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一个奥斯汀荣誉市民的美国生活 正文 14、一位每天买《参考消息》看…

正文 14、一位每天买《参考消息》看…

目录:一个奥斯汀荣誉市民的美国生活| 作者:毕胜福| 类别:都市言情

    第二十四章:普通中国人的生活和他们心目中的美国

    14、一位每天买《参考消息》看的老人 之二

    于先生有一个儿子,三个女儿,都先后成家了,儿女们都在大连工作,他们都是普普通通的工人,收入不多,生活非常一般。去看看小说网 www.7kaNKan.com。于先生原先的住房是在大连玻璃厂职工宿舍,面积是40多平方米,现在城市统一规划动迁,两年后才能回迁,于先生暂时住在一个女儿家了,因为儿子家的住房面积太小。

    于先生说,我的孙子在北京念大学,外孙女在山东青岛念大学,念的是什么大学,他们都告诉过我,我记不住。前两天孙子放寒假回来了,来看过我。儿子也来问我,今年过年打算在哪里过,是在闺女家过,还是去儿子家过,我还没有确定。

    我住在闺女家,每个月大概要花1000块钱左右,买菜、买粮,交房租。我还得攒点钱,房子回迁的话,还要装修一下,肯定要花一些钱。现在我住在闺女家,闺女和女婿上班,工作忙,他们下班时间晚,我每天还要给他们做晚饭,每天中午,我回家自己热点饭,凑和吃。在中山公园的这些老朋友,他们有的人中午去超市里的饭店吃饭,我不习惯。

    于先生说,我今年79岁了,年纪大了,身体也不是很好了,几年前查出有糖尿病,当时吃了一些药,花钱不少,没有什么效果,也没有坚持下来,早就不吃了。我得了糖尿病之后,体重下降了不少。(这时候,我注意到杨先生整个身体看上去确实有些瘦弱,他面部消瘦,双手也很不丰满。由于经常晒太阳,所以他脸色黝黑,但是精神矍铄,交谈中,于先生语言流利,思路清晰。)

    谈话中,于先生不时的从口袋里掏出香烟,还递过来请我抽。我不抽烟,谢绝了杨先生。我一看,于先生抽的是“雄狮”牌的,于先生告诉我说,这是市面上最便宜的烟。

    这时候,我想起在下乡插队务农的时候,白天干活,晚上要开会,评工分。工分最高12分,最低的到6分,大多数人的工分是10分左右。评工分的会议通常是由生产队长主持,生产队的会计按照花名册的顺序读出一个人的名字,会场上会有人喊出一个分数,如果有很多人附和,并且没有人反对,生产队长就宣布这个人的工分数就通过了。如果只有很少的人符合,大多数人沉默,这个人的分数就要降一降,直到大多数人同意。几十个劳动力,每个人的工分,要一个一个通的过,所以一般的开会要很长时间,通常要花费几个小时的时间,会议常常开到深更半夜。

    因为生产队的社员几乎每个人都抽烟,烟是社员自己种的,叫做“旱烟”,贫下中农们用纸卷起烟末,他们一只接着一只地抽,也递给坐在身旁的知识青年,我也试着吸了几次,吸一口烟,呛得我剧烈咳嗽,并且直流眼泪,我终于没有学会抽烟。那时候很多同学学会了抽烟,当时不抽烟的知识青年很少。)

    我问于先生,为什么愿意看《参考消息》?每天看不看电视,除了《参考消息》之外,你看不看其它报纸?

    于先生说:我每天早上坐车到五一广场,下车后,在报摊买《参考消息》,每一份《参考消息》是八毛钱,我跟报摊的摊主约定,每天都会来买一份,请他给我留着,我已经坚持了很长时间。买到《参考消息》后,我就到中山公园这里,看看报纸,然后与工友、朋友聊天。

    于先生说,我看《参考消息》,就是看一看国内、国外的新闻,看一看外国人怎么看咱们中国。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有很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很大提高,这些情况,外国人都看到了。在《参考消息》上,我看到外国人赞扬咱们的文章,感觉非常高兴,非常舒服,有些扬眉吐气的感觉,我就是愿意看这些文章。我不看其它报纸,没有兴趣。白天的电视节目,我基本上不看,晚上,看一看“新闻联播”,了解一下国内外大事。

    我说,最近主席应邀去美国访问,受到全世界的关注,美国政府高调热烈欢迎,你对美国有什么看法?你对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怎么看?

    于先生说,中国领导人访问美国,买美国200架飞机,还有其他的产品,中国花了450亿美元,美国当然高兴。美国爆发经济危机,遇到困难,中国与美国的贸易,中国买美国的很多东西,帮助美国解决了大问题,美国当然欢迎中国领导人去访问。

    过去几十年来,美国纠结日本、南朝鲜、南越,还有世界上许多国家,围堵中国,他们害怕中国的发展强大,中国的发展威胁到美国的霸主地位。美国第一次打伊拉克是有道理的,那是因为萨达姆入侵科威特,把科威特变成伊拉克的一个省,霸占科威特的石油,那时候老布什下令美队攻打伊拉克是对的。

    可是,小布什第二次攻打伊拉克就没有道理,说伊拉克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打完了,也没有找到伊拉克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美国第二次攻打伊拉克,就是为了控制中东地区的石油。

    交谈中,于先生问我原来是干什么的,我说是教师,几年前就退休了。杨先生说,现在国家提高教师的待遇是应该的,教师的工作非常重要。我认为中,打倒臭老九,整知识分子是不对的,那是犯的一个错误。没有知识分子的努力工作,教育水平怎么能够提高,科学技术怎么能够进步,国家怎么能够强大,人民的生活水平怎么能够提高。

    于先生对自己现在的生活很满足,他说:“现在退休了,不用上班干活,每个月还发给退休金,这在旧社会,是老百姓想也不敢想的事情。”

    交谈中,我告诉于先生,我也非常喜欢看《参考消息》,而且有几十年的历史了。在《参考消息》上,都是选择转载一些外国报纸、电台的文章,有针对世界上发生的时事政治的报道和评论,也有许多对中国问题的报道和评论,当然都是外国人写的。在前,《参考消息》是专门供领导干部阅读的内部刊物,普通老百姓是捞不着看的。

    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时候,我在东北鸭绿江边宽甸偏远农村插队落户。我利用少有的知识青年到人民公社所在地集中开会的机会,去办公室看《参考消息》,了解一下国内外的大事。就在那个时候,在夹皮沟人民公社的办公室里,我看到的《参考消息》报上,知道了在1969年7月20日,美国人的宇宙飞船已成功地登上了月球,而且把一面美国星条旗插在了月球的土地上,随后安全的返回了地球。

    这件事情使我感到万分震惊,我震惊万恶的美帝国主义的科学技术竟如此发达,他们率先把中国人几千年“嫦娥奔月”的美好传说变成了现实……

    经历了几十年的改革开放,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如今,《参考消息》也可以在街头的报摊上出现,人们可以随意购买阅读了。几十年来,我与于先生一样,对《参考消息》情有独钟,因而我们之间有许多共同语言。

    于先生每天到报摊买《参考消息》看,他抽烟的时候,也请我抽烟,天气冷,我们交谈的时候,他让我坐在木板垫上,聊天过后,我与他告辞,他站起身来,挥手与我说:“再见!”我称他为“先生”他说,不要叫我“先生”,我只是一个退休工人,你叫我老于师傅就可以了……

    于先生对人彬彬有礼,这一切使我感觉,于先生虽然已经79岁高龄,虽然只是一位普通的退休工人,但是他的确是一位心地善良、知书达理的人,虽然收入不多,生活不富裕,虽然年事已高,而且身体有病,但是于先生乐观向上,对国家的前途抱有信心,对自己的生活抱有希望,于先生的确是一位令人尊敬的老人。

    在兔年来临之际,祝于先生全家人:

    身体健康 精神愉快 兔年吉祥 万事如意!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一个奥斯汀荣誉市民的美国生活》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一个奥斯汀荣誉市民的美国生活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