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二指先生 正文 济南千佛山(一)

正文 济南千佛山(一)

目录:二指先生| 作者:笼中虎| 类别:玄幻奇幻

    爷爷的巴掌一响,白龙马迈开了脚步,离开了天桥,我掀开车棚的门帘,看着我喜欢的小南,我喜欢的曹大爷,慢慢的远离我的视线,我也喜欢小饭馆的老板娘,他们是那么的开朗,坦率,他们身上充满了热情。

    二子一把将我揽在他怀里,对爷爷说:“姚爷爷,来一回济南府,只去了大明湖,你看春生还舍不得这里呢?您不能带我们到别处玩玩?”

    爷爷也喜笑颜开的说:“春生,想不想再到别处转转?”

    我跑到爷爷的怀里,伸手捋着爷爷的胡子说:“我当然想了,您真是好爷爷。”

    爷爷哈哈大笑,说:“嗯,我们到千佛山逛逛吧!不过很遗憾,现在不是一年两度的千佛山庙会。”

    “庙会很热闹吗?”二子问。

    爷爷说:“济南九月九日的千佛山庙会,可不是一般的热闹啊!”

    “自元代开始,就定九月九日为千佛山庙会,每年夏历九月九日重阳节,人们要到千佛山登山,站在“赏菊岩”上赏菊。”

    “千佛山附近盛产柿子,尤以大盒柿最为著名,庙会期间,适值大盒柿成熟上市,赶庙会者,多买柿子而归,故千佛山庙会有“柿子会”之称。”

    “这也是千佛山庙会的一大特色,闻名遐迩。”

    “每年庙会期间,从山脚下到山腰兴国禅寺的山路两旁,经营日用百货、土特产、风味小吃、工艺美术品等,来自省内外的民间艺术团体在庙会上表演杂技、马戏、歌舞等,人流如潮,热闹非凡。”

    我听得如醉如痴,恨不得一步就到千佛山。

    爷爷说:“其实我刚才说过,千佛山庙会一年举办两次,于春季的上巳节和秋季的重阳节期间举行。”

    “上巳节是指农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魏晋时固定为三月初三;源自汉代的习俗,三月上巳日到水边沐浴,叫做‘修禊’以除不祥。”

    “每年到了旧历九月初九日,就有从全省一些地方,甚至全国一些地方来的艺人会聚此地,有马戏团、杂技团、地方剧团、变戏法的、练武术的、说山东快书的、玩猴的、耍狗熊的等等,应有尽有。他们各自圈地搭席棚围起来,留一出入口,卖门票收钱。规模大小不同,席棚也就有大有小,总数至少有几十座。”

    “在夜里有‘夜深千帐灯’的气派,方圆几十里,颇有点动人的气势。再加上临时赶来的,卖米粉、炸丸子和豆腐脑等的担子,卖花生和糖果的摊子,特别显眼的柿子摊——柿子是南山特产,个大色黄,非常吸引人——这一切混合起来,形成了一种人声嘈杂、歌吹沸天的气势,仿佛能南摇千佛山,北震大明湖,声撼济南城了。”

    “千佛山庙会期间,通往上山的路上,人山人海,摩肩接踵,既有踏青游玩的青年男女,也有虔诚的信佛者去兴国禅寺晋香礼佛,更有的偕妻携儿全家出动。”

    “沿途卖山货杂品、香烛元宝和日用百货的摊位鳞次栉比;卖烧饼、包子、馄饨的饭棚,高声吆喝着招徕顾客;民间工艺品、吹糖人的、捏面人的、卖冰糖葫芦的、卖儿童玩具的……琳琅满目;唱戏的、说书的、拉洋片的、玩呜嘟嘟的,更使人流连忘返。逛千佛山庙会,成了济南人迎春踏春的一大乐事之一。”

    爷爷看着我和二子听的陶醉,他忽然间叹了口气。

    我问爷爷:“您怎么了?为什么叹气起来?”

    爷爷说:“唉,关于千佛山春季的上巳节,我知道的真不多,要是曹老弟在多好啊!他啊,真是个济南活地图。”

    我低头也想念刚刚辞别的曹大爷。

    爷爷抚摸着我的头,说:“春生,想不想再让老曹给我们当向导?”

    “当然想了,爷爷,我们回去找他吗?”我问爷爷。

    爷爷示意我掀开门帘。

    我掀起门帘的一角,就看见马车后面不远处,曹爷爷在一溜小跑追赶马车,手里提着盒灯。

    我在看四周,马车没离开天桥多远,小饭馆也在视线之内。

    爷爷一拍手掌,马车停了下来。

    气喘吁吁的曹大爷追上马车后,见面第一句话是:“姚爷,您把盒灯落下了,我这把年纪能追上您的马车,真是奇迹。”

    看着曹大爷上气不接下气的样子,我心里由衷的感动。

    我又想起来了,刚才在小饭馆吃早饭时,爷爷下车为什么提下盒灯来?我就纳闷,是不是爷爷早就设计好了?

    嗯,一定是的。

    爷爷拿出手帕让曹大爷擦擦脸上的汗水,曹大爷摆摆手,撩起衣服角就擦脸。

    爷爷问:“曹老弟,今天可忙?”

    “姚爷,有事请讲,您看我像忙人吗?本人是闲人一个。”

    爷爷呵呵笑道:“孩子一上马车就嚷着要到千佛山去玩,要不您再受次累,带我们游览一番千佛山,如何?”

    曹大爷伸出两手看着我们。

    我立刻会意,喊二子哥一起将曹大爷拽上马车。

    等曹大爷坐稳,爷爷竟然第一个发问:“曹老弟,千佛山的上巳节都关乎些什么?”

    曹爷爷说:“千佛山一年两次庙会,春季的上巳节和秋季的重阳节,姚爷问上已节关乎什么?其实是千佛山相亲大会。”

    “哦,是吗?有意思,真是富有特色。”爷爷说。

    曹爷爷说:“我来讲讲相亲大会的来历。”

    农历三月三是上巳节。上巳节起源于洛阳,是从周公的酒杯里泛出来的诗情,是从洛水流觞中泼出来的画意。

    一直以来,文人墨客都认为这个节日与王羲之有关,源于那次有名的兰亭修禊;源于东晋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等四十二位名士的曲水流觞。

    其实,如果没有周公的洛水流觞,哪会有东晋兰亭的曲水流觞,哪会有大唐“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的浪漫场景……

    刚才说了,上巳节起源于洛阳,洛阳乃千年帝都,角角落落都藏着文化。

    相传,周公当年率领能工巧匠,费尽移山之力营建洛邑。

    洛邑建成之后,他登上邙山,看见城中街巷井然,又见洛水蜿蜒,绕城东去,内心十分喜悦。

    他下令文武百官到洛水边集结,要举行一项大型活动。

    这一大型活动就是依据殷人旧习,在春阳初上、寒气未尽、乍暖还寒、容易得病之时,让大家到洛水边举行“祓禊”活动,以防治疾病,祈望健康。

    举办这项活动,最早是由女巫领着大家,来到郊外的水边。在举行祓禊仪式时,男女皆手持、身佩兰草,周身散发异香。男子彬彬有礼地来到女子面前,把采摘的花朵赠给自己喜欢的女子。

    女子则面含喜色地接受馈赠,并表示感谢。

    此等举止,不仅优雅,还很浪漫。兰草清新幽雅,古人用它象征爱情,类似今人用玫瑰表达爱意。

    三月上旬的第一个巳日,所以叫上巳。而三月的上巳日,多逢三月三日,所以魏晋以后,民间干脆就把上巳节定在三月三了。少年男士与妙龄少女在“三月三”这春情盎然的日子里,踏青幽会,互定终身。健康、大胆、奔放、自然的爱情从“三月三”的上已节荡漾开去。

    所以也有人把三月三上巳节称为中国的情人节。

    每年这时候,千佛山都举办相亲大会,会吸引大批来自全省各地的相亲人群和在济工作的外地人报名参加。帮助这些相亲者尽快找到属于自己的缘分。

    曹大爷说:“关于三月三,民间有一个流传很广的古老神话传说。”

    据说在很早很早以前,世界上发生了一次大灾难,天塌地陷,洪水泛滥,人类和动物都没有了,只有伏羲、女娲兄妹受到乌龟的保护,而得以存活下来。

    为了人类的延续,在乌龟的撮合下,兄妹俩滚石磨测天意,然后结为夫妻,生儿育女,并抟土造人,后来人烟就又逐渐稠密起来。

    因为兄妹俩滚磨成亲那天是三月三,为了纪念他们繁衍人类的伟大功绩,以后每年的三月三这一天,人们都要祭祀人祖爷和人祖奶奶,也是青年男女自由交往,说爱定情的好日子。这期间青年男女可以自由相会,不受干涉禁止。

    可见,这一天是众人游乐及青年男女相互交往,谈情说爱的日子。

    从三皇五帝以至禹汤,都承续古制将三月上巳这个习俗延续下来。周朝时虽然已在仪礼中严格规定了婚嫁六礼,但为了人口的繁育,仍规定了上巳会男女的仪礼内容,以此顺应天时节令,使适龄男女都能有家有室,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每年这一天,上至天子诸侯,下至庶民百姓,人们都穿上新缝制的春装,倾城邀约而出,或到江河之滨嬉戏沐浴,或至深山幽谷采摘兰草,或去郊野陌上宴饮行乐,认为这样可以祓除不祥。而未婚嫁的青年男女更是节日的主角,他们载歌载舞,自由寻找或约会情人,既顺应了气候和人体生理发育的自然节令,又有利于人类的自身繁衍与社会和谐及文明进步。

    爷爷听完曹大爷的讲述,发出感叹说:“节日一旦有了渊源故事,就有了民俗底蕴,就有了文化内含。”

    曹大爷冲爷爷竖起大拇指,连声道:“姚爷总结的真好。”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二指先生》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二指先生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