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最后一株狗尾草 第23章 学校里的红人

第23章 学校里的红人

目录:最后一株狗尾草| 作者:阿磊Alei| 类别:玄幻奇幻

    学校里的红人

    已是落叶时节,深秋的露水沾湿了枯草残叶,经霜的冬青树也蒙上了浅白。麦田里的小麦透出了长的尖,单子叶已经分出了两三片叶,也穿上了薄薄的白衣,连身边的土地都稍稍的发了白。

    树也多是秃光了,那棵老皂角树也只剩下了延伸着的干,躯体下面的落叶早已经被风吹得一干二净,散落在了庄稼地里,枯黄干瘪了,化作了粪土。山酒子村里的杨树也慢慢的脱落着衣裳,叶子飘飘荡荡。广原家院子里的那两棵椿树的叶子也早已落光了,现在的院子里只有母鸡屙下的屎,黏粘在了水泥地上,白白黑黑的。

    祈桓已经换上了毛衣,是侯霞织给祈利的,穿不上了便留给了祈桓。小刚的衣服是从舅舅家里拿来的,是破旧的衣裳,不过还算合身。他们两个每天都在一起,形影不离。

    山酒子的秋,风是标志,落叶是标志,夜的寂静也是标志。

    山酒子的风是最刺骨的,连街上跑着的狗都被吹竖起了几撮毛,耳朵趿拉下来。妇女们也都不再搬着凳子一大群坐在门口了,她们现在是串门子做针线活,总有那么几家聚满了人,仍然是又说又笑,也总传播着一些流言。话题也总是谁家又添了个胖娃娃,谁家办了场阔气的喜事,只是住在沟那边与人家不熟,凑不上热闹,谁家的老头子前两天还结结实实的,在街上捡柴禾,怎么就得上了坏病,而谁家的儿媳妇又和婆婆吵了架,还到街上骂了街……当然,李富伟家的事也是常常入话题的,这群妇女可怜这个下不了床、身体也慢慢消瘦了的乔绘。方志辉家的事有时也是会提起的,但总是嘲笑着,不作主题,也是不会进到心里头的,提起便是一笑而过。

    这天上午放学,祈桓和小刚走在路上,沿途捡一些杨树叶子,掐掉顶端或黄或绿的叶子,两个人一人一根,长长的叶柄扣在了一起,用力的拉扯,最后,总有那么一根是会被扯断的。但他们也从不气馁,断了再来。而那根“打败天下无敌手”的叶柄条便成了“老将”,孩子们是会像宝贝一样爱惜的。

    孩子们把这个游戏叫“钩筋”,而杨树的叶柄便被称作是“筋”。

    小孩子们总是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拐弯抹角的捡一路杨树叶,掐掉叶子,揣一兜子的“筋”,一群人比试着自己的“筋”,不到万不得已是绝不会使出那根最粗大的“老将”的,孩子们总是爱惜自己的“老将”。而“老将”与“老将”的对决也是最精彩的,“小兵儿子”们伤亡惨重之后,孩子们才不舍的拿出自己的“老将”,举得高高的,先是夸赞一番,然后把两个“老将”扣在了一起,两人使出浑身解数,撅着屁股,眉毛蹙起,张着嘴巴,全身的力气都聚集在了双手上,狠狠的拉扯着。你的脚后退一步,我的脚便前进一步,两个人的眼神都凝视着这两根“老将”,围观的孩子们也都瞪大着眼睛看着这场决战,也紧张着,猜测着结局。两个“老将”相持不下,终于,两虎相争必有一亡,一个“老将”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断成了两半,“老将”的主人便哭丧着脸,他舍不得自己出生入死的“老将”,紧紧的攥着那一扁一圆的两段,而他也见多了这场面,死多了“老将”,便也不气馁,开始寻找另一个“老将”。而那个胜利者也将期待着更强大的“老将”,也是终将成为两段,被遗弃在角落里、马路边、教室门口。

    孩子们对“筋”的保存也是很有一套的,时间久了,“筋”总是会变干的,而干了之后也再派不上用场,再粗壮也是无用的,一折便断。他们会把“筋”放在水里泡上几天,而“老将”总会泡上好几次、好几天,总会是最好的待遇。然后,孩子们脱下小布鞋子,露出了脚趾头顶破的袜子,把“老将”放进鞋子里,紧贴着鞋板子,穿上鞋,系上鞋带,用自己的脚臭熏陶着这些被挑选出来当做“老将”的“筋”。

    每天晚上睡觉之前,孩子们也总会拿出鞋板里的“筋”,一根又一根的数着,还好,一根也不少。

    五六天甚至十几天后,孩子们才肯拿出自己的法宝,这些“老将”们也终于重见天日,再度登上了战场,奋战杀敌。此时“老将”们已经是发了黑的,圆圆的柄头也扁了,还散发着臭味,但这些“老将”是不可貌相的,它们自一番“呵护”之后,强大多了。

    孩子们用它们打败敌人后也总不忘记把它们装进鞋子里,继续“呵护”着。

    祈桓和小刚也总是拐弯抹角的找一些老杨树,在树下面捡着大叶子,也顺便切磋着,他们又说又笑的钩着筋,一路上慢悠悠的,倒是自在。小刚还是那蛮蛮的口音,但祈桓也早已经习惯了。他们总会是放学一段时间后才回到家里,被大人们数落着。

    祈桓和小刚已经很是熟悉了,是最好的伙伴。

    小刚有什么事情总会和祈桓讲起,但也只是当下一些零碎的生活琐事和学习上的事情。

    祈桓也越是开始了对这个口音蛮蛮的孩子的好奇,但7岁的他还不知道打探别人的**,他也从来没有问起过小刚的多去,9岁的小刚也从来没有提起过,只是可以看得出,他每天都沉浸在当下的快乐之中。

    小刚现在是山酒子学校的“红人”,学校里的学生不管是高年级的还是像祈桓这样的小学一年级的孩子,眼睛总会盯着小刚看,嘲笑着他的口音,指点着、笑着、说着。

    小刚会惹来高年级同学的围观,一群人把小刚围起来,如狼似虎,问一些小刚的家事,小刚的第一反应总会是骄傲的大声说出:“你们谁敢欺负我,我就告诉我姐姐,我姐姐叫李麦玲,已经上七年级啦!”那群高年级的人捂着肚子大笑:“李麦玲?算个屁啦!根本没听说过,有种你就去叫呀!”

    有时候,小刚还会被这群人放倒在地上,一个人按住他的双手和头,一个坐在他的肚子上,另外的一些压住他的双腿。小刚不能动弹,只是叫喊着,但他越是叫喊那群人就越是高兴,模仿着他那蛮蛮的口音,在他的眼前比划着。祈桓在一边观看着,不敢上前。那些人是四年级的学生,是学校里有名的“惹事王”。那群人每次也都是这样的吓唬小刚,玩够了就大笑着离开,还不忘回过头朝着小刚嘲笑一番。

    小刚从地上爬起,拍打着身上的尘土,背上书包,走到祈桓的面前。祈桓从未见小刚哭过,即使那群人狠狠的揪着他的头发、捶打他的肚皮,小刚总是坚强的。

    班里的孩子也是经常嘲笑他的。小刚是班上年龄最大的,个头也是班上最高的,像他这般年龄的孩子们,多数都上了3年级,有些甚至已经升入了4年级。可他的成绩却是班上最差的,连握笔的姿势都是新学来的,僵硬的。同学们会嘲笑他的一举一动,其实也是带有模仿的。

    小刚刚来到这个班级头一次上课的时候,除了祈桓再没有人认识他。一次,老师布置的星期天作业没有一个人完成,但小刚却写完了,用了整整3个新本子,上面密密麻麻的歪斜着大大小小的汉字。老师夸奖了他,他站立起身子,举起双手,突然大喊一声:“耶!”同学们哄堂大笑,连老师都忍不住笑了起来。之后,同学们便开始模仿他的动作,也大喊一声“耶”!这些孩子们根本不知道,“耶”在一些城市里已是最时尚的流行语,年轻的人们是常常挂在嘴边的。

    孩子们还会传开一些关于小刚过去的流言,说一些小刚亲生父母的事情,也总是嘲笑他是个没人养、从街上捡来的孩子。小刚很多时候是很镇静的,他不怎么理会那些疯言疯语。可他终究是忍不住了,如果有人不停的在他面前提起他的过去,说他是捡来的孩子,他总不会手下留情。他的个头,他的气力,总能把那些嘲笑他的同班同学打倒在地,哭爹喊娘。有一次竟然对班长下了手,只因为班长说他是外地的杂技团的。小刚把班长放倒在了地上,骑在他的身上,为此也挨了老师的骂。

    祈桓当时是最怕班长的,他总会拿着棍子狠狠的打人的手掌心,很多孩子的手都曾被打得发红发麻。只是祈桓现在是班上的好学生,也惹不到什么麻烦,班长也就无从下手。但是祈桓会想起一年前自己刚进入“大学”的时候,一个差等学生,每次作业都做不完,挨老师的打骂。上课不守纪律的时候,他也总是被班长叫到讲台上打,为了讨好班长,他会在众目睽睽之下把自己刚买来的小刀拱手送给班长,免去一顿皮肉之苦,而当时班上的孩子们又有谁没有做过这样的事情呢?祈桓没想到小刚竟然打了班长,在他的心目中,小刚便成了班上最勇敢、最厉害的了。

    说小刚是杂技团的便是这学校里头人人皆知的一种流言。

    偶尔的一次,学生们放学后一些人围住他,男生女生都有,成群的。他们叫喊着、舞动着,要求小刚表演杂技。小刚看这阵势,怕自己是逃不过的,便取下书包,放在了地上,蹲下身子,两手摁在地上,一只脚尖点地,另一只腿伸展着驾于空中,裤管趿拉到了地面上。他的手用力的在地上一拨,脚尖点在地上旋转着,成了一个圆心,那条伸展着的腾在地面之上的腿便成了半径,快速的画起了圆,一个紧接着一个,而那双手快速的抬起又放下,交换着转着,他足足能转上三十秒。围观的孩子们鼓掌欢呼,女孩子们尖叫着,一些孩子在一旁模仿着,但竟连脚尖点地都不够稳妥,没有开始旋转便趴在了地上,引得人哄堂大笑。人们都称小刚的这个绝活是杂技。

    有时,小刚也会自愿在篮球场上玩起这杂技,也是引来一片掌声和喧哗。

    其实,流传在山酒子学校、大街、院落、胡同和角落里的关于小刚的流言多了去了,但也渐渐的越来越多。

    祈桓听到的关于小刚的流言也多了,便对小刚产生了更加强烈的好奇和同情,心里也渐渐的滋生着一种崇敬。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最后一株狗尾草》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最后一株狗尾草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