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大明镇海王 正文 第1535章,牛叉的江西

正文 第1535章,牛叉的江西

目录:大明镇海王| 作者:中华田园牛| 类别:历史军事

    刘晋对湖广这边的肯定,也是让魏英高兴不已,要的就是这个效果,辛辛苦苦的努力耕耘一方,求名自然是不用说了,但更多的还是为了能够更进一步。

    魏英和高江两人都已经是六十多岁的官员了,说实话,如果不能再进一步的话,按照大明规矩,这地方官员65岁就要退休了,也就干不了多久。

    但如果能够升到京官的话,就可以干到70退休,并且京官除非是身体实在是不行,一般都会留任一两次,干到80岁都可以的。

    就像现在的内阁首辅刘健,现在都已经七十六岁了,按理说早就应该退休回家颐养天年了,但是他身体好,又弘治皇帝的老师,干到八十都可以。

    事实上明朝很多有名的大臣,像王直、王恕、杨仕奇等退休的时候都已经八十岁了,六十多岁在京官里面都算年轻人了。

    如果是地方的封疆大吏,你六十多岁说要退休,给天子上书请恩赐归乡养老,一般都会同意,天子对你没什么印象的话,根本就不会挽留你。

    京官就不一样了,天天在天子的面前晃来晃去的,混脸熟了,即便是没有什么太大的功劳,又没有什么太大的才华,天子也会按照惯例挽留你一二。

    像李东阳,他在弘治十四年的时候,脑袋晕眩,再加上自己的长子病死,他多次请辞,弘治皇帝都没有准许,到了弘治十七年又生病了,多次乞求退休,依然不准。

    这一方面是因为李东阳确实是有才华,是能臣,弘治皇帝需要他的辅佐,另外一方面也是因为他是京官,还是内阁大臣,多次挽留也是常规操作了,你要是地方官员,纵然是有才华,可是皇帝对你不熟,哪里还会挽留你。

    至于说其他的官员,除非是跟你是很好的故交好友,不然巴不得你赶紧让出一个位置出来,这样好安排自己人的好啊,知识才能够改变命运。”

    “多办学校,多读书,多培养人才肯定是对的,没想到江西这边竟然走在了大明各省的最前列。”

    刘晋郑重的点点头,总算是明白了江西这个时期为什么多能人的原因了,说到底就是重视教育。

    要说经济的话,江西历来都不如浙江和江南,甚至于连一旁的湖广都不如,但是在教育上却能够和浙江、江南相比,足见在教育上的投入了。

    “刘公,我们江西能够有今天,还是要多多感谢刘公的大力支持,刘公在我们江西投资兴建了大量的新式学校,真金白银的恩赐于我们江西,这份恩情,江西时代不敢忘。”

    “这一次过来,也是希望能够刘公能够继续支持和帮助我们江西。”

    “我们江西准备修建一条贯通南北的铁路,从洪都往南修往赣州,如果条件允许的话,也可以继续修往广东,这样一来的话,可以打通我们江西往南发展动脉,促进我们江西的发展。”

    高江看了眼对面的魏英,你不先说,那我就先说了,铁路这东西,那是必须要先抢到自己手中的,江南这边都有铁路了,江西这边自然是不能落后于人。

    而且一旦方案敲定的话,到时候这大明南北铁路大动脉就要走江西过了,有了铁路,交通就得到了极大的便利,做什么都方便多了。

    “刘公,我们湖广也打算修铁路,这一次也是过来找刘公,希望刘公能够大力支持我们湖广的。”

    对面的魏英一听,顿时就着急了,也是赶紧说道,再不说的话,怕是要迟了。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大明镇海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大明镇海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