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百年记忆:民国才子 正文 贰 [兴]我中华(2)

正文 贰 [兴]我中华(2)

目录:百年记忆:民国才子| 作者:| 类别:历史军事

    1894年,由于当时的清政府毕竟是中央政府,掌握政治变革、发展经济的实权,孙中山仍将强国的梦想,寄托于清廷,故而上书李鸿章,劝谏朝廷效仿西法,自强图治,“冀万乘之尊或一垂听,政府之或可奋起”,洋洋洒洒共八千多字,比1895年公车上书时,康有为递交给光绪的万言书(一万八千字)还早一年。

    不料,这时中日战事爆发,李鸿章正忙于备战,无心于政治改革,更何况做决定的是他上头的主子,所以不耐烦倾听什么变法,便婉拒:“打完仗再说吧!”这样草率打发,让孙中山灰心失望,彻底幻灭。

    1894年11月24日,在檀香山的一个民间住宅里,召开了兴中会成立大会,与会者二十余人,孙中山被推为大会主席,提议定革命团体为兴中会,并宣告他起草的《兴中会章程》,其内容为:

    “中国积弱,非一日之久矣!上则因循苟且,粉饰虚张,下则蒙昧无知,鲜能远虑。近之辱国丧师,剪藩压境,堂堂华夏,不耻于邻邦,被轻于异族,有志之士,能无抚膺,夫以四百兆苍生之众,数万里土地之饶,固可发奋为雄,无敌于天下……”孙文分析时弊,志气高昂,以爱国精神鼓动人心。

    此次会议也提出较之过去更清晰的政治口号:“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所谓“创立合众政府”,就是建立共和制的民国,而不是封建国家。

    这年,孙中山年仅28岁,但雄心壮志,已志在中华~民国的建立,及泱泱中华的复兴。他终于像洪秀全那样,站到了统治者的对立面。只是已经不是另一次天平天国,因为,他要建的是学欧仿美的新政体。这就是孙中山作为一个全新的历史主角登场的序幕。

    第二年,甲午战争中北洋海军覆没,中国战败后,李鸿章受挫于国事,且年纪渐老迈,缺乏励精图治的壮志。孙中山的上书,付诸东流,促成他个人和清廷更深的决裂,彼此“分道扬镳”,亦已知清廷久病成患,和平改良不可能“医国”,从而更坚定地走向了革命。相反,如若李鸿章重用孙中山,以其为贤才,革命将会如何走向,历史不得而知。但这也印证,历史的潮流是顺应大势,该来的终究会来,该变的终究会变,破败落后的国家总要走向新生。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百年记忆:民国才子》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百年记忆:民国才子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