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不死贱男 096话:老谋深算司马懿 3

096话:老谋深算司马懿 3

目录:不死贱男| 作者:雲| 类别:散文诗词

    曹操斜靠在软榻上,他让二人坐下,说道:“我知你们是劝来我的,但现在情势不利,关羽这个人你们不知道,在武力上除了吕布就是他,而且他经过多年历练,还善于用谋,放水淹了于禁的七军,纵观我军没有人是他敌手。再说刘备夺取汉中后兵锋正劲,我看他用兵极有法度,手下的将领中,黄忠、赵云、魏延都是极能善战的,恐怕我们只能收缩兵力保卫中原了。”

    蒋济说:“大王用兵谨慎,我们这些属下都是极为佩服的,但是于禁大军被水淹,不过是战守上的失误,对于国家的大局并没有很大的影响,为此而迁都,即是向敌人示弱,恐怕会动摇军民的信心,让关羽更加嚣张,到时候关羽、刘备二军合击我军,恐怕就不好收拾了。”

    曹操没有看他,他抬眼看司马懿,因为他知道蒋济虽然有才,但是与司马懿相比只不过是一个配角。司马懿只得欠身地说道:“大王所虑长远,迁都也不是不可以,但臣下认为大王还有其他选择。”

    曹操听出了弦外之音,就坦诚地说:“仲达不必讳言,当初你劝我不必管刘备而要注意南方的变化,是对的,你有什么主意就直说吧。”

    司马懿这时才说:“问题的关键不在某个人的身上,而是在于局势。刘备、诸葛亮胆敢向我们挑战,只因为他让出了荆州三郡给东吴,与东吴联盟的原因。当今天下分成三个国家,只要其中两国连手对付一国,那么这一国再强都要失败。孙权以前与刘备连手,是因为害怕大王吞并他,但是如果关羽、刘备二军真的入侵中原成功,东吴对蜀国而言就失去了结盟的价值,将来还会被蜀国攻击,以孙权的精明,他断然不肯坐视,所以最近他按兵不动,并没有从东线进攻我们。”

    “当年孙权下了血本志在全吞荆州,结果让刘备偷袭成功,这些年他对荆州一直耿耿于怀,做梦都想全据荆州。目前来看,我们一时也不能得到荆州,干脆派使者快马出使东吴,明确告诉孙权,只要我们两家连手杀了关羽,荆州之地就是他的。这样一来,就是我们两个国家夹击关羽,关羽就算是神仙都难逃此难。”

    曹操听了,一下坐了起来说:“仲达之言甚好,不过关羽与我是旧识,又是刘备的把兄弟,杀了关羽,天下人会说我不义,刘备也会找我拼命,这如何是好?”

    司马懿说:“大王仁义,臣下极为敬佩,你只须出兵前去对关羽造成威胁,而关羽离开大本营只顾攻打我们,后方空虚,必为东吴所图。我们把杀关羽的事让给孙权,并不亲自操刀,这样刘备就会找孙权拼命。等他们两国拼得两败俱伤,我们再乘机出击,不是更好吗?”

    曹操哈哈大笑,站起来拍拍司马懿的肩膀说:“仲达之才在诸葛亮之上,我放心了。”

    结果正如司马懿所料,魏吴结盟,关羽被杀,天下局势为之一变,孙氏全据长江,刘备退回成都。司马懿这一招,完全破坏了诸葛亮在隆中时的战略计划,使魏国毫不费力就夺回了主动权。

    孙权杀了关羽后,害怕刘备找他拼命,就上表称臣,怂恿曹操称帝,以寻求庇护。曹操手下的文武差不多都跳了起来,劝曹操称帝的表文雪片般飞来,曹操看都懒得看,对群臣说:“孙权这娃娃想把老夫放在炭炉上烧烤啊?”

    群臣还是跪求曹操顺应天命称帝,曹操说:“天命?若真是天命,孤就是周文王啊。”于是不准再提这样的奏议。

    司马懿本是曹操的手下,但是一直到老年才得到重用,很多人说曹操看出了司马懿的老谋深算,既然如此的话曹操为什么不杀了司马懿呢?

    曹操有几次想要杀掉司马懿,可是司马懿讨好曹丕,每当曹操想杀他时,曹丕就会求情,曹操也没办法,就埋下了隐患

    曹操爱才世所共闻,他在许昌放了关云长,当阳放了赵子龙。曹操宽仁大度是世所共闻,徐庶终身不为他出一谋,曹操未曾加害。张绣杀曹操爱将典韦、长子曹昂、爱侄安民,曹操仍然接纳张绣的投降封侯赐爵。

    曹操连天下英雄只有你跟我的刘备都放过了,司马懿纵然有狼子野心,虽然有心而无其行,虽然有患而无其实。河内司马家是个相当大的家族,曹操不可能落个杀士人的话柄,司马懿也是很个谨慎很低调的人,决不是像后来司马昭那种飞扬跋扈,司马懿跟曹丕的关系很好。

    曹操对司马懿一直是用着提防的态度,但还不到杀了他的程度。关键是司马懿自己拿捏得当,把握得好,使曹操没有下杀他的决心。这些世族大家分支散落,遍布朝堂,虽然曹操一直在努力削弱他们的力量,可是还是不能明目张胆的想杀就杀,动一发而牵其身。

    曹操对司马懿的评价:“足智多谋,思虑缜密,而且又刚断英特,是极为难得的人才。”

    “此人城府太深、野心太大、心机太多、手段太毒。几乎欲除之而后快。然而遍观我魏室诸臣,可与孙权、刘备这等劲敌相对抗的人,也唯有他一人而已。”

    曹操对曹丕说:“为父给你留下了司马懿,就如同给你留下了一个王莽;为父给你留下了丁仪,就如同给你留下了一个范增。你要学会用司马懿之才而去其害,纳丁仪之忠而防司马懿之歼,两得其用,不可偏废呀。”

    司马懿本来就是一个阴险狡诈、冷酷无情的人物,内忌而外宽,猜忌多权变。司马懿父子篡夺曹魏政权时表现出来的凶残,连他的后辈儿孙都感到羞耻。

    魏明帝曹睿病重,依据亲信刘放、孙资的推荐,拜曹真之子曹爽为大将军,总揽朝政,并召刚刚平定公孙渊叛乱的太尉司马懿火急入朝,将年仅八岁的太子曹芳托付给二人。

    曹睿死了之后,曹芳即位,曹爽和司马懿共同辅政。这两个人,一个是承受父荫、才干平平的宗室亲贵,一个是久经沙场、老谋深算的元勋旧臣。他们之间彼此猜忌互相残杀,司马懿用残酷的屠戮为自己争得了独揽一切的大权。

    辅政之初,曹爽自居后辈,对司马懿执礼甚恭,然而为时不久,曹爽便听信心腹何晏所说的大权不可委托他人的建议,以明升暗黜的手法,奏请加司马懿为太傅,将兵权集中到自己手里。

    紧接着曹爽任命自己的弟弟曹羲为中领军,曹训为武卫将军,曹彦为散骑常侍,各引领三千御林军,任他们出入禁宫,严密控制了京师的戍守和宫廷的宿卫。对于自己手下的五个亲信,曹爽也都委以重任,何晏、邓扬、丁谧为尚

    书,负责日常政务的处理和官吏的选拔任用;毕轨为司隶校尉,主管京师的治安和对百官的纠察;李胜为河南尹,治理以首都洛阳为中心的地区。

    还有号称智囊的大司农桓范为他出谋划策,这样文武并举,双管齐下,朝中大权基本上被曹爽所掌握。

    面对曹爽咄咄逼人的气势,司马懿先退一步,推病不出,他的儿子司马师、司马昭皆退职闲居,暂时避开曹爽的锋芒。但是司马懿并非甘心退让,他并不打算安心养老。

    作为一个浮沉宦海数十年,历仕曹魏三朝的世家大族头面人物,他的政治野心是逐步滋生膨胀的。如果说是在鞭挞宇内、英武雄杰的曹操手下他还不敢有非分之想,在文武兼备、政由己出的魏文帝曹丕手下他还缺乏争权的实力的话,那么在魏明帝曹睿在位期间,他的地位日益显赫,声望日益提高,已经成为曹魏的第一能臣,明帝的托孤之人。

    现在曹魏的开国元勋们凋零殆尽,已经无人能与他抗衡,更谈不上驾驭他了,他怎能容忍曹爽之辈骑在他头上为所欲为?所以他只是在形势不利的情况下,姑且含忍示弱,磨砺爪牙,窥测时机,以图再起,这就是为了诛灭曹爽埋下了伏笔。

    曹爽的昏庸腐败,曹爽独揽魏国大权之后,既无先人创业的雄才大略,又无守成的谨慎勤勉,在政治上毫无建树,却只是沉湎酒色,纵情享乐。凡用的衣服器皿,与朝廷无异;各处进贡玩好珍奇之物,先取上等给自己,然后再送入宫中;佳人美女,充满了他的府院。

    甚至更过份的,黄门张当为了巴结他,竟然私自选了先帝的侍妾七八人,送入曹爽的府中。这些并不能证明曹爽想篡国,但在等级名分森严的封建社会里,执政大臣如此胆大妄为,已经足以令众人侧目,甚至招来杀身之祸了。曹爽的亲信何晏、邓扬之流,都缺乏治国平天下的实际才能,却以浮华相尚,只知道作威作福,桓范虽然有谋略,但是曹爽却不言听计从。像这样一个醉生梦死的腐朽之人,既不可能得人心,也根本不是司马懿的对手,他的垮台势在必然。

    司马懿诈称病重,瞒过了曹爽,曹爽虽然耽于享乐,但他没有忘记,唯一可能对自己构成威胁的人就是司马懿。于是他借着李胜被任命为荆州刺史的机会,命令李胜去向司马懿辞行,以便探听他的虚实。老歼巨猾的司马懿当然明白李胜的来意,马上将计就计。

    脱去冠帽披散着头发,上床抱着棉被而坐,命令两个婢女扶着他,装出一副病势沉重的样子。在与李胜交谈时,他又是假装耳聋,又是喝汤时故意让汤流满衣襟,甚至装模作样地请李胜转告曹爽,要求关照自己的两个儿子,似乎真的是衰老病笃,死在旦夕了。

    司马懿装得如此之像,李胜竟信以为真,连忙向曹爽禀报。这个消息又是如此符合曹爽的口味,他连想也不暇多想,便高兴地说:“这个老头如果死了,我就没有后顾之忧了。”当曹爽自以为可以高枕无忧之时,司马懿已经磨刀霍霍,准备向他下手了。

    司马懿乘着曹爽出城谒墓的机会,发动政变。曹爽兄弟随魏主曹芳到城外高平陵祭祀明帝,司马懿等待已久的机会来到了,他立即亲自出马,发动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政变。

    命令司徒高柔和太仆王观分别代行曹爽、曹羲的职权,把京师的兵权抓在手里;其次向郭太后指控曹爽违背先帝的托孤之恩,歼邪乱国,其罪当废,并与太尉蒋济,尚书令司马孚联名表奏魏主曹芳,以便在政治上争取主动;亲自领兵占据武库,以供战略之需;率军出城屯于洛河,守住浮桥,防止曹爽反扑。

    面对这完全意外的变故,曹爽如遭霹雳轰顶,先是大惊,几乎落马,接着是手足失措,毫无主见。桓范建议他请天子到许都去,调动外兵以讨伐司马懿,在当时情况下,这堪称为上策。

    如果曹爽照办的话,则可以名正言顺地奉天子以讨不臣,而将司马懿置于叛逆的地位,那么曹爽仍有取胜的可能;反之司马懿尽管比曹爽能干得多,但根基毕竟有限,一旦被加上谋逆的罪名,就可能成为众矢之的而失败。

    然而在这一发千钧的关键时刻,曹爽却是那样地优柔寡断,举棋不定,只是不停地流泪。司马懿深知局势瞬息万变,充满风险,力图尽快地解除曹爽的精神武装。

    针对曹爽贪恋家室的庸懦心理,他先是命侍中许允、尚书陈泰去见曹爽,说他的目的只是要削去曹爽兄弟的兵权;接着又命令与曹爽交厚的殿中校尉尹大目带去太尉蒋济的信,说他和蒋济指洛水发誓,只要曹爽交出兵权,决无他意。

    这样一来,曹爽那本来就脆弱的意志又大大软化,终于作出了屈服的抉择:“我不起兵,情愿弃官,但为富家翁足矣。”司马懿完全控制了局势,而曹爽则成了他的囊中之物。

    司马懿诛灭曹爽,尽管曹爽已经交出兵权,困居私宅,司马懿却不肯罢休。为了立威,也为了消除可能存在的威胁,他从黄门张当身上找到突破口,给曹爽等人定下了谋反的罪名。于是曹爽兄弟三人,何晏、邓扬、李胜、毕轨、丁谧五人,再加上桓范,全部被诛灭三族,一场权力斗争,终于以大屠杀告终。

    诛灭曹爽是魏国历史上的一大转折,从此曹魏的军政大权全部落到了司马氏的手中。以后在十六年的漫长岁月里,经过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父子兄弟的苦心经营,经过几度废立和一次又一次的屠戮,司马氏根基日益稳固,终于把曹氏的魏国变成了司马氏的晋朝。

    为了扳倒曹爽,他费尽了心思,耍尽了手腕,时而推病不出,以退为进;时而诈称病危,迷惑对方;一旦抓住时机,立即大举进攻,毫不手软。为了使曹爽不致起兵对抗,他可以信誓旦旦,保证只要兵权,别无他意;一面命人包围曹爽家,一面又假惺惺地遣人送去一百斛的粮食,最后则背信弃义。

    大肆杀戮,踩着政敌的尸骨登上了权力的宝座,他的阴险、狡诈、冷酷、残忍,实在令人毛骨悚然。

    曹爽他无德无才,完全依赖父辈余荫而骤得高位,当大权在握之时,他既不能澄清政治,又不能推贤进士,只知呼朋引伴,宴饮田猎,依然是个骄奢淫逸的公子哥儿;当变故猝然发生之际,他仓惶失措,自黄昏流泪到天亮,终究是狐疑不能决定,竟然听信司马懿的承诺,拱手交出政权,自投罗网;直到司马懿准备将他置于死地之时,他还因为司马懿送来一点粮食而大喜说道:“司

    马公本来没有害我之心。”终于糊里胡涂地做了刀下之鬼。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不死贱男》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不死贱男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