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筑梦道路 正文《筑梦道路》之第二部《豪门忧悒事》 第四十三章 村事繁杂

正文《筑梦道路》之第二部《豪门忧悒事》 第四十三章 村事繁杂

目录:筑梦道路| 作者:z不倒| 类别:都市言情

    第四十三章村事繁杂

    【1】

    这些日子,牧野花村的的人们忙的不亦乐乎,一样活接着一样活干。先收割油菜,晒油菜,榨菜籽油。然后紧接着就是刨大蒜。这几样活,样样都比赛。所以,大家干这些活时,人人干得可起劲儿了。

    六一儿童节这天上午,张光明非常重视对下一代教育问题。他快步来到了学校里。因为今天学校要举行,新少先队员宣誓仪式。所以,他早早地就来到了学校的办公室,先给校长和教师们召开了短暂的会议。

    张支书说:“你们作为教师,可千万不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要想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那么,教师首先就要给他们讲一讲革命小英雄故事......

    会议一结束,张支书就跟着年轻的校长和教师们来到了操场上。孙伟校长宣布:“现在有请少先队员给我们的张辅导员戴上红领巾。咱们欢迎张辅导员来给我们讲话!”全体学生起立,唱着嘹亮的少先队队歌,新队员开始庄重地跟着队长宣誓。然后张光明和老少先队员们,又郑重其事地给新入队的少先队员们,一个个戴上红领巾。

    张光明在大会上,颇显郑重的神情说:“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的红领巾为什么这么红吗?”

    队员们摇摇头,“因为它和我国五星红旗一样啊!是千千万万的小烈士们的鲜血染成的啊!”张光明一脸严肃的表情说,“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小英雄孙明的故事。”师生们睁着如黑钻石一样明亮的眼睛注视着张支书。

    张光明他大声地说道,“一九四三年的一天下午,孙明和他的父母,帮助八路军把粮食储藏在了后山的一个深洞里。忙完后,他们一家人就急急忙忙地往村里走去。走到村头,迎面走过来一群敌人。那伙敌人来到这家人跟前,闻到孙明一家人的身上,有一种粮食的淡淡清香味道。敌人还发现孙明的爸爸拉着的平车上有几粒麦子,就知道这一家人一定是到后山,给八路军储存粮食去了。于是,敌人就把孙明的父母倒挂在大树上,给夫妻俩灌辣椒水,还用皮鞭狠狠地抽打。孙明咬牙切齿地瞪着敌人。他气愤填膺,但没有哭,两只拳头握得紧紧的。一会儿,敌人就把孙明的父母打得遍体鳞伤,还让孙明亲眼目睹这一切残忍的手段。孙明的父母亲在侵略者面前,威武不屈,绝不泄漏八路军藏粮食的半点秘密。敌人就开抢打在孙明父母的腿上,胳膊上,顿时鲜血直流。这一对无比坚强的夫妻对儿子孙明说:“敌人就是打死爹娘,儿子你也不能说一个字!”

    狡猾的敌人呢?他们立马换作一副假惺惺的笑脸,威逼利诱孙明说,你的快说,你们一家人帮助八路军,把粮食藏到哪里去了?说出来,就把你的父母通通的放了,如果不说,死啦死啦的!

    可是这些侵略者是绝对吓不倒咱勇敢的中国少年的。孙明怒视着敌人一言不发。敌人又给他父母伤口上灌辣椒水,夫妻俩紧咬牙,没有吭一声。此时的孙明已是血脉贲张,他痛骂那些惨无人道的敌人。这时那些丧尽天良的敌人,举起刺刀气急败坏地用癫狂地的声音喊道:“通通地给我死啦死啦的!(杀掉!)”就这样孙明和他的父母惨死在敌人的屠刀下。那年孙明才十岁呀,就献出了年轻的宝贵生命啊!孙明小英雄和你们差不多的年纪就光荣牺牲了呀!”

    张光明心情沉重眼含泪花凝噎着,他看到老师也和同学们一样泪珠滚滚而落。大家都情不自禁地眼中流露出了愤怒的目光。师生们一起肃穆地沉浸在这个悲壮的英雄事迹之中。张支书又谆谆善诱地教导孩子们说:“所以我们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呀孩子们!你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长大了报效祖国,告慰英烈的升天之魂。你们要记住,一定要为祖国的崛起而读书!少先队员们,同学们都记住了吗?”

    这时的少先队员们和学生们立刻流露出对英雄肃然起敬的神情,群情激昂的用洪亮的声音齐声喊道:“记住了!”

    每年这样的少先队员的宣誓大会上,张光明都会像今天这样,讲一些英雄的革命故事来激励孩子们奋发向上。

    孙伟他还小声请求张支书,究竟如何才能让那些顽劣的学生和不爱学习的学生,去用心读书学习呢?这是困扰我和老师们的一个难题?张支书并没有回答,而是大声用温和的口气问那些学生不愿学习的学生:“我听说有的学生就爱玩,却不爱读书,你们能告诉我原因吗?”

    不爱学习学生们纷纷回答:

    “因为我长个笨脑袋,学啥都学不会呀!”其他学生也是这么说。

    “孩子们,你们要牢记一句话:勤能朴拙,只要下决心苦读,我相信你们肯定能行的!你们谁进步了呢?孙校长就会给谁发个大奖状!我再奖励你们一摞子书本,一沓子铅笔,还有文具盒,你们看好不好呀?”那些自称笨学生一听,铿锵有力地回答:好啊!

    【2】

    张光明从学校出来,走到大门口时,孙校长忽然拉住张光明的胳膊说:“张支书,我还有一件事不知能不能跟你说?”张光明他爽快地说,有话请你就直说。校长颇显为难地说,“学校有好几间房子都漏的不行了,一下雨孩子们都没法在教室上课了,都去教师办公室上课,那样拥挤的一块小地方给四五十人的孩子们将就着讲课。这也影响着其他的老师办公呀,你说是吧?我知道现在村里的经济困难,几次想开口对跟你说此事,都没说出口。可是......”

    这时张光妍怀里放着一本课本和一本教案,双手划着轮椅走了过来。张光明埋怨妹妹,为什么不把学校有危房这件事跟哥哥说呢?

    张光妍她说,我知道大队办公室不也是危房吗?所以就没有跟大哥提这件事儿。

    张支书又马不停蹄地在大队临时的小办公室里召开村委会,他给村干部们说了说得给学校拆危房,盖新房。他们都同意了支书的建议。张支书他还对贵小宝说,“我先去学校安排一下,你去通知各个小队的副队长都到学校去拆危房吧。”大队长答应着。

    张支书疾步又到学校告诉校长说,我带领大队干部和各小队的副队长,以及泥水匠和木匠们,你带领教师们,大家一起动手,赶快把那座危房给拆咯,再盖新教室。孙伟校长他高兴地连连说,好好好。

    【3】

    张光明从学校回来,又马上召开了各小队长会议。张光明跟小队的队长说:“你们请记住,从今天起就要开始播种芝麻啦!最迟不能超过七天哦。记住这播种日期很重要哦,早了,晚了,都会影响芝麻的收成问题呀!”他郑重地督促着各个小队长要赶快行动,因为种完芝麻就该收麦子了。小队长们就按照支书的指令进行搞生产。之所以小队干部们绝不会有半点迟疑。是因为,张支书他给各生产队干部们开会说,哪个小队干部办事懒散拖拉就立刻撤了他的职。

    若论农村哪一样是又重又累的农活,那就数割麦子就最受罪的活了。在火一样热浪滚滚的强烈日光照射下中,人人拿着镰刀,时而“欻欻歘”,时而“唰唰唰”,用劲儿大小不一样,麦子的生熟程度不一样,割麦时发出的响声也就不同。

    收割小麦这几天,一直都是大晴天。割麦子的人们,头顶被晒得发烧冒火。浑身的汗水把衣服里外,都像淋了大雨般湿透透的,湿漉漉的衣服贴到身上很难受。

    【4】

    城里来的干部和知青们这几天都跟张光明在实验基地割麦子。

    李雪华和吴保国开始动摇了,说再也坚持不住了,要求离开牧野花村,要求调回省城里去。王小双非常着急,因为他心爱的女朋友要离开这里了,他正欲劝说哩。李大力抢先说:“农民朋友们就能忍受,你们俩为啥不能坚持呢?”

    俩人异口同声地说:“你怎么能拿我们跟他们比呢?”

    李雪花又说:“我俩跟着这里贫贱的农民,根本就不是一个档次的人。农民是最低等的人,我们这六位知青个个都是高贵的大干部家庭出生的子女。

    张光明就急忙劝说:“凡是志存高远者,无不是逆行竭蹶不畏难;凡是高贵璀璨的金饰,无不是经过烈火的考验,才能淬砺成金的呀!”张光明迫切陈词,为的是能挽留着这两位知青,他又说,“没有农民穷年累月坚持着胼手胝足的辛苦耕耘,城里的人哪来的吃穿?我们同为天下人,没有高贵低贱和尊卑之分呀!”

    马晓梅也说:“你要学会尊重勤劳善良的劳动人民呀我的老同学!”李雪花张了张嘴欲反驳,也想不出什么恰当有力的语言。她的脸色晦暗,苦着脸,撅着嘴,自觉词穷理屈,她低下那妄自尊大高傲的头颅,无言以对了。

    上级干部们都知道李雪花她父亲和吴保国的父亲都是大领导,在场的上级领导们,担负着协调知青们和干部群众之间的矛盾这一重任。于是,他们就赶紧进行了调解与劝解。张光明为了缓和气氛就语气温和地跟两位知青又讲了很多的好话,还讲了农村的诸多优点。李雪花和吴保国思想开始有所转变。张光明又讲了林县人民不怕千难万险,实现了引水梦的故事。

    这两位知青这才下决心说:“我们要留下来为牧野花村的大发展,奉献自己青春和一腔热血!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筑梦道路》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筑梦道路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