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百年记忆:民国才子 贰 南海康君是吾师(1)

贰 南海康君是吾师(1)

目录:百年记忆:民国才子| 作者:| 类别:历史军事

    长大后,叔同就读于辅仁书院,这是天津最著名的书院。被聘请来授课的老师,不是博学多识的鸿儒,就是已有名气的诗人。这样的书院,自然招收学生很有限,能进来的,都是书香名门的优秀子弟。

    当时,还是传统的科举取士,八股文是他的进身阶梯,不过,在这种考制下,文采出众的他,似乎连秀才都不得中。

    八股文是前朝的发明,又叫制艺或课艺,它的渊源可追溯到宋代,学子为了自律,“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之后,就圣贤书发表一堆空洞的议论,渐渐形成的枯燥文体,就是八股文。到清末,时代变化了,它的内核更没有讨论价值,偏重形式,渐渐流于供考试阅卷方便的模板文体,至民国更加腐朽,加上又是文言文,满篇之乎者也,一大堆虚词,被郭沫若批为“头痛文”,亦堪称僵尸文。

    所以,当叔同还是童生时,就曾在科举考试的试卷里痛斥八股文,题叫《废八股兴学论》,其文如下:

    “嗟乎,处今日而谈治道,亦难言矣。侵陵时见,人心惶惶。当其军之兴也,额籍出兵,老羸应募;裹创待敌,子弟从戎。窃思我中国以仁厚之朝,何竟若是之委靡不振乎。而不知其故,实由于时文取士一事……至今时则八股之作,愈变愈失其本来。

    昔时八股之兴,以其阐发圣贤之义理,可以使人共明孝悌之大原。至今时则以词藻为先,以声调为尚,于圣贤之义理毫无关系。胸无名理,出而治兵,所以无一谋。

    是此革旧章,变新制,国家又乌能振乎?虽然,新制者何?亦在于通达时务而已。时务莫要于策论。策论者何?亦策论夫天文、地理、机汽、算学而已。允若兹,则策论兴而八股废,将文教于以修,则武教亦于以备。今伏读圣谕,改试策论,寰宇悉服,率土咸亲。能识时务之儒,皆各抒所见,岂仅铺张盛事,扬厉鸿庥已哉。”

    此文中,他大胆指出,八股文这种文体已经臭了,跟圣贤的道理无屁关系,对振国安邦用处也不大,所以,有点见识的人,应该把八股文当苍蝇拍死,要“革旧章,变新制”!而所谓新制,包括天文学、地理探测、机器及数学等,即,振兴西方的学术,那时的社会开始重视的科技文明。

    这个时候,是1897年,戊戌变法的前一年。叔同17岁,还只是应考的儒生。已觉察到时世变化的他,顺应潮流,成为时代新鲜血液里的一部分,是个“以新思想振轩辕”的新派人士――不同于老旧文人,或坐在朱红黑紫檀木的老爷椅里摇晃,流连旧日王朝的余影,或叼着鸦片烟斗,迷失了性情,糟糠了体魄,无病呻吟些陈词滥调。

    而这一切和谁有关呢?

    盛传,第二年,李叔同便刻了一印,称“南海康君是吾师”,和当时的戊戌变法相呼应。康君也就是康有为,广东南海人,故称南海康君,是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维新变法第一师,欲以西学改造中国者,倡导君主立宪。可见,张扬维新,是李叔同早期生命的精神特征。南海康君是吾师,言外之意,即康有为也启蒙和影响了他。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百年记忆:民国才子》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百年记忆:民国才子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