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二指先生 正文 苗疆蛊术(下)

正文 苗疆蛊术(下)

目录:二指先生| 作者:笼中虎| 类别:玄幻奇幻

    让我说说制蛊的方法:

    有些造蛊者强调,必须在农历五月五日,即端午节,采集毒虫,这是受了五月五日毒气最盛的传统观念的影响。有记载:蛊,多于端午日制之,乘阳气极盛时以制药,是以能致人于病、死。又多用蛇、虫、蜈蚣之属来制,如果无法解救时,一触便可杀生。

    传说中养蛊的方法、与《通志》上一二载的相类似。

    《通志》中所记载:要用一百种虫类,而夷人所要的只有十二种。

    蓄蛊者多为妇女,是妇女的专长。

    《滇南杂志》记载:“云南人家家蓄蛊,家家争藏,小儿虑为所食,养蛊者别为密室,令妇人喂之,一见男子便败,盖纯阴所聚也。”

    周去非的《岭外代答》中记载:蛊毒为“妇人形披发夜祭”,《滇南新语》中说:为夷女所悦。

    在养蛊以前,要把正厅打扫得干乾净净,全家老少都要洗过澡,诚心诚意在祖宗神位前焚香点烛,对天地鬼神默默地祷告。

    然后在正厅的中央,挖一个大坑,埋藏一个大缸下去,缸要选择口小腹大的,才便于加盖。

    而且口越小,越看不见缸中的情形,人们越容易对缸中的东西发生恐怖,因恐怖而发生敬畏,缸的口须理得和土一样平。

    等到夏历五月五日端阳时,到田野里任意捉十二种爬虫回来。

    注意,不是端阳那天捉回来的爬虫,是养不成蛊的,把在端阳节抓到的虫子放在缸中,然后把盖子盖住。这些爬虫,通常是毒蛇、鳝鱼、蜈蚣、青蛙、蝎、蚯蚓、大绿毛虫、螳螂……

    总之,会飞的生物一律不要,四脚会跑的生物也不要,只要一些有毒的爬虫。

    这十二种爬虫放入缸内以后,主人全家大小,于每夜入睡以前祷告一次,每日人未起床下地以前祷告一次。

    连续祷告一年,不可一日间断,而且养蛊和祷告的时候,绝不可让外人知道,要是让外人知道了,自己养的蛊就会被巫师用妖法收去,为巫师使用,主人就会全家死尽。

    即使不被巫师收去,成蛊以后,也会加害主人。

    一年之中,那些爬虫在缸中互相吞噬,毒多的吃毒少的,强大的吃弱小的,最后只乘下一个,这个爬虫吃掉了其他十一只以后,自己也就改变了形态和颜色。根据种类来说,盅的种类最主要的有两种:

    一种叫做“龙蛊”,形态与龙相似,大约是毒蛇、蜈蚣等长爬虫所变成的。

    一种叫做“麒麟蛊”,形态与麒麟相似,大约是青蛙、蜥蜴等短体爬虫所变成的。

    一年之后,蛊已养成,主人便把这个缸挖出来,另外放在一个不通空气、不透光线的,秘密的屋子里去藏着。

    蛊喜欢吃的东西是猪油炒鸡蛋、米饭之类,饲养三四年后,蛊约有一丈多长,主人便择一个吉利的日子打开缸盖,让蛊自己飞出去。

    蛊离家以后,有时可以变成一团火球的样子,去山中树林上盘旋,有时可以变成一个黑影,在村中房屋间来往。蛊的魔力最大的时间是黄昏。

    每次蛊回家之后,仍然住在缸中,吃到人的这天,主人就不必再喂它东西了。

    养蛊的好处,并非要蛊直接在外面像偷盗一样,偷宝贝回来供主人使用,而是要借重蛊的灵气,使养蛊的人家做任何事情都很顺利。

    如果主人想要经商,借重蛊的灵气,可以一本万利。如果主人想要升官,借着蛊的灵气,可以直上青云。反过来说,如果用之不慎,被受蛊害的人家知道了,去请专门的巫师来把蛊收掉,蛊的主人便会诸事不宜,全家死尽。

    养蛊的人家,除了日常要虔诚服侍之外,到每年夏历六月二十四日,要对蛊作隆重的祭礼。

    这个祭礼延续三天,即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日,在这三天之内,主人要每天都用新鲜的猪一头、鸡一只、羊一头,煮熟以后,到晚上星宿齐观天空之时,全家把猪羊鸡搬入养蛊的秘室中去奠拜祷告,祷告完毕,将猪羊鸡砍碎,投入缸中。

    蛊的食量很大,魔力很高。

    祭扫的时候,外人不得参加,消息不可泄漏,否则又有身家性命的危险。

    除了聚虫互咬一法外,各种特殊的毒蛊,又分别有特殊的制造方法。

    “老弟懂得真多,佩服,太佩服了!”爷爷和我忽听身后有人喝彩,回头一看,二爷爷不知何时坐在爷爷身后的小板凳上?也不知听了多长时间了?

    爷爷摆摆手,说:“道听途说,给孩子讲着玩,我是等你起来喝酒的。”

    “哈哈哈,你一声咳嗽,我就醒了,不过听你一番苗疆蛊术的讲述,让老儿获益不浅。”二爷爷冲爷爷竖起大拇哥。

    爷爷指着二子,给我使了个眼色。

    我会意。

    我悄悄来到二子哥的耳旁,低沉的、轻轻地说:“二子哥,咱的白龙马找不到了。”

    “跑哪儿去了?”二子哥腾的从椅子上站起来,大叫大嚷道,“跑哪个方向去了?我追去。”

    我摇摇头,对二子说:“二子哥,爷爷说现在天黑了,先吃饭,再找马。”

    二子哪里肯听,两步就跨出门外,旋即又挠着头回到屋里,傻傻的笑着说:“尽和我开玩笑,马车不在门外吗?爷爷,这米酒喝着和喝白水似的,我怎么不知不觉的睡着了呢?”

    二爷爷和爷爷都大笑起来。

    “来来来,老哥,让你尝尝我们那里的烧刀子,尝尝。”爷爷把二爷爷让到桌子上,二子也坐下,开始用喝茶的茶杯满上酒。

    啊!我心里想,中午的酒他们醒了吗?

    二爷爷用筷子夹起一块牛肉递给我,并对我说:“小娃娃,在我们苗族,施蛊方法多是放入食物中,而且多放在第一块食物上,下蛊有的是下虫本身,优点下虫粪便,也有的是下在涎沫菜汤当中,有时不经食物也可施蛊。”

    听完二爷爷这么一说,我连忙把夹在筷子里的牛肉重又放到碗里。

    哈哈哈,二爷爷爽朗的笑起来。

    二爷爷笑罢对我说:“孩子,患蛊者的症状和验证方法很简单,可令其嚼生黄豆,无腥味则中蛊,在我们苗族地区,是在嘴裏含一块鸭蛋白,吐出之后,在上面插一枚银针,如果鸭蛋白和银针变黑,则说明中蛊。”

    “预防和解蛊方法稍有常识便掌握。”二爷爷说,“凡是蛛网灰尘之家,疑为养蛊之家,忌往来;凡就食如主人先用筷子敲一敲杯碗,后盛饭的,疑为施蛊,要特别小心可不食或道破;凡出外就食,随身携带大蒜,可防蛊,蛊入酒难治,出门不饮酒可防蛊。”

    “解蛊破蛊的方法是服雄黄、大蒜、菖蒲煎出的水,或石榴根水,可泻毒;又云金蚕最怕刺,可入药治蛊。古旧医书上多均有医蛊偏方,五花八门。”

    “破蛊之法也很简单,这个方法叫道破,秋天苗族妇女携布袋卖刺梨给小孩吃,多中蛊者,不用避讳就可以识破,买时先问:下蛊了吗?答曰:无,则不为害矣,然后可购买。”

    二爷爷说:“在我们苗乡,放蛊的目的,多半是消解怨气,有时也作为一种保护措施,有人怕别人偷食物,便放蛊,使盗者立毙,相反......”

    我看到二子哥怎么不端杯喝酒?

    只见他仔细打量他的酒杯,哦,他是害怕酒杯里有蛊虫,我冲他哈哈大笑起来,二爷爷下面的话也没听清说的是什么?

    我的笑声刚落,就听得爷爷也开怀大笑起来,我莫名其名,再看,二爷爷已是斜躺在竹椅子里睡着了。

    “哈哈哈,老哥,你一茶碗烧酒还没喝下去呢?就撂倒了,二子,陪爷爷走一个。”爷爷端起杯,一饮而尽。

    二子呢?看看二爷爷,又端详自己手里的酒杯,左看右看,一咬牙,一杯烧刀子倒进口里。看来还是高度的烧刀子酒对爷爷的口味。

    第二天,天刚刚蒙蒙亮,就听得叮当作响,我睁开眼看见爷爷和二子哥在收拾马车。

    我知道是该回家的时候了。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二指先生》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二指先生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