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下一个传奇 正文 涌动

正文 涌动

目录:下一个传奇| 作者:沈尹白| 类别:玄幻奇幻

    七月刚到中旬,皇帝下旨封八阿哥永璇为仪郡王,封十一阿哥永瑆为成郡王,封十五阿哥为贝勒。不仅如此皇帝还破格提了已经出继的原皇六子永瑢为质郡王,原皇四子永珹本以为履郡王,赐郡王双俸。

    这一来,胤禛一枝独秀的局面明面上看着已经是被打破了。

    原有李世杰一脉人员在听到景郡王办理此案以后,听闻这位王爷的名声然后多方送礼又屡次受挫,本来都是心惊肉颤的,深怕牵扯到自己,然后被这一位囫囵拿下,有些人虽然胆小怕事,但是也有不少人准备鱼死网破。不想这一次,这位王爷竟然轻轻放过了,因此,不管是那胆小的还是那胆大的心里其实都是暗叫侥幸。这些人等本来一直观望着这位王爷的后续动静,因此,景郡王办差回来,三天后才受到皇帝的召见,早已令这些人等生出不少心思了。

    这一派人中便有人传言原来皇帝心里到底感念恩情本不欲办理李世杰,所以早已有了旨意,不想景郡王却还是办了那李世杰,所以皇帝心中已是有几分恼怒了。此言一出,很多人就开始蠢蠢欲动,聚集谋划,要参景郡王几本。终于还是被人挡住了,说需静观其变。

    现在封王的旨意一出,有些人就再也熬不住了,顾不上别人的劝说,开始费心思上折子了。

    胤禛和胤禩因为早已料到了这个结果,因此心里难受是有的不平也是有的,可是毕竟也不是特别的伤筋动骨,因此也就过去了。

    只是宫里却有人不是这样想。

    皇贵妃趁着永琰请安的时候对永琰说:“恭喜十五阿哥。这么年轻的贝勒爷可是我朝少有的。”

    永琰听了也很有那么点骄傲,只是还是装样子说:“都是皇父的恩泽。”

    皇贵妃笑了笑,母子两个又闲话几句。

    皇贵妃才正色说道:“十五阿哥可知你的贝勒爷是怎么得来的?”

    永琰一听就楞了,再看皇贵妃,心里就怀疑道:“难道是额娘?”

    皇贵妃的脸色马上就下来了,永琰的话也就打住了。

    皇贵妃又正了正脸色,才说:“十五阿哥好糊涂。我一个后宫妇人,岂有干涉朝堂之力!况且皇上英明神武,又怎会让这样的事情发生!”

    永琰至此也知自己想差了,因而也沉默不语。

    皇贵妃又说:“虽然我只是一个后宫妇人,可是皇上的心思我却能揣摩一二。”

    永琰连忙拍马屁:“额娘,怎能妄自菲薄。这世间了解皇父的人,额娘若认了第二,还有谁敢认第一。”

    皇贵妃斜睨了永琰一言,仍旧说:“我听闻十二阿哥在天津把李世杰拿下了。”

    永琰本来想兴致勃勃的接一句“这些刁奴很该整治整治”,看了皇贵妃的脸色,就把这句话咽下去了。

    皇贵妃看了永琰一眼,才又说:“那李世杰本是淑顺夫人董氏的小儿子,他的这个职位本就是皇上看着董夫人的面上才有的。只是这人倒也乖觉,办了几件合了皇上心思的事情,因此皇上巡幸天津的时候,总是会在蓟县盘桓几日,一般也是点名要他接驾。那李世杰本来就是皇家几代的奴才,和内务府也是千丝万缕,他做下的事情就是我也是略知一二。皇上何等精明,那李世杰干下的事情焉有不知的道理,不过是一直以来看在董夫人的面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

    永琰听到这里渐渐的有点明白了,也不急躁,只等着皇贵妃往下说。

    皇贵妃看着永琰了然的神色,总算是心里快慰了一点,因而和气的说:“所以这一次十二阿哥是捋了胡须了。皇上自天津回来以后,神色就一直有点郁郁,只不过一般人察觉不出来罢了。因而,我特意叮嘱你要在皇上面前克尽孝道,表一表为人之子应该有的态度。你现在可明白了。”

    永琰连忙说:“额娘一心为儿子,儿子岂有不知的道理。只是儿子年幼却没有额娘这样深思熟虑,倘若额娘一早将这点告知了儿子,儿子就更加尽心尽力了。”

    皇贵妃却说:“很多事情过犹不及了。况且我当时也不敢特别肯定。可是现在却可以确定了。十二阿哥回来以后,皇帝就冷落了他三天。见了他以后,不到五天,就传出了诸位阿哥晋封的旨意。”

    永琰听到这里有些激动:“额娘,你是说,皇父对十二哥已经是?”

    皇贵妃摆了一下手,永琰又咽下了半句话,可是这话里的意思却已经明了了。

    皇贵妃继续说:“即使还不是完全,却也已经慢慢的展现了。皇上一直以来的性子,他若是真心实意的看重一个人,万万舍不得让人受委屈,你看着富察氏一族就明白了。但若是这个人让他萌生了厌恶之意,只怕这个人就只会让他越来越厌恶,那拉氏就个好例子了。所以,你看着吧,十二阿哥慢慢的就会越来越不得皇帝的意了。”

    永琰脑中思虑万千,欣喜之情也越来越多。

    皇贵妃又接着说:“更何况,皇上原来对十二阿哥也是不喜的。只是这几年间,荣亲王猝然辞世,八阿哥不用说了,十一阿哥又屡屡违逆上意,你又幼小,所以才显出十二阿哥的分外不同来。如今,你慢慢的长大了,书读的好,又谦恭有礼,这宫里谁不赞你一声好。”

    永琰听了,心里火热热的,便说:“依额娘之见,如今我当如何呢?”

    皇贵妃却有点忧心,虽然她在后宫中说一不二,可是与前堂,她可真只是一个后宫妇人,而永琰如今身边却没什么人,那朱珪也已经外放了知县。皇贵妃心里轻轻叹气,只是这个儿子还没有长成,如今真是依靠她的时候,她断断不可露出无能来,免得灭了自己威风长了他人志气。

    皇贵妃暗自振作:“皇上如今需要的是一个听话的好儿子。所以,你照旧行事吧。”

    永琰听了,心里有点不服气。他现在正是热血少年,哪里能够这样沉得住气。

    皇贵妃对自己这个儿子也知之甚深,因而又接着劝:“十二阿哥刚刚有点被厌弃了,你若这时候急忙忙的跳出来,岂不是让皇上以为你不友爱兄长。况且,很多事情也不用你去操心,出了这样的事情,内务府有不少人早已按捺不住了。”

    永琰先是面色一沉,过后才又舒展起来。皇贵妃和内务府的关系,永琰随着年纪渐长也慢慢的知道了。

    皇贵妃却又继续说:“我们现在最要紧的一件事情,想来你也明白了。”

    永琰神色一凛,只听皇贵妃说到:“你年纪慢慢的大了,指婚的旨意很快就要来了。你看着你上面几位哥哥也应该知道这福晋的出身有多重要了。”

    永琰听了,自然没有时下少年的扭捏之态,反而问:“额娘,可是已经得了消息?”

    皇贵妃一笑,说:“只是听说皇上在寻思这件事情了。约莫我也是要过过眼的。只是,你还要记住皇上若是真心为你考虑,自然会指一门好亲事给你。”

    永琰点头说:“儿子明白了。”

    皇贵妃又一一嘱咐永琰如何做一个好儿子讨皇上的欢心。

    永琰也一一的应了,最后诚恳的对皇贵妃说:“儿子去了。额娘要为儿子保重身体,儿子实在离不开额娘。”

    皇贵妃也少不得应了。这一日的请安才结束了。

    皇贵妃虽然一直在内宫之中,捉摸起皇帝的心思来到底透彻,即使因为政治眼光不足猜错了皇帝对胤禛冷落的原因,但是对皇帝内心渴望一个听话的儿子的想法却是非常正确,对皇帝对胤禛的个人感情把握也是十分准确的,只是少考虑了皇帝心中的政治因素。

    又过了几天,果然皇帝的案头上多了几本转着弯参胤禛的折子。

    皇帝看了以后,开始时,异常生气,认为这是胤禛授意别人在他面前作耗。

    立即叫人把胤禛宣来,满头满脸的训了他一顿。

    胤禛沉默的接了。

    这个消息传到有心人耳朵里,更加坐实了他们的猜测,上折子的人胆子更大了,人数也更多了,永琰的好儿子模式也更加的模范了。

    皇帝看着参胤禛的折子不减反尔越来越多了,折子上的内容也更加荒唐,心里慢慢的明白过来了。再看上折子的这些人的名字,马上就明白了他们这是故意在作践胤禛呢,皇帝立即对这些上折子的人可以说是怒火三丈,恨不得撕了他们。

    接着皇帝明白这必然是他的晋封的旨意引起的,这些个奴才以为这就有空子可钻了。真真可恨!

    其实,皇帝的心里是非常矛盾的,虽然说他不想要胤禛一人独大,可是也不想有人这样离间他们父子感情!怎么说,胤禛确实也还是皇帝心中最出色的一个儿子。

    皇帝想着前些天骂胤禛的情形,想着胤禛请他息怒的样子,也明白胤禛这是受冤了。

    所以,八月初的时候,皇帝突然下旨特赐明达三等侍卫头衔,命在乾清宫当差。

    不多时,明达的身世就真相大白。人家不是名不见经传的无名小子,人家是陕甘总督的儿子。更重要的是人家是景郡王的便宜小舅子。

    此番旨意刚刚颁布,那些上了折子参胤禛的人,更是开始了提心吊胆过日子的生活。宫里皇贵妃更是愕然,一面又暗自庆幸幸好这一次以静制动,同时又召来永琰细细密谈了一番。

    此番旨意一颁布,也令好些忙着对胤禛改弦易辙的人又停下了刚刚转弯的脚步。是谁说景郡王被皇上所厌弃!是谁说景郡王翻身无望了!这些人真是太没眼光。

    看人家皇帝明明对景郡王器重的很,要不然能破格提升明达那小子?

    只是皇帝这连番动作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很多人在暗地里单独的或者集群的,日夜琢磨皇帝的心思。

    可是毕竟是琢磨不透。

    然后几位军机大臣家里的门槛就有了被踩破的迹象。

    刘统勋风骨依旧,对谁都是忠孝廉耻的教育。福隆安身份高贵,一律闭门谢客。于敏中圆滑机敏,深谙太极之道,虚虚实实。刘纶诚实坚毅,对谁都奉若上宾,只不见其人。庆桂铁血军人,上门套近乎者鲜有。

    这一场表面平静暗里汹涌的剧目,一直到了八月下旬,随着凉爽的秋风吹来才慢慢的平静了下来。

    整个过程中,这京城里最平静莫过于景郡王府。

    用胤禛自己的话来说,那是任凭风吹雨打,我自巍然不动。

    用胤禩内心的腹诽来说,这点毛毛细雨,怎能让我动容。

    不仅如此,胤禛还笑着对胤禩说:“这一次真是要谢谢那些上折子的人了。要不然,我这只怕要读更长时间的书。”

    胤禩内心暗骂胤禛走了狗屎运。

    这一切,看着皇帝眼里,那完全是宠辱不惊的表现,堪当重任的前提。

    所以,这一年皇帝巡幸木兰,胤禛的名字首当其冲的名列第一。

    这明显的是另一个信息,很多墙头草的态度端正了。孰不知,胤禛心里一片鄙视,景郡王府角落中的那本黑名册又多了一些人名。

    接到随扈旨意的胤禛,其实心里很不愿意去,没有其他原因,他福晋快要生产了。

    这个时代,女人生孩子那真是一脚跨进了鬼门关。

    虽然多个太医若干稳婆不断的向胤禛保证,福晋这一胎十分好,定能顺利生产。到最后,几乎个个都要对胤禛说,奴才原以性命担保。但是,在胤禛一副你的性命值几个钱的眼神中纷纷败下阵来,只好接着保证,接着发誓。

    可是胤禛还是不能完全相信。

    他害怕,他担心。

    他害怕,到时候天人永隔。

    他担心自己这一去,回来以后物是人非。

    可是胤禛会抗旨吗?

    就是胤禛要抗旨,胤禩也不会同意的。

    所以胤禩苦口婆心的劝,然后又是信誓旦旦的发誓。总算胤禛带着一颗上下摇晃的心走了。

    胤禩见胤禛走了,在秋日凉爽的晨风当中,擦了一把汗。

    这几天胤禩过的真是十分辛苦。

    虽然胤禩对胤禛已经逐渐逐渐的加深了认识,可是还是万万没有料到胤禛竟然可以这样婆妈这样啰嗦这样腻歪。

    胤禩这几天有好几次都产生了“这人真是胤禛?”这样的怀疑。要不是胤禩的证据太过确凿,胤禩真的要推翻自己的认定了。

    现在,胤禩站在秋日的晨曦中,默默的想着如果胤禛也用这样的态度对待政事的话,自己当初只怕就不会失败了。

    胤禩转身长长的叹了一口气,只是,这不过是自己的美好想象罢了。就看现在不要说对政事上,胤禛一派的严格方正,处理起来冷冽无情,就是胤禛对府里的其他姬妾,那也是冷心冷面的很。

    胤禩回到了竹园,其实也是严阵以待。虽然他有强大的自信心,但是他自己也明白此次将要生死悬于一线,所以他是万万不敢松懈一刻。

    只是胤禩不知道的是,胤禛早已有命,这府里照旧一切仍有福晋做主。并特别强调,福晋生产期间,任何人都不得外出,若有人外出,一律全家发卖。其实胤禩还不知道的是,胤禛早已密令魏全泰,福晋生产如有意外,消息必须严加保密,并给魏全泰和高从云各留一道盖了印的手谕,上书“只保福晋平安”。

    只有这样胤禛才能略微安心的离开京城。

    不过胤禩没有给胤禛这道手谕面世的机会,所以胤禩也一直不知道这道手谕的存在。

    胤禛出发后的第十天,胤禩发动了。

    作者有话要说:大家都不看,我上面的公告,大哭……

    逼得我晚上来更了,

    错别字什么的,大家见谅

    <hr />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下一个传奇》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下一个传奇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