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言清似梦 正文 第六十七章

正文 第六十七章

目录:言清似梦| 作者:尘子| 类别:历史军事

    康熙将我安置在南苑行宫的一处僻静的院子里,遣了一个名叫兰汐的小宫女陪着我,我虽是被他遣送出宫,但在吃穿用度上,仍是与以前无异,甚至还更为丰厚。

    只是他不许任何人前来探视,甚至连十七都无法进来,他似是有意将我从众人眼前抹掉,不过这样也好,一个人守着一个院子,每日念两个时辰的经,算是为外公守孝,余下的时间便用来写字,画画,煮酒,赏花,兴趣来的时候,我和兰汐央了侍卫找来青竹,做成钓鱼竿,自己跑去池塘钓鱼,然后一起下厨房,按现代的烹饪方法做成美味的鱼汤,引的院子外面的侍卫守在门口大流口水。

    兰汐不过是一个十二岁的小丫头,当初行宫的管事太监将她带过来时,她颤颤栗栗的躲在一边,目光惶然,看着我一脸的惧色,不知这里的人是如何议论我这个被遣出宫的大清第一秉笔女官的,想来没什么好话,不然也不至于让她如此惧怕。

    不过几个月下来,我们想处的很是愉快,她不过是个还没长大的孩子,见我性子散漫随性,很好相处,胆子也渐渐大了起来,天天缠着我,不是让我教她唱歌,就是教她画画,她是个很机灵的丫头,嘴巴很甜,常常拿着我做的点心去哄侍卫的欢心。

    所以现在我可以大摇大摆的在行宫里到处乱逛,自从一废太子后,康熙就没再来南苑狩猎,上面督管的不是很严,留守在这里的侍卫日子都过的很清闲,时常看见他们堆在一起掷骰子赌钱。

    后来跟我混熟以后,就成了我院子里的常客,冬天的时候,在院子的角落里,燃上一堆篝火,几十个人围成一圈,将各种肉直接架在火上烤,刷一些佐料,配上美酒,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

    夏天的时候,找来几只船,撑起自制的遮阳伞,摆上酒菜,支起钓鱼杆,一边饮酒取乐,一边作势钓鱼,人多的时候,我们会分成几个小组,搞个小型的划船比赛,输的人围着湖边跑三圈,朝天大叫三声“我是猪”,我从不参与比赛,只是在一边当裁判,兰汐每次听输的人自称是猪的时候,都笑的前仰后合,直抹眼泪。

    这些侍卫都是八旗子弟,有不少年老一些的侍卫,还曾跟随康熙南北征战过,有时一边吃肉喝酒,一边听他们讲大清朝各地的风土人情,他们有时也会讲一些浑段子,我听着倒是无所谓,兰汐却是红着脸,躲的远远的。有时,我也会跟他们一起,骑着马拿着弓,去树林里打一些野味回来,虽不比草原上漠北射雕来的痛快,但总算让我体会了一把骑马打猎的滋味,不过我总不许他们射兔子,因为我的丑丑,因一次意外死在一个侍卫的箭下。

    我虽已远离紫禁城,却仍是无法让自己完全远离尘世的纷扰,各种各样的消息,通过各种途径传到我的耳中。有大臣建议康熙立储,八阿哥和四阿哥成为热点人物,都有很高的支持率,但康熙对建储一事,始终不置一词,采取惯用的冷眼旁观态度,看着这些朝臣争的脸红脖子粗。

    听说八阿哥在最后一次见过我以后,就一直抱病在家,半月未曾上朝,我从不认为他生病,是因为我的那一番责问的话,他是谁?他是权倾朝野的八贤王,最有望夺得嫡位的八贝勒爷,什么风浪没经历过,怎么可能因为我的几句话就得了病,甚至连朝也上不了,如今朝中保他和保四阿哥的人,争的势同水火,生病想来不过是他以退为进的障眼法而已。

    这两年康熙虽对他不再苛责,但仍有疑心,面对皇权,康熙其实比任何人都要自私,他一直忌恨皇子结党,害怕会威胁到自己的皇权,而八阿哥礼贤下士,在朝中久有贤名,就算他不结党,朝中大臣为了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也肯定会主动依附于他,这恰是康熙最无法容忍的事。贤名于八阿哥而言,就如同一柄双刃剑,用的好可以笼络人心,用的不好,反而会引起康熙的反感,自伤其身。

    四阿哥自一废太子之后,就渐渐从朝常上抽身,在圆明园开地务农,亲身体验农耕之苦乐,自诩“圆明居士”,每日不是种草养花,就是与僧衲道士谈经论玄,行事越发低调。听闻有朝臣举荐自己为皇太子,他深夜写折子向康熙请罪,言皇阿玛千秋鼎盛,立皇太子一事并不用急于一时,此举令康熙十分高兴,当众称赞了四阿哥。有时侍卫也会念几句从圆明园传出来的四阿哥的诗,我读后不仅心悦诚服,相比于八阿哥,四阿哥显然更擅韬晦之邃,善于处处掩饰自己对储位的希冀,以讨康熙的欢心。

    听说十四阿哥也开始受到康熙的重视,连续办了几件大案,都深得康熙赞赏,群臣叹服,听说他时常跟翰林院的侍读陈万策往来,并对其“待以高坐,呼以先生”,我知道陈万策是大学士李光地的门生,与李光地情同父子,也曾受到康熙的赞赏。当年那个气质文雅的十四阿哥,终于要开始从八阿哥身后走出来了,他终是不甘为他人做嫁衣裳。

    我刻意的将这些事抛至脑后,将他们通通遗忘,只是认真的过好现在的每一天,心中明白,或许我今生最悠闲的生活,就是这一年了,有时我会想,康熙刻意不让任何人来探视我,是不是就是想给我一年完全自由的生活。

    这样的日子让我十分珍惜,每天睡觉前,我都会将第二天的活动计划拟好,舍不得浪费一分一秒的时间。可无论我如何珍惜,日子仍是一天天逝去,转眼冬去春来,夏已渐逝,转眼一年之期即将日满。

    早上起来,兰汐按照我昨天拟定的行程表,将画架搬到荷花池边的垂柳下面,又帮我将颜料调好,我一个人在园子里逛了一圈,这才回到池边,兰汐早已一切备妥,挽着裤角正坐在池边打着水花玩。

    见我过来,忙着要起身,我摆了摆手,道:“你自个儿玩吧!我这边暂时不用你帮忙。”兰汐冲我做了个鬼脸,回过头玩自己的。这个荷花池名为望荷池,听闻是康熙的第一位皇后赫舍里氏取的名儿,就在离我不远的地方,还有一个石亭,石亭的一边还刻着康熙和赫舍里氏的题词。

    我凝目看着这片望不到边的荷花池,过了好一会儿,才慢慢拿起画笔,一笔一画的勾勒眼前的美景,一片花开正艳的荷花,一池薰人欲醉的翠绿,蓝天白云垂柳白杨,将画面装点的美轮美奂。

    一个身着紫衣的女孩儿默默坐在荷花池边,仰头望着头顶的蓝天,眼中满是迷茫的忧伤,她手中捧着一束洁白的玉兰花,身边放着鞋袜和一个野花编成的花环,一只手的腕上戴着一条水晶链子,在阳光的照射下泛着点点金光。

    我默默盯着眼前的画,鼻子有些酸,刻意的遗忘,并不等于有些事就不曾发生过,在任何一个偶然的瞬间,这些被刻意遣忘的过去,就会慢慢的,一点一点的复苏,就像青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半晌,我将画架上的画拿下来扔在一边,重新铺上白纸,闭目想了好久,这才睁开眼开始动笔,削瘦的脸庞,幽深的眸光,挺直的鼻梁,棱角分明的薄唇,紧紧的抿成一条线,脸上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让整个画面看起来柔和不少,一袭深灰色长衫,显的身材修长,雍容华贵,玉树临风。

    “姐姐,这是谁呀?”兰汐不知何时已站在我身边,正探着脑袋好奇的打量着画中人,我只是略笑了笑,在画的一边题上一行小字:人生若只如初见。兰汐一字一顿的念完,扭头问我:“姐姐,这话是什么意思?”我放下笔,小心翼翼的吹干画的墨迹,道:“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人与人之间,如果都像刚开始认识的那样美好,时光永远不要流逝就好了。”

    兰汐摸着脑袋,有些似懂非懂,我摇了摇头,将画拿下来,快步往回跑,兰汐在身后大叫:“姐姐,这剩下的画怎么办?”我头也未回,道:“随你怎么处理,我都没意见。”

    一年之期已在眉睫,我开始沉默下来,脸上笑容越来越少,不再四处闲逛,不再喝酒唱歌,不再骑马打猎,不再亲自下厨,兰汐想尽了法子,却始终无法博我一笑。到了九月底,我开始收拾行装,兰汐也变的沉默,总是一言不发的帮我收拾,平日也是想尽法子的逗我开心,可是自由自在的生活,马上就是结束了,我又怎么开心的起来?

    十月初,小六子终于出现了,他是魏珠的一手提拔起来的心腹,平日唯魏珠马首是瞻,看见他的那一刻,我没有惊讶,只是默默进屋拿出包袱,准备随他走,兰汐拉着我的衣袖,不停的流泪,我轻轻拍拍她的手,又求了几个相熟的侍卫好好照顾她,这才转身离开。

    马车渐渐远离南苑,慢慢驶进了紫禁城,依旧是高墙耸立,因为我进宫的时候刚好是晚上,周围只有黑沉的夜,偶尔走过一队手执灯盏的巡逻侍卫,不时跟小六子打招呼,语气中满是恭敬,我有些诧异。

    沉默了片刻,我敲了敲车壁,小六子立即掀开帘子,恭声问:“姐姐,您有何吩咐?”我示意他坐进来,问:“我们这是去乾清宫吗?”小六子笑回道:“姐姐还不知道,皇上去热河了。”我微愣,紧接着又长呼了口气,又问:“那皇上什么时候回来?”小六子道:“大概要到十二月底回来。”可能见我一脸疑问,小六子又说:“皇上走时吩咐魏公公,让姐姐先回宫,等万岁爷回来以后再召见。”

    至少还有两个月的时间,我倚在车壁上,刚才还有的满腹忧虑恐惧,立即淡了几分,车外似有人拦住了马车,小六子立即掀开帘子探出脑袋查看,车外有人寒暄:“原来是六公公,这么晚了,您怎么还没休息?”小六子倚着车门,笑回:“万岁爷走时,还吩咐了一些事情。”

    车外的人又说了几句不痛不痒的恭维话,这才离开,小六子坐回车中,我掀起帘子的一角,打量着那些已渐远离的侍卫,随口问:“看来你在宫里过的不错?”小六子闻言立即道:“多亏了魏公公提携,奴才才能留在乾清宫当差的。”我道:“魏珠也还在皇上跟前侍候?”小六子道:“那是自然,现在万岁爷跟前就数魏公公和赵公公最得宠了,以前保和殿叫大起,都是梁公公带着赵公公在前面侍候,自从梁公公调到咸安宫后,万岁爷就让魏公公和赵公公一起随行侍候。”

    我一愣,这个魏珠爬的倒挺快,一年不见,他竟跟赵昌平起平坐了,赵昌久在宫中当职,能升到如今位置,虽也仰仗梁九功的提拔,但他自己也确实有能力,魏珠一直都不甘屈膝在赵昌下面做事,这我早就知道的,以前上面还有个梁九功,我也时时提点着,他不敢有什么举动,现在乾清宫只剩他和赵昌了,恐怕夺权夺利是少不了的,心微微有些不安。

    其实在紫禁城,不仅朝堂上有争斗,**中的争斗远比朝堂上的更激烈,就连身为奴才的宫女太监也无可避免,乾清宫的太监宫女走出去,比那些不得宠的嫔妃地位都要高。我也曾听过一些太监宫女间争权夺利的事,其惨烈程度绝不亚于朝堂上的争斗。

    我倚着马车,有些无力的问:“两位公公相处的如何?”小六子微微一愣,又立即回道:“魏公公常说,赵公公比他先进宫,更懂宫中的规距,平日有事,也是让我们先行问过赵公公的。”我又是一愣,以我对魏珠的了解,他恐怕是不会知道越是身居高位,越是要谦虚谨慎的。

    小六子打量着我的神色,见我始终不置一词,又讨好的笑言:“魏公公说,他能走到如今,多亏了姐姐的提携。”我道:“这跟我没多大关系。”小六子还想说话,我挥了挥手,转开了话题,“现在哪位阿哥在宫中代为理政?”小六子道:“是诚亲王和恒亲王留守宫中代为处理政务。”

    我又回到了以前的小院,屋里的摆设与我离开时一模一样,干净的似乎是一尘未染,显然时常有人来打扫擦拭。小六子并未隐瞒我又回宫的消息,还亲自带着大批太监宫女过来送吃穿用的东西,我知道众人对我的重新出现都疑惑万分,不少之前与我相熟的人,纷纷找各种借口前来探视,我则是一概不见,安安份份的守着小院等康熙回来。

    不过,三阿哥和五阿哥倒是来过几次,还带来了福建上贡的茶叶,以及我爱吃的点心,有时三人坐在小院里,一边品茶,一边聊天,每次都是直到日暮他们才离开。

    我很享受跟三阿哥的聊天,如今他已彻底离远了夺嫡中心,一心一意的带领一群文人编纂清朝第一部大型类书《古今图书编汇》,此书按天、地、人、物、事次序展开,规模宏大、分类细密、纵横交错、还包括天文地理、人伦规范、文史哲学、自然艺术、经济政治、教育科举、农桑渔牧、医药良方、百家考工等无所不包,图文并茂,几乎算是一本百科全书。

    三阿哥很热情跟我讲起了他们所编的书,还有几位编书的文人,言谈举止俱是不加掩示的兴奋和愉悦,有时他还会拿来书稿,极有兴趣的跟我讨论其中的细节,一点也不避讳我如今的身份。后来,许是康熙即将回宫,他便来的少了,只是托人送来的不少东西,对我极尽照顾。

    康熙十一月二十六日。康熙在热河巡视途中,八贝勒胤禩原该随侍在旁,但因当时恰是其母良妃去世周年的祭日,所以他向康熙请旨,前去祭奠母亲,康熙当众赞他仁孝,准他离开。

    后他并未返回,而是派人向康熙请旨,表示将在汤泉处等候皇父一同回京,康熙回京途中,因为此次行围收获颇丰,康熙十分高兴,举行宴会大肆庆祝,八阿哥无法参加宴会,便遣人送了两只海冬青给康熙。

    小六子面色惨白,额头不停冒着冷汗,低着头结结巴巴说着康熙行围的事,我捧着书,抱着暖炉,有些不耐烦,抬头盯着小六子,道:“我如今是什么身份,不说你也知道,这些事没有必要说给我听。”小六子颤抖着手擦了把冷汗,道:“姐姐,您一定得听我说完。”我道:“你从早上说到正午,还没说够?”

    说罢放下手中的书和暖炉,起身走到窗前,欲给自己再泡壶茶,小六子跟在后面,道:“姐姐,您不知道,八爷给万岁爷送的是两只快要死的海冬青。”我泡茶的手动着动着就僵住了,过了半晌,我才慢慢回头,问:“你说什么?”小六子冷汗直冒,道:“八爷送去的是两只快要死的海冬青。”

    茶壶顿时从手中滑落,跌在地上摔的粉碎,我瞪着同样惊恐万状的小六子,脑中一片空,心好像也停止了跳动,将死之鹰?将死之鹰?其寓意已是不言而喻,我简直不敢想像康熙看到这两只海冬青的时候,会有多么的震怒,八阿哥他-----他------

    漫无意识的转过头,窗外雨雪纷飞,一阵冷风从窗口灌进来,吹的帘子呼呼作响,吹的我发丝乱舞,我只是呆呆的站着,任由冷风吹在身上,好像只有这样,我才能继续站着听小六子细叙事情的发展。

    “万岁爷当场就拔剑斩断了面前的龙案,还说八爷系辛者库贱妇所生,自幼心高阴险。听相面人张明德之言,遂大背臣道,觅人谋杀二阿哥,举国皆知。伊杀害二阿哥,未必念及朕躬也。朕前患病,诸大臣保奏八阿哥,朕甚无奈,将不可册立之胤礽放出,数载之内,极其郁闷。胤禩仍望遂其初念,与乱臣贼子结成党羽,密行险奸,谓朕年已老迈,岁月无多,及至不讳,伊曾为人所保,谁敢争执?遂自谓可保无虞矣。”小六子看了看我的神色,续道:“万岁爷还说自此朕与胤禩,父子之恩绝矣。”

    父子之恩绝矣!康熙甚至连查都未查,就直接判了八阿哥的死刑,连辩解的机会都不给他,这几乎是坐实了八阿哥诅咒父亲的罪名,八阿哥自小苦心经营的局面,恐怕也会因此土崩瓦解,还有他最在乎的名誉和声望,他最引为为傲的就是贤王之名,如今竟公然诅咒自己的父亲,他又如何敢当这个贤字?那些崇拜追随他的文人学子,又会如何看待这位以贤著称的八贝勒爷?

    我伸手撑在桌子上,手紧紧抓着桌子的边缘,全身的力量都在一瞬间消失贻尽,八阿哥的帝王梦,从此就彻底断了,还落了个身败名裂的下场。康熙啊康熙,你竟是如此的狠心,你真的忍心毁掉八阿哥的一世英名吗?这个皇位难道比你宠爱的儿子还要重要?

    不知站了多久,我才喃喃发问:“那八爷呢?”小六子微叹了口气,无限惋惜的道:“据闻此事一出,八爷就病倒在汤泉,万岁爷已经派了十爷和十四爷去带八爷回京。”我道:“八爷就没有呈什么折子给皇上?”小六子摇了摇头。我听闻心也彻底冷透,八阿哥竟连辩解也不再做了,可想他心中的悲伤绝望,一滴顺着眼角缓缓滑落。

    一连几日,我都坐在窗前发呆,脑子不停的在想,这件事究竟是何人所为,八阿哥断然不会自取灭亡去给康熙送两只死鹰,那又是谁在陷害他?四阿哥?这是我听到此事后,第一个想到的人,因为他最有动机做这件事,二废太子以后,他与八阿哥便势同水火,斗争几乎已经延伸到了**之中,连乾清宫都不能幸免。

    他与八阿哥是政敌,尤其是这些年十三阿哥从失宠到被禁足在府内,不得再参与政事,多半都是因为八爷党的构陷和打压,四阿哥完全有理由做这件事。可让我不能肯定的是,四阿哥究竟是怎样弄死那两只海冬青的?八阿哥送出来的时候,肯定还是活的,那只有在路上才有动手的机会,只是千里送鹰,八阿哥没有绝对的把握,也绝对不敢如此做。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八阿哥的人中有四阿哥的内线,但是八阿哥在朝中的势力明显甚于四阿哥,他能从一个不得宠的庶子,一步一步走到如今的位置,从心机谋略上,也不会输于四阿哥多少,断不会轻易让人算计了去,那究竟是谁呢?思来想去,却始终没有定论。

    其实事到如今,我再怎么想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也没有任何意义?那个最应该还八阿哥一个清白的人,却因为害怕皇权旁落,不仅不肯查清真相,反而在后面推波助澜,非将八阿哥逼上了绝路不肯罢手。

    康熙五十四年正月二十九日,康熙谕胤禩“行止卑污,凡应行走处俱懒惰不赴”,停本人及属官俸银俸米、执事人等银米。自去年毙鹰事后,八阿哥大受打击,一直卧病在家,不愿见人,凡事均交与府内的女主人八福晋处理,以往皇子生病,康熙均会遣太医医治,并时有询问,可八阿哥病倒几月,康熙却是只字不提,真正做到了恩断情绝。

    <hr />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言清似梦》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言清似梦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