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二指先生 正文 功德箱(四)

正文 功德箱(四)

目录:二指先生| 作者:笼中虎| 类别:玄幻奇幻

    长老看着书桌上的《劝发菩提心文》,严肃地说:

    我们的修行是在一个“不执着”上,

    佛法本非与世隔绝的,俗人往往只知佛教的出世,而不知不能入世的佛教是不能畅世尊本怀的。佛教是出世而入世,入世而出世的。俗人以为佛教只能局限在宗教形式中,以修行人从事世间职业为怪,对于参预社会政经事务的学佛者更加以非议,这都是对佛教本身的误解所致。

    我们想积累功德,所以对于各种宗教活动很热情,并以为只有如此才能最有效积累功德。但我们的乐善好施能否超过梁武帝呢?然而达摩大师却直言梁武帝并无功德。福德与功德的区别许多人大概都有所了解,但也要明白积累福德对于解脱是没有直接作用的,主要的作用还是让我们先做一些美梦,能后再继续做噩梦。福德之所以不能导致解脱,是因为它的根本动力是贪心。所以你必须很清楚自己所行的究竟是福德还是功德,如果有解脱的理想,那就不能只是追求福德。

    于是我们要问:功德从何而来呢?答案是心。

    功德箱只在我们心中。但它不是贪嗔痴的心,是一种无私之心,趋向解脱之心,只有这种心引导的行为才能产生功德,甚至这种心本身就是功德。如果没有这种心,即使读诵一部经中也说功德无边的佛经,你同样是得不到功德的。

    总之,我们要明白功德一定是关联解脱的,它一定具备导向解脱的品质。所以不管你从事世间任何一种正当的职业,如果你存有利他而非自利之心,那这便是功德了。所以当你看到花园里的花儿想摘下一朵的时候,突然生起恻隐之心而改变主意,那么这就是功德了,虽然在俗人看来你这个念头是很迂腐的,但这一念却能够成为解脱的资粮。如果你怀着求富贵乃至显示自己身份的目的去某个寺庙烧一柱几千上万元的高香,那我委实不知这有何功德了,因为类似这样的行为与心灵的开发没有一点关系,当然也就与解脱完全无关了。

    我们要明白,积累功德不但与出钱无关,而且与出力也无关。

    “为人民服务”是功德,然而如果怀着隐秘的目的,那么也就并无功德了。这些还都是世间的行为,其实一动不动有时候却能够功德无量。达摩大师面壁十年表面看来与世无益,然而其功德之大却不可思议。

    每一个信仰正法,专注心灵修炼的人,功德都是巨大的。当我们用一分钟的时间来思维苦空无常的道理的时候,这一分钟我们就积累了或许是自己不敢相信之大的功德。

    记住,解脱就是最大的功德。功德不是谁赐予的,是我们自己创造的。

    长老此时看着我说:“你也许会问,既然如此,何不学佛者都将全部精力专注于心灵的修炼以求早日解脱呢?的确有许多修行人选择这样的道路,这也就是我们所知道的小乘佛法。但虽然是崇高的阿罗汉果位还是不及佛果的,唯有佛是最彻底的解脱者。而旷劫久远的佛道之圆满是需要无量无边的利益众生之功德的。所以一味出离厌世的修行必定是要走入小乘的,在有着大乘气象的中国,我更乐见越来越多勇猛入世的行者,在各行各业中积功累德,共同净化我们的国家、净化我们的世界!”

    “我怎么讲了这么多,你不可能理解,唉,时候不早了,临走还是给你讲个故事吧!”长老想以故事讲道理,“讲完之后,对于设不设功德箱?你体会一下。”

    长老讲了一个小和尚和功德箱的故事

    有一天,老和尚让小和尚下山去买米。

    回来途中,小和尚不慎将余下的两硬币失落,顿时,小和尚便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背着几十斤重的米沿着来路往返寻找。

    结果,一无所获。

    小和尚神情沮丧地回到庙中。

    老和尚见小和尚这么晚回来,便探问究竟。

    小和尚如实相告,并再三向老和尚承诺,明天天一亮,他一定把失落的硬币找回来。

    老和尚一听此言马上摆摆手说你不用去找了它就在我们功德箱里。

    小和尚百思不得其解就探问缘由。

    老和尚说:“从集市到庙宇的行人多是香客,你丢失两枚硬币必是他们拾捡,这些施主一心向佛,不会贪图两块钱小利。拾捡之后必捐到功德箱里。”

    小和尚一听,茅塞顿开,心中的一块石头总算落地。

    长老讲完对我说:

    我们可以想像,小和尚失落的两枚硬币进功德箱的可能性其实微乎其微。

    但老和尚一番言语,却告诉我们一个至深至诚的道理:把你的思想包袱放下,不要为丢失而找不回来的东西徒劳更不要为它心累。

    如此看来,没有功德箱,就不必为其所累。

    所以,这就像一个简单的道理一般,任何事不要太执着,千万不要把不愉快的心情堆积在心里,让我们给心灵做个大扫除,把沉重的东西统统丢掉,轻装上阵,用轻松的心情迎接每一天。

    送走了长老,我又上床躺下,经卷放在书桌上,今夜长老的一席话,让我知道了要想学佛先要发愿的要义;还知道了大悲寺为什么不设功德箱?我看到的是一种真实,还原的大悲寺,让我看到一种真正的佛性,一种完全脱离商业性真正为了某种信仰而存在的一群人。

    作为一个佛门之外的人,知道了这些怎不令我敬佩?

    我又想起慧能师父,我思索作为佛门以里的慧能是不是独独多了个“执着”?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二指先生》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二指先生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