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心灵上的那些事 正文 皇家老鼠

正文 皇家老鼠

目录:心灵上的那些事| 作者:粒粒风尘| 类别:历史军事

    秦国的李斯,年轻时当过看守粮仓的文书,有一天进仓登记时内急,跑进厕所里时,惊动了里面的一只老鼠,这只鼠瘦小干枯,缩头缩尾,毛色灰暗,身上肮脏无比,看到来人慌忙逃窜。这时李斯想起了粮仓里的老鼠,都是大腹翩翩,皮毛油光发亮,整日在仓内逍遥自在,见人也不惊惶,反而是人见了他们有些害怕,因为一般人很少见这么大个胆大的老鼠。

    李斯由此想到,同样是老鼠为啥命运相差就这么大呢?完全是因为环境不同造成的啊,看来一个人有无出息就看他能不能给自己找到一个优越的环境。从此李斯毫不犹豫地离开了粮仓,开始发奋学习,学儒兼修法学,还有用兵之道,后通过各种渠道,拜当时的儒学大师荀况为师,终于凭学识投入吕不韦门下,最后被秦王重用。

    还有一则故事。范蠡离开不可以“有福同享”的勾践,隐名埋姓做起了生意,逐渐富甲一方,人称“陶朱公”。有一天,突然接到了次子在楚国因杀人被捕的消息,他准备了一千两黄金叫最小的儿子去楚国多花钱打点一下救出次子,可是大儿子认为他为大,不能为父分忧就是不孝,非去不可,并以自杀相逼,范蠡拗不过他,就让他去了。大儿子到了楚送给庄生一千两黄金,并且多方打点达官贵人,庄生假说星宿有变对楚王不利,让他大赦天下,楚王同意了,可是消息一传开,爱贿的达官贵人就告诉了范蠡大儿子,大儿子认为既然大赦,庄生不是白白得了他的黄金吗?于是就向庄生要回了送去的那一千两黄金,其实庄生并不是想要范蠡的钱,他与范蠡是旧友,而且他的贤良举国皆知,只是暂时收了钱让范家的人放心,日后再还,但是大儿子要回去钱,他感觉到被小辈所戏弄,一气之下,就又进言楚王,别人可赦唯范蠡的次子不能(他是故意杀人),大儿子最后只能带他弟弟的尸体回家。还没回去范蠡已经准备好办伤事,他知道大儿子绝对办不成事,只能害了弟弟。

    范蠡说:“长子不是不爱弟弟,只是他从小和我在一起,知道生活艰难,所以把钱看得很重,不肯随便花。而最小儿子一生下来他们家就十分富有,不知道钱来之不易,所以把钱看得轻,弃之毫不可惜,原来打算让小儿子去,弃财救人,虽知大儿子以死相求,他只好同意,但这样只能害了弟弟,他早就料到会有这么一天”。

    环境造人,也成全了人们各自的命运,并非人们所说的是上天的安排。李斯明白了优越环境的重要性,并去努力争取。范蠡的儿子惜金害弟,是因为在贫困的环境中长大对钱财看得太重。事实上,人们都知道优越环境的重要性,所以有的人埋怨没有一个“好爸爸”,但不去争取与创造进入好环境的条件。现在许多人不惜钱财为子女择校,还有许多村里人,有点钱就进城购房,他们只知道城里的条件好就业机会多,并不知道城里也是养闲人穷人的地方。

    其实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所谓的“环境”,居住地是一方面,更多的是指人际关系与其它条件。人的学习的目标,起始往往是为自己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可是再往后就变了味。

    史书上记载有重达三十六斤重的“粮仓老鼠”,也记载着富可敌国的和坤,但他的财产被嘉庆没收了。李斯通过奋发图强走入朝庭,但不愿当“粮仓老鼠”,继续争权,结果被赵高害的身首异处。而赵高也不愿当“粮仓老鼠”,指鹿为马,把持朝政,后被秦始皇的孙子子婴设计灭门。李斯、赵高、和坤之流可以说都是“皇家老鼠”,然而皇家环境再好,也挡不住“老鼠们”得陇望蜀,所以说他们败于贪得无厌,而非环境。

    随着科技发展“粮仓老鼠”不多见了,但“皇家老鼠”却是斩不尽,杀不绝,灭不完的。

    <hr />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心灵上的那些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心灵上的那些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