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一个奥斯汀荣誉市民的美国生活 正文 22、中美教育比较漫谈

正文 22、中美教育比较漫谈

目录:一个奥斯汀荣誉市民的美国生活| 作者:毕胜福| 类别:都市言情

    22、中美教育比较漫谈

    中国的大中小学的教育,基本上都是以考试论英雄,学生在学校中有繁重的课业负担,上课时间长,要完成的作业多,要记忆的内容多,要应付的考试多,学生们很少有自己支配的时间来做自己感兴趣的科研活动。去看看小说网 www.7kaNKan.com。为了学校班级的平均分、升学率,学校的老师也不鼓励学生们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

    而在美国的孩子们则幸运的多,幸福的多。低年级的小学生没有什么家庭作业,放学之后有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可以选择。即使考试,也不会排名次、公布分数。如果有的同学有些特长,会受到同学们的羡慕和尊敬,也会受到老师、家长的鼓励和表扬。

    说中国基础教育有优势的一个重要论据,是中国学生在国际奥林匹克的各学科竞赛中,获得金牌多。实际上是由于学生们付出了很大的代价。而且由国家组织专家又给了专门的训练。 这金牌是各方面共同努力“打造”出来的。真正的含金量有多少,也值得分析。而且这种种的竞赛也只是在各学科的解题技巧上表现出了一定的能力,并不表明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的突出,这种竞赛也被某些发达国家看成智力游戏,并不十分看重。 美国高中学生积极参加的英特尔奖(过去是西屋奖)的获得者当中。已经有7人获得了诺贝尔科学奖。近些年来,中国获得奥林匹克学科竞赛金牌、银牌的选手也有数百人了,至今没有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

    美国的学生,很小就能利用图书馆、网络完成自己的感兴趣的选题,他们即会关注环境的保护、资源的开发,近代历史的研究,世界和平与发展,国际交流与贸易等,选题十分广泛。在中国看来,有些大学里搞的研究项目,在美国的中学生有很多人涉猎。

    在美国,我经常去社区图书馆,在这里可以免费上网,阅读、查找各种图书资料也都是免费的。我发现读者中,有半数以上的是中、小学生,他们在这里所进行的都是与学习有关的活动,没有人上网玩游戏。图书馆的利用率很高,读者很多,而工作人员有很多是志愿者。

    中国的学校,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的内容多,同一类型的问题练的次数多,学生在学校的时间多,要参加的考试多。所以中国学生吸收前人的知识能力强,应付考试能力强。美国学生则涉猎范围广,动脑动手时间多,自由选择的时间多,因而独立思考能力强,创新能力强。有人总结说,中国注重培养“考生”,让学生没有问题是中国的学校老师追求的目标。美国注重培养“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问题是美国学校老师培养目标。

    美国的中学生,可选择的选修课可达上百种,美国全国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和教材。美国学校的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进一步学习的需要,将来就业和社会生活的需求和自己的兴趣,自由地选择选修课。美国学校也把实践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分析、思考的能力,作为培养目标。

    中国的教育是大一统的思想,全国统一的教材,课程设置、严格的课时安排。而且班级人数多,有的竟超过60人,是美国学校课堂人数的两倍。中国学校的课堂以教师讲述为主,知识容量大,要求高,课堂严肃,呆板,学生被动的接受,缺少积极主动的思考。

    美国学校,课堂人数少,课堂氛围宽松,学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主动,学生提问题也不必先举手经过老师批准,再站起来说,而是坐在座位上说即可。

    中国学校,学生与老师,都成了考试的“囚徒”,老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学生的命根”,实际上分数不只是学生的命根,也是学校和老师的命根。

    如果这样延续下去,我们教育是没有出路的,在考试重压之下,我们的学校只能培养出能力低下、知识肤浅,思维迟钝、情感麻木的考试机器,我们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目标只能成为空想。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一个奥斯汀荣誉市民的美国生活》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一个奥斯汀荣誉市民的美国生活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