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大明残云 第一百五十七章 明亡始于麓川(一)

第一百五十七章 明亡始于麓川(一)

目录:大明残云| 作者:艰难蹦极| 类别:历史军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出自于“孟子”的经典观念,一直是段鹏倍为推崇的。而铁壁关目前的情形则就是这种状况,一方面,蛮莫城的缅军虽已遭到重创,来自这块的威胁暂时可以缓解了,但与此同时,陇川这一面的危机却油然生起了。首先是关隘目前的财源银矿,地属陇川地界,受陇川宣抚司当地土司的制约很大,一旦有所闪失,关隘将立刻失去生存的基础。

    而且,缅军在蛮莫这边失利,难免可能会在陇川方向有所动作。如果罕家能全面掌控了陇川的话,那将意味着腾冲卫至铁壁关之间,所有驿道都将暴露在了缅军的攻击范围之内,这是段鹏完全不能容忍之事。

    故此,在杨倩儿来到关隘的当晚,段鹏安排段兴单独请了杨倩儿来他房间,希望能听听她对陇川方面的看法,段鹏知道杨倩儿在锦衣卫云南处是掌管各地消息分类的。但他却不敢单独去杨倩儿那里,一来是张悦宜的缘故,她们住在一起;二来是杨倩儿这个人,有着非常不同之处。看似很率直,爽朗的,但其实骨子里传统的很。上次俩人一起在澜沧卫募兵,连个亲昵的机会都不给段鹏的,至多只是拉拉个手,好几次段鹏想更亲近点,都被她借故给躲闪掉了,这让段鹏很无奈,常常幻觉自己是在进行着一场“柏拉图式”的交往。

    其实,这只是两个世界的思维观念不同罢了,对杨倩儿来说,大明朝的儒家思想已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礼教的影响也到了根深蒂固的程度。“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她把这种约束,看成了一种礼仪,因此才会如此;而段鹏则根本没有这种意识,他所处的时代,是个彻底开放的群魔乱舞时代,完全没有了过去的那些个东西。

    见到杨倩儿到来,段鹏连忙招呼道:“倩儿,来,坐,坐。”并殷勤的搬动着椅子,在这种场合,他俨然没有了在属下面前的那种威严。

    “段鹏,今天你有些奇怪了呢,平时没见你这般的。”杨倩儿抿嘴笑着说道,并大大方方的坐在了段鹏搬来的椅子上。

    “倩儿,这可就是你眼拙了,我一贯如此的,不信你问段兴。”段鹏也大言不惭的笑着回复着。

    “哼,说吧,你们两个有什么事求我,你们俩这点事,一眼就能让人看出的!”杨倩儿傲气的说道。

    “这都被你猜到了?”段鹏赞许着,然后开始一本正经的进入了话题,“我和段兴,想知道些陇川的情况,尤其是那位新来的陇巴守备袁士辰,这方面你们锦衣卫的消息灵通,比伟诚那里要强多了,而且你也是这方面的行家了。”而段兴则在一旁笑看着,虽说今晚的事由他很清楚,但也不是很习惯这二人说话的。

    “袁士辰?陇川?”杨倩儿先是一愣,转而有些严肃,她收起了之前的那些笑意。

    敏锐的段鹏马上意识到这中间可能有问题,于是,他接着道:“倩儿,这里只有我和段兴,我们只是想了解一下。你知道的,关隘目前是几面受敌的,距腾冲卫,昆明又远,我担心难免会遭遇到什么不测的东西。”

    “嗯,这也确实,那我就跟你俩说说吧。”杨倩儿也不想段鹏他们有事的,“袁士辰此人是云南都司里的一颗棋子,类似于你们关隘之前的前千总贺天鸣。”

    闻听,段鹏心里咯噔一下,他有些不明,何以上面总要采取如此的办法来处理关隘之事,“倩儿,那你的意思是,都司,布政司,锦衣卫,沐王府都知道袁士辰与缅军勾结?”

    “布政司方面我不清楚,但都司,锦衣卫,沐王府是肯定知道的!”

    “何以上面又要如此行事呢?难道贺天鸣的反叛不是前车之鉴吗?”段兴也有些不解。

    “陇川之事没有你们想象的那么简单,而且自贺天鸣出事后,至少我知道都司,锦衣卫,沐王府,在选派袁士辰一事上还是做了些手脚的,像他的家人都被安置在昆明的,不允许离开。”

    “让袁士辰投鼠忌器!他在陇巴是个裸官!”段鹏一语点破,他能明白云南方面的苦心,至少在这一点上,相比段鹏前世的那些个事要做的明智些,“裸官”的亲人都安置在其他国家,一旦爆发战争。。。。。。

    “嗯,也可以这么说的,但最重要的原因是,陇川复杂,只能让这样一个首鼠两端的人去,假如派遣一个“强力”的人去,恐怕就不能维持目前的格局了。”杨倩儿道。

    段鹏和段兴听了,有些茫然,他们很难以明白杨倩儿的这番话,见状,杨倩儿继续说道:“我能理解你们,这事确实很复杂,待我细细说与你们听。”

    “陇川本属果占璧勐卯,当时的势力极大,地域一直延伸到现在的大理等地,现在我们所在的铁壁关,腾冲卫等,都是它的地盘。而我大明朝也一直未能有效的一统云南,乃于洪武十四年征讨。因恐惧朝廷的实力,勐卯王思混法归顺于我大明朝了,被封授为平缅宣慰使司宣慰使,后被诏改平缅军民宣慰使司为麓川平缅军民宣慰使司,朝廷承认其兼领麓川,平缅之地。”

    “但这个麓川平缅之地,与腾冲卫,甚至大理等地的治理,有着很大的不同,他们是土司制,即“总统政事,兼领军民”,宣慰府直接统辖各地土官,但有的大土官下面还有小土官。例如:孟养、木邦、勐定、湾甸、芒市、陇川等“陶勐”直属于王府,南甸“召鲁”也直属于王府;但里麻(迈立开江流域)的“召刚”又从属于孟养“陶勐”。由于这些土官都各有自己的领地,是当地的世袭土司,因而他们也就各有自己的统治机构,“任其徭赋”。这些土官都是受封于王府的“陶勐”、“召鲁”、“召刚”、“召己”,听从王府的政令,服兵役,缴纳按户计征的差发银;但王府一般也不干预他们的内政事务。因而这些土官的基层机构,是“召佰”、“召哈昔”、“召准”之类,或者是后来所称的“布吭”、“布幸”,似乎也与王府无多大关系。宣慰府(王府)中则有比较完整的严格的等级,“陶勐”是最大的官阶,一般都“总统政事”,其下才是“召鲁”、“召刚”、“召己”等等级的官员;就是办事和各种勤杂服务人员,也都有“吉里”(文书)、“旺宰”(侍卫)等各种名分。”

    “但这种土司制,有个最大的问题。土司在当地有很深的渊源,因此,当外有强大势力入侵时,这些“召”们又往往采用归附投降的办法,以保住他们的土地和人民;至外势力消退时,他们又将另有作为。所以,这些王族一般都是当地的世袭土官,有着根深蒂固的势力;他们归附投降时也都以整体归附,而不愿分解。”

    说到这里,杨倩儿停了下来,有些东西似乎连她也不愿意多说了。

    见此情景,段鹏笑了笑,杨倩儿的一些个顾忌,他也知道些,于是,他开始说道:“后面的事情,我也曾听启蒙先生五枚说起过一些。朝廷的策略是,“以夷制夷,析麓川地,分而治之。”具体说来就是,朝廷顾忌边境存在过于强大的世袭势力,唯恐引发后患,故同时又千方百计采取措施,逐渐加以削弱,这就是“析麓川地”说法的由来。朝廷利用了这些大小土司之间的相互问题及利益,分而诱之,但麓川内部对此也有不同意见,曾发生过战事,思混法被逐了出来,后又在朝廷的派军护送下,思混法方才得以重返麓川,而叛乱之人思佑法被杀,其子逃缅,改姓罕,名定法,这就是陇川罕家的由来。”

    段鹏的这席话,震惊了杨倩儿,有些东西她也不清楚段鹏是怎么知道的,而段兴就比较的麻木,他对段鹏的启蒙先生五枚所言之事,早已习惯了。

    “你是怎么知道的?”杨倩儿不由得问道。

    “书上记载的,洪武二十九年,钱古训,李思聪两位大人,到勐卯思混法的宣慰司署住了几个月,回去著有《百夷传》,上面都有记载的。”段鹏这么说着,但其实他的话里掺杂了哈威《缅甸史》里的东西。

    “原来如此!”杨倩儿松了口气。

    “还不止呢。”段鹏继续说道:“建文二年,朝廷到勐缅(腾冲)接收,将勐缅改称腾越州,以勐焕(芒市)给了放氏,勐底(梁河)给了洛氏,勐腊(盈江)给帕氏,勐宛(陇川)给多氏,勐克(潞江)给张六;永乐二年,朝廷又找到了思佑法之子罕定法,封其为兴威司官。这个兴威,即木邦宣慰司,地界东至八百大甸宣慰司界,南至速克刺蛮界,西至缅甸宣慰司界,北至芒市长官司界!”

    说道这里,段鹏有些愤恨,他想到了其他一些事,接着,他继续说道:“朝廷利用土司们的矛盾,压制麓川,而拔高其所控制领地内的其他小土司,尤其是对兴威的恩宠,这也是造成了后来木邦势大,反过来要挟朝廷的缘故!麓川领地的瓦解,首先是世袭土官们的叛离而成,而朝廷这才得以在腾冲,保山等地建立军屯。这种做法是得不偿失的,虽然彻底瓦解了麓川,但也造成了“减一麓川而生二麓川”,木邦和蛮莫的趁势而起,危害不亚于麓川!而且,更为可怕的是之后的三战麓川,给朝廷带来了巨大灾难,也直接导致了后来的土木堡溃败,究其原因,就始于这次析麓川地。”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大明残云》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大明残云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