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最后一株狗尾草 第11章 傻儿子消失了

第11章 傻儿子消失了

目录:最后一株狗尾草| 作者:阿磊Alei| 类别:玄幻奇幻

    傻儿子消失了

    祈桓一岁了,只长出了几颗小牙齿,走路歪歪扭扭,时不时会一屁股坐在地上,一身儿干净的衣裳一会儿便成了脏兮兮的了,一道又一道,像是在衣服上画了画。

    刚好是夏天,侯霞便不再给祈桓穿衣服,赤身,小肚子鼓鼓的,肚皮圆圆的。侯霞就在祈桓的肚子上轻轻敲两下,“西瓜熟了!”祈桓笑着拍拍肚子,扑进母亲的怀里。他也已经能叫爸爸妈妈了,还能叫出两个姐姐的名字,只是吐字不清,也是逗得人笑。

    这一年,广原家种了西瓜,瓜地离家不远,搭上了草庵子,孩子的外婆在草庵子里看瓜,也帮忙带着孩子,广原和侯霞则忙着摘了瓜拉到营平的街上卖掉。每天中午,总是4岁的小祈利给外婆送饭,祈利一个人走在路上,冒着汗,提着红色小塑料桶,盛着一大碗面条,迈着小步子走向了瓜庵子,每次也都惹得外婆一阵夸奖。

    这段时间,外婆带祈桓的时间是最长的,每次总是抱上祈桓来到瓜庵子。祈桓总是光着身子坐在瓜庵子里的竹席上,屁股上印出红红的痕迹。

    每当祈桓笑着、爬着、瞪大眼睛四周望着,像是要站起来的时候,外婆就知道是侯霞来了。因此,她总是在侯霞面前夸自己的外孙聪明,说他连自己母亲的脚步声都能听得出。每当桌子上切开一个大西瓜,一块又一块,还流着水汁,

    祈弦和祈桓总是争抢着拿最大的一块,还没吃上几口便扔掉了,拿起了另一块,随便啃几口,又扔掉了。每次祈桓也总是吃得肚皮鼓鼓的,西瓜水还顺着他的光身子流在地上一滩子。但也是从这一年,不知为何祈桓慢慢变得黑瘦了。

    91年的山酒子已经是活力四射的了,这活力也多是体现在孩子们的身上。

    孩子们冬天穿着母亲做的开裆棉裤,撒尿的时候男孩子还必须像女孩子那样,总是惹得稍大一点的孩子们的嘲笑,把小孩子们逗得脸通红通红,竟害羞的哭起来。其实那些大孩子也是从那个年龄走过来的,他们也曾被嘲笑过,滋味也是一样的。他们这样做无非是炫耀自己的年龄,炫耀自己的个头和那凶狠的眼神,因为他们的眼睛已经不再像小孩子那样充满着笑了。

    夏天的时候,男孩子们也总是光着膀子甚至光着身子跑来跑去,黝黑的皮肤在阳光的照耀下还闪着光。孩子们奔跑着吵闹着,像他们这个年龄,不必为吃穿发愁,沉浸在自己的小天堂、小世界里。吃的是白馍馍,却要天天吵着要吃窝窝头,他们喜欢窝窝头的甜涩,但他们不知道父辈们就是这窝窝头养大的,早就腻了这东西。他们的穿着也再没了以前的粗布衣裳,衣服的式样和颜色都是新奇和漂亮的。孩子们总是玩着他们的游戏,闯着他们的祸,就连上学的孩子们也是放学了背着书包到处跑,天黑了才回家,吃过饭便又跑得无影踪了。

    孩子们永远是这个村子最鲜活的景致,因为他们的笑,他们的游戏,他们的天真。也只有孩子们才会这样疯狂的玩耍,疯狂的自在,也是只有现在孩子们才有这样的机会――天是蓝的,世界是美丽的、新奇的。

    农村的生活好了,多是体现在食物和住所的改变。现在出现的新玩意儿他们不敢碰,总是要花钱的,因为花钱的地方越来越多。可是,钱的来处倒是少得可怜。不过,农人们已经找到了他们自己的生存方式,那就是离开家乡,离开亲人和妻儿,靠着一身的体力,挣着血汗钱。

    城市是辉煌的,城市的街道是喧闹的,但那里总是夹杂着衣衫褴褛散发着臭味的农人汉子,他们流浪于城市间,也许就住在某个地下室,或是某个大桥的底下,风餐露宿,流血流汗。他们的手粗糙了,还起着血皮,手心上长满了灰黄的?子,是水泡变成的,眼睛里也慢慢的充满了忧郁,他们的脸也越发越黑,头发也越来越少、越来越脏乱,这些都是疼痛的蜕变。

    但是,这只能是他们找到的生存方式,并不是他们乐于干这些,只是迫于生计!他们还是不得不数着这样的日子,一天也不耽误,除了这样他们又能如何呢?他们没有多少文化,他们只认识一些字,他们只会算一些简单的算术,算账的时候也是一遍又一遍的在纸上或手上比划着,或用石子划在了地上,生怕出了错误。

    农人们不敢呆在他们的家里守着他门的一亩三分地,地里种出的粮食虽是够养活妻儿老小,顶多再养一头猪几只鸡,可是孩子们的未来呢?家里已经没了其它的收入,可孩子们还要穿衣上学,男娃娃们将来还要娶妻生子,这些可都是他们的责任啊!他们也想摆脱这体力活,他们羡慕那些衣衫整洁的国家工人,发着大把大把的工资,国家还为他们发着米面,不需要辛辛苦苦的种庄稼,而这些米面可都是他们农人辛辛苦苦种出的啊,每年,总会有一些粮食上了交,成为了公粮,成了那些工人们的口粮!

    农人们只是为了这生计,他们只是想给孩子和家庭更温暖的关怀!他们不在乎城里人的看法,城里的人总是看不起他们,到处是对他们的白眼,老板拖欠他们的工资,路人也见而避之。农人们忍着,他们知道斗不过那些有钱人,吃亏的时候多数也都认了。

    但是,竟有一些黑心的老板拖欠他们的血汗钱,他们总是要讨回来,捡一张纸,写下大字:“还我血汗钱!”一群汉子围住包工头的车和房子,包工头只当什么也没看见,车启动了,人们挡住了车的去路,他就闭上眼睛开车,汉子们也没有办法,只好让开了一条路,车远去了,包工头也再没了消息。

    汉子们也天天想着过年回家,和妻儿团圆,享受家庭的温暖。他们长时间在外,年纪小一点的孩子早就把自己的父亲忘得一干二净了,突然有一天见到了,竟认了生。稍大一点的孩子也因为长时间的离别彼此缺少沟通,便和自己的父亲有了些隔阂。

    但父亲的爱还是那样的热烈,他们会一把抱住自己的小孩子,热情的亲吻着,可那小孩子只是感觉奇怪,他们竟不知道这就是天天在外奔波的自己的父亲啊!对于稍大一些的孩子,父亲也总是默默的给他们关怀,问他们的学习,要他们多吃饭,听妈妈的话,和乖孩子玩等等,光是从那话语和眼神中也能看出那父爱,最深沉的爱!

    汉子们出门混日子,妇女们在家也从不闲着,家务活地里活都由她们操持着。她们做针线,喂猪养鸡,教育孩子,也支起着这个家。她们早出晚归的干地里活,带上孩子或把孩子锁在家里,每天从庄稼地里回来还要一边哄着哭哭啼啼的孩子,一边做着饭。饭也总是单一的可怜,早晚都是烧稀饭吃馒头,她们是很少吃菜的,馒头有时也是几天前蒸的,又凉又硬,但这已经成了山酒子人们的饮食习惯,再不要求什么。午饭是打了面糊的面条,里面总有一些地里的野菜,很少再有其它的菜,只是有时会有一些白菜、红萝卜、菠菜和几个葱花。菜也是煮熟的,没有经过油炒,而她们每次还都要用筷子在油罐里蘸一下,然后在孩子的碗里搅一搅,孩子的饭碗里便飘起了一层小油滴,鲜艳的。家里的猪养得胖胖的,卖个好价钱把钱存起来,每天收的鸡蛋总积攒着送到老家和娘家,也留一点等丈夫回来每天早上给丈夫沏碗鸡蛋茶。

    闲着没事的日子,妇女们总是拿着针线活在门外坐着,一群人围坐在一起,做着一样的活儿――做布鞋、织毛衣。这样的千层底儿布鞋她们已经做了一大堆,丈夫的一堆,自己的一堆,孩子的鞋从老虎头鞋做到十几岁、二十岁,可自己却还是不肯闲着。

    妇女们还会用最古老的那种土织布机织布,晚上的时候总能听见织布机“哐咚哐咚”的声响。孩子们总会在母亲和织布机旁边吵闹,妇女们一面嚷着孩子,给个可怕的眼神,一面细心地织着布,还时不时能听到梭子落地的声音,妇女们捡起梭子,接着又是“哐咚哐咚”的声响。

    汉子们拿回来的钱妇女们会一分一分的记着,花到了哪些地方也记得清清楚楚,绝不会马马虎虎,那帐总会是算得分毫不差。

    丈夫在家的日子里,晚上熄了灯,躺在被窝里,妇女们总会在这个时候跟自己的男人算着最近的花销,说着钱花到了什么地方,哪些地方还需要花钱,也催促着丈夫早点出门赚钱。她们也总和丈夫说些村子里的事情和婆媳之间的琐事,每次也总是说到很晚很晚,汉子们的鼾声响起了。

    当然,农村里也少不了那些见不得人的事情和一些偷偷摸摸的手段。就在不久前,山酒子刚有一个汉子被逮进监狱,判了16年的刑。

    这汉子叫陈宗圣,个子高高的,脸蛋也俊俏,家有妻子父母,也生有一男一女。

    陈宗圣在山酒子算是个能耐人,人人都夸奖他的聪明。当所有的人都还在为温饱而受煎熬的时候,他已经骑上了摩托车四处狂叫,还经常到街上割猪肉包饺子吃,人们都羡慕着他的生活。但人们也都知道他的来历,人们知道他的三只手,知道他什么东西都敢偷,连别人家的新被子都不会放过。

    终于有一天,警车停在了他的家门口,陈宗圣被戴上了手扣,两名警察押着,上了警车,伴随着的是一大堆的赃物,还有那辆摩托车,都被装进了车。陈宗圣的二老哭着跪在地上央求警察,但警车还是开走了,荡起了漫天的尘土。孩子们还小,什么都还不知道,只是跟着爷爷奶奶哭叫着。

    孩子们的母亲收拾了行装,啼哭着走了,再也没了音讯。

    其实,山酒子小偷小摸的事情从没有间断过,这家被破了锁、丢了几个钱,那家院子里的牛不见了,而这些也都是无影无踪的,无从查起,换来的也都是受害家庭的哭泣。

    山酒子还有卖孩子的,但这样的事情倒是没有人指责,因为她们卖的都是自己家的娃娃。

    山酒子的家庭都想要男娃娃,若是接连生下了女娃娃,家人便把孩子送到需要女孩子的亲人家去,但多数是送给人家养的,以后便不是了自己的孩子。有的干脆把刚生下的孩子卖到外村或是更远的地方,需要孩子的家庭总是有的,而这需要也都是极迫切的,一方交出孩子一方交了钱,算是两方都得到了实惠。刚生下来的骨肉就这样送到了别人的手里,亲生父母总是有些不甘和不舍,但是迫于生计,他们也没有办法,自己留着也养活不起,甚至还会被罚款。因为这再不像是几十年前,家家户户即使再贫穷再困难也都要有好几个孩子,一块儿吃苦,一块儿干活!但正是如今的情况所致,一些父母也就狠了心,卖掉了自己的亲生骨肉。

    当然,这样的父母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但这事情也已经是家家户户都知道了的。流言在山酒子就像是风,随处可至。更多的家庭还是舍不得自己的亲生骨肉,这便出现了一个家庭有四五个女儿的情况,当然也有更多的。儿子多女儿少的家庭也是有的,但这些家庭多数被人们羡慕着,他们虽是现在受点累,但多个儿子就是多一块宝,等儿子们都长大了,老人们便可以享福了。

    山酒子学校在校园西边的空地上盖起了一栋新的教学楼,是两层的,底部是几排台阶,高高在上。

    教学楼上还贴上了白色的面砖,迎着太阳,闪闪发光。

    这栋教学楼正对着那一排白杨树,只是这白杨树已经超出了那楼房的顶。

    农人们早已经认识到上学是孩子们的出路,他们会逼着自己的娃娃上学,很多小孩子也只有三四岁便开始哭叫着上学了。若是大人知道孩子在学校里调皮或是旷了课,总是等孩子回到家里一顿抽打。每到孩子们考试成绩出来时,他们也总会来到学校,细细的看围墙上贴着的孩子们的成绩单和排名。成绩差的孩子不敢回家,他们怕晚上在睡下的时候被父母用鞋子狠狠的在屁股上抽打,那时孩子们会哭叫起来,父母就大声的斥喝:“闭上嘴,不准哭!”孩子们就紧闭着嘴巴,喉咙一梗一梗的,只敢流泪出不来声音。等到孩子睡着了,父母就又把孩子的被窝一整圈的围一围,自己才肯睡下。孩子生病的时候,母亲就把已经一个人分开睡了很长时间的孩子抱到自己的被窝里,用自己的身体感觉孩子是不是还发着烧,是不是还咳嗽,他们害怕孩子睡觉的时候翻了身踢开了被窝,着了凉。爱,就是这样。

    学校又打了水泥篮球场地,但玩篮球的学生还是很少见的,父母也是不允许他们迷恋这样的“毛蛋”的,怕耽误了他们上课的时间。

    庄稼的长势越来越好了,农人们已经不再吝啬那一点化肥,每次都买充足的化肥在庄稼地里均匀的撒开,化肥上得足了、雨水多了,庄稼也就丰收了。

    现在,在路上挑着担子捡粪的老头子倒是越来越少,前些年就连这粪也是农人们争抢的东西,老人们闲来没事就会挑起小竹担子,角角落落的捡着屎粪,倒进自己的庄稼地里。如今,街上的猪粪牛粪多了,人们也越来越恶心这东西。人们讲究家里的卫生,但很多家庭却把自家的猪粪、牛粪堆在了家门旁边,遭来苍蝇嗡嚷,堆积多了才送到地里头,上到庄稼地里。

    农人们还是坐在或是蹲在家门口,端着大碗,吃着饭,那些粪便是绝不会影响到他们的,他们在门口吃了一辈子的饭,这习惯是不会轻易改变的。

    村子里的老人们是永远不会闲着的,他们会到处捡柴禾,用绳子捆起一捆子,拉在地上,回了家。山酒子的家里多改用了煤球,烧柴的家庭多是家里有老人,四处捡来柴禾,堆起一院子。年轻人是不会干这些事情的,也会千方百计的阻止老人门干这样的活,但老人们总是不听他们的劝告。而最经常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拉着柴禾经过的是大街上的那个傻子媳妇,他们家院落的柴禾一年四季从未间断过,柴禾还是堵住了进进出出的路,只留下了下脚的地方。

    那个傻儿子这两年也常来侯霞的家,也还只是为了那一碗饭,只是最近他显得慵懒了许多,有时候竟在侯霞的家门口过夜,一连几天,也都只是为了吃顿饱饭。他已经瘦得撑不起了那破旧的衣裳,每次吃过饭就躺在侯霞家门口的大树下,从不进侯霞家的院子。侯霞每次都端出一大碗热饭给他,吃完了再盛一碗。

    祈利是害怕见到这个长胡须乱头发、穿着破旧衣裳的“肮脏老头子”的,只要那个傻儿子在,她从不敢出门,躲在家里面。

    但是,这个冬天还未过完,那个傻儿子就再没有出现过,就这样的消失了。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最后一株狗尾草》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最后一株狗尾草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