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不死贱男 194话:藩镇割据 1

194话:藩镇割据 1

目录:不死贱男| 作者:雲| 类别:散文诗词

    唐武宗死去之后,宦官选择李忱继承皇位,想继续保持朝政,未即位前的唐宣宗表面上是容易被宦官利用的无能之人。即位以后励精图治,对内贬谪李德裕,结束了牛李党争,抑制宦官势力过分膨胀,打击不法权贵与外戚。

    在位期间的宣宗勤俭治国,体恤百姓,减少赋税,注重人才的选拔,一改唐武宗的封杀佛教政策,再次的尊崇佛教。肃清河西,使得唐廷无西顾之忧,唐朝国势有所起色,百姓日渐富裕,使本已经十分衰败的朝政呈现出中兴的小康局面。实际上国势并不稳定,唐宣宗晚年,国内已有乱象,他死后不久就爆发寇乱。

    唐太宗时将天下按照山川形势、交通便利分为十个道,按需要设监察性的官吏协助中央监管州级行政区,到了玄宗时把大的几个道分裂增成十五个道。

    隋代的均田制度在正常发展中逐渐衰落,国内土地兼并,唐帝国向外扩张机制受阻,由攻转守,隋唐初期的府兵制退化为募兵制,唐睿宗景云年间,开始了节度使制度,在边境地方军镇设置全权军政长官。

    玄宗在其父的基础上设置著名的天宝十节度,加上虚职最高级道,道下有大小节度军镇,大节度使辖数州,小防御使﹑团练使辖个别州。真正的州县二级地方行政结构松懈,开始演变成虚三级地方行政,最后地方权力集中在节度军镇上,藩镇节度使再经安史之乱突破朝廷轮流更换属地、不得兼任、不可在原籍任职的控制传统。彻底摆脱中央朝廷控制,好的听调不听宣,财赋收入、人事任免权,甚至世袭统治,一股脑地挣脱枷锁,坏的直接反抗朝廷,实际独立。

    唐廷经初唐励精图治,盛唐开疆扩土的扩张鼎盛,到饱和收缩,军镇节度使制度由边缘渗透到内地普及,内忧外患疆域缩减,直至农民起义,唐廷被大藩镇取代覆灭,大小藩镇演化成五代十国的大分裂。这期间的过程,四十多个藩镇互殴攻击混战,联合对抗唐廷。

    各藩镇此消彼涨,立场不定,纵横捭阖,连年征战,荼毒天下。好像养蛊一样,数十个毒虫在宿主体内斗来斗去,偶尔安定为宿主所用,狗咬狗,一时平稳。最后愈演愈烈,毒虫互相吞并攻杀,数十条毒虫养出了十几条,最大的那条把宿主咬死了,一时又替代不了,接着和别的大毒虫互相绞杀。

    太可怕、太黑暗、太复杂了,地方实权过大竟然可以为祸到这个地步,从唐玄宗安史之乱潘多拉盒子被打开,到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右文抑武行政军事经济体系全盘改革为止,藩镇地方分裂割据才告截止。

    藩镇为祸之烈,兵士哗变,将帅作乱,反抗朝廷,藩帅杀部下。最低级兵士杀将校,将校杀上级换藩镇统帅,藩镇统帅反抗朝廷。由于各藩镇间的力量制约,唐代军队尚武之风骄兵的特性,还有牙兵组织的军队制度,以及藩镇财政自主军费开支地方化的原因,权力一级级的下放,集权逆行,体制大乱。

    安禄山为什么可以撼动鼎盛的盛唐,将它一举打落神坛,反差如此的大?因为他得到玄宗的宠信兼任了三大节度使,范阳、平卢、河东,安禄山手握河北、山东、山西,简直势可倾天,更改了唐朝华夏一整个的千年国运。

    肃宗、代宗平乱,玄宗逃入蜀避难,肃宗在陕北宁夏另立朝廷,各个军镇全部做大,协助平叛。

    郭子仪与李光弼两大复国元勋,脱胎发迹自藩镇军队底层出身,唐廷以藩镇平藩镇。最后达到了均势平衡,安史之乱河北叛军首脑被灭,留下底层军队,藩镇实质控制权仍未收回。又因为平叛扩大了藩镇数量权势,朝廷亲藩与叛乱独立藩镇对峙。

    唐廷此时外患爆发,突厥、回纥、吐蕃,内忧外困,为了解决内部应付外部新矛盾,不及时根除收回叛乱藩镇的实际控制权。相反扶植平乱的亲藩,树立对立藩镇关系玩平衡跷跷板。

    玄宗后,肃宗、代宗是平乱期,德宗是藩镇膨胀期,顺宗过渡,宪宗中兴期,穆宗藩镇恢复实力反叛,到宣宗时均势安份了一阵子,这期间朝廷内部宦官架空君权,穆宗伙同宦官弑杀其父宪宗,文宗时宦官清洗文官朝臣甘露之变,唐廷内部权力结构松散,集权逆行。直到懿宗末年一直延续保持半独立状态时期,僖宗黄巢之乱藩镇趁机剧烈膨胀互相混战吞并覆灭唐廷。

    德宗弄巧成拙,削藩不成,奉天之难,唐廷声威大跌,藩镇势力极盛。安史平乱后,自北向南一系列割据藩镇,唐德宗雄心勃勃要削藩。

    以江南财赋藩镇支撑全国朝廷财政,正式改革崩溃的均田制,财赋田制用两税法,用京畿直属藩镇和禁军联合中原亲藩攻击河北山东四大刺头,挑拨其余藩镇互殴。各种手段使尽,怀柔打压,挑拨离间,还是败了。

    河北三镇,又称河朔三镇,范阳、成德、魏博,叛乱策源地。河北养马军事资源重地,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父子四人盘踞老巢经营多年。

    平叛末期,史朝义部将张忠志、田承嗣、李怀仙、薛嵩四人投降官军,史朝义自杀,唐廷已经无力彻底消灭余党,以赏功为名,授以节度使称号,由他们分统原安史所占之地。

    卢龙镇,安史大本营,三镇之首。李怀仙,后来被部将朱希彩所杀,朱家代替他统治,他为幽州卢龙节度使,统幽、营、平、蓟、妫、檀、莫七州,驻幽州。

    成德镇,张忠志为成德军节度使,赐姓名李宝臣,统恒、赵、深、定、易五州,不久增领冀州,驻恒州。

    魏博镇,田承嗣为魏、博、德、沧、瀛五州都防御使。

    薛嵩为相卫节度使,后迁泽潞节度使,统治今河北西南部及山西、河南各一部,本来河北共四镇,其后相卫为田承嗣吞并,变成三镇。河朔三镇与志在削藩的德宗唐廷反复拉锯,耗费无数财政军费。

    还有安禄山兼任的平卢节度使的地盘,平乱后收回唐廷无奈遥远不能管制,封平叛将领王玄志为节度使镇守,死后归顺的叛将侯希逸擅自自立。又被部将李怀玉驱逐赶跑自立为帅,李怀玉受赐名正己。与田承嗣、薛嵩、李宝臣、梁崇义等结党。

    平卢镇,李正己,汴宋留后李灵曜叛变,这是德宗成功扑灭的一个,但扑灭后胜利果实又被藩镇摘了,乘机占领曹、濮、徐、兖、郓州,并原有淄青等十州,共有十五州之地,最强最大的藩镇,世袭三代四人。

    襄阳镇,梁崇义为山南东道节度使,统治今湖北西北部达十九年,被扑灭。<b

    r />

    淮西镇,李希烈为淮西节度使,治蔡州,直接造反,自称建兴王,并联合已称王的淄青、魏博、成德、卢龙四镇节度使抗拒唐廷。德宗调集淮西邻道兵攻讨李希烈,诸道兵都观望不前。

    李希烈造反是德宗削藩事业的转折,调动亲藩和直属藩镇联军攻击失败,实际割据藩镇调不动。不得已调动京畿周围直属防御边防军藩镇泾原兵东出救援,该军路过京师时,发生了叛乱,拥立留居长安的前卢龙节度使朱泚为秦帝,德宗出奔奉天。惊天巨变,差点就被中间开花,黑虎掏心了,唐廷社稷危亡惊险万分。

    朱泚的弟弟朱滔继朱泚入京接受怀柔安抚后,接任卢龙节度使,与在长安的朱泚里应外合,试图颠覆唐廷,德宗逃跑至奉天被围,称为奉天之难,将领李怀光救援解围,被朝臣卢杞等人挑唆,不令他入朝,于是反而联合朱泚反叛,德宗接着逃往梁州。名将李晟收拾烂摊子,平叛收复了长安。

    大危机之后,朱泚被平定为部将所杀,李怀光被平定自杀,李希烈为部将陈仙奇毒杀,陈仙奇又被吴少诚杀死代替,淮西镇暂时安稳。河北、山东四镇也表示重新服从朝廷,全国形势表面上重新归于统一稳定。

    泾原兵变后,德宗停止削藩,转为执行姑息政策,愈加重用宦官。但仍旧不忘削藩之事,加强禁军,充实府库,积蓄力量为将来作准备。

    宪宗天纵之才,君臣相得,一时奇士并出,唐廷削藩功成,中央君权恢复,朝廷压制地方,大有复兴大一统帝国荣光趋势。集权趋势回升,元和中兴,可惜最后宪宗犯了老祖宗太宗、玄宗老毛病,功业鼎盛自己马上就膨胀了,身死政灭。

    宪宗是德宗的孙子,宪宗父亲顺宗当时是太子,德宗老了特别喜欢这个孙子宪宗,小时候抱着他在腿上玩,觉得他长得像太宗,逗问孩童的他说你是谁啊?宪宗霸气的说:“第三天子!”

    德宗弥留时顺宗中风权力迅速过渡到皇孙宪宗手中,顺宗即位不久权力即被宪宗掌握退位成太上皇,宪宗这次和德宗一样,年少践祚,意气风发,雄心勃勃要削藩。不同的是,宪宗做成了。

    顺宗在位的短短二百天,任用做太子时亲信王叔文、王伾主导集权改革,内外兼修,打击藩镇宦官两大患,失败。因为顺宗中风,二王文人集团主事,直属亲藩巴蜀韦皋、刘辟因为想脱离朝廷掌控也被打压,投靠太子宪宗,宪宗又借势同样被打压向自己靠拢的宦官,逼顺宗禅位。

    随后巩固合法性大清洗永贞革新集团,集权改革新党韩泰、陈谏、柳宗元、刘禹锡、韩晔、凌准、程异及韦执谊八司马被贬。文化史上的大案,宪宗借宦官之势上位,利益相关,结为联合体,所以不能除内部宦官大患,但宦官在宪宗时期臣服君权,朝廷集权巩固,一致对外削藩。

    最后宪宗削藩功成,要着手收拾内部宦官的时候,被太子穆宗联合宦官和后宫郭子仪军功家族的嫡妻郭氏害死了,利益所得者就是穆宗郭氏母子和宦官,于是内部隐患反弹,穆宗上台,外部削藩功业功亏一篑。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不死贱男》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不死贱男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