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靖国策 第二十一 借机埋暗桩

第二十一 借机埋暗桩

目录:靖国策| 作者:温毅阳| 类别:历史军事

    此刻在叶府的内宅里,灯火通明,两个粗使下人正在给叶正途更衣换靴。叶正途穿戴好一身锦衣便服,头上戴了一顶高高的东坡巾,看上去像个非富即贵的员外老爷。

    外面夜色莽莽,伸手不见五指,刺骨的寒风,呼呼的在耳边肆虐。叶府管家程仲甫挑着一盏灯笼,站在外面廊檐下跺着脚取暖,显然是在等候叶正途出门。

    叶正途刚迈出正房,程仲甫便趋步上前为他照着亮光。叶正途扯紧了脖领的棉织围巾,一边往前走一边问道:“仲甫,仁和知县卫之胥的住宅你可查清楚了?”

    程仲甫忙道:“回先生的话,早就查清楚了,他就住在东大街羊卷儿胡同。”

    “走吧,咱们今晚就去会一会他。”叶正途语气轻缓,但不容质疑。

    程仲甫暗自吃了一惊,他原以为深更半夜而且天寒地冻的,先生选择这个时辰出门,想必是有要事急于拜会某个朝廷大臣,谁曾想竟是去见一个七品芝麻县官,而且还是天道宗朱季夫的门人,这可是从来都没有过的事情。

    他忍不住悄声问道:“先生,您不会是为了轩辕昭他们被扣的发解文书吧?”

    叶正途叹了口气道:“没有发解文书,他们三年的心血算是白费了。”程仲甫猜不透先生为什么对三个边军小将如此上心,可是他非常了解先生的脾气秉性,不该问的不要乱问,想告诉你的,他自然主动会说。

    其实按常理说,叶正途身为馆阁大学士兼御前侍讲官,又是事功宗的宗主,身份何其贵重,完全可以让管家程仲甫,拿着他的名刺去见仁和县令卫之胥,要求卫之胥立即归还轩辕昭三人的发解文书。

    事实上程仲甫也是这么想的,他想不懂先生为何要屈尊降贵去见一个小小的京畿知县。

    别人不清楚自身的境况,叶正途自然心明如镜。事实上他在朝中的地位相当尴尬,如今几乎已经被朱季夫挤压得没有立锥之地了。不明就理的人,还以为他身居御前经筵侍讲官这样的清贵之职,虽无实权,却也是经常在皇上身边行走的三品朝廷重臣,总比一般文武百官说话好使吧。

    事实上他只有在经筵讲经之时,适时向当今圣上皇甫易进言劝谏,除此之外,根本没有什么权力可言,当然也就什么人都指使不动。一宗之宗主尚且落得如此境遇,底下的门人更是如丧考妣,他们一个个在官场之中像霜打的茄子,被天道宗门人挤兑得根本抬不起头。

    相比之下,韩贵胄就好很多了,他毕竟还担着枢密副使的实差。退一万步讲,就算牛逼哄哄的天道宗官员,不睬他这个空架子枢密副使,那也得给健在的吴氏太皇太后几分薄面吧,是以一句话传递过去,锦安府尹钱思祖就得乖乖地把被囚的墨家文士给放了。

    在同样的情况下,让叶府一个管家去向仁和知县索要发解文书,说句实在话,完全多此一举。叶正途心里很清楚,既便他亲自出马,能不能拿回来,还是个未知数呢。

    难怪下午当着轩辕昭的面,叶正途说了那样一句看似不托底的话,让轩辕昭立刻如坠深渊,事实上他是没有绝对把握能够帮助轩辕昭三人渡过此劫,当时只好先拿一句官面话暂时搪塞过去。

    四人抬的深色官轿,沿着御街大道走了差不多半个时辰,来到羊卷儿胡同一个独门小院门前停住了。门口有两盏褪了色的旧灯笼,在急风中打着摆子,勉强发出微弱的黄光。门廊两侧一对镇压转轴用的兽形门枕石墩儿,孤零零的相对而立,显得十分落寞。

    乘舆在大门前轻轻落轿,叶正途弯腰从里面走出来,背负双手踱起四方官步,不急不徐地走到低矮的门廊下面。

    程仲甫急步上前拍开了两扇陈旧的青漆木门,一名老年家仆提着灯笼探出头来,程仲甫低声给他嘀咕了几句,老年家仆突然面露惊恐之色,头点得像小鸡啄米,等程仲甫说完之后,他便慌里慌张地跑进去禀报了。

    一位朝廷台阁重臣深夜造访,这是卫家有史以来绝无仅有的事情,在那位心惊肉跳的老年家仆看来,不啻于深更半夜出了大太阳,此事堪比天象异常,不是大福便是大祸。

    时间不大,从里面跑出来一位气喘吁吁的中年胖人,他一眼看到负手而立的叶正途,急忙上前一躬到地,情词恳切道:“下官卫之胥,不知御师大人深夜驾临,迎接来迟,失礼失礼!”

    叶正途淡然一笑,双手托起他道:“卫大人,不必客气,叶某深夜不请自来,给你添麻烦了。”卫之胥这才抬起头,只见他那张大胖脸上满面红光,不知道是门廊下昏黄的灯光照耀的,还是确实是出于内心激动的缘故。

    宅院的正房里,老年家仆早就将室内的油灯拨亮,沏上香茶,然后点燃一只取暖用的的四脚炭炉。

    两人联袂走进正堂,室内虽然灯光明亮,但还是让人感到冷嗖嗖的,似乎与室外的温度相差无几,毕竟屋子这么大,一只刚燃着的炭炉还没开始发挥作用。

    二人分宾主落座之后,叶正途低头呷了一口香茶,用眼角的余光扫视着对面的卫之胥,见他双手放在膝盖上,正襟危坐,神态拘谨,不像是此宅的主人,倒像是来访的客人。

    他们两人的年纪不相上下,都是五十岁左右,虽然相差不多,但一个是三品朝廷重臣,一个是七品京畿知县,地位相差甚是悬殊。

    卫之胥是三省吏胥出身,苦熬了几十年,最终凭借年劳出职为朝廷命官,当时由吏改官需要朝中大臣作为举主保荐,卫之胥写了拜谒帖,准备拜在叶正途的事功宗门下。

    那时候叶府管家是叶正途的本家族侄,人送外号雁过拔毛,只要到叶府办事之人,至少得给他孝敬五到十两银子,他才肯进去禀报呈帖。

    卫之胥本来是冲着叶正途的清誉才去投奔的,没想到一个管家就敢明目张胆的索贿,他的主人就可想而知了。卫之胥当即拂袖而去,转投在天道宗朱季夫的门下。叶正途后来得知此事,便将那个雁过拔毛的族侄扫地出门了,换了最赏识的门生做管家,也就是现在的程仲甫。

    正因为之前发生过这种不愉快,是以两人此次见面略显尴尬,彼此相对无言静坐了好一会儿,叶正途见他没有率先开口说话的意思,也不想再绕弯子了,于是直接开门见山问道:“卫大人,你可知道叶某此番前来所为何事吗?”

    其实这正是卫之胥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他搞不清楚这位御师大人为何突然深夜造访,当然也不敢冒然发问,没想到对方自己提出来了,于是赶紧回道:“下官愚钝,请御师大人明示。”

    叶正途似笑虽笑道:“你手中握了一个烫手的山芋,不赶紧扔掉的话,会有大祸临头,叶某就是专程为此事而来的。”

    此话一出,卫之胥更是丈二和尚摸不出头脑,他一脸茫然的问道:“什么烫手的山芋?下官着实愚钝,恳请御师大人指点迷津。”

    叶正途犀利的眼神不停地扫视着卫之胥的面部表情,发现他不是故作姿态,而是真心不清楚犯了什么事儿。

    叶正途这才慢慢放下手中的茶盏,缓缓说道:“既然如此,那么叶某就不给你绕弯子了,咱们长话短说吧,昨日下午在仁和县衙公堂,你是不是审理了一起状告三名北国士子的案子?”

    卫之胥听了这一席话之后,突然恍然大悟,原来这位御师大人是为此事而来的!适才他暗中一直在犯嘀咕,叶正途向来贵重自持,今晚深夜造访,不会是带着当今圣上的密旨来的吧?现在看来完全是多虑了。

    卫之胥端起早就凉了茶水呷了一口,紧绷的神情立马松懈了下来。他虽然不清楚叶正途是怎么知道这件事的,但至少不用担心对方狐假虎威拿当今圣上说事儿了。

    过了片刻,卫之胥那张大胖脸忽然露出皮笑肉不笑的模样道:“下官终于弄明白叶宗主的来意了,阁下如果是专门为此事而来,那就大可不必费心了,就算是个烫手的山芋,俗话说天塌下来有个高之人顶着,恐怕也轮不到我卫某人操心吧。”

    这番话不软不硬的给叶正途顶了回去,听起来简直是有恃无恐。整件事都是史远道在背后指使,史远道的背后有朱季夫保驾护航,他卫之胥怕个卵啊?

    卫之胥一想起当年吃的闭门羹,气就不打一出来,连尊称也由御师大人改为叶宗主,这是挑明了彼此对立的身份。言外之意就是,你是事功宗的宗主,我是天道宗的门人,不是一家人不吃一锅饭,咱们是风牛马不相及,还轮不到你替我操心!

    叶正途见他突然态度急转直下,先恭后倨,一副有恃无恐的样子,知道御师这个头衔已经失去了光环,接下来只能凭三寸不烂之舌说动他了。

    叶正途微微一笑道:“卫大人果然是个聪明人,只是不知道你想过没有,假设刘洛的门生真是海东青的猎鹰,若是他们的阴谋得逞,刺杀了我朝一个大人物,事后一旦当今圣上追究起来,谁能保得住你的功名官差,甚至身家性命,是吏部郎官史远道,还是执政大臣朱季夫?”

    叶正途说这话的神态看上去和颜悦色,而卫之胥却听得心惊肉跳。

    这层关系他当时根本就没有仔细琢磨过,经叶正途一语点破,他才猛然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天大的错误。

    如果那三个北国士子真是海东青派来执行刺杀任务的猎鹰,一旦刺杀了朝中重臣,那就是一桩惊天大案,每一个与之有过牵涉之人都会竭尽全力撇开关系,到那时史远道肯定会毫不犹豫的将屎盆子扣在他的头上,从这位东阁老爷一惯的作风表现上来看,这—点毋庸置疑。

    而且从法理上讲,他是第一个受理并审结此案的朝廷官员,三法司第一个制裁的一定是他,到时候除了当今圣上,恐怕任何人都救不了他。

    此刻室内的温度依然冷嗖嗖的,没有太大起色,可是卫之胥的大胖脸上,汗珠却噼里啪啦往下掉,他拿着巾帕的右手开始抖得像刚被热油烫过一样。

    叶正途端起茶盏慢悠悠地呷了一口茶,闭着眼睛享受那股沁入心脾的清香。

    卫之胥紧张的思忖了良久,终于下定决心,他情词恳切的哀求道:“叶宗主,您是圣贤大儒,在此性命攸关之际,您可不能见死不救啊。您放心,只要您肯施以援手化解这场灾难,下官一定执鞭坠镫为您效犬马之劳。”叶正途既然一来就说专为此事而来,当然不会见死不救了,关键是看他准备开出什么样的条件,这个条件自己能不能接受。

    执鞭坠镫效犬马之劳?叶正途要的正是他这句话。

    天道宗党徒遍布天下,自然鱼龙混杂良锈不齐,他要与朱季夫争权夺势,必得在天道宗内部安插几个暗桩,而眼下这个时候,正好可以借海东青之事为契机,笼络仁和知县卫之胥暗为内应,关键时候可以对天道宗倒戈一击。

    叶正途捋了一下颌下稀疏的短髯道:“卫大人,其实很简单,不用大费周章,你只需派人暗中盯着刘洛的三个门生,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及时禀报给叶某,到时候一切皆由叶某亲自安排。至于海东青之事一旦东窗事发,倘若真要对簿公堂,你曾暗中为此事奔走效力,当今圣上那里,叶某自然会为你作证开脱。”

    对方终于亮出了底牌,卫之胥使劲咽了口唾沫,如果真照叶正途说的去做了,等于在暗中为事功宗效力,换句话说,就是站到了天道宗的对立面,这可是背叛宗门的大事,搞不好会身败名裂,他得慎重考虑清楚。

    叶正途开始闭目养神静心等候,他知道这事急不得,必得让人家想清楚利害关系之后,才能做出不后悔的决断。

    卫之胥缓缓站起身,哆哆嗦嗦的迈步走出正屋。他踉踉跄跄的来到寒风萧萧的庭院之中,仰起肥硕的大头颅,两眼直勾勾地望向黑暗无边的苍穹。此刻天空中没有一丝星光,伸手不见五指,一切是那样的漆黑茫茫,在这样的暗夜之下,他该何去何从呢。

    :,,!!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靖国策》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靖国策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