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最后一株狗尾草 第12章 山里的娃娃

第12章 山里的娃娃

目录:最后一株狗尾草| 作者:阿磊Alei| 类别:玄幻奇幻

    山里的娃娃

    夏时的天气是人们最厌恶的。

    人们坐在大树的荫凉处,扇着扑扇,说着话。

    山酒子的汉子们脱下大褂子,露出黑红的脊背,流着汗珠,一道一道。但多数汉子们还在建筑工地上工作着,加班加点,更是一种煎熬,出汗臭便成了他们的一种习惯。

    妇女们还是坐在阴凉处做着针线活,骂着这鬼天气,无精打采的。苍蝇四处飞嗡着,让人讨厌,用手驱赶走,只是一会儿便又出现了,总是心烦。

    小孩子们倒是不怕这样的酷暑的,他们寻着禅声,到处捕蝉,三五成群;或是光着脊梁,提着油漆罐子,寻找屎壳郎的窝洞,灌进水,敲击着、轻语着。困了,他们就回家睡下,甜甜的、憨憨的笑。

    禅声聒噪着,空气也沉闷,总使人产生浮躁和困惑。在这样的天气里,最得意的也许就是一场雨,解一时的暑气,但这也总是短暂的,一切又终归于了浮躁。这浮躁是发自内心的,从人们的一举一动中,便能够看得出。庄稼地里的农人钻进玉米地里,除草、追肥,但终于忍不住了,坐在了渠边上,休息着,眯着眼睛,骂着那鬼天气,身边的蚂蚱蹦?着。这时,他们多是心酸的想着自己的痛楚,想着孩子们赶快长大,抛弃这田地,去向更广阔的天地。

    忽然,远处传来隆隆的声响,手半遮住眼睛,望一望天,定睛注视着飞机飞过,叹一口气。人们的脾气也多是像这夏,燥热的。

    夏的困惑在那夜。夏夜是最喧哗的,虫鸟的鸣叫,孩子们的嬉戏都是常常入耳的。入夜,星星一个一个的亮起来,小娃娃们数着,吵闹着。收音机里响起了音乐,大队的喇叭里又响起了村里的广播,土言土语。等到夜已深,星星布满了天空,众星捧月,湿气也上升了。四下已经安静了,但人们也多是睡不着觉的,这样的闷热,这样的温度,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儿。洗一把脸,眼眯上吧,又开始了胡思乱想,开始了困惑。

    夜,华丽,但她却不知道这华丽之下人们的心情、人们的困惑。

    94年的夏季,山酒子大变了模样。村里换了村支书和村长,领导们要求各家各户出钱来修渠打路,平均下来每个人20元,广原家五口人加上父母的一半共出了120元钱。这毕竟是为人们办实事,水泥路方便人们的出行,渠道也方便灌溉,社民们这也都欣然接受了。

    路打成了,只要是有人住的街道上都打上了水泥路。现在的山酒子已经是焕然一新的,房子慢慢的新了,路也是新的还发着灰白,现在村子里的街道也变得更加明显,就连村子东面的那条柏油路都黯然失色了。

    现在的那条柏油路已经是坑坑洼洼,路上的小黑石子儿也比几年前多出了好几倍,但与山酒子的新路相比,它仍然是最宽、最长的,这仍是它的骄傲,它毕竟是这三个村子的交通要道,每天来来往往的车辆川流不息。只是在山酒子的水泥路的映衬下,这条柏油路现在似乎又窄了许多,但它已是辛辛苦苦承载了几十年,风风雨雨几十载,如今的伤痕累累正是它恪守自己职责的见证。

    柏油路如今似乎已经到了要离开的时候了,它真的已经老了。

    这些年,从营平到黑沟村之间有了好几辆载客的三轮车,中间路过山酒子村,坐车的人只需要每人每次一块钱,十几分钟便到了营平,生意也还景气。

    通往那棵大皂角树的路是一条陡坡路,树又在村子的边沿上,远离着房舍,靠近着庄稼地。所以,那条路只有下半截铺上了水泥路,皂角树的边上仍然是土路。

    树还是老样子,不见长粗也不见长高,枝叶伸展着,不见开花也不见结果。

    说起来这棵老树也是很可怜的,自有了生命,只见这形形色色的人走过,他们停下来歇息、抽烟,说笑着避雨,有时谈话中也会提到这树,但只是探讨一些树的年龄问题,但这探讨的结果究竟是对是错也只有老树才知道。

    老树没怎么见过车,它也不屑于见到那玩意儿,车上的人总是伸手扯下它的细枝。树远望着水泥路,而自己的脚下却是土地,它倒是窃喜,如果路修了过来车辆穿行,不定会出了什么差子。

    老树的根继续伸展在地下,它已经拓开了一片广阔的天地,深深的爱着这片土地。它不会动弹,倘若像它这样的植物也能挪动的话,它也决不会离开的,它在这儿扎下的根舍不得它,这片土地舍不得它,年轻的桥也舍不得它,就连那天上的白云和小鸟也都舍不得。

    祈利这一年已经7岁了,上小学二年级。她每天背着母亲做的小书包,高高兴兴的上学下学,再也不必担心下雨的时候了。从祈利5岁上学前班开始算起,她已经奔走在这条从家到学校的土路上两年了。

    每当下雨天,她总得穿上小胶鞋,在泥地上留下一串脚印,来来回回也沾上了一身的稀泥巴。母亲每次都看在眼里,很是痛心,她已经恨透了这条土路,现在也终于改成了水泥路了。

    祈弦5岁了,上学前班,也是背着妈妈做的小花边书包,搬着爸爸做的小凳子,这里的学前班是不提供凳子的,桌子也是土坯垒起的。她个子小,但走起路来昂首挺胸,很有精神头儿。祈弦每次上学前总嚷着要一毛钱,也只是一毛,连两毛钱都没要过,若是见上一张五毛钱的票子她连碰一下都不敢。可是侯霞总是不给,祈弦便哭叫着不上学,侯霞就打她的屁股,她这才哭着上了学。

    这一年祈桓才4岁,侯霞也把他送到了学前班,可他却不跟着姐姐一块儿上附近的那个学前班,嚷着要到大街上的那个去。祈桓坚持着,因为这样他就可以天天见到村里的“大学”和进进出出的“大学生”,他喜欢那样的场面,侯霞也没有办法,便同意了。他也是小花边书包、小木凳子。祈桓倒不怎么要钱,只是偶尔的几次,也是哭叫着。倘若要到了钱,他会买一毛钱瓜子,剥成了仁儿,放在手心里一把吞下;或是买十粒薄荷片,含在嘴里,麻麻的。倘若他捡到了一分钱,那他会买一粒薄荷片,若是5分钱,他会买成瓜子儿,装在口袋里吃上小半天。若是较大的数额他总是会交给母亲,自己绝不敢拿那样的巨额买东西。

    只是后来,他会每天哭叫着假装肚子疼,于是便丢下书包偷偷的钻进被窝睡下,便可以不到学校去。母亲也嫌他4岁太小,这才不勉强他上学。

    祈桓前后只上了三个月的学前班,这三个月还搬了两次学校,没有学到多少东西。他会背出“1像粉笔能写字,2像鸭子水上游,3像耳朵听声音……”背得滚瓜烂熟。可每当老师布置下数学题,他只是把题目抄下来,也不知道演算便让老师检查,气得老师在他的头上敲打两下,他摸摸脑袋。侯霞也用玉米杆顶上的棒子和针线给祈桓穿了一大串小棍子,孩子们是要用这小棍子一个一个的学数数,用这个做加减法,这东西就是他们的小算盘,但最后这些小棍子也都被祈桓扔得一干二净。

    每次广原骑着自行车载上祈桓,祈桓扯紧父亲的衣服,广原会让祈桓从一数到一百,祈桓大声的数着,一遍又一遍,数完了都会问父亲是否正确,广原每次也都是点头称好。

    祈桓还学会了一些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世上只有妈妈好,没妈的孩子像根草……”而他最喜欢的是那首:

    我是山里的娃娃

    大山有我家

    房前喇叭花

    屋后栽桑茶

    放学回到家

    我喂鸡和鸭

    山里的娃娃最爱山里的家

    山里的娃娃最爱山里的家

    祈桓有时也会在母亲下地的时候被母亲锁在屋子里,祈桓午觉醒来一个劲儿的哭,哭累了便趴到窗户上望着窗外,像被囚禁了一般,等着母亲回来解救。有时候祈桓是被锁在屋子外面,侯霞到地里去是不带上他的,总是怕他碍事,侯霞也从不奢望这样的一个小孩子能为家里做点什么。

    农忙时候,玉米掰到家中,堆了一屋子,没来得及剥皮,广原和侯霞白天便又要到地里干活,晚上才熬夜的剥玉米,熬到瞌睡了就拿来姜吃,辣得流出眼泪,然后继续剥到深夜。可是满屋子的玉米把房顶都蒸湿了,玉米也都生了绿芽儿,广原这才叫来老母亲帮忙。母亲剥着说着,说儿子懒,把这么好的玉米都放坏了。

    为了不让孩子惹事,侯霞在下地之前总弄来一小篮子玉米,也不过二十几穗,倒在了祈桓面前:“这就是你的任务,剥完,我回来验收!”祈桓撅着小嘴巴。祈桓坐在这玉米前,剥下一个,玩弄起了上面的虫子,把粗大的、金黄的玉米棒子扔到一边。他也把每一穗玉米上面的绒毛拔下,父亲告诉他这个是药材,他一根一根的整理着。

    大半天过去了,广原和侯霞回到家,祈桓还在玩着那绒毛毛和虫子,一篮子玉米还剩下半篮子,广原只是笑,侯霞也不埋怨什么,只要孩子能乖乖的就行。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最后一株狗尾草》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最后一株狗尾草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