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燃烧的海洋 第二百一十三章 作战计划

第二百一十三章 作战计划

目录:燃烧的海洋| 作者:| 类别:历史军事

    第二百一十三章作战计划

    有了强大的军队、充足的准备,还得有具有可操作性的作战计划

    相对而言,作战计划正是最大的问题

    战争迸发前,牧浩洋没有想过攻打澳大利亚,或者说没有把澳大利亚当回事,认为只需在战争初期夺得制海权,美国就会退出西南太平洋,澳大利亚也会明智的选择中立,也就不存在攻打澳大利亚的问题了

    当时,牧浩洋有这样的想法并不奇怪

    虽然从规模上讲,中国海军比美国海军稍微差了一点,但是中国海军的主要活动区域就是西太平洋与北印度洋,需要控制的海域仅为美国海军的四分之一,海上运输线的总长度仅为美国海军的五分之一

    也就是说,在关键战场上,中国海军有把握夺得制海权

    大战迸发后的第二次迪戈加西亚海战、马里亚纳海战与所罗门海战,都能够看成是这个因素的间接结果,即中国海军能够把兵力集中到某一个战场上,而美国海军却需要在极为广阔的战场上作战

    可惜的是,开战时,美军的突然打击,使牧浩洋的美好设想落空

    现实上,到了二零五三年下半年,牧浩洋仍然没有考虑过攻打澳大利亚,依然认为通过夺取制海权,再进行战略轰炸,加上战略封锁,就能促使澳大利亚投降,根本没有必要攻打澳大利亚

    从军事层面上讲,牧浩洋的想法没有错

    虽然澳洲是一座大陆,却是面积最小的大陆,而且这座大陆上只有一亿人,还无法产出全部的必须物资全面战略封锁,加上高强度战略轰炸,足够让这块大陆上的人明白战争是怎么回事

    问题是,通过战略封锁与战略轰炸来达到目的,至少需要一年

    当然,这还是最乐观的估计

    此外,战略封锁与战略轰炸的代价也非常高

    比如,在战略封锁期间,中国海军肯定得在西南太平洋与印度洋上各保留一支舰队,而且舰队的规模还不能太小重要的是,美国肯定会想方设法打破中国海军对澳大利亚的战略封锁,因而中国海军就得随时准备在西南太平洋、或者印度洋上与美国海军决战,从而牵制住了中国海军的主力舰队

    战略轰炸方面,澳大利亚有较为完善的防空体系,还有大批战斗机,并且有自行生产战斗机的能力,美国还能够通过斐济、西兰等岛屿,向澳大利亚派遣战斗机,而中国空军部署在东南亚的战斗机,最多只能覆盖澳大利亚北部地区,无法全程掩护,轰炸机的丧失率肯定非常惊人

    只是,在牧浩洋看来,这些问题与避免登陆澳大利亚带来的好处相比根本不算什么

    当时,牧浩洋让庞跃龙提交了一份攻打澳大利亚的演讲,而庞跃龙估计,需要在这座大陆上投入至少五百万军队,其中地面部队在两百五十万到三百万之间,而且得准备牺牲二十万到三十万官兵

    要知道,在大战的第一年二零五二年十月到二零五三年十月,中国动员的兵力也就只有五百万,而且战斗伤亡不到五十万,阵亡将士不到二十万如果在澳大利亚牺牲二十万官兵,牧浩洋宁愿选择以战略封锁、战略轰炸的方式来打垮澳大利亚,而不是用军人的鲜血与生命来换取胜利

    可惜的是,军事必须向政治让步

    如果有攻打澳大利亚的政治需要,那么军事上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最终,让牧浩洋决定攻打澳大利亚的,正是政治上的需要

    问题是,在这个时候,牧浩洋手里没有一份用于攻打澳大利亚的作战计划,以至没有相关的作战计划

    现实上,后来攻打所罗门群岛的作战计划,都是临时制订的

    能够说,这是中国在战争准备上最大的问题,即没有充分考虑到这场战争广阔性与全面性

    由此产生的结果就是,在二零五三年底,牧浩洋才着手制订攻打澳大利亚的作战计划

    当时,在这个问题上,海军与陆战队的分歧比较明显

    庞跃龙坚持原来的打法,即首先夺取前进基地,再渡海登陆,间接攻打澳大利亚的东部地区,登陆场选在布里斯班附近,或者靠南一些,以避开珊瑚海西南的大堡礁,在夺取一座大型港口之后,沿着澳大利亚的东部平原向南与向西推进,攻占澳大利亚人口与大城市最集中的东南地区按照这个计划,陆战队在初期需要投入十二到二十个陆战师,动用八支登陆舰队,海军则需要夺取珊瑚海与塔斯曼海的制海权,对澳大利亚东部地区的军事基地进行前期轰炸,并且在陆战队深入内陆、建立起前线机场之前,全程掩护陆战队作战,为陆战队提供火力支援

    这只是总体设想,肯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修改细节部分

    比如,前进基地设在哪?

    虽然庞跃龙认为所罗门群岛就足够了,但是牧浩洋却不这么认为,因为所罗门群岛离布里斯班有差不多三千公里,过了战术航空兵的掩护范畴,穿越珊瑚海的运输航线也极易遭到破坏

    现实上,前进基地就是最大的问题

    原因就是,在澳大利亚东面,离澳大利亚本土最近的大型岛屿,即喀里多尼亚岛都在一千五百公里之外,而且到澳大利亚东南的悉尼过了两千五百公里,在合适的距离内根本没有可供陆战队作为前进基地的大型岛屿

    后来,庞跃龙修改了作战计划,提出首先攻占塔斯马尼亚岛,然后间接在澳大利亚东南角间接登陆

    明显,这个计划也非常疯狂

    塔斯马尼亚岛是澳大利亚最大的岛屿,也是西南太平洋上除西兰的南岛与北到之外最大的岛屿暂且不说塔斯马尼亚岛上有多少守军,仅仅是控制这座岛屿就需要数个陆战师重要的是,塔斯马尼亚岛在塔斯曼海西南,在印度洋与太平洋的分界线上,中国陆战队需要逾越珊瑚海与塔斯曼海,奔袭数千公里才能登上塔斯马尼亚岛就算占领了塔斯马尼亚岛,以这里为基地,也得首先把物资送过去,然后再送往澳大利亚结果就是,海运航线增加了数千公里,作战压力有增无减

    到最后,庞跃龙也不得不承认,间接在澳大利亚东部地区登陆的可行性不高

    这下,就只能在澳大利亚北部地区登陆了

    当然,在澳大利亚西部地区登陆的可能性也不大,问题与在东部地区登陆一样,缺乏前进基地

    当时,庞跃龙仍然抱着保守打法,认为应该选择澳大利亚的西北角

    原因很简单,虽然澳大利亚东北角离所罗门群岛最近,而且向南推进一千多公里就能到达布里斯班;而在西北角登陆,就算能控制达尔文港、珀斯港,也需要横跨整个澳洲大陆才能到达澳大利亚东部地区但是澳大利亚东北角东面是大堡礁周都是浅滩暗礁,无法让登陆舰队进入,无法建立海上登陆场;西面则是被陆地三面包围的卡奔塔利亚湾,登陆舰队极易遭到打击;如果让舰队集中到阿拉弗海,则只能在东北角的最顶端登陆,通往内陆的道路很有可能被美军堵死

    直到这个时候,牧浩洋才提出放弃传**术

    具体时间,应该是在二零五四年初,也就是所罗门群岛血战打响之后

    让牧浩洋产生这一想法的主要原因,就是陆战队在所罗门群岛上,已经证明能够用空运支持地面部队作战

    紧接着,陆军在大陆战场上发动了哈萨克斯坦会战与伏尔加格勒会战

    在这两场大型会战中,空运部队都有极为惊人的表现,承担了大部分运输任务,成为地面进攻的有力保障

    这些,都让牧浩洋相信,空运部队在逾越海洋之后,依然能支持地面部队作战

    所幸的是,说服庞跃龙不是什么难事

    当时,庞跃龙也急于想攻打澳大利亚别忘了,戚凯威在五月底才离开陆军司令部,而庞跃龙与戚凯威一向水火不容看到陆军在大陆战场上高歌猛进,庞跃龙只想早点率领陆战队攻上澳洲大陆至于用什么方式攻打澳洲大陆,庞跃龙并不在乎,只需能够让陆战队攻上澳洲大陆就行了

    也就是说,直到二零五四年初,牧浩洋才基本上确定了攻打澳大利亚的作战行动

    现实上,即便到这个时候,牧浩洋手里也没有一份能够实施的作战计划,因为在确定以空运为主的作战方式之后,在进攻线路上,他与庞跃龙又发生了分歧,而且这次两人的观点恰好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对调

    庞跃龙认为,既然不用进行两栖登陆,就应该间接攻打澳大利亚东部地区

    牧浩洋却没有这么乐观,终究这是第一次跨海实施的大规模空中进攻,所以他认为应该保守一些,比如在澳大利亚西北地区上岸这么做,能够尽量避开集中部署在澳大利亚东部地区的美军航空兵

    好像两栖登陆需要考虑敌人的舰队一样,空中进攻肯定得考虑敌人的航空兵

    到二零五四年五月,一件突发事情,最终让牧浩洋做出了决定,采纳了由庞跃龙提出作战方案

    第二百一十三章作战计划

    第二百一十三章作战计划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燃烧的海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燃烧的海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