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二指先生 正文 济南千佛山(二)

正文 济南千佛山(二)

目录:二指先生| 作者:笼中虎| 类别:玄幻奇幻

    曹爷爷忽然皱起眉头来,疑惑的看着爷爷。

    “怎么了?老弟。”爷爷问。

    曹大爷问:“我们光在车上聊天、说话了,怎么不赶车去千佛山去呢?”

    “哦。”爷爷一时没反应过来。

    二子赶忙说:“曹大爷,现在快中午了,咱们济南有什么有名的小吃?姚爷爷想吃了东西再逛千佛山。”

    曹爷爷掀起门帘向外看了看,说:“现在离经三纬四路不远,那里有家百年老店叫‘便宜坊’,特色是锅贴和甜沫汤。”

    爷爷让二子下车牵马,让他去找便宜坊。

    放下门帘,曹爷爷继续讲道:

    过去济南的庙会有大小数十余处,惟以千佛山和药王庙的庙会规模最大,流传最久。

    每逢重阳节这天,人们都要到千佛山登高。

    自元代开始,这一天就被定为千佛山庙会,在过去,九月初九这一天一早,济南各阶层人士赶来登山,时值深秋,天高气爽,山前山后,盛开的野菊烂漫似锦,清香扑鼻。因此,站在“赏菊岩”上观赏菊花,遂成登山的一大乐事。

    除赏菊外,济南人还有吃菊花的习俗,将白色的菊花瓣采下,蘸上面粉油炸食之;或者配上肉类做成菊花火锅,配之以菊花浸泡的美酒,在山上野餐,真是别具风味,清香无比。

    刚才提到济南小吃,在千佛山,除登山外,吃上一口蒸枣糕,用我们济南话说就是:刚赛了。

    街上兜售的枣糕,多用糯米和枣或小豆和枣做成,蒸熟后在街上现切现卖。居民家中做的枣糕,用一层面一层枣叠垒成塔形,盖着用面杆成的菊花形顶,蒸而食之,名为菊花枣糕。

    曹大爷冲我直笑,他看到我不停的吞咽口水。

    曹大爷没停下,继续讲。

    为什么重阳节这天要吃枣糕呢?因为“糕”、“高”同音,吃枣糕即有登高之意。

    至于为什么这一天要登高?

    据记载:东汉时有一个叫费长房的人,神通广大,能呼风唤雨,遣神捉鬼。

    有一天,他对徒弟桓景说:“九月九日你家里将有灾祸降临,须早作准备。”

    桓景问:“用什么办法可以免除这灾祸?”

    长房告诉他:“这天,你全家人各做一个红色布袋,装上茱萸,挂在胳膊上,再带些菊花酒到高山上去饮,即可避免这场灾祸。”

    桓景听了师傅的话,在九月九日这天,全家人到山上度过了一天,晚上回家,才安全无事。

    从此,“重九登高,效桓景之避灾”遂相沿成习。

    近年来,千佛山庙会更是盛况空前。尽管人们登高已不再是为了避灾除害,饮菊花酒、吃菊花火锅的习俗也不多见,但来登山的人们照旧络绎不绝。人们在浏览或挑选着琳琅满目的土特产品时,总要登上山顶,纵目远眺,观赏着大好河山和如诗如画的济南新

    貌,不禁会浮想联翩,感受到一种美的享受。

    说完这些,曹大爷又皱起眉头。

    这次我赶忙问:“曹大爷,又怎么了?”

    曹大爷一面掀起门帘,一面说“离便宜坊不过百十步远,怎么还没到呀?”

    不看便罢,看完后,曹大爷哈哈大笑起来,说道:“可好,我们都过了大观园了,走错了,走错了。”

    “怎么办?”我问曹大爷,“我们还返回去吗?”

    “别介,往前直走,再有半个时辰,我们就快到千佛山了,到地方再吃饭吧!行吗?姚爷。”曹大爷询问爷爷。

    “就听您的。”爷爷赞成。

    再次放下门帘,曹爷爷的话题又来了。

    解放后,千佛山庙会依然存在,而且规模愈来愈大,登山赏菊雅趣愈来愈浓。

    一进农历九月,登高者便纷至沓来,在临近重阳节的前几天,有的就从全国各地,拉着当地的特产,赶来这里“安营扎寨”。其商品之丰,人数之多,实为惊人。赶山会的人数多大几十万。

    上市商品八大类,一万多个品种。

    摊位最多的一天,高达一千六百多个。

    商品有山楂、柿子、核桃、红枣、栗子等土特产;有苏式糕团、兰州拉面、新疆考羊肉串、山西刀削面、聊城呱哒等风味小吃;有各种名烟名酒、时装鞋帽、文化用品等日用百货;还有行医看病的、修理服务的;文化活动也非常活跃,诸如内蒙硬气功、聊城的飞车走壁、滕州的驯驼、杂耍、魔术。

    文化活动由通俗变为高雅,全国各地高档次的艺术团,纷纷前来献艺,如云南省民族民间艺术团、河北承德普陀之光艺术团、中华古乐队、内蒙古兰牧骑演出队、贵州省上刀山下火海剧组、草原民族风情、蒙古包等。

    我感觉到我已置身于曹大爷描述的庙会当中,那种盛况,就在我眼前。

    曹爷爷继续传播着千佛山的文化、历史。

    千佛山风景秀丽,历史悠久,又是济南三大名胜之一及香火圣地。深秋季节,满山红叶流丹,黄花撒金,松柏泄翠,景色宜人,于山巅“赏菊崖”上正可欣赏,所以每年“九九”重阳节,便有大批文人骚客,携茱萸酒,拎菊花糕来登山赏菊。

    明朝著名文学家边贡曾在《九日登千佛山寺》中说:

    背岭丹枫直,

    垂岩紫菊肥。

    所说是实,千佛山南北侧有丹枫、黄栌,每到秋天,叶红如霞,光彩夺目。

    要说山菊,则满山皆是,色有红、白、紫、黄,尤以黄色为佳,盛开季节,争芳斗艳,清风徐吹,馨香扑鼻,令人心醉。

    这天,来到山上松下,喝着美酒,赏着野菊,吟着诗句,醉倒神仙。

    正如清人朱照《重阳节同人挈酒历山登高》诗所云:

    闲招两三友,

    把酒醉山南。

    静喜高松下,

    香偎野菊间。

    在这里谁能不醉呢?反正我是醉了。

    “曹大爷,这里是不是千佛山了?”二子在外面喊道。

    我把门帘掀起,抬眼望去,一座山出现在面前,引人注意的是半山腰上,枝繁叶茂的林木难以遮掩其间一座巨佛的雕像,她横卧着,佛金光闪闪,身形巨大,优雅的躺在那里静思呢。

    相必这就是卧佛了。

    我第一个跳下马车,拾阶而上,两侧有许多佛教故事里的传奇佛祖巨像,真不愧是千佛山,一进门就有佛像。

    我向山上爬去,每登十几级台阶就会有一平台,参天树木两旁林立,如此平缓惬意的登山,叫人舒服。山路两侧的佛像形态各异,面部表情夸张,每尊石刻旁都配有碑文,记载石刻人物的资料和事迹,生动而祥尽,游人可浏览后再登山。

    再往山上攀登,有道观,有佛堂,游人如织,香火鼎盛。

    举目远眺,梵宇僧楼,与那苍松翠柏,高下相间,红的火红,白的雪白,青的靛青,绿的碧绿,更有那一株半株的丹枫夹在些许薄雾里,整座千佛山在朦朦胧胧的雾气中显得更加神秘了。

    “想不想知道千佛山的来历?”有人问我。

    我回头一看,爷爷、二子哥和曹大爷站在我身后,已是累得气喘吁吁,问话的是曹大爷。

    我冲曹大爷使劲的点头。

    曹大爷指指旁边的小亭子。

    我会意,一家人来到亭子内坐下,曹大爷皱起衣服角擦了擦脸上的汗水,给我们讲起了千佛山的由来。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二指先生》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二指先生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