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百年记忆:民国才子 正文 柒 挽救共和(2)

正文 柒 挽救共和(2)

目录:百年记忆:民国才子| 作者:| 类别:历史军事

    二次革命后,孙中山又从人生的高峰跌入谷底,这才领教了袁世凯的狡狯和卑劣,军阀的反复无常,以及党内革命势力缺乏真正的信念。这年他已经四十七八岁了,接近五十岁知天命之龄。而国内的形势,历经多年革命奠定的共和国体,却在“独夫”袁世凯手中翻云覆雨。

    1913年夏,21岁的宋庆龄从美国威斯里安女子学院毕业,随其父宋耀如、姐姐宋霭龄到日本东京拜访孙中山,之后,接替宋霭龄成为孙中山的助理,随后的两年,二人频繁接触,怀着对孙中山先生的素来仰慕,和对革命事业惺惺相惜,宋庆龄对孙中山慢慢由崇拜之情转向爱情,而孙中山也被她的娴静、优雅、年轻温柔的风度所吸引,深深感受到“自从认识庆龄,才知道爱情之苦乐”。到1915年时,孙中山在生活和工作上已经离不开宋庆龄。

    当庆龄回家告诉自己的父亲,想要和孙中山在一起时,却遭到父母的强烈反对。宋耀如是长期支持孙中山革命事业的老朋友,考虑孙中山与自己是同辈,年龄长于女儿过多,且有妻室及子女,并曾多次带妻儿出席公开场合,因此在心理上,很难接受老朋友和女儿成为夫妇,故而不同赞同这门亲事。宋庆龄被强行关在房里,这位新女性等待她的是包办婚姻。

    党内人士也反对孙中山和庆龄在一起,其指责理由多是针对他是一党之领袖,对此,孙中山激动地表示“我是人,不是神”,并深情地说:“如能与她结婚,即使第二天死去亦不后悔。”一生为革命事业奔波,长年孤苦劳累,还经常得不到理解,多么渴望能陪伴他的知音伴侣的出现。人渐至晚年,豪情渐少,更渴求温情,希望一生的事业能受到认同甚至仰慕,这是英雄都有的心理。英雄也害怕孤独,害怕肝胆豪气化为流水。

    这个从内心深处仰慕他的人出现了,正迎合了此时他孤寂的心理。

    对于婚姻和爱情,孙中山表现得像个大丈夫,他和原配卢慕贞聚少离多,且为包办婚姻,因此更多是亲情而非爱情。他选择了一方面安置好家人的生活,一方面追求自由的爱情。彼时,宋庆龄信奉基督教,而基督教不允许一夫多妻,他便以严肃的态度和原配办理了离婚手续,为顾及对方声誉,对外只称分居。

    对此,卢慕贞竟毫无怨言,孙先生临死时,她也为之哀悼,赞誉他。这是好丈夫的表现,被妻子真正接受;亦足见先生是伟丈夫,非陈世美之流。之后,宋庆龄更坚决地为爱情不顾一切,素来隐忍懂事的她毅然私自离开宋家,和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完婚。

    孙中山遇到一生挚爱后,对自己领袖的名声毫不顾惜,并为了爱情,连所谓的革命事业也视为浮云(第二天死都不后悔),这种爱情至上的价值观,是最能显露人的性情,最能体现他精神高贵的一面,是一种认定了人生是追求幸福的至高信念。只有明白真正的“大幸福”是什么,才有极大的自信鼓励和带领别人去追求幸福。当然,孙中山和宋庆龄的忘年之恋,是建立在志同道合、志趣相投、生死与共之上,而并非像洪秀全晚年移向奢华,拥有妃子两三千,也是很多浮华的领袖或国家首领没法比的(袁世凯娶妻九房)。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百年记忆:民国才子》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百年记忆:民国才子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