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燃烧的海洋 第二百一十四章 小国的立场

第二百一十四章 小国的立场

目录:燃烧的海洋| 作者:| 类别:历史军事

    第二百一十四章小国的立场

    让牧浩洋决定在澳大利亚东北地区上岸,与一个人的不测死亡有关

    此人就是东帝汶总理奥比耶

    到大战迸发的时候,这个**了半个世纪的国家,依然是世界上最贫穷国家之一,全国大约两百万人中,有一百二十万需要靠救济度日,而且全国所需的基本物资基本上依靠国际援助

    在东南亚地区,东帝汶又是最不起眼的国家之一

    大战迸发前,东帝汶是东南亚地区,除了永久中立的文莱与亲美的加坡之外,唯一没有与中国结盟的国家

    原因很简单,东帝汶是一个天主教国家,有将近百分之九十五的国民是上帝的信徒

    当然,在大战迸发前,东帝汶与中国的关系并不好,即便没有间接矛盾,也不断把中国看成最大的要挟主要就是,中国与印度尼西亚结盟,而东帝汶原本就是从印度尼西亚**出来的,不断对印度尼西亚怀有戒心受此影响,在战前半个世纪,这个贫穷的国家不断坚持亲西方的政治立场

    最初几十年,东帝汶的亲西方立场并没得到多少报答

    不管怎么说,美国肯定看不起东帝汶这种即没有人口、又没有资源、还没有重要战略位置的小国

    直到菲律宾迸发内战,随后亲华政府上台,美国才开始重视东帝汶

    大战迸发前的几年,美国不断在设法拉拢东帝汶,以至打算把东帝汶制形成东南亚的第二个加坡

    只是,东帝汶只是倾向于西方,而不是投靠西方

    当时,东帝汶国内的政治矛盾也很尖锐,半数人希望与美国结盟,另外半数人则希望像文莱那样成为永久中立国

    现实上,当时美国也有点犹豫

    主要就是,大战迸发前,加坡已经是美国的盟国了,美国有没有必要在东南亚地区再扶持一个盟国

    最终,美国放弃了与东帝汶结盟的努力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与美国的战争计划有关,即美国不可能在大战迸发前把东帝汶制形成军事堡垒

    有趣的是,在拉拢东帝汶的行动中,最积极的不是美国,而是澳大利亚

    现实上,在东帝汶**之后,澳大利亚不断是东帝汶最大的援助国,每年无偿援助的物资占到了东帝汶受援量的百分之六十,还时不时的给一些额外的好处比如在全球自然灾害期间,澳大利亚总共为东帝汶提供了一百五十万吨粮食,并且把美国援助的抗碍药物分给了东帝汶一百万份

    澳大利亚积极援助东帝汶,主要就是东帝汶挡在澳大利亚与东南亚之间

    在澳大利亚看来,东帝汶是阻挡中国南下的战略屏障

    可惜的是,澳大利亚的国力非常有限,而且大部分民众都有偏安思想,不太支持政府在东帝汶的所作所为最极端的一起事件就是,在二零三八年,率领澳大利亚渡过全球自然灾害时期的总理卢克因为在向东帝汶提供粮食与药品援助的时候,没有向国会申报,被迫引咎辞职

    大战迸发的前一年,奥比耶出任东帝汶总理

    奥比耶是天主教徒,不过不是亲西方份子,而是典型的中立主义者,其基本政治主张就是使东帝汶成为永久中立国

    问题是,在大战中,任何国家也不可能保持真正的中立

    对于处在战区内的国家,不可能保持中立比如,文莱早就宣布永久中立,可是仍然向运送军事物资的中国船只开放港口,并且在整个战争期间向中国提供石油等物资,还暗中协助中国进行战争融资

    大战迸发后,中国就与东帝汶当局暗中接触,希望东帝汶能够加入东方同盟集团

    最初,奥比耶的立场比较强硬主要就是,中国没有掌握战略主动权,以至无法为东南亚的盟国提供安全保障

    到了二零五四年,情况发生转变

    随着中国逐步夺回主动权,在印度洋、西太平洋与西南太平洋上相继发动战略反攻,夺取了印度洋与西太平洋的制海权,还攻占了迪戈加西亚岛、马里亚纳群岛,并且进军所罗门群岛,战争的整体态势变得对中国有利,奥比耶认识到东帝汶的处境非常凶险,态度也就有所松动

    当时,奥比耶最担心的不是来自中国的要挟,而是来自印度尼西亚的要挟

    在东方同盟集团中,印度尼西亚的地位不算低,至少排在印度、巴基斯坦、朝鲜与马来西亚之后如果东方同盟集团打赢了这场战争,肯定会瓜分战争红利,中国很有可能给予印度尼西亚很大的肯定在奥比耶看来,印度尼西亚肯定会要求吞并东帝汶,而中国很有可能睁一眼闭一眼

    东帝汶要想在战后保持**,就得加入东方同盟集团

    不管怎么说,中国绝对不会允许一个盟国吞并另外一个盟国

    当然,还有一个愈加重要的问题,即留给东帝汶做选择的时间已经不是很多了

    随着队在西南太平洋上步步推进,攻打澳洲只是时间上的问题,而在西南太平洋上的战争结束之后,东帝汶就没有战略价值了也就是说,东帝汶要想参战,就得赶在澳大利亚战败之前

    问题是,东帝汶国内并不存在参战的民意基础

    何况,绝大部分民众都不支持中国,反而非常怜悯澳大利亚当时,东帝汶的一些渔民以至自发驾船出海,搜救被击落的美军与澳军飞行员,然后把他们送到澳大利亚,或者送往澳大利亚驻东帝汶使领馆

    别忘了,在十多年前,正是澳大利亚提供的援助,协助东帝汶渡过了难关

    结果就是,奥比耶在与中国外交人员秘密接触的时候,仍然显得有点犹豫,只是在参战的立场上有所松动

    在中国外交人员看来,奥比耶不肯答应参战,是中国开出的条件不够高

    为此,中国驻东帝汶大使在二零五四年四月,向奥比耶提出了一个建议,即奥比耶宣布参战,中国将在二十四小时之内出兵控制东帝汶,如果有必要,还能够提前派遣一支特种部队保护奥比耶、及其家人的安全在局势得到控制之后,奥比耶将出任东帝汶总统,并且得到中国的承认

    至于其他条件,一项也不会少

    比如,在战争结束之后,中国将以东帝汶保护国的身份,确保东帝汶的**地位,并且协助东帝汶发展经济

    毫无疑问,对奥比耶来说,这是非常有诱惑力的条件

    只是,他没有立即答应下来,因为在他看来,既然中国肯做出这么多的保证,说不定还会给出愈加优惠的条件

    总而言之,奥比耶打算再拖一拖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奥比耶也应该拖一拖,因为美国海军已经恢复元气,中美到底鹿死谁手还说不定呢

    可惜的是,这一拖就出了问题

    五月七日,奥比耶因心脏病突发身亡,随即东帝汶总统任命哈拉尼为政府总理,东帝汶国防军则迅控制住了国内的主要城镇

    几乎是一夜之间,奥比耶的政治势力被连根拔起

    战后披露的资料表明,奥比耶是被谋杀的,杀死他的正是他的贴身警卫,一名非常虔诚的天主教徒,而警卫杀死他的原因,就是得知了他在与中国秘密接触,而且已经对中国开出的参战条件动心

    有趣的是,这个把奥比耶看成是卖国贼的警卫并不知道,中国早就许诺,在战后尊重东帝汶民众的宗教信仰,不会强迫东帝汶与罗马的天主教廷脱离关系,保证东帝汶有充分的宗教自由

    只是在当时,中国当局并不知道奥比耶是被谋杀的

    奥比耶本来就有心脏病,还在二零四七年去澳大利亚做过心脏搭桥手术,而且法医也证明了他的死因

    顶替奥比耶的哈拉尼也是一名中立主义者,不过是亲西方的中立主义者

    虽然从理论上讲,通过外交谈判拉拢哈拉尼的可能性并不小,但是从时间上看,肯定来不及了

    要知道,中国在东帝汶做的外交努力,与攻打澳大利亚的作战行动有很大的关系

    如果东帝汶以东方同盟集团成员国的身份参战,队就能从东帝汶出发,逾越帝汶海,在澳大利亚西北地区登陆如果没有东帝汶这个立足点,就算利用印度尼西亚在该地区的岛屿,也会有后顾之忧

    由此产生的结果就是,牧浩洋不得不放弃在澳大利亚西北地区登陆的想法

    当时是二零五四年五月份

    从时间上看,牧浩洋肯定对已经恢复元气的美国海军有所顾虑,所以才会想出在澳大利亚西北地区登陆

    随后的所罗门群岛大海战,让牧浩洋放下了这个顾虑

    现实上,到了六月下旬,东帝汶的立场已经不太重要了,因为在美国海军不再是要挟的情况下,牧浩洋肯定不会舍近求远,即便东帝汶参战,他也会把登陆地点选择在澳大利亚东北地区

    随后,牧浩洋与魏成龙达成的协议,进一步确定了攻澳作战方案

    到了二零五四年七月,总体作战方案已经出炉,所有争议都已消除,开始制订具体的作战计划

    第二百一十四章小国的立场

    第二百一十四章小国的立场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燃烧的海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燃烧的海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