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靖国策 第十六章 朝局内幕(二)

第十六章 朝局内幕(二)

目录:靖国策| 作者:温毅阳| 类别:历史军事

    辕轩昭只是就事论事,对朝廷迟迟不成立国用司之事表示疑惑,并没有责难或怪罪谁的意思,没想到先生反应这么大,一语未发便陡然离席而去。

    辕轩昭赶紧追了出去,小声说道:“元朗出言无当,请先生莫要放在心上。”

    叶正途冷哼了一声,旋即环顾了一下四周。

    此时两名青衣小帽的粗使下人,正叉手分立在门口廊檐下面,他们互相盯着对方,脸上全都摆出一副迷惑不解之色,显然没搞清楚究竟怎么回事儿。

    片刻之后,叶正途只说了四个字“你随我来”,说完便径直朝隔壁的一间大屋子走去,等辕轩昭跟进去之后,叶正途反手就把房门给关上了。

    直到这时,辕轩昭才反应过来,原来先生是怕隔墙有耳,难怪他刚才在正堂之上一直推说没那么简单,却不肯说出具体原由,如今到了这个僻静的所在,他应该和盘托出了吧?

    这是一间整洁素雅的书房,里面笔墨纸砚等文房四宝样样俱备,一张黑漆枣花实木大书案,几把扶手处磨出包浆的圈椅,还有三面摆满书册的大阁架。

    两人坐定之后,叶正途这才说道:“元朗,你刚才不是追问,朝廷为何迟迟不成立国用司吗,那老夫现在反问你,你所说的朝廷指的是谁?是东府,是西府,还是皇上?”

    辕轩昭一下子被问愣住了,对他一个地方官来说,朝廷不就是朝廷吗,怎么还分东西二府和皇上?

    叶正途见他哑口无言,这才微微一笑道:“你虽说已经做到了侍从高官,可是却从来没在朝中呆过一天,自然不清楚其中的潜规则了。相对于地方上来说,两府三省六部百司都能代表朝廷,甚至有人认为皇上就是朝廷,其实这都是曲解。”

    不用说别人了,其实辕轩昭就是这样认为的。

    叶正途接着说道:“朝廷只是一个相对笼统的概念,不是单指某人或某个衙门。咱们炎宋皇朝历来主张皇权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内有封驳官,外有言谏官,皇帝尚且不能独断专行,更何况宰执大臣乎?百官各司其职,各尽其责,韩太尉和老夫名义上执掌着东西二府,实际上谁能真正做到一言九鼎?”

    辕轩昭听明白了,先生的确心有苦衷,像两国开战这样的军国大事,岂是一两个人动动嘴皮子就能推动起来的?国用司迟迟没有成立,一定是朝中大臣们没有达成共识。他这才记起来,难怪此前姚淮源向他传达的堂谕中说,北伐时机尚未成熟,看来内幕确实没那么简单。

    他想到这里忙问道:“先生,既是如此,现如今朝局是什么状况?”

    叶正途肃然之色稍见缓和,过了片刻,方才说道:“如你所知,朝中六部百司之中,天道宗的官员仍占大多数,这些人都是反对兴兵北伐的,不要说他们了,就连都堂里的宰执大臣,也有人在暗中掣肘。”

    辕轩昭听了这话,心中一动,看来此前的传言不虚,于是点了点头道:“杨皇后与韩太尉有隙,知枢密院事杨维山难免会在背后做小动作,怕就怕他与天道宗官员勾搭连环,如果真是这样的话,等于又站起来个福王啊。”

    当今皇后杨桂枝曾因为册封皇后一事,与韩贵胄结下不解之仇,她给当今圣上皇甫易吹枕边风,让她哥哥杨维山出任知院一职,很明显是想扯住韩贵胄的后腿。

    叶正途仰面叹了口气道:“这也正是老夫今日把你拦到府上的由头啊。”

    辕轩昭吓了一跳,听先生这话的意思,难道说他们已经有同流合污的苗头了?天道宗里像史远道这种疯狗,一旦抱上杨维山这根粗大腿,恐怕很快就会兴风作浪了。

    叶正途忽然转移话题道:“当今圣上时而优柔寡断,时而刚愎自用,时而偏听偏信。老夫和韩太尉屡次向他进言,成立国用司,统一天下财权,每次都答应的好好的,结果一回到杨皇后的坤宁宫住上一宿,第二天就变卦了,唉!”

    他是当今圣上的老师,对于这个学生的脾气秉性自然了如指掌,实在是无可奈何。

    辕轩昭忽然想起一件事情来,于是忙问道:“先生,馆伴使的人选正式确定下来了吗?”

    谁是这次的馆伴使,就意味着谁将来最有可能入主东宫,对于辕轩昭来说关涉重大,他还是极其关注的,这是因为一旦杨皇后的儿子闽王皇甫显被选中,那就真正大事不妙了,北伐大业很有可能会泡汤。

    叶正途笑了一下道:“你可能是听到什么小胫消息了吧?就在前几日,学士院刚刚颁旨任命鲁王皇甫旬为馆伴使,你们很快就要一起共事了。”

    辕轩昭不禁喜出望外,如此一来,大事尚有可为啊。

    其实他根本不知道,为了能当上这个馆伴使,韩杨两家闹得不可开交,都快打破头了,最后还是韩贵胄的姨母吴氏太皇太后亲自出面说情,当今圣上皇甫易这才下定决心选韩贵胄的亲外孙鲁王皇甫旬为馆伴使。

    辕轩昭忍不住笑出声道:“这可真是一件大好事啊!”

    叶正途意味深长的看了他一眼,眯着眼睛笑道:“俗话说好事成双嘛,还有一件大好事呢。”

    辕轩昭怔了一怔,先生这是有所指了,他忙问道:“先生,还有什么大好事?”

    叶正途轻轻摇了摇头笑道:“不急不急,等谈完正事老夫自然会告诉你。”

    辕轩昭听他这么一说,只好把好奇心往下使劲按一按,可是好奇心虽然按下去了,却想不起来刚才两人谈到哪儿了。

    幸好叶正途是有备而来的,他沉吟了一声,慢慢收拢笑容道:“元朗,自从接到你急递回来的密函之后,老夫和韩太尉都十分重视,一起商议了很久。此前暂缓操练各地新军,就是为了避免被北虏使团抓到把柄,除此之外,老夫最担心的是有人会趁机在京城掀起反战浪潮,以达到混淆视听之目的。”

    当前的大局虽然在整体上对主战派有利好的一面,但同时也是危机四伏。

    一方面是因为当今圣上皇甫易态度暧昧,始终摇摆不定,另一方面主战派手中尚未掌握财政大权,再有就是以杨维山为首的反战派在暗中蠢蠢欲动。

    在这个节骨眼上,倘若北虏核实了南朝北伐动向,继而加强军事防备,那么整个北伐大业恐怕就可以宣告寿终成寝了。

    辕轩昭自然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他点了点头道:“先生所言极是,此事自然应当未雨绸缪。我作为馆伴副使,可以借职务之便日夜盯住北虏使团,不给他们创造单独与天道宗官员接触的机会,这样一来,他们便无从获取朝廷扩军备战的详情,没有证据自然一切传言都是捕风捉影,也都会烟消云散。”

    叶正途也点着头道:“为以策万一,老夫将知会临安府尹钱思祖,让锦安府的巡检铺兵配合你的所有行动。”

    锦安府巡检铺兵是专司负责京城治安巡逻的厢军,人数众多,可以说遍布于京城里的犄角旮旯,辕轩昭如果能随时征调这些军卒,自然有助于防范突发事件,更重要的是可以作为监视与跟踪的耳目。

    叶正途说完之后,低着头陷入沉思之中,辕轩昭一直在等他说起另外一件事,这件事至关重要,可以说危害性不亚于让北虏核实北伐动向,可是叶正途却始终避而不谈,这就让辕轩昭有点沉不住气了,他只好问道:“先生,那个暗潜在朝堂之上的奸细有眉目了吗?”

    叶正途闻听此言,缓缓抬起头道:“元朗,老夫不清楚你是从哪里得来的这种情报,也不怀疑它的真实性,但是,既然事涉朝中大臣,在没有拿到确凿证据之前,切记不可轻举妄动。”

    辕轩昭一听这话,立马条件反射,记起来第一次在韩府见先生的情境,那时候他怀疑刘洛带来的三个北国士子为海东青猎鹰,叶正途就是这样对他说的,语气和神态简直一模一样。

    辕轩昭虽然明知道这是先生一以贯之的审慎态度,但还是感到很不舒服,先生嘴上说不怀疑情报的真实性,心里究竟有几分认同呢?罢了,一事不烦二主,既然这个情报是吕姑母专门给我的,那我就负责到底,把这个暗桩亲手挖出来吧!

    想到这里,辕轩昭霍地站起身拱手一揖道:“元朗谨记先生教诲!如果没有其它事情,元朗就先行告退了。”

    说到最后一个了字的时候,他猛然记了起来,先生不是说有一件大好事留到最后再说吗?

    辕轩昭正想开口询问,不料叶正途皱着眉头说道:“元朗,老夫的话还没说完呢,你就着急忙慌的要走了?这都已经是二十大几的人了,又是镇守边地的一路帅臣,怎么还像个毛头小子沉不住气呢?看来真是该给你成个家了。”

    辕轩昭不好意思地挠了一下后脑勺,然后嘻嘻一笑道:“先生教训的是,元朗下次注意也就是了。对了先生,您不是说有一件大好事要给我说吗?什么大好事啊?”

    叶正途看了他一眼,郑重其事地缓缓说道:“元朗,老夫膝下无有子嗣,你又是赵家遗孤,是以老夫一直拿你作为自家孩子,你的婚姻大事理所当然应由老夫张罗。婚配嫁娶之事,自古讲究门当户对,这些天来,老夫托人明察暗访京城高门大户之家,最终访得韩太尉亲侄女韩元熙尚待字闺中。韩元熙与你八字相配,正是天作之合,是以择个良辰吉日,你就把她迎娶过门吧。”

    此前,程仲甫多次写信给叶正途,说起辕轩昭与墨元瑛两人情投意合之事,身为家长的叶正途始终不置可否,从未明确表过态,直到今天爷俩当面锣对面鼓的坐到一起,他才最终和盘托出真实意图。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靖国策》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靖国策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