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二指先生 正文 慧觉禅师(一)

正文 慧觉禅师(一)

目录:二指先生| 作者:笼中虎| 类别:玄幻奇幻

    接连几日,爷爷闲在家中无事,我在他的书桌上练习毛笔字。

    丫头下午不上学,过来找我玩,我放下笔和丫头商量:“咱到大悲寺玩去吧?好长时间没见长老了。”

    丫头答应,我俩出门往山上爬去。

    路上我问丫头在学堂里都学了些什么?

    丫头一一讲给我听。

    说到这里,我必须提一提我的学习情况,学堂早就开学了,开学的第一天我就去上课,可是我只上了一节课,便没再去。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子的,你们听我慢慢讲。

    我的刘老师是扫盲老师,是教我们认字的,可是开学当天第一节课,新课本还没发下来,刘老师就在黑板上写了几个字,让我们认识,并且要求抄写五十遍,还要组词。

    黑板上写了好多字,写完之后,老师扬长而去,不知道忙些什么去了?

    老师一走,一帮同学围上我来,听我讲我随爷爷外出经历的传奇故事,哪曾想?我正讲得兴起,刘老师出现了。

    老师让我站起来,问我五十遍写完了吗?

    我答非所问:“刘老师,字我都认识了。”

    “你上黑板上来,每个字都组上三个词。”老师试图要出我丑。

    我才不怕呢?

    我刷刷刷,毫不迟疑的组好了所有的字词。

    “你组的对吗?根本就没有‘鸡、鸡......”

    “鸡肋”我读出来。

    老师找到了我的毛病,说:“胡说,哪有这个词?你就乱造吧,给我抄一百遍,送到我办公室里坛。”

    我说:“老师,你等一会,你有没有听说过一篇关于三国时期杨修聪明反被聪明误的故事?”

    刘老师两眼看着我,也不说听过,也不说没听过。

    我说这个故事的大意是曹操与刘备对垒于汉中,两军相持不下。

    曹操见连日阵雨,粮草将尽,又无法取胜,心正烦恼。

    这时士兵来问晚间的口令,曹操正呆呆看着碗内鸡肋,思想进退之计,便随口答道:“鸡肋!”

    当“鸡肋”这个口令传到主簿杨修那里,这家伙自作聪明,怂恿兵士们收拾行装准备撤兵。

    兵问其故。杨修说:鸡肋、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味。今丞相进不能胜,恐人耻笑,明日必令退兵。

    于是大家都相信了。

    这件事被曹操知道了,曹操便以鼓惑军心之名砍了杨修的头。

    刘老师,这便是关于鸡肋的典故。

    原话应为:“食之无肉,弃之有味”

    讲台下,同学们听得井井有味,我本想到此为止,可小强站起来问,春生,杨修是谁?他竟敢随意猜测曹操的指令,你说的聪明反被聪明误是什么意思?”

    好吧,我只好又给大家讲解杨修此人。

    杨修,做为封建时代的一名谋士,堪称中国古代典型人物。

    其才华出众、学识超群,在揣磨、分析、判断、预见丞相曹操心理活动方面,也是相当准确、迅速、敏捷的,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杨修也正是因为这种先期预见的准确,才为此丢了性命。杨修对曹操退兵前的矛盾、犹豫心态,虽然了如指掌、洞悉见底,做为曹操属下多年的幕僚,对曹操生性多疑、暴戾凶残的性格,有足够的了解。

    杨修才思敏捷,聪颖过人,舌辨之士,恃才放旷,得到曹操赏识器重,成为丞相曹操重臣。在发生了阔门、一盒酥、曹操梦中杀人、吴质等事件后,曹操对杨修心中已暗存芥蒂,暗暗戒备,到后来杨修暗中插手废立太子之事,引起曹操极大不满和嫉恨。

    他误认为曹操根本不会因此取其人头,才敢在军中袒露直言曹操会退兵,让士兵们收拾行礼,准备班师回朝,这是典型的聪明反被聪明误的范例。

    曹操以“鸡肋”罪名诛杀杨修后,为消除其他部下对自己的猜忌,反过来将其厚葬,赏赐许多物品,以示慰籍其亲属。

    杨修之死,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写得详实生动,让人看不出曹操谋杀杨修的蛛丝马迹,而是秉公处置“鸡肋事件”,按律斩了杨修,严肃军纪,做得即天衣无缝,又除掉了心中一大隐患,解除了后顾之忧。

    我话一停,讲台下竟响起了掌声,可也引来了刘老师的一声怒吼,“你们想干什么?这个字你说念什么就念什么吗?”

    “该念什么呢?刘老师。”我望着刘老师问。

    “应该念......”刘老师顿在哪里。

    “老师,人都说为了朋友要怎么着?”

    “为朋友可以两肋插刀。”刘老师顺着我的话说。

    “对,就是这个词,没错。”

    刘老师一时愣在那里。

    “刘老师,知不知道这句话的来历?”

    “那句话?”刘老师反问我。

    “为朋友两肋插刀。”

    刘老师沉默不语。

    “什么来历?春生哥,你知道吗?”丫头在下面大喊。

    我既然说出此话,我自然是知道的。

    我说这个说法来源于秦琼的故事。

    秦琼为救朋友,染面涂须去登州冒充响马,路过两肋庄时,在岔道想起老母妻儿。

    因为面前的这两条路,一条路去历城,一条路去登州。历城方向就是回家的路。

    犹豫片刻,最终为了朋友,秦琼视死如归去了登州。

    于是,人们用“两肋岔道,义气千秋”说明秦琼重义气,后来却误传成了在肋上“插刀”了。

    其实呢,真实情况并不i是如此,实际情况是在隋文帝时代,秦琼因吃官司被发配到北平,因其姑父罗艺任北平王,故免刑。

    玩了一两年后,他从北平回山东济南府探望老母,并到任罗艺介绍的济南府节度使唐壁手下当旗排官。

    走到河南的地界上,有个村庄名叫亮擂村,他突然想起在陕西的朋友,就是路林总瓢把子单雄信。

    于是就从亮擂村叉道去了陕西,这就是秦琼为见朋友单雄信而从亮擂村叉道去陕西的故事。

    “亮擂”后来被说成“两肋”,在“亮擂村叉道”就传成“两肋插刀”。

    说完故事,我回到座位上拿起书包回家了。

    我见到爷爷,说我不想上学堂了。

    爷爷问为什么?

    我把前后经过讲了一遍,还愤愤不平抱怨刘老师的无知。

    爷爷静静地听我讲完,说:“你认为刘老师不坦然面对自己的不足,他是羞于在你一个小孩面前失去师尊,不过,春生,难道你没有错吗?”

    我试图辩解,爷爷抬手示意我打住,说:“我也不多说你了,你既然讲到了杨修,那你就再想想杨修这个人吧!”

    从那以后,我思考了很长时间,爷爷说的对,在学堂上的事,我太自以为是了。随后的日子,我不在背着书包天天上学堂,我找来古诗,找来《论语》,找来《毛选》,总之,闲来无事时,我什么书都读,还常常提笔练字。

    爷爷也没催我去学堂意思,随我自由活动。

    其实我的本意并不是不愿上学堂,可是刘老师应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才对,可他,唉,还是别说了。

    所以,我常常通过丫头打听学堂里的趣事。

    不一会,我和丫头海阔天空的神聊着,不知不觉来到大悲寺。

    大悲寺里来了一对少女,亭亭玉立,年龄稍长的清新淡雅,看上去小过几岁那个女孩,神情虽然忧郁,但沉着冷静的神态不亚于姐姐,我猜她们是姐妹俩,因为她俩的容貌特征就是一个模了刻出米的。

    她俩在长老的禅房里站着,眼里噙着泪水。

    坐在床沿上的是慧觉禅师,双手合十,闭目诵经。

    长老站在书桌旁,一家人相沉默不语。

    我和丫头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不敢多言,静静的呆在一旁。

    长老看见我和丫头,打过招呼,问丫头:“小丫头,你家中可方便安排这两位姐姐,留她们住一宿?”

    丫头连忙答应称可以。

    长老向两位少女征求意见,说:“两位施主,今天先到这里,你们随这位小姑娘,到她家中去休息一夜,说不定有些事情等上一夜,就有办法解决了,对于慧觉禅师,我有话要和他谈,行吗?”

    两位少女点头答应。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二指先生》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二指先生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