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最后一株狗尾草 第09章 抄家

第09章 抄家

目录:最后一株狗尾草| 作者:阿磊Alei| 类别:玄幻奇幻

    抄家

    已是90年,这些年头的计划生育总查得紧。祈弦已将近一岁了,祈利也将近三岁了,侯霞没个儿子总是不行的,她不顾及这政策,第三胎也就要生了。

    四月份,天气慢慢热起来,广原也请了长假回来。广原和侯霞商量着把祈弦送到王平村的姐姐侯云家,也好躲避计划生育。

    这个中旬,收拾好了衣服和奶粉,他们两个便把祈弦送到了王平村,侯云有个儿子,两岁半,她能抽出时间来好好的照顾小祈弦,侯霞和广原对姐姐是再放心不过了。

    趁中午祈弦睡着了,侯霞和广原就悄悄的离开了。祈弦醒来找不到母亲就大哭起来,给她冲奶粉也不济于事,夜里也总是一醒来就张口哭叫,哭起来总是没完没了,侯云好长时间才哄她安静下来。

    日子久了,祈弦便不再哭闹,这里的每一个人也成了她最亲近的人,看见了便甜甜的笑,一样是用眼睛笑,一样的水一般清澈的眼睛,放着光芒,美丽的笑。

    这一年闰五月,刚到前五月,暑气正盛,也正是割麦子的时候,侯霞生下了一个白胖小子,一家人高兴极了。

    这次的奶水不错,也不需要再冲奶粉喂孩子。侯霞总是选择在夏天的时候,因为夏天会好一些,孩子不会觉得冷,自己躺在床上热一些倒是没关系的,只是没有想到刚好赶上了割麦子。有了个男娃子就是最好的事情,男孩子在伊侯地区是有着承接祖业、养老送终的使命的,谁家要是没个男孩子总是会被瞧不起的。

    刚生完孩子的侯霞这些天躺在床上,广原什么事情都得做,但又都做不好,地里边也正忙得不可开交,广原找人帮忙把麦子收了,一心一意的呆在了家里。

    广原不怎么会做饭,更不会蒸馒头,他总是找一家子的一个弟媳妇来帮忙蒸馒头。这一天,广原没有找到一个闲散人,就自己蒸起了馒头,可是蒸出来的馒头又黄又苦,难以下咽。侯霞说了他几句,两人就吵起来。第二天,侯霞便自己起床做饭,这是生完孩子的第九天。

    广原和侯霞把祈弦接了回来,祈弦已经有些认生了,但自己的爸爸妈妈还是很快的熟知起来。在姨妈家的这两个月里,祈弦学会了叫妈妈,每次总会高兴的叫自己的姨妈为妈妈,只是发音不清,乍一听还以为是“馍馍”呢,大家都乐了,合不拢口。

    儿子到现在还没有起名字,爷爷奶奶非要叫孙子“麦堆”,“麦天生的,麦子堆起来,多好的名字呀!”这也说明了老人家的欢心。只是广原和侯霞一致认为这名字太过俗气,如今已经不是几十年前了,名字起的贱好养活,他们坚持给孩子取名祈桓。

    六月份过了,祈利3岁了,祈弦1岁。祈弦和祈桓都躺在床上,祈利奔跑着在屋子里,进进出出,不停的趴在床头上摸着弟弟妹妹的脑袋高兴的说:“两个,两个!”然后又是抱着亲来亲去,便又离开了,尖叫着,哼唱着。

    广原又来到了三门峡厂子里,他知道现在自己的任务更重了,两个宝贝女儿,一个宝贝儿子,他要努力赚钱,供孩子们上学,还要让他们考上大学,当然还要给儿子盖房子、说个好媳妇,这是他一生的追求,他的一生也就这点事情了。广原在这个厂子里工资并不高,其实还不如在建筑队里,只是这里的活稍轻松一些,不必像建筑队那样每天都是体力活,风餐露宿,这里只是一些零零散散的统计数字和数据的结算,倒是有些费脑筋。

    广原总想着自己怎样才能挣到大钱来养家糊口,但一个初中毕业的农家汉子又没有资金的基础能做些什么呢?

    广原开始有了辞掉这份工作继续干他的建筑队的念头,建筑队的活再累他也不怕,他16岁就开始出来混了,什么苦吃不了,什么罪受不了!

    没几天,侯霞发来电报,说自己一个人在家带不了这三个娃娃,广原就辞了工作,收拾了行李。

    其实并没有多少东西――自己的一床薄被褥,几件衣服,还有自己做会计必须要的一个黑皮包,皮包里装满了厂子里印刷的收据开支的纸张,还有一些复印纸。

    收拾完行李,广原径直离开了,走到厂子大门口,广原和门岗打着招呼,又递上了纸烟,搭上了几句话。

    广原看着门前的一车又一车的布匹,又扭头看了看那栋办公楼,想着自己7年来在这里工作的点点滴滴,他开始有了不舍,但仍然叹了一口气,离开了,消失在了三门峡的长途汽车站里。

    车启动了,街道开始显得分明,树驶向了远方,一棵又一棵的树影子透过车窗映到他的脸上,像是招手而过,告别着。他的心情分明开始沉重,他不知道他的身影何时才会再次出现在这个他默默工作了7年的城市,而他又不知道此时为什么他满脑子还想着这个不属于他的城市。

    别了纺织厂,别了工友们,别了三门峡……

    广原回到家里的前几天,他总是抱着孩子高兴地转悠,把孩子举得高高的,放在肩上,头上,逗孩子高兴,一会儿摸摸孩子的脸蛋儿,一会儿捏一捏小鼻子。他知道,这三个孩子将是他未来的一切,尤其是这个儿子,是他的生命!

    现在,山酒子街头的墙壁上画满了宣传画,而最有意思的便是那幅母牛对人的忠告:小牛依偎在母牛的身下吃奶,旁边走来一群人,一个父亲的背上背着一个孩子,手里还牵着一个孩子,四处看着,母亲怀里抱着一个,也牵了一个吸着奶瓶的,这对夫妇后面又紧跟了两个。母牛便感叹到:“没有那么多的就别生那么多的孩子!”

    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在山酒子越来越严格,谁家超生了就是大笔大笔的罚款,很多家的小孩也都为了躲避而被暂时送到了外地,而那些仍然呆在山酒子的听说计划生育的要来检查,干脆就先不让孩子回家,更有甚者全家出了门躲到外面,大门紧锁。

    而检查的人还是不肯放过。一群壮汉和面无表情的妇女手背着,还拿着黑皮包,像是一群大领导。他们在门外大声吆喝,拍一拍门,可是不见动静,他们这才强盗一样的破门而入,把值钱的东西一扫而空。广原和侯霞商量着,他们是怎么也逃不过这计划生育的检查的,干脆就老老实实的交了钱,给孩子入了户口,总不能躲来躲去把孩子弄成黑户吧!

    这些年头,山酒子的大人和孩子们见多了这群凶神恶煞的人,计划生育的口号喊得越响亮这群人便来得越频繁。每次他们来到山酒子,村子里不知道为此走了多少人,他们就像是一群吸血鬼,人见人逃。

    这些人是营平乡公社计生办的,每过些日子就会到各个村子里落实计划生育工作。但在这些思想传统的农村,谁家里没有男娃娃说什么也是要有一个的,哪怕是买!男娃娃可是他们的命呀,没了儿子自己百年后连一个养老送终的人都没有!

    在那个时候,政策是强硬的,多一个孩子就要交好几百块甚至上千,交不上钱的便会被“抄家”,家里值钱的东西强制作抵押,这些计生办的人是绝不会留情的,一些人家的牛便因此被牵了去,再没有送回来。

    正因为这样,只要有传言计生办的人要来,山酒子的一些妇女们就会带上孩子回娘家住一段时间,等风声过了再回来,有些家庭甚至跑到很远的亲戚家躲避,有些干脆就一家人全跑到外省,离开自己的家,抛开二老,重新开始他们的生活。有些家庭让孩子到外面跑着玩儿,交代清楚不要他们说出自己家人的名字,也不要领任何人到家里来。有些还会让自己大一点的孩子上学的时候带上弟弟妹妹,让他们在教室的桌子底下呆着,这样是最安全的,但总会被老师老师发现,一阵骂。但是,老师们也没有什么办法,他们也能深深的理解到这难处。更有些家庭紧紧锁上门跑得远远的,但回来时竟发现自家门上的锁已经被毁坏,门敞开着,家里值钱的东西被洗劫一空,这时,妇女们总是无助的抱着孩子啼哭着、骂着。

    这也是一场战争,隔一段时日就要爆发一次,山酒子的人们总过不上安生的日子。

    其实在战争之余,计生办的人会组织人们到村里放一些电影。这些电影是关于人口大爆炸的后果的,画面上显示着拥挤的街面,贫瘠的土地,仅有的粮食和资源。而作为对比,他们也会放一些少生孩子对家庭、对社会的好处的知识。每次的电影总会是爆满的人群――农村的人们都喜欢这热闹的,只不过他们的宣传是进不到心里头的。

    人们看过了电影,该要孩子的还是铁了心的要,什么也挡不住。

    就这样,这战争的号角一次又一次的继续打响了,哭声和村子的空旷总会延续着。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最后一株狗尾草》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最后一株狗尾草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