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百年记忆:民国才子 正文 柒 挽救共和(3)

正文 柒 挽救共和(3)

目录:百年记忆:民国才子| 作者:| 类别:历史军事

    将革命党领袖孙中山驱逐出境后,袁世凯听从杨度等立宪派劝进,于1915年决定改共和制为君主制,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改民国年号为洪宪年号,大张旗鼓地准备复辟帝制。终究,恢复到封建君主制是不再可能了。袁世凯再难创造一个清朝的后续袁朝什么的,这种把君主制和宪法调和的方案就是君主立宪制,是他帝王野心的投射,要取代四万万人的共和国,当然遭到了全国人民的反对。

    此前,袁世凯已颁布法令,要搞总统终身制,这与君主就只差了半步,又何必一定要再称皇帝呢。看来,还是孙先生之前看得准:“但凡国人有一些皇帝思想,就把国家当自己的私人财产了……”袁世凯为满清旧臣,其知识经验、礼仪性情更多为封建王朝浸染,不像孙中山在国外直接和民~主社会接触,一旦掌权,操国家为个人利器,贪慕帝王虚名是难免的。

    不过经过辛亥革命洗礼的当时的党政军各方人士,除了为混在其中谋取私利的拥袁派,都不赞同复辟帝制。孙中山抓住机会,乘势而起,立刻组织第二次讨袁。与此同时,蔡锷等民国较为进步的都督将领,也以“四万万人”之名义,发起声势浩大的护国运动讨袁,这“国”为中华~民国和共和国体。

    次年3月,因招架不住国内外舆论,袁世凯复辟失败,恢复中华~民国,又继续厚颜无耻地做他的大总统,但天不予寿,旋即因病去世,死后所葬陵墓恢宏,到处竖着个人的大雕像,足见生前奢华,有搞个人~崇拜,独~裁的倾向。他是乱世之能臣,却绝不是新社会的缔造者。他是一个带着暴力统治色彩,走向和破坏民~主共和的过渡符号,象征封建军阀的旧旗,插在共和体制上,必然会有其反复性。此后,军阀混战,正是这把火的继续燃烧。

    今人常议论,袁世凯是能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而孙中山先生却因为暴力反袁,背上破坏共和的罪名,岂不是颠倒了因果?人的政治本质,不是简单地由胜负成败,或大局的作为来判定,而是从其性情,在民众心中的精神影响来判定,否则,主持和平投降的秦桧,岂不也是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力量!

    袁世凯做大总统期间,日益贪婪奢靡,就算不和日本秘密签订耻辱卖国的二十一条约,也是操纵国家权柄,满足一己之私欲,和孙中山向来节俭的品行,不可相比,更何况,后来更加混乱、不顾国家、自私自利的各派系军阀。

    在民国当时的所有势力派别中,只有孙中山和他的三民~主义,始终是维护共和的旗帜里面最纯粹、最坚定、最利于民的。因为,只有他是以向西方学来的民~主共和“思想”治国,而不是打着共和的牌子,想要以权势驾驭人民。思想才是最强悍的精神武器,铸就伟人品质的最重要的因素!

    此后,面对复辟的张勋、北洋军阀段祺瑞等政治投机派,孙中山又坚定不移地开展护“法(宪法)”运动,屡挫而屡战,虽然都以失败告终,甚至引发内乱,如1922年陈炯明叛变,令他几乎丧命,但是,孙中山作为革命先驱,始终以发扬民~主精神为目的,而非为了争取夺利,正是因为他的旗帜效应,才会让后来人更加觉得真正的民~主自由在中国建立的艰难。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百年记忆:民国才子》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百年记忆:民国才子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