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一个奥斯汀荣誉市民的美国生活 正文 1、我在美国看电影《Hidal…

正文 1、我在美国看电影《Hidal…

目录:一个奥斯汀荣誉市民的美国生活| 作者:毕胜福| 类别:都市言情

    1、我在美国看电影《idalgo》

    我儿子在美国niversity of exin(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简称,读..(lectric ngineering)专业,电子工程博士(Ph.D)。去看看小说网 w-W-w.7-K-aNKan.c-o-m。这所学校是美国最大的大学,有学生5万多人,其计算机和电子工程专业的研究生院,跻身全美前十名左右。现任美国总统小布什的双胞胎女儿之一的詹妮,就曾在这所大学读书。著名的戴尔公司的老板迈克尔•戴尔,也是从这所大学走出的。

    儿子所学专业的授课教授中,有美国国家工程院的院士,专业能力非常强,学术水平非常高,当然他们对博士生们的要求非常高。因此,儿子整天在做研究、搞实验、写论文,学习和工作非常繁忙。他每天早上都是带着午餐和晚餐去学校,通常都是在接近午夜才从学校回家,这还是在我们多次电话催他之后。他回到家里,稍作休息,与我们简单交谈后,就赶紧洗漱入睡了。

    可是今天,儿子却在晚上7点钟就回来了,并且神采飞扬地对我们说:“爸爸,妈妈,今天晚上我们一块去看电影!”虽然我们来美国很久了,却没有去电影院看过电影,都是在家看电视。所以听说要去看电影,便孩子般地问:“电影院在哪里?有多远?演什么片子?”

    儿子回答说:“去电影院开车只有十分钟的路,电影是关于赛马的故事,在最近的美国电影排行榜名列第三,听说挺好看的。”在美国通常是用行车时间表示路程远近的,十分钟大概十几英里左右的路程,在美国这是很近的距离。美国德克萨斯州首府奥斯汀的电影院,规定每周二票价优惠,是平时票价的一半,每人只要1美元。近些年来,国内电影院也有类似的促销手段,也算是与国际接轨了。1美元看一场电影,这个价格在国内也应该算是便宜的了,儿子去看,对于了解美国社会文化及学习英语都是很有帮助的,但我去只是看热闹。

    我们匆匆吃完晚饭,一家人赶紧驱车,直奔电影院。热带风光的城市夜景,绿树青草,亭台楼阁,十分迷人。在各色灯光的辉映下,璀璨夺目,别具异国风情。果然,十分钟就到了。这是一个商业区,有鳞次栉比的商场、餐馆、酒吧。电影院门前是一个很大的停车场,有足球场那么大。美国的所有超市、大商场、影剧院周围都有很大的停车场,像我们大连市人民体育场附近的沃尔玛超市的停车场一样,但是都比它大许多。有的大Shopping mall(购物中心)四周全是停车场,有三四个足球场大。在火车站附近或闹市区,有楼式的立体停车场,例如大西洋城赌场周围,就是楼式的立体停车场。总之,停车场多,停车场大是美国的一大独特风景。

    因为是周二电影票价优惠,又因为是晚上,来看电影的人很多,远远的就看见有人排队买票。车到跟前,我看见电影院正面墙上,各式各样的巨幅灯箱广告,霓虹灯频频闪烁,可惜我们无暇欣赏,因为还要赶紧泊车、排队买票。儿子让我先下车去排队买票,他继续开着车去找车位停车,我在买票队伍的后边站队。美国人排队很松散,人们喝着饮料,吃着小食品,谈话聊天,悠闲自得。这时我想,大老远来一趟,会不会遇到“sold out”。

    我记得《新概念》英语教材有一篇课文是《sold out》(票已售完),说的是一对青年男女满怀兴致去剧院看戏,但是售票员却说:“I’m sorry ,we’ve sol对不起,票已售完)”正要离开时,看到有人退票,他们又高兴地上前要买别人刚退的票,而售票员却说,“but they are for nexy’s performance。(可是这是下周三的票)”……我想,但愿我们不会遇到这种事。正想着,来买票的人就很多了,我们买到了票。幸亏我提前下车排队,否则真要遇上“sold out”了。

    德克萨斯州是美国的南方,夏天的气温很高,有时高达40℃。白天烈日下无法站人,停车时间长了,车门都会被晒得很烫手。人们在车里都用专用的防晒膜来遮挡住车前窗,减少一些日晒。即使傍晚,气温也在30℃以上。

    我们赶紧持票进入影院,顿时感觉非常凉快,当然是影院里放着冷气,但是太凉了我们也受不了。电影院里面的气温很低,只有21℃左右。一般美国人穿着半袖衫、短裤没有问题,中国人则很难承受,所以我们离家出门时,还特意穿上了长袖衣服。平时我们去超市买东西也都穿长袖衣服,也是怕超市里太凉的缘故。

    电影院进门的大厅里宽敞明亮,有咖啡吧、小卖部、还设有情侣休闲座椅,可以上网打游戏的计算机等。大厅内的指示牌上标有八个放映厅,每个厅的大小不同,放映不同的电影。记得我在国内任职的学校通常集体看电影,一场电影可以容纳近千人。国内近几年看电影的人大大减少,有的电影院也有改进,增加了一些小电影厅。

    最近大连新建的万达华纳电影院,听名字我猜想是与美国时代华纳合作的,这个电影院也有八个放映厅,听说很现代。前不久我去那里听了一个金融知识讲座,果然名不虚传,与我这次见到的美国普通电影院已经几乎没有区别了。从设计、布局,到装修、广告宣传都是相当接近。硬件设施完全体现了中国现代化的步伐,但是软件方面还是有差距,最重要的是,要有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电影   故事。

    我们参观了几个放映厅后,赶紧来到我们买票的那个厅。银幕上正放映着什么片子,我们还以为是已经开演了,但是时间不对,还没有到点,原来正演着的是广告片。记得在国内看电影时,开映后进去,是看不见座位的,服务员用手电筒帮助找位子,在一片漆黑的电影院里站着适应一会儿,眼睛才能看清楚。而这里没有这种情况,放映厅的地毯上有很多小红灯,引导观众可以自己找到座位。在这里,我们也看到,对上年纪的观众,仍然有服务员引领帮助。

    我们在中间找到了位子,座位很宽大、舒适,扶手上还有可以放饮料杯的圆孔,我们也把带来的矿泉水瓶子放上。电影广告也与国内的有些不同,是直接放一些电影的主要情节。正热闹时突然就停了,又另外放了一个,吸引观众观看的兴趣。

    7:50正片开始。影片名子是《idalgo》(海德尔格),根据电影的内容有人译成《狂沙神驹》。这是根据早年美国西部顶尖赛马骑手Frank opkins(弗兰克•霍普金斯)的真实经历编写的剧本拍摄的,是一部充满冒险与拼搏精神的作品。电影的主人公是美国西部印第安人与白人混血的后代,在逃离种族灭绝的残酷杀戮后,成为美国骑兵部队的一名骁勇善战、骑术高超的骑士。强壮的身体,顽强的毅力和他的名叫“海德尔格”的宝马良驹,使他名噪一时。

    当时,远在万里之外的非洲沙漠王国里,每年要举办名为“Ocean of Fire”(火的海洋)的跑马竞技大赛。赛程长达3000英里,是在非洲撒哈拉沙漠里举行。当时环境十分恶劣,气象变化万千,时而烈日当空,酷热难耐,时而狂风大作,飞沙走石。意想不到的灾难从天而降,困难重重,极其艰难。但参赛的马匹都十分彪悍,许多参赛的马还是阿拉伯世界皇室家族所拥有的最高贵的赛马,经过精心挑选,而且训练有素。

    美国人弗兰克带着他的宝马良驹“海德尔格”,在朋友的帮助下,远涉重洋,来到非洲沙漠,参加这场九死一生的比赛。除了自然环境的恶劣,还有意想不到的人为因素,因为一些阿拉伯人显然不能接受一个外国人赢得这场比赛。这些阿拉伯人暗下决心,不惜一切手段,制造一个个困难,来阻止外籍人士参加和完成比赛。以至于比赛开始时,千军万马、人声鼎沸,而最后到达目的地时却已是寥寥无几了。弗兰克凭借他不懈的努力,完成了几乎不可能完成的比赛。在经历了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后,第一个到达了目的地,赢得了崇高的荣誉。

    电影是宽银幕、立体声的,色彩鲜艳逼真,画面优美感人,音乐时而悠扬婉转,美妙动听;时而雄浑悲壮,气吞山河。电影结束后,我仍感到余音缭绕,回味无穷。无怪乎视听发烧友把最新的音响影视设备称作“家庭影院”,但是在家里无论如何也是达不到电影院里的效果。电影里计算机特技制作的沙漠风暴,也非常逼真,令人叫绝,显示出科技水平的高超。

    电影故事的最后,英雄带着宝马凯旋,回到美国,受到了隆重的欢迎,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而弗兰克却把为他赢得荣誉的宝马“海德尔格”放回山林,使它回归了大自然。影片中,成百上千的骏马在山林间的草地上自由驰骋,呼啸奔腾,十分壮观,主人公弗兰克于86岁高龄病逝于美国。

    整个影片,以万千变化的自然景观,惊心动魄的激烈比赛,侠肝义胆的英雄行为,人与动物的互助共存,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壮丽的画卷。看过之后,我感到是一个极好的娱乐享受。整个影片自始至终没有一个“儿童不宜”的不良镜头,包括沙漠王国的宫廷生活,虽然极为富丽堂皇,却也严谨规矩。而北美大地的碧绿山川,高楼闹市与非洲沙漠的异国风情交相辉映,虽然反差极大,却也都真实可信。

    看完电影,在回家的路上,我与儿子谈起了我第一次看宽银幕电影的情景。那是在20世纪60年代,在大连的“中苏电影院”,当时是大连唯一的宽银幕电影院,后来由于中苏交恶,改名为“友好电影院”。电影的名字叫《火星游击队》,是描写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前苏联人民在敌后组织游击队,打击德国法西斯的故事。银幕宽大,色彩鲜艳,故事感人,我至今记忆犹新,当时我们国家还没有国产的宽银幕电影。

    这时我突然又想到,这部影片――《idalgo》(海德尔格),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是否可以引进国内放映呢?让国内观众也看到这样一部异国风情的影片,既可以活跃多年不景气的国内电影市场,又有一定的观赏性,对青少年也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对他们锻炼意志、品质,增加克服艰难险阻的勇气都是会有帮助的。

    2006年的多哈亚运会,在壮观的开幕式上,卡塔尔人骑着马,冲上高高的火炬台点燃亚运圣火,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也使我又一次想起了在美国看到的这场电影。

    看过《idalgo》(海德尔格),耳目一新、久久难忘,感受颇多,这里特记上一笔,与读者朋友分享。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一个奥斯汀荣誉市民的美国生活》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一个奥斯汀荣誉市民的美国生活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