何太多代价。例如:使用特殊材料为他人祈福时,只需要向神明告知目的并献上贡品祭祀即可,在祈福结束时,向神明答谢就可以完成祈福。

    由于历史上统治阶级以正统的立场对巫术与“淫祀”加以禁绝,使巫教的生存变得十分艰难。

    于是,巫教、邪法开始寻求生存和出路。

    巫师们与道教靠拢,民间也认同它们同属于道教。

    后期巫术转化为道家思想:“人发地元、地发天乾、天发皆众。”

    如此发展下去,巫道逐渐产生结合,而成为既巫既道、内巫外道之“道法二门”之巫教形态。

    首先,巫教要将道教的祖神太上老君认定为自己的教主,以证实巫教也属于“老君教”或“老君门下”。于是根据老子的传说编译了太上老君的出身,以为巫教之成为道教张本。

    除了搬来太上老君,同时也将张天师、三清、三元、三官、五岳、四渎、玄天上帝以及许多道教神都搬进巫坛,并以“太上五灵老君”或“太上三元心正法”、“太上五雷紫微雷霆法院”等名目标榜之,并大量吸收道经之《太上说常清净经》、《太上玄天妙经》、《太上紫微宝忏》、《太上老君星夺宝忏》、《三官经》、《天地水三官消灾无罪忏》、《十一大曜》、《南斗经》、《北斗经》等等经忏。

    巫术渐渐融进了道教的圣坛当中。

    说到茅山道士,茅山道士来源于道教的“茅山宗”一派。

    茅山宗是以茅山为祖庭而形成的道教派别。

    它宗承上清派,是上清派以茅山为发展中心的别称。

    它的实际开创者是陶弘景。

    茅山宗的弟子就被统称为茅山道士。

    茅山道教是中国道教上清派的发源地,也是中国道教茅山宗的摇篮,同时又是“三茅真君”筑庵修道的栖身之处所。

    历史上茅山高道辈出,特别是汉、宋时期,茅山作为当时都城金陵的后山,朝廷聚兵御敌、帝王掌山执教安民、官僚仕族避世归隐、文人骚客抚琴弄墨、善男信女朝圣等无不聚集于此。

    说到茅山道士,首先想到“三茅真君”。

    有一天,王君接到仙书,朝见西王母,携茅盈同往,驾起双龙神车,飞往白玉龟山,在青琳宫见西王母。

    得道后,一次茅盈回乡对父亲说,我已受圣师符箓,无时不有天兵天将在守护,千万不可打我,否则,三官大帝考察到了,将会受到惩戒。

    其父不解其意,正欲举手杖打茅盈,哪知手杖已摧折,段段飞扬,穿柱陷壁。

    后茅盈又将一位溺水之人掘地挖棺,三日能语,在世活了90岁。

    凡人也可以通过修道成为神仙而长生不老,这使茅盈的两个兄弟皆视荣华富贵如敝屣,弃官不做,追寻茅盈千里迢迢来到句曲山,最终都如愿以偿飞升上清。

    道教是一个多神结构的宗教奉祀庞大的神团系统,在现实生活中,那些颇显亲近的地方神灵,更加受到当地民众虔诚的膜拜,茅山供奉“三茅真君”就是一个例子。

    其实道教来源于古代的巫术和秦汉时的神仙方术。

    而鬼神崇拜、神仙信仰与方术及古代哲学确是道教前史上的主要思想内涵。

    道士所从事的活动内容十分庞杂,有坛蘸、布道、符箓、禁咒、占卜、祈雨、圆梦、躯疫、祀神等。布起道来好像玄机无限,显得十分深奥莫测,让人摸不着边际。

    茅山道士还有一个很特别的地方,就是可以娶妻

    生子。

    茅山道教是正一道符箓派,茅山是正一派道教的

    主要道场。

    道教分为全真道与正一道两大系统。全真派的道士出家,在宫观内过丛林生活,不食荤,重内丹修炼,不尚符箓,主张性命双修,以修真养性为正道;正一派道士一般有家室,不忌荤,以行符箓为主要特征,比如画符念咒、驱鬼降妖、祈福禳灾等等。

    宋朝至明朝时期茅山宗与各派所融合,不复存在。

    时至今日,偶尔出现的所谓茅山法门多见于附道外道的民间巫术。

    茅山道士多是以捉鬼降妖而名闻于世的,殊不知茅山宗的教义精华却跟这些毫无瓜葛。

    之所以会这样的名声,一则是后世弟子为了骗吃骗喝,而愚弄乡民所至,二则是那些无知信徒们夸大其词,以讹传讹造成的结果。

    由于清帝宠信佛教密宗,道家的传承在此时期受到了执政者的极力排斥。

    尤其自清以后,近代科学的兴起,更是让道家的发展走上了绝境。

    道门子弟也大都由此沉沦,以至真正的道士越来越少。

    反而那些假道士、真神棍们却越发的猖獗起来。导致门人不思进取,整天里只知装神弄鬼的骗人钱财,直把个好端端的茅山宗弄的面目全非、乌烟瘴气。

    其实,与道教同样涉及八卦,周易,风水的一群人,甚至比道教的茅山道士出现的还要早,他们就是阴阳先生。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二指先生》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二指先生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