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筑梦道路 正文《筑梦道路》之第二部《豪门忧悒事》 第五十三章 多方关注

正文《筑梦道路》之第二部《豪门忧悒事》 第五十三章 多方关注

目录:筑梦道路| 作者:z不倒| 类别:都市言情

    第五十三章多方关注

    【1】

    这日晚上吃饭时,张光明一脸的愁容。李月娥就问:“文雅爸,看你不高兴的样子,这是咋了?”丈夫他回答说,唉,这个耙地机可让俺几人费老鼻子劲儿了,做好后,试了好几次都不行。他说罢,就三口两口吃完饭,然后他站起身就说,我不跟你说了,得赶紧去郭教授家里,重新安装耙地机。他说罢抬脚就往外走。

    到了天寒地冻的冬天,教授挑牲口粪的活儿虽然不多了,但他仍坚持扫村子的每条路。所以研究制作农用机器,就得等到晚上进行了。

    郭教授几次试验未能成功。他每日得空就孜孜不倦地认真钻研,世界各国的机械制造方面的科学知识。郭教授头上戴着母亲为自己做的棉帽子,围着先前老婆用黑毛线织成的长围巾。他睹物思人,不由得想念自己家的亲人们,但却不能团聚,伤心的泪水不禁在他眼里打转。

    他为此吟咏一首诗:

    《建功立业》

    亲人分割两地泣,不知何时能相聚。

    开创事业路崎岖,克服逆境逐梦去。

    为民谁怕途险峻,奋其终生有意义。

    农业机械正带举,义不容辞建伟绩。

    郭教授立誓要把农业机器搞成功,他还得为自己“充电”,继续增长知识,那就得多读这方面的书籍。可是他手里没钱买书呀,他就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张支书。张光明听后大力支持,他说:说买咱就去县城买。两位知青也想去新华书店看看,张支书同意了。

    【2】

    郭教授和张支书,还有两位知青,四人约好要一起去县城的新华书店买书。

    张光明通知大队长再套辆马车,再叫孙有福和李永进也来。然后他自己就套了自家的一辆马车,对郭教授还有两位知青说:“省医院的王院长打电话来说,他们医院要收购咱村的那些中草药哩。那正好,咱们把我家的那些晒干了的中草药,分类装进一个个麻袋里,然后再装上马车。”

    不一会儿,三人赶着马车来了。大家把李鸿运种植并且晒干的中药材,还有大队干部开荒种植的那些中药材,通通装上马车。他们抬的抬,扛的扛,不一会就又装了一车子中药材。

    张光明和贵小宝每人赶着一辆满载药材的马车出发了。

    张支书这辆马车上呢?坐着教授,还有秦春天和李中秋。贵小宝的这辆车上坐着大队会计李永进和孙有福。

    一路上他们又说又笑直奔省医院。

    他们来到省医院后,张支书找到王院长,王院长踏踏大步走过来了。他一脸认真的表情,蹲下身子仔仔细细地检查一袋袋的草药。他用鼻子爬到药材上闻闻,再用手撵撵。他脸上的表情很严肃也很认真。他检查过半并,未表态说中还是不中,大家开始紧张起来。

    王院长直到检查完最后一袋,才露出笑脸。他拍了拍手上的药材沫说:“嗯,不错不错,即干又净,也没有霉点,都很好!”

    张光明一行人这才放心了。王院长说了一些感谢的话后,让大队会计跟我去医院会计那儿,称一称再付给你们钱吧。没多大会儿,李永进笑嘻嘻的走过来,他手里拿着三沓钱对张支书说:“给,这是你个人卖药材的钱;我手里的这沓是大队卖药材的钱;这沓是李鸿运家卖药材的钱。咱各清各项哦。”

    张光明他对大伙说,我这些卖中药材的钱呢?不光是用来买书的,还要拿出一部分,用来奖励学生们。而大伙开荒种的那些中草药材卖的钱呢?是用来帮助那些困难户的。张支书他让大队干部三人先回村,说我们几人还得去买书哩......车上的郭教授和两位知青,他们跟着张支书来到新华书店,让郭教授选了几本书,可是,县城设计与制造的书籍太少了,郭教授又跟书店服务员预定了好几本书。张支书给自己买了不少的书籍。

    他们又来到百货大楼里买了好多作业本、铅笔、还有文具盒。李宝妹主任她一脸好奇地问:老同学,你买这么多的学生用品干什么呢?张光明他回答,这是用来奖励进步学生的。她把四人送到门口,又看到车上还有很多农业方面的书籍,就又问,老同学,你咋还买了这么多书呀?张光明他说,我可以不买吃的,不买穿的,但绝不能不买书呀!我常常去借书,只要是谁家有好书,我都会借来阅读,全村的书让我看了个遍。李宝妹她说,所以咱村的人们都知道你是爱书如命啊!

    郭教授和两位知青都笑着说:“的确是啊!”

    四人在回村的路上,张光明赶着骡子车正走着,天空飘起了鹅毛大雪,没多大会儿地上铺满了洁净的白雪。郭教授看到一望无垠的田野上,被蒙了一件白纱似得高雅纯洁。他不由得即兴一首冬季的感怀诗。他吟道:

    《观雪有感》

    白雪志踹心,覆盖村庄稼。

    禾苗暖过冬,明春皆焕发。

    张光明想起师徒几人在追梦路上是多么不易。他就感慨道:

    《逐梦不易》

    北风鸣哨呜呜吹,雪花满天翩翩飞。

    似在诉说跋涉难,圆梦志向多雄伟。

    两位知青也即兴作诗助兴。他们每天在一起学习与工作。刚开始两位知青不大会即兴作诗,他俩见支书和老师常常无论是观天,还是睹物,都能随即出口成诗。两位知青耳濡目染,也渐渐地学会对天当歌,睹物也能吟诗作赋了。

    【3】

    牧野花村培养出的儿童们性格坚强,还都能吃苦耐劳。这个村庄的孩子们还能在四季变换中增长知识。

    村里的村民们勤勤,各自家里的孩子也学会了勤劳做事。孩子们各自跟着家长,有的学做雕刻画,有的学做乐器,不会做的就给家长打下手……除了特别老的不能动的,小的不会跑的。其他的人呢?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通通加入到脱贫的队伍中来。当然天真烂漫的小孩子们肯定是忙一会儿,就会无拘无束地玩耍一会儿。

    各家的孩子们帮助家长在开垦的荒地里,割荆条和柳条。也只有在这样艰苦的环境里,才能深切感受到——大雪纷飞、冰天雪地,天寒地冻、寒风刺骨、狂风暴雪。

    村里的孩子们从大自然中学到了很多知识。

    比如为了解洞穴中的秘密,孩子们就会用铁铲顺着洞口往下挖,发现了蛙和蛇在洞里睡大觉。

    张光明喜欢带领着村里的孩子们一起领略大自然的迷人风采。他会回答村里的孩子们提出很多的问题。

    春季里呢?孩子们会问:“张支书,植物为啥会复苏?小燕子为啥从南方飞来?”

    张光明他告诉孩子们:因为植物喜暖,冰雪一消融,万物复苏。小燕子会选择适合它们生长的地方。

    夏天孩子们会问:“为啥夏季天气会炎热?植物为啥被晒蔫了?”

    张支书他回答:因为地球绕着太阳旋转,转到了离太阳近时,所以就炎日当空照。超出了植物所能曾受的温度,植物经不住了,所以就蔫了呗。

    秋天孩子们就会叽叽喳喳地问:“天上的小燕子,还有大雁成群结队为啥都飞向南方?”

    张支书他告诉孩子们:那是因为咱北方要变冷了,他们当然是受不了这边的冷气候,所以才要不辞辛苦,飞到南方暖和的地方去呀!他还告诉孩子燕子和大雁都是候鸟,会随着气候变化而迁徙。

    白雪覆盖大地的冬季,孩子们纷纷问张支书:

    “小草会冻死吗?”

    “蝙蝠,刺猬呢?那蛇,青蛙都不见了,它们都去哪里过冬了?”

    张支书他会和蔼地告诉孩子们:小草不会被冻死,因为它们的根深深扎在泥土中。你们所说的那几种动物都在冬眠——蝙蝠都躲到洞里过冬呢;蝙蝠和其它的鸟不一样,它是头朝下倒挂在墙上的。他还告诉孩子们,你们要在大自然中去品味春的盎然,夏的葱茏,秋的丰颖,冬的素雅。

    【4】

    张支书常常在星期天,趁着去村外视察庄稼长势情况时,还会带领孩子们一同到野外,让孩子们去感受植物和动物随着四季而变化。

    张支书意欲让孩子们领略四季的奇妙之处——

    春天让孩子们聆听了小河潺潺水声,虫鸣鸟啼,声声悦耳。

    夏天让孩子们感受万物的青葱茂盛,电闪雷鸣,声声震撼;知了不知疲倦的欢唱;蛙叫,蛐吟,声声响亮。

    秋天让孩子们去了解五谷丰登给村民们带来喜悦,声声欢乐。

    他还和孩子们一起去聆听成群的大雁南徙时,那飞空的哀鸣,声声悲凉。

    他让孩子们感悟诗句:“满目黄叶飞天际,只留梳叶空寂寞”的萧然肃瑟,就连那乌鸦的哀鸣,声声凄婉。

    冬天让孩子们感受白雪皑皑,洗尽人间污秽,愿留洁净献世间。雪粒沙沙作响,声声清脆。

    孩子们才对四季的变换感慨万端。他们深切感受到了大自然奇妙的变化,竟然把这世间变换的如此美妙绝伦。

    张支书有意让村庄里的孩子们,深切感受到——大地如画,朝阳如霞,残阳如血,细雨如丝,白雪如玉......

    所以牧野花村的孩子们常常沉醉在如梦如幻的田野中不愿离去。孩子们也之所以被外村人誉为个个都是小神童,这离不开张支书培养与熏陶,这也充分说明张支书教育方法的正确性。

    张支书身为村官,就是这么的处处操心,多方关注。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筑梦道路》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筑梦道路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