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不死贱男 220话:耶律德光 1

220话:耶律德光 1

目录:不死贱男| 作者:雲| 类别:散文诗词

    当十国陆续衰弱的时候,北方的后晋也因为契丹国的威胁而屡屡不安,当时后晋新立,财政匮乏,契丹贪求无厌,藩镇多不愿服从。为了解决财政危机,后晋高祖采纳桑维翰的建议,采取安抚藩镇、恭谨契丹,并且重视农业、商业以提升经济。

    虽然契丹国得以安抚,但原来燕云十六州官员如吴峦、郭崇威羞耻臣于契丹,不愿投降。各地藩镇几乎不服从晋廷,有些甚至有意拉拢契丹国以夺位,此时有赖杜重威、李守贞等人平定。

    天雄军范廷光反于魏州,前去平乱的张从宾也向他投降,并且杀死后晋高祖的儿子石重信和石重乂。最后在范张联军逼近开封时,有赖于侯益与杜重威率军击溃而平定。杨光远自恃重兵而干预朝政,后晋高祖常屈从他,后来勾结契丹国叛变而被李守贞打败而死。

    成德军安重荣指责后晋高祖父事契丹,要求出并讨伐契丹,但实际上却是暗通契丹,意图夺位。后晋高祖派杜重威率军击斩安重荣,史称宗城之战,并将他的头颅送到契丹。同年位于代北的吐谷浑部,因为不愿意投降契丹国,首领白承福率部投奔河东节度使刘知远,契丹派使者问罪。后晋高祖最后在这些忧愤之中去世,他的大臣冯道、景延广以国家多难,宜立长君,就以侄子石重贵继位于邺都,即为后晋出帝。

    由于后晋的将领与百姓对屈尊异族而感到强烈不满,后晋出帝听从景延广的建议,放弃对契丹国称臣而改称孙以洗刷屈辱。景延广对契丹人的敌意十分强烈,他杀害契丹商人,逮捕契丹使者出气,屡次对契丹挑衅。

    此举引来契丹可汗耶律德光的愤怒,他率军南征,当时河北大旱,蝗虫侵袭,契丹军攻掠贝州等地而还。来年后晋出帝派杜重威率军北伐,耶律德光听闻就率领大军南下,最后杜重威成功的在白沟击溃契丹军。

    然而后晋出帝在白沟之战后日益骄奢,又以冯玉执政,贿赂公行,朝政败坏。后晋出帝再以杜重威率军北伐,与耶律德光在滹沱河会战,此时杜重威有意夺位,反而向耶律德光投降。耶律德光趁机率领联军直逼开封,后晋大将李守贞、张彦泽陆续投降,最后后晋出帝开城投降,后晋灭亡,史称辽灭晋之战。

    来年耶律德光将国号改为大辽,即辽太宗,正式建立辽朝。辽太宗本来对经营中国地区很有信心,然而打草谷与掠人为奴的掠夺政策使中原百姓群聚反抗。其中河东军刘知远听从张彦威的建议,以中原无主为由于太原称帝,建国后汉,即后汉高祖。辽太宗压制不了此局面,以天气炎热为由率军北返,他命萧翰留守开封,杜重威留守邺都。最后于杀胡林去世,其兄子耶律兀欲继位,即辽世宗。

    后唐李嗣源病死,他的几个儿子争夺皇位,后唐政局大乱。李嗣源的女婿、北京留守、河东节度使石敬瑭趁机在晋阳起兵,迁都开封,建立了后晋。石敬瑭起家于突厥沙陀军人,实际上是昭武九姓粟特人的后裔。石敬瑭称帝以后,自称为春秋时期卫国的大夫石碏和西汉的丞相石奋之后,那就纯属典型的乱认祖宗了。

    昭武九姓粟特人,也叫九姓胡,是中国南北朝、隋唐时期分布于今天中亚阿姆河和锡尔河两河流域的古老民族。粟特人是一个商贸民族,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他们大量东移中国。定居中国的粟特人,通常以自己的城邦为姓氏,主要的有康、石、米、史、何、安等。

    石敬瑭的父亲,名叫臬捩鸡,是一个落魄的部落无赖。出身如此低微的石敬瑭却能够开创帝业,当然是一个枭雄式的人物,他在位的六年多时间里,做到了礼贤从谏。石敬瑭的谋主、宰相桑维翰,更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宋太祖赵匡胤就十分欣赏他,曾当着宰相赵普的面说赵普为相不及桑维翰。

    但是石敬瑭的皇位,得来的却实在是太不光彩了。他的大晋国号,竟然是契丹君主耶律德光赐予的;他的大晋皇帝,也是耶律德光册封的;他能够打败后唐的政aa府军,攻进洛阳,依靠的也是契丹的五万骑兵。

    世界上从来没有免费的午餐,作为交换,石敬瑭主动提出和答应了契丹许多极其苛刻、屈辱的条件,向契丹称臣,每年向契丹交纳绢帛三十万匹,还要称契丹主耶律德光为父,自居于儿皇帝,其实石敬瑭大耶律德光九岁多。

    最为致命的条件,是石敬瑭承诺把以幽州为中心的十六个州的土地,都割让给契丹,这就是著名的燕云十六州。燕云十六州的割让,不仅使中原王朝丧失了十六州的土地和人民,更重要的是使中原失去了险要的长城关隘。因为燕云十六州的一带,正是万里长城从北京至山西一线的所在地,关山险峻,川泽通流,据天下之脊,幽州自身的城池也十分坚固,堪称为天下之冠。

    契丹此前攻击过几次幽州,都遭到了惨败。石敬瑭把这一大片战略要地拱手奉送给契丹,使得广大中原地区无险可恃,原本完整的北方防线出现了一个无法弥补的大缺口;而契丹铁骑则居高临下,俯视华北,以幽州城为屯兵基地,进可以长驱直入华北大平原,直接威胁河南的汴京开封,退可以据城固守,以逸待劳,从而与中原王朝的军事较量当中牢牢居于进退自如的优势地位。

    由于燕云十六州是契丹凭借条约合法取得的,所以当后周和宋朝经略幽燕的时候,就不得不尴尬地面对石敬瑭的这一个历史遗产,契丹辽国一方反而更加师出有名,宋仁宗时辽就曾以此为据,义正词严地来索取被周世宗用武力收回的瀛、莫二州之地,经过一番交涉之后,宋朝也只能被动地答应增加岁币了事。

    石敬瑭为了称帝的一己私利,不惜出卖中原地区的核心利益,难怪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声名狼藉的皇帝,被永远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如此奇耻大辱换来的皇帝宝座,当然既不会有什么荣耀,也是不容易坐稳的。

    道理很简单,契丹既然能立石敬瑭当皇帝,当然也就可能名正言顺地把他给废掉,不论石敬瑭如何竭尽全力地侍奉,契丹的贪欲都会水涨船高。更何况如此窝囊的皇帝,对内怎么可能有威信可言?各地方藩镇节度使乘机异动,此起彼伏的兵变让石敬瑭焦头烂额,很快就在内外交困之中忧郁而死。

    石敬瑭的侄儿即位后,对契丹略有反抗的表示,契丹立即兴兵南下,攻破了开封城,灭亡了后晋。石敬瑭的子孙都当了俘虏,被契丹流放到了东北的黄龙府,也就是后来金朝流放宋徽宗和宋钦宗的地方。石敬瑭充其量就是一个傀儡,后晋的

    十多年间,真正强有力的人物,要属大契丹国的皇帝耶律德光。

    契丹是我国东北地区一个十分古老的民族,兴起于松漠之间,即今天辽河、潢河和大凌河流域等广阔而富饶的地区。宋人称他们为匈奴的后裔,但是他们一直称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黄帝和炎帝的嫡系后代。

    北魏时,契丹开始见诸史册,隋唐时期,契丹发展到了部落联盟的阶段,由八个部落组成,部落联盟的首领由八部贵族大人轮流担任,任期通常为三年。唐朝中央政aa府在当地设立了松漠都督府,授予契丹贵族以都督、刺史等大唐官职,管辖契丹的事务。

    安史之乱爆发后,北方大乱,契丹的势力趁机突飞猛进。大约在朱温建立后梁略早一点,契丹当时的夷离瑾即军事首领耶律阿保机,以世代互相联姻的耶律氏和萧氏两大族系的联盟为基础,又得到了韩知古等契丹化的汉人士大夫的谋划和支持,铲除了其他各部大人,取得了契丹可汗位,建立了大契丹国,耶律阿保机正式称皇帝,年号神册。

    契丹开国后,耶律阿保机向东攻灭了当时的东北大国渤海国,又与中原后梁朱温、后唐李存勖、幽州刘仁恭等多股势力相互周旋,纵横捭阖,以优厚的条件大量吸纳逃亡的汉人,力量愈来愈大。到他的儿子耶律德光即位的时候,契丹拥铁骑十多万,成为名副其实的北方强国,已经具备了逐鹿中原的实力。

    耶律德光和后来元朝的元世祖忽必烈很相似,都是北方草原诞生的气魄宏大的英主,都是对中原汉文化有着极其浓厚的兴趣,身边也都聚集着一批中原的汉人士大夫,在他们的影响之下,耶律德光不满足于仅仅当契丹的可汗,而有志于做中原的皇帝。

    耶律德光在唾手得到了燕云十六州之后,就没有强行在当地推行契丹制度,而是很有创造性地推出了胡、汉并行的南北面官制,即实行一国两制,在以幽州为中心的汉人地区仍然实行原来的汉制,允许汉人保留农耕民族的生产方式和发型、服饰等生活习俗,并放手重用韩、刘、马、赵等当地的汉人大族直接管理,因而很快就得到了燕云十六州多数当地人的真心拥戴。相比于后来金朝一度强迫金统治区内的汉人剃头辫发,清军入关后更下野蛮血腥的剃发令,耶律德光的民族政策显然是相当开明的。

    正因为有在燕云地区成功的经验,耶律德光对自己坐稳中原的皇位信心十足。耶律德光进入了开封,在开封举行了盛大的典礼,在胡族贵族、汉人官僚们的簇拥下登上帝位,将大契丹国改为大辽,并改元为大同。

    耶律德光出席大典的时候,头戴通天冠,身披绛纱袍,手执玉珪,完完全全是一幅中原皇帝的装束。

    耶律德光他一进入开封城的时候,就专门登上了城楼,任民众围观,还命人向惊慌奔走的开封市民喊话说:“我来开封,是为了让你们过上太平的好日子。我虽然是契丹人,但也是人,大家都不要害怕。”

    他还曾当面向名臣冯道请教:“天下百姓,如何可救?”

    又对文武百官们自信地表白说:“自今以后,不修甲兵,不买战马,减免赋税和徭役,天下太平矣。”

    如果耶律德光能够把他的见解真正落到实处的话,由他开创一个混融华、夷,并包中原、漠北、辽东的大辽王朝,绝对不止是一个乌托邦式的空想。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不死贱男》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不死贱男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