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不死贱男 055话: 神机妙算诸葛亮 1

055话: 神机妙算诸葛亮 1

目录:不死贱男| 作者:雲| 类别:散文诗词

    孙权在周瑜及张昭的辅佐下,稳定了扬州的局势,并发兵攻下江夏,斩刘表将领黄祖。

    曹操闻孙权势力渐盛,刘表势弱,率大军快速南下,意图立即夺取荆州。而荆州牧刘表于此时病死,他的次子、尚未成年的刘琮即位后立刻后向曹操投降。

    原来依附刘表的刘备率军紧急撤离驻地新野,逃向江陵,逃亡途中在当阳被追上的曹军击溃,此即为长坂之战,后获得刘表长子刘琦的接应乘船至夏口。孙权派部下鲁肃与刘备联系,刘备也派遣诸葛亮出使到江东,双方经过讨论后决定结盟抗曹,成立的孙刘联军共约五万,以周瑜、程普为正副都督。

    此时曹操所率领的北方军与荆州降军声称一百万人,事实上约十五万到二十三万,双方于乌林、赤壁隔着长江对峙。最后周瑜利用地形风,以火计大败曹军,曹操退回北方,并任曹仁守江陵。此战役史称赤壁之战,大败的曹操从此失去了统一天下的机会,这场战役也促使三国鼎立的雏型形成。

    战后,孙权与刘备展开反攻,孙权为向刘备拉近关系,将他的妹妹嫁给了刘备。周瑜曾想出兵攻打益州,但他到巴丘后不久即病逝。最后孙权听从鲁肃的建议,将江陵借给刘备,确认他分得荆南四郡,督导荆州,从而得以联合抵御曹操。

    此时益州牧刘璋为了防备张鲁及曹操的入侵,不顾大臣反对邀请刘备入蜀。刘备率军与庞统、黄忠、魏延等人入蜀,并不断的收买人心,刘备与刘璋决裂,展开益州之战。诸葛亮开始率领张飞及赵云入蜀援助,并以关羽镇守荆州,之后刘备虽然成功攻下雒城,但庞统于攻城时中流箭而死。刘备、诸葛亮等联军包围成都,成功逼使刘璋投降,占领了益州。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中国历史上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东汉末期徐州琅琊阳都人。

    青年时期耕读于南阳郡,地方上称他为卧龙、伏龙。后来受刘备三顾茅庐邀请出仕,促成孙刘联盟和建立蜀汉政权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诸葛亮受封爵位武乡侯,辅佐刘禅,成为蜀汉政治、军事上实际的领导者。

    诸葛亮先后五次率军北伐曹魏,在第五次北伐时病逝于五丈原,谥忠武。后世常尊称诸葛亮为武侯、诸葛武侯。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里忠臣与智者之代表。

    从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至五丈原大星陨落,近三十年间的历史完全围绕着诸葛亮展开。《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多智而近妖,而在民间传说中,诸葛亮更是呼风唤雨,神机妙算。

    然而事实上,诸葛亮那些在军事上的传奇功绩大半出于作者虚构,有的甚至掠他人之美。著名的赤壁大战,除了草船借箭是转嫁孙权的故事之外,舌战群儒、智激周瑜、苦肉计、借东风等精彩情节,皆为作者虚构。历史上的诸葛亮是个卓有建树的政治家,但在军事上可圈可点处并不多,远非《三国演义》所渲染的那样用兵如神。

    火烧博望坡刘备是主角,《三国演义》中,曹操派大将夏侯惇进攻新野。诸葛亮在新野设下埋伏,令赵云去诱敌深入,然后火攻,夏侯惇中计,大败而归。诸葛孔明打响出山后的第一炮,也令关羽、张飞等人折服。然而历史上此事发生在建安七年,火烧博望坡这场战斗进行之时,诸葛亮尚在南阳躬耕,直到建安十二年他才出山,这场漂亮的胜仗实为刘备亲自指挥,与诸葛亮毫无关系。

    刘备投奔荆州刘表后,刘表派刘备屯兵新野,以拒夏侯惇、于禁、李典等所领曹兵于博望,两军相持了很长时间。最后刘备伏兵于路旁,自烧屯营伪遁,夏侯惇不知有诈,率兵追他,为伏兵所破,刘备虽获胜,但曹兵损失并不多。

    既生瑜,何生亮的历史冤案,《三国演义》把周瑜描写成嫉贤妒能、心胸狭窄的人,他对才智超过自己的诸葛亮,千方百计加以谋害,必欲除之而后快,结果自己反中了诸葛亮的谋算,直到临死时他仍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仰天长叹。小说对周瑜、诸葛亮二人在赤壁之战前后一连串的斗智、斗法写得丝丝入扣,极为生动,并把诸葛亮智绝的地位发挥到极致。

    事实上,历史上的周瑜不仅容貌出众,*儒雅,讲求生活品味,还是一位胸怀韬略、英勇善战、屡建奇功的杰出将领。孙权赞他有王佐之资,称帝时还念念不忘,孤非周公瑾,不帝矣。史家也称他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

    至于他的气量,简直可以用宽容大度来形容,刘备一次与孙权谈及周瑜,也说他气量广大。所谓的三气周瑜,只不过是小说家的杜撰罢了,却成为周郎身后数百年来的最大冤案。

    周瑜与诸葛亮两人在正史上并无过节,也无正面交锋,从赤壁之战结束到周瑜病逝的两年间,诸葛亮在零陵一带搞后勤工作,根本没有和周瑜见过面。而周瑜病逝后,蜀国来吊唁的是庞统,也不是诸葛亮。

    真假难辨的空城计,历史上著名的空城计,在《三国演义》出现,第一次北伐时,诸葛亮得知街亭失守,立即作好大军撤退安排,并亲引五千军到西城搬运粮草。

    忽然飞报司马懿十五万大军杀奔西城而来,当时诸葛亮身边无一员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军队,已分一半运粮草而去,城中仅剩二千五百军士,战、撤均不可能。

    诸葛亮镇静自若,乃命偃旗息鼓,大开城门,每一门仅用军士二十人,扮作百姓,洒扫街道。诸葛亮本人则披鹤氅、戴纶巾,到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身边仅有二小童,一捧宝剑,一执麈尾。魏军来到城下,皆不敢进。司马懿怀疑其中有埋伏,下令退军,诸葛亮军化险为夷,故事之离奇令人匪夷所思。

    空城计在史书上的记载始于《三国志》,叙述大致与演义相似。考察史实,诸葛亮从来没有在阳平关拒守魏军,司马懿也没有到阳平关与诸葛亮交过战,两人相距一千多里以外,当无可能进行交兵。司马懿后来对诸葛亮用兵共有三次,第一次与曹真等三路伐蜀,但双方并未接触;另两次是诸葛亮最后二次北伐时,他在魏境的祁山与渭南相拒,足迹也未到阳平关。

    司马懿既然举兵十五万,又知道诸葛亮兵少力弱,若怀疑他有伏兵,正可以设防对峙,又何必走呢?

    木牛流马假亦真,诸葛亮制造木牛、流马,说这种运输工具搬运粮米,甚是便利,牛马皆不水食,可以昼夜转运不绝。司马懿闻报,派人去抢了数匹

    匹,谁知诸葛亮派人以魏军打扮混入运输队,暗中将木牛、流马口中舌头扭转,牛马便不能行动。这么神奇的运输工具,在现在也算是巧思绝作了,由于《三国演义》描绘得太奇妙,以至于不少人认为,所谓木牛、流马纯属小说家的杜撰。

    然而查考史书,诸葛亮确实制造过木牛、流马。一种意见认为,木牛、流马是经诸葛亮改进的普通独轮推车,木制的独轮小车在汉代称为鹿车,诸葛亮加以改进后称为木牛、流马,北宋才出现独轮车之称。

    七擒孟获,刘备死后,蛮王孟获联结南方各郡的大姓起兵造反,他们攻城略地,蜀汉边境地区扰攘不宁,人心大乱。为巩固蜀汉大后方,以便全力与曹魏抗衡,诸葛亮亲率川军南征。

    他坚持攻心为上的策略,对孟获屡擒屡纵,共达七次之多,终于征服了孟获。这个桀傲难驯的蛮王带领妻子兄弟和死党,心悦诚服地拜倒在诸葛亮的面前指天发誓:“丞相天威,南人不复反也。”七擒孟获是《三国演义》上大书特书的篇章,千百年来脍炙人口,广为流传。

    诸葛亮的南征确是史实,连七擒孟获也是见诸于史料记载的。诸葛亮到南中之后,连战连捷。他得知孟获在当地深得人心,便设计活捉了他,但孟获并不心服。诸葛亮便放了他,让他再来一战。结果盂获一连被俘虏了七次,才真正心悦诚服了。

    诸葛亮于后主建兴三年从成都出兵,当年秋天到达滇池,并彻底平息了这场大规模的叛乱。诸葛亮渡泸至滇池,仅用了五六个月时间,岂容如此耽搁时日。

    从四川盆地到云南中部,路程达一千多公里,而且全是崎岖难行的蜀道。在交通条件十分落后的古代,南征大军光是花费在路上的时间就需要三个月以上。剩下的三四个月,蜀汉军队还分别平定了其它几个地方的叛乱。这样一来,用于平定益州地区叛乱的时间最多只有两三个月,无论是诸葛亮还是孟获,都不可能组织起多达七次的战役。

    严峻的形势也不容许诸葛亮从容不迫地搞什么七擒七纵,诸葛亮南征的时候、正是蜀汉政权的危急存亡之秋。刘备东征,被陆逊火烧连营,国家精锐损失殆尽,元气大伤。北方有强大的曹魏虎视耽耽,东方好不容易才同东吴恢复了睦邻友好关系,而大后方又发生了大规模的叛乱。

    对于诸葛亮来说,当务之急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平定南方叛乱,然后立即挥师北上,对付蜀汉的头号敌人曹魏。所以即使诸葛亮有充分的把握对孟获屡纵屡擒,一生以谨慎著称的他也不会这么干。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不死贱男》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不死贱男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