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一个奥斯汀荣誉市民的美国生活 正文 15、我跟房东学装修――看美国…

正文 15、我跟房东学装修――看美国…

目录:一个奥斯汀荣誉市民的美国生活| 作者:毕胜福| 类别:都市言情

    15、我跟房东学装修――看美国人怎样盖房子

    我与妻子到美国探亲、旅行,住在新泽西州的爱迪生市,我们的第一个房东先生,是一位美籍华人,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他6岁时随父母从广东到了香港,后来又从香港移民美国。去看看小说网 w-W-w.7-K-aNKan.c-o-m。在美国大学里学的是电子工程专业,毕业后,在新泽西州的一家公司工作。房东太太是一位台湾同胞,也是早年跟随父母来到美国,她大学毕业后在纽约一家保险公司上班,他们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

    他们的房子是一座维多利亚式的二层别墅小楼,除每人一间住屋外,客厅、办公室、书房、电脑室、厨房、餐厅、玩具室、琴房等一应俱全,带有洗澡间的卫生间就有四个。还有一个大大的地下室,有200多平方米。这个所谓地下室,也不是完全在地下,而是半地下。有一排四扇的二尺高的窗户,高出地面,可以透光、透气。房东先生正在把这地下室改装成可以住人的房间,要装修出一间厨房、一间卫生间和一间住房,还有会客厅,这样配套之后就可以用来出租。

    在英语中,“garage”这个单词有两种含义,一是车库,二是车间,非常有趣的是,美国人把这两种含义都充分体现出来了。在美国北方的新泽西州,一般美国人的房子,既有车库,又有地下室,一般人家的车库都是能停两辆轿车的,个别人家的车库,可以停三辆车,面积大小相当于中国的三间房子。而他们的车大多并不停在车库里,而是停在门口或道边,这样开车进出更方便。而车库就成了仓库和车间作坊,也有的人家的地下室是车间,或作坊,或是活动室。

    房东改建地下室,这个工程的工作量可是非常大,而这一切都是房东先生自己动手做。我跟房东去地下室看,在一面10多米宽的墙上,从地面到天棚是一排木架,上面全是各种工具箱,有木工、钳工、电工、管道工的各种工具,有十几箱子,工具齐全,令人难以想象,完全像我们国内的一个小五金商店。而地下室中央是一台木工车床,有一米高,一米宽、三米长,用来加工木料。可以截取木料、可以刨光木板、还可以根据需要钻出大小不同的孔,甚至还配有制作各种镜框花边的模具。

    我闲来无事,便积极主动地参与房东家的装修工作。每个周末,房东给我找来工作服、帽子、手套,我跟着他做各种装修的活,既当木工,也当瓦工、电工、管道工,几个月下来,我学会了电锯、电刨、电钻等许多工具的使用方法。而整个地下室的装修过程,也正好反映了美国人盖房子的一些方法步骤。

    他首先是用木方在水泥地上把几个房间划分出来,用射钉枪打出水泥钉,把木方牢牢钉住,然后用长长的木方,支在地上的木方和天棚的木梁之间,作为墙柱,分割出几个房间。木料有12cm×4cm见方,木方之间,间隔不到一尺,整个地下室,就先变成几个巨大的鸟笼子。房东教我用射钉枪把木方固定在水泥地上,又用电钻在木方的适当部位钻孔,穿上各种电线,按上接线盒,然后在木方的两侧钉上密度板,就隔成了一个个的房间。天棚,用隔音板覆盖处理,最复杂的工作是要在地下室内装修一间厨房和卫生间。

    厨房问题不大,主要是上水管、下水管系统,有冷水、热水两种,还有复杂的电路系统。四眼灶台,带有粉碎机的水槽,洗碗机、电烤箱都是从商店买来,接上线路、管道即可。卫生间是最复杂的工程,除了上水管道、下水管道、热水管道之外,化粪池最难搞,要在坚硬的水泥地面上打一个大洞,一般家里的各种工具都做不了。

    房东只好去商店租来一个大的冲击钻,用它把水泥地面打开一个1.5米深,直径二尺的坑,用考古工作者挖土一样的工具,取出坑里的土、石,装上买来的塑料化粪桶,再买来各种不同直径的塑料管,按在各个出、入口上,然后用特殊的胶粘住。这冲击钻,可是不容易使用,有一米高,几十斤重。我试了一下,开动起来震得全身颤抖。房东不让我弄,他一个人干,忙了好几个周末,才完成这一项工作。

    房屋装修改建所需要的各种木料、金属管材、塑料管材、电线、开关等等,都是在一个大型建材商店买来的,随用随买,我跟他去这家建材店就有十几次。装修中遇到技术难题,房东就翻阅装修的指导书,再不明白的问题,就去请教对面的邻居,一位专门给人家搞装修的华人同胞,来现场指导。这位邻居也只是指导,并不动手,因为作为邻居,他也不收费。房东太太告诉我,她家的整个装修工程已进行了好几年,都是房东先生利用周末、节假日来做各种活,一个人做很困难,可想而知。以前,房东有位同事常来帮他做,后来这位同事退休了,搬到了别的地方住,正好我们来了,我也愿意帮他做,从中可以掌握很多工具的使用方法,学习美国的建房知识。

    房子是美国人最重要的财产,中产阶级家庭都有自己的别墅小楼,也都是风格各异,当然大多都是欧式建筑。有的人家是看好样式后买现成的房子,也有的人是买下中意的地块,由建筑承包商按照自己要求的样式建造的。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世界上所有的主要民族的后裔在美国都有,这些民族把自己的文化、文明也带到了美国,其中最直观的就是房屋建筑。欧洲各国,亚洲各国绚丽多姿的住宅建筑争芳斗艳,各具情致,并且相互融合、相互影响,使得美国的建筑风格也是多元化的。

    世界各地的各民族的优秀的建筑风格,在美国又融入了美国人自由、奔放、活泼、创新的人文元素,使得我目不暇接。在这里既能看到欧洲古典的古罗马、古希腊的中世纪风格的建筑,还有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以及简洁明快的现代风格的建筑、哥特式的建筑,还有西班牙风格和非洲风格的建筑,东方中式风格、日式风格的建筑也能看到。

    我看到,甚至有的中国留学生,在美国毕业工作后,自己设计房子,不是专业的建筑设计人员,利用电脑软件,也可以设计出自己喜欢的房子。从楼房样式、外观墙面,到楼层,每个房间的大小到数量,样式到布局,卫生间、书房、客厅,到儿童间、办公室,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设计建造。当然,建造过程中也融入了中国风格。我在街头漫步,看到盖房子的建筑工地,便停下来观看,有时我竟进到楼内一间一间的仔细看,对美国人盖房子的过程、步骤可以说是了如指掌。

    美国的私人别墅一般整栋的房子都是木结构的,只有基础框架用钢筋水泥构建,因为承重很轻,所以基础很浅,一般北方地区建有地下室,南方地区很少有地下室。房子的整体结构的木架子是用木方、金属连接件和螺丝钉连接,先架起一个二层,或三层的像鸟笼子一样的木架,然后进行内墙、外墙、屋顶的处理。

    地面木板用隔音板加厚,各种电线、冷热水管、上下水管,在木梁、木柱之间穿过,房子的内墙都是木板或密度板,贴上装饰纸。外墙用木板外面加防水的油毡或塑料的瓦棱形板,也有的外墙是用石块或砖砌的,不过大多数只是装饰的墙面,并不承重,是在房屋内部工程构建完成之后,另外单独砌成。屋顶一般都是用瓦片形状的复合油毡材料来防水。

    由于是上述方法建房,所以速度很快。成品的房屋,因房间内部也都经过装修,而且卫生间、厨房的所有设备也已配齐,非常方便居住。各个房间内的所有衣柜都建在墙内,主卧室都配有衣柜,也有的房子有专门的挂衣服间,甚至男女主人分别各有自己的挂衣服间和卫生间。这一切,在建房过程中,都是一起做好的,人们入住后会觉得十分方便。

    在休息散步时,我看到这里的建筑工人的技术非常熟练,砌墙过程中,不断用各种仪器测量、矫正平整度和是否与地面垂直。建筑工人大多数是老墨,就是墨西哥人。上工时间是上午9点钟,下班时间是下午4点钟,中午还有休息时间。土方工程都是利用机械操作,工作时间内,工人们用收录机放着音乐,一边工作,一边听着歌曲,打着口哨唱着歌,工作像是在娱乐游戏,非常轻松愉快。各种建筑材料,大多数是从建筑材料商那里买来都已加工好的,数量、质量、价格事先定好,约好时间,供货商就按时、按质、按量、送货到门,他们非常讲究信誉。在建筑工地,由工人们直接进行组装、拼接。

    在美国,不同时期建造的房子,有不同的流行风格,美国现在也时兴的是大落地窗。在新泽西有一位清华大学的校友买的一处新房子,我们去参观时,感到十分惊讶。20米宽的朝阳面有八个大落地窗,从上到下,满屋子的阳光,十分明亮,全部用白纱窗帘挡上,非常好看。只是冬天取暖,要费电、费钱了。不过,对高收入的美国中产阶级来说,这点费用不算什么。

    美国人的这种别墅房子,建造起来非常快,几个月就可完工交付使用。住户再进行房子周围的绿化和美化,种花、栽树、铺草坪。一般的北方人家的地下室就是冬天的体育活动室,里面有乒乓球台子和各种健身器材,滑梯、蹦蹦床等儿童游乐设施,也一应俱全。

    美国人的庭院也十分讲究,有前院、后院,面积很大。一般情况,前院是开放的,后院用栅栏围起来,家家户户的院内有儿童游乐的设施,滑梯、秋千、大型蹦蹦床,有的人家有私人的网球场和游泳池。房前屋后是四季有花,青草碧绿,草坪有自动喷淋系统,自己要定时修剪草坪,也可请专门的服务公司来修剪,一次要30~40美元,花几百美元自己买上割草机,全家一起剪草、修花,是一种休闲娱乐,也很好玩。

    美国的这种别墅房子的缺点是防火不好,我们在新泽西时,一天夜间听到救火车在附近救火。白天,我就看到了附近一处工地的房子着火,木质屋架被烧的一点不剩,全变成东倒西歪的黑黑的木炭。这种房子另一个缺点是,不防飓风,在电视中看到美国经常有飓风、龙卷风,这些风经过的地方,房子都成了碎木片。但是优点是防地震,因为全部是木料搭成的屋架,不容易倒,万一倒塌,也不容易伤人。

    美国这种房子的建造过程和方法与我当年在国内下乡当知青时,在辽宁宽甸农村所看到的方法有些类似,那里的中国农民盖房子,也是先用木料搭起屋架。不过因为当地木料短缺,一间房子只有四根柱子,屋顶是木质的三角架,只用了很少的木料,并不是像鸟笼一样。墙面是用石块和泥垒起来的,还有什么“墙到顶,没有正经”的说法,就是胡乱砌起来,而且是下面宽,上面窄,有人夸张地说,用脚使劲一踹,墙就能倒。

    中国城市里盖房子,都是砖混结构,以砖和水泥为主要用料。这种房子结实坚固,若有大的地震,也挺危险。美国的这种造房子的方法与资源有关,美国木材丰富,但是美国人并不大量砍伐自己的森林,而是从南美大量进口,市场上一根12×4见方3米长的木方才2美元,比中国国内的还便宜。

    我儿子的一个女同学,也是从国内来的留学生,她的丈夫是一位美国人,我们亲眼目睹了他们家房子的建造过程,并拍摄下了不同时期的一组照片,读者朋友可以更直观地大致了解美国人盖房子的具体过程。我这里说的房子的建造方法,只是说美国中产阶级别墅房的建造方法,美国城市里三、四层的公寓楼房,也大体是这种建造法,再高大的办公楼、摩天大楼就不是这种建造法了,与我们国内的方法大致相同,各种情况不能混为一谈,不能一概而论。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一个奥斯汀荣誉市民的美国生活》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一个奥斯汀荣誉市民的美国生活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