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蹈刃 正文 179、壮举颂

正文 179、壮举颂

目录:蹈刃| 作者:菅会龙| 类别:历史军事

    179、壮举颂

    美丽庐山,群峰连绵,巍巍耸立。

    而那河湖一体的鄱阳湖,更是水波浩渺,一望无际。

    却承载着历史太多沧桑的整个九江地域,就更为后人遗下了那撼人心魄又令人荡气回肠的英雄传奇。

    于是,就在庐山守军跟攻山日军顽强激战的9个月时间里,有一个身影,就常常出现在位于庐山上的一处墓地里。

    此人,就是那庐山守军总指挥杨遇春。

    杨遇春来到这里,却是为了祭奠一位逝者——那逝者,竟是南宋名将岳飞的母亲——姚太夫人。

    也许,由于在史书记载中,杨遇春对岳飞那位名族英雄,了解得太多、也太深透了。

    于是,杨遇春一直就对民族英雄岳飞,心怀着深深的敬仰。

    而同时,杨遇春对那养育了民族英雄岳飞的那位伟大母亲,就同样心存着由衷的钦敬和虔诚的追念。

    所以,每每在与日寇苦战的间隙,杨遇春总会情不自禁地出现在岳母——姚太夫人的墓前。

    杨遇春此举,就是想以自己对老人家的祭奠,来替那已逝的民族英雄岳飞的亡灵,延续上一种生生不息的追念和孝道,以期替那民族英雄岳飞,再尽上一份后来者的孝心。

    也许,就在担任庐山守军总指挥之初,杨遇春就太知道自己肩上承担的这一副守山的重担,实在是容不得丝毫的懈怠了。

    于是,杨遇春在担当此任以后,在他的内心深处,就一直以民族英雄岳飞做标杆,誓言无论如何都得抵挡住攻山日军的入侵,哪怕搏杀到生命的最后一息,都在所不惜

    说来,其实这由黄埔军校毕业的杨遇春,本也是可躲过此任的。

    因为就在杨遇春上任庐山守军总指挥之前,本是去**第3战区任职的。可是,就在杨遇春途经九江时,却被时任江西省省主席的熊式辉看中,又是那熊主席一再竭力挽留,于是,杨遇春就似乎当仁不让地在日军攻山形势异常严峻的情势下,临危受命——毅然担任了庐山守军的总指挥。

    而且,杨遇春在担任了庐山守军总指挥期后,也果然履行职责出色——率领庐山守军一次次击败日军的进攻,表现相当英勇。

    但是,若追根溯源,杨遇春之所以表现出色,就是在他的心中,有一种强烈的民族责任心,在鼓舞、激越着他,在促使他不惧艰险,勇战顽敌,毫不退缩——

    于是,每当杨遇春独自置身于岳飞的母亲的坟前——那一位南宋时期的伟大母亲的坟前时,那民族英雄岳飞的尽忠报国之举,就形成一种无比悲壮的力量,在督促、激励着他,使他在心旌激荡中,暗暗发誓必得跟那侵犯国土的东洋倭寇血战到底。

    于是,就在这时,杨遇春的眼前,就仿佛倏然浮现出他虽没经历却足可以想象得到的那远古时期的战争风云。

    进而,那不惧强敌,所向披靡的民族英雄岳飞,就从历史的镜像中,朝着他缓缓走来。

    而且,挥之不去,活灵活现。

    于是,一次次,杨遇春仿若自己步入了那绍兴元年公元1130年的江州——仿若亲眼目睹了岳飞大战叛将李成的全部经过。

    要说来,当时那出身南宋雄州今河北雄县、且属弓箭手出身李成,可谓彪悍骁勇,杀气腾腾。

    因而,李成其人,也被诸多战将望而生畏。

    然而,就是这个李成,却在霸据江州时,被岳飞战败了。

    说来,那李成是在随金兵攻占河北后,又率兵在淄川聚众,然后,就再辗转南下,直至挥师来到江淮之间兴师作乱。

    这期间,这李成也曾两次接受南宋王朝赐予的官职。然而,却李成并不心甘。而是大动野心,企图占山割据,独霸地盘。

    后来,李成见南宋王朝察觉他行迹不轨后,欲出兵拿他的首级。于是,发现处境不妙的李成,就干脆投靠到伪齐傀儡政权的麾下。

    此后,李成又乘势率军攻占了南宋所辖的襄阳等郡。

    次年,为灭掉李成的嚣张气焰和吞霸野心,岳飞受命率军将李成击败,进而收复了江州。

    转年,南宋王朝就正式任命岳飞率军镇守江州。

    此间,岳飞以其独到的领兵智慧,先后把叛将张用、曹成招安,从而使虔(赣州)和吉(吉安)等诸州的叛乱得到平息。

    于是,高宗皇帝大为岳飞的领兵才能所动,便开始屡屡想见到这位年轻的传神般的民族英雄。

    期间,高宗皇帝曾多次下诏,催促岳飞立即赴京。

    于是,岳飞受命后,就果然带着儿子岳云,赶赴了临安(杭州),去朝拜高宗。

    当时,高宗以最高的礼仪面见了岳飞父子。

    而且,高宗还赐岳飞以金带,并屈尊跟岳飞携手双双上殿。高宗皇帝当时对岳飞的格外器重,可见一斑。

    非但如此,高宗皇帝还特别御笔——亲赐给岳飞一面由他亲题的上有“精忠岳飞”字样的刺绣军旗。

    也是在此次,岳飞的官职,升为镇南军承宣使江南西路舒蕲州制置使。其番号,也从神武副军改为神武后军。

    自此,岳飞便成为了可以跟那率军镇守镇江的老将韩世忠和率军镇守池州的刘光世二人平起平坐,一举成为长江天险上的著名三大帅之一。

    却在高宗召见岳飞过后,岳飞就乘船返回江州。

    却在岳飞乘船溯江而上时,正值九月的秋雨季节,于是,岳飞站立在船头,却仰望着江北被金人占据并沦陷了的自己家乡,岳飞不禁心潮激荡,热血喷涌。

    于是,愤怒之极,岳飞就信口吟诵出了那一首《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却岳飞驻守九江后,就忙着修城池,练水军,以抵御外来侵敌,确保百姓安宁,故深得当地百姓拥戴。

    却此后不久,岳飞就将老母、家人以及那一同逃来的难民,全部在九江安顿下来。

    却时光荏苒,转眼就到了绍兴六年。

    也就在岳飞移军鄂州时,他的老母突然因病卒于军中,于是,岳飞于悲痛万分之中,把老母的灵柩运回庐山的株岭(今沙河镇)安葬。

    此后,那高宗帝特别将岳母加封为庆国太夫人。

    就在岳母去世后,按宋制可守孝27个月。

    所以,岳飞为尽到儿子孝道,就借着早年与东林寺慧海和尚建立的交情,得以在逝母墓前跟东林寺两地守孝多日。

    然而,却由于北方战事步步吃紧,朝廷一再下战书催促岳飞赶赴前线指掌战事。

    于是,深知忠孝不能两全的岳飞,只得移孝作忠,急速赶奔军营。

    也就当岳飞返回军营后,凭借着他非凡的指战才能,又率军连克襄阳六郡——先后创下郾城和朱仙镇等大捷。

    此时,岳飞可谓威名远播,令劲敌闻风丧胆。

    然而,就当岳飞率军节节胜利时,却突有那十二道很是莫名其妙的金牌将岳飞召回。

    自此,岳飞被那心怀鬼胎的奸臣秦桧从中作梗,致使高宗皇帝听信谗言,剥夺了岳飞的兵权,并叫他辞去了所有的军中官职。

    无奈,岳飞只得暂且回到庐山的家中。

    可是,似乎祸不单行。

    却就当岳飞回到庐山叠翠园家中不久,他的儿子岳云和那张宪,就也身遭诬陷,被强行抓到大理寺监狱关押。

    此时,岳飞尽管心灵坦荡,但他面对眼前残酷的现实,也深感到了乌云压顶。

    于是,悲绝中,岳飞就在他庐山的家中,慨然写下了那首委婉含蓄的《六重山》

    却就当岳飞回庐山不足两月,那奸臣秦桧就差人把岳飞骗往临安。

    就在这年除夕的前夜,奸臣秦桧就以“其事莫须有”难道没有这样的事吗的罪名,将岳飞治罪。

    以致,在临安大理寺狱中被狱卒拉肋猛击胸肋而死。

    岳飞时年年仅三十九岁。

    自此,岳飞在庐山的家人,也相继被流放到了岭南。

    所幸的是,就在20年后,有那当朝明君终于为岳飞平反昭雪,这才为那沉冤多年的民族英雄岳飞,还以公正

    英雄不朽,英灵永存

    哪怕曾经被尘沙掩埋,但却——英雄的壮举,就如同镶嵌在正义者心灵深处的金子一般,无时不在熠熠生辉,光彩照人

    当下,那庐山守军总指挥杨遇春,正是从那刚正不阿、精忠报国的民族英雄岳飞身上,汲取到了无尽的报国力量。

    于是,就在整个庐山保卫战中,杨遇春、邓子超和胡家位等守军将领,宁死不降,与攻山日军展开殊死搏斗,誓死捍卫了我宝贵的民族尊严

    为此,杨遇春等爱国将士大义凛然的爱国义举,也必当像远古的岳飞一样,值得后人世代相传和千古称颂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蹈刃》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蹈刃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