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二指先生 正文 济南千佛山(四)

正文 济南千佛山(四)

目录:二指先生| 作者:笼中虎| 类别:玄幻奇幻

    曹大爷把四周的景点一一介绍给我,问我想到哪里看看?

    我对曹大爷说:“我想到山顶上看看,现在天已不早了,我赶快看完回来,好让您和爷爷早点吃饭。”

    “好,无限风光在险峰,去吧!我们在这里等你。”

    我继续向山顶爬,山顶上有一座小亭子,我正要再向上爬时,发现山势突然间得很陡峭,几乎是笔直的,只好慢慢借助铁链子攀登。

    终于登上了山顶。

    山顶之上,苍松滴翠,徐徐山风吹过,让人惬意。站在顶峰,向远处眺望,美丽泉城尽收眼底。正如俗话说的:无限风光在险峰,太美了!

    赶忙回到半山腰的石亭,和爷爷汇合,三人聊兴正浓。

    等我说饿的时候,大家赶快起身下山去找饭馆,因为他们早就饿了,哎!都是因为我。

    酒菜点好了之后,曹大爷问我累不累?

    我说不累。

    曹大爷说:由于济南地势是南高北低,从城里到千佛山是步步上坡,过去庙会期间,许多“赶脚”的农民多在南圩子门外等待游客雇驴上山。

    讲好脚价后,游客上驴,脚夫一手牵着驴,一边吆喝着直奔千佛山而去。

    也有年轻好胜的游客不用脚夫跟随,蹁腿上驴,一拍驴腚,小毛驴就朝山路走去。

    到了山根儿前,客人下驴,把缰绳往驴脖上一搭,毛驴会自动回到主人身边,准备再送下一位客人。

    当时民风淳朴,从未发生过丢驴的事情。

    那时山根下还有许多“山轿子”,供那些达官贵人或妇孺老弱香客登山用。

    山轿子状似老式的靠背椅子,椅下穿两根木杠或粗竹竿,一前一后两名轿夫抬着。

    之所以称“轿”,是在座位顶上以细竹竿为架,顶上覆一白布棚以作遮阳之用。

    抬轿人多为附近村庄的青年农民,庙会期间挣点辛苦钱补贴家用。

    说着说着,曹大爷双眉有紧锁,朝马路上瞅。二子赶紧说:“大爷,别找了,马车不是在你们济南丢不了的,是吗?”

    “是啊,是啊,在这里是丢不了得。”虽说嘴里这样说,可曹大爷的眼睛还是四处找寻。

    爷爷对二子说:“你喝完这碗酒后,赶快把马收拾好,我们趁天没黑,早赶路,听见没?”

    二子哥连声说好好好。

    酒逢知己千杯少,三位只喝的日落西山,方才罢休。

    我看见爷爷手里揉搓一团纸时,我起身来到饭馆门外,白龙马早已等候在门口处。

    爷爷与曹大爷相互握着手走出饭馆,曹大爷说:“姚爷,明日我陪你们到趵突泉一游,今天就不要走了。”

    爷爷说:“来日方长,机会有的是,等再来济南,我们再相聚畅饮。”

    “好,到时相聚畅饮于济南府,以尽游兴,我恭候大驾。”

    说罢,曹大爷一把将我揽在怀里,递给我一个油纸包,然后指着千佛山山顶的大佛说: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这幅在佛教寺院弥勒殿堂门前经常见到的对联,可谓妇孺皆知,脍炙人口。

    它既是对弥勒佛宽宏大量、乐观豁达形象的一种描述,也表达了中国人对待生活的一种态度。

    真诚地希望,你在仰望大佛时,除了一份虔诚的祈祷,更能寻求到一种快乐,一种洒脱,一种释然,希望济南给你留下最美好、最难忘的回忆。

    我真切地感觉到曹大爷亲呢,我紧紧拥抱他。

    依依不舍的告别曹大爷,在马车上我打开油纸包,是黄澄澄的蒸枣糕,我亟不可待的塞到嘴里一块,闭上双眼,慢慢让糕点在嘴里融化。

    是刚塞了。

    我尝过香甜的蒸枣糕,让爷爷和二子哥尝一块,两位都酒足饭饱,哪里吃得下,我小心把蒸枣糕包好,放在一边。

    二子问我:“干嘛不吃了?看你馋的那个样。”“我要留给丫头尝尝。”

    爷爷脸上露出了满意的微笑,对我说:“春生,我的肚子里也有关于千佛山由来的故事,要不要听?爷爷我实在是憋不住了,我拿出来给你,一起和蒸枣糕送给小丫头,怎么样?”

    我仰起小脸,不言不语,就是一副洗耳恭听的摸样。

    爷爷放声大笑,这笑声可是在腾云驾雾的马车上,哪路神仙经过,会不会吓着他呢?

    千佛山是怎么来的呢?

    相传,古时有一个叫白十郎的男孩,自幼丧夫,和母亲相依为命,家境虽不富有,日子也还能过的去。白十郎长到八岁,他娘送他到邻村去读私塾,两村间有一道河,每天上学孩子们都得趟过这条河。

    奇怪的是每当白十郎走到这里,准有一个老头背他过河,来回都是如此。

    时间长了,白十郎心中十分纳闷。

    这一天,他问老头:“老伯,多谢您了,这些日子都让你背我过河,学生不太明白,请问一下,您我素不相识,你为什么背我过河?”

    那老头听了哈哈笑说:“这些你不必过问,只要背你过河就是了。”

    白十郎说;“不行,您不告诉我,我宁愿自已趟过河”。

    老头没法只得说:“好吧,我就实告于你吧,你是帝王之命,将来要成为皇上,我是一方土地,所以不能让你趟水,要送你过河。”

    白十郎听了将信将疑,回家就给他娘说了。

    他娘一听儿子是帝王之命,想来想去,越想越髙兴,每天做饭烧火时,嘴里不停的唠叨:俺儿要是做了皇帝,有仇报仇,有冤报冤”。

    边说边用火铲子敲锅门脸,时间长了,竞把个锅门脸敲的坑坑洼洼。

    且说这锅门脸本是灶王爷的脸,天天挨敲,灶王爷就生了气,到玉皇大帝那里告了白十郎娘俩一状。玉帝一听,心中也来了气,好你个白十郎,还没当上皇帝你娘就敢敲灶王爷的脸,要是你做了皇帝,还不得敲我的脸。于是传旨,革去白十郎的皇帝命。

    这一天,白十郎又去上学,走到河边,没见土地来,以为时间不到,又等还不见土地,就喊了几声。一会儿土地来了说:“小哥从此我不能来背你了。

    十郎忙问怎么回事?

    土地就把灶王告状,玉帝革去他皇帝命的事说了一遍。

    十郎听了倒不以为意,只是和土地相处久了,心中舍不得离开。

    土地也十分喜欢十郎这豁达的心态,告诉他:“某年某月某日你有大难,要有脱胎换骨之灾,你会觉的疼痛难忍,但无沦如何你要咬紧牙关,这样你可保住这金口玉牙,一辈子能吃点好东西,不然你一辈子就更苦了,”

    说完土地就走了。

    自那以后,白十郎只好自已蹚水过河。

    转眼到了土地说的这一天夜里,白十郎果然十分难受。

    他想到土地爷的嘱咐,不管怎样就是咬紧牙关不松口,难受了好一大阵子。

    第二天,谁见了谁说十郎变了,只有一口好牙没变。

    十郎心中明白,也不多说,仍旧和往常一样。

    十郎娘想到自已的过错,心里觉的好生不过意,整天思虑忧愁有了心病,倒下再也没起来,一命归西了。白十郎发送了老娘,也不上学了,心想我落到这一步都是神害的,恨透了这些神,于是做了一个大布袋,整天提着到处去捉神,不久就把山东地里的神佛大部份都捉进口袋里了。

    有一天,白十郎来到济南南边一座山上,碰上一慈祥老大娘,她对十郎十分热情,给他烧水做饭,招待很好。白十郎十分感激就认了老大娘为干娘。

    十郎要走了,干娘问他,“儿啊,你到这座山上来干什么?”

    白十郎说这山上有个千手千眼佛,我要把他装到口袋里去。

    干娘说:“你连我也装上吧!”

    白十郎一听才明白,原来这位干娘就是千手千眼佛。

    白十郎在干娘家叨扰了半天,干娘对自巳又这么好,真不忍心把干娘装进口袋里去,一下子泄了气,把装神的布袋一把子扔到地上。

    这样一来,布袋里的大小神佛,都赶忙从袋子里出来逃命去了。

    一时间,这座山的大洞小洞,甚至石头缝里都藏满神佛,后来人们就把这座山叫千佛山。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二指先生》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二指先生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