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蕙质春兰 正文 第一百七十九章 雇工种地

正文 第一百七十九章 雇工种地

目录:蕙质春兰| 作者:蕙心| 类别:武侠仙侠

    晚间,白氏满脸忧色的把白天女儿说的那番话和夫君原原本本的说了一遍.当说到文蕙不喜欢赵崇义和四皇子的原因时,陈远恒满脸赞同说:"真不愧是我们的好女儿啊,聪明,有远见."当说到文蕙想娶一个男人的时候,陈远恒也毫不例外的被雷到了.

    想了一会儿,陈远恒很认真的说:"若是蕙儿真是这么想,也可以,这样也有好处,我们以后就不用担心她到了婆家要给婆婆立规矩,要和相公的小妾斗争了."

    白氏听了夫君的话,为之气结.

    陈文蕙却没有考虑这些,对于只有十岁的她现在考虑终身大事还是太早了一些.她把白氏的账本都拿回自己的房里了,开始想着怎么管理自己家里的产业,尤其是新增的产业.

    一般大户人家的女孩子十岁留头发,也就意味着可以学着管家了,陈文蕙早就参与到管家务中了,只不过以前都是帮助母亲的.现在她开始试着独自办事情了,母亲白氏只是在一旁指点.

    陈文蕙一边看账本,一边做计划书,旁边还有大丫鬟绿芽给她一会儿端茶,一会儿拿点心,一会儿磨墨的.陈文蕙突然找到了前世当白领主管的感觉,只不过那个时候挑灯夜战写企划书的时候可没有丫鬟在旁边伺候着.

    陈文蕙突然觉得很喜欢这种感觉,心情好了,头脑格外清醒,看账本也更用心了.算下来,陈家最近增加的许多财产,都是在三个州处理抄家的东西的时候买到的.这也算是父亲当官的一种福利吧.只不过,三个州中,湖州是父亲自己的地盘,反而买的最少,因为多少要避点嫌疑.倒是河阳州的白刺史派人在湖州买了许多.这算是互相方便,陈家也在河阳州买进了大量的土地.

    河阳州地处中原偏南,纯粹是内陆省份.经济不怎么发达.土地也相对便宜一些,多是种植麦子和一季夏季作物.本来河阳州的土地就便宜,逢上灾年,对于农业打击很大,土地就更便宜了,又是抄没的,大块的土地一起卖,又便宜了两成的价钱.这样下来,只是用平时一半的钱就买了土地了.而且难得的是都是成片的土地.这样的地是可遇不可求的.

    陈家这几年陆续也置办了一些土地,有安城的.有德庆的.也有德庆的那几个县城的.都是零碎的土地,最大的不过是一千多亩一块,一般都是一百多,二百多亩一块.很不好管理.当然还有.最贵的田是在厩附近的,只有五百多亩,当初买那五百亩的钱要是现在拿到河阳州买,能买两千亩以上.

    所以,陈家这一次在河阳州买下了三块土地,都是一万多亩连片的,总共有将近四万亩土地,才用了十来万两银子,很是合算.陈文蕙看着账本很是满意.开始盘算着,怎么处理这河阳州的土地.

    一般土地是两种方法,一种是佃给农民种,这样派一个庄头,两三个下人.每年就是收收租子,管理一下就好了.但是这样收入同样不高.陈家在德庆的土地都是佃给百姓种的,因为要顾虑名誉,再说田也不多,陈家也不在乎那一点钱就只收一季的租子,而且只是收了一半的租子,有时候还要给佃户让点,收四成的租子.除了这种方法,还有一个方法就是立一个庄子,派了庄头,多招一肖工自己种田,那所有的收入都是自己的.但是这样也有很大的支出,就是人工钱,种子,农具,管理费用之类的.

    如果是在前世,陈文蕙一定会选择土地出租,就是佃出去.可是这个是在这个古代,最便宜的就是人工费用了,一个长工干一年活,才给二两到三两的银子.包吃住,而且没有前世那些国庆节,春节,双休日,年假等等的节日,一年也就是春节的时候放长工回家过节,这是多么便宜的劳动力啊.

    所以,陈文蕙想要自己雇长工种地.促使她这么做的原因除了这样种产出更大一些之外还有两个因素,一个是人手问题.以前,陈家没有得力的人手管理这些.现在李环的两个弟弟都长大了,跟着李环,紫玉还有李老实学的一手的好蓬技术,还读书认字,都可以独挡一面了.除了他们两个还有几个紫玉早些年就买下的人,这几年调教下来,都是人才了.所以,在河阳州立三个庄子,管理人才是不缺了.第二个就是陈文蕙想要推广新种子和新技术.

    这一次的赈灾之行,看多了灾民的惨状,陈文蕙想要凭着自己的能力尽量的改变这些农民的境况.新种子的推行在德庆已经实行了多年,效果很好,但是想要在河阳州推广还需要一段时间,陈文蕙想着通过自己庄子的带头作用,带动这些地方的农业发展.

    这立庄子,雇长工可是一个大活计,陈文蕙认真的考虑着,写了很详实的企划书.里面包括建庄头住的房子,主家临时去住也要建一个房子,还有要给长工们建房子.其实这三个庄子本身带着的都有房子,都是给主家和管家住的房子,给有一个有长工们住的房子但是估计不会太好,陈文蕙想着到时候让李环和紫玉去看看,要给长工们住上好一点的房子,最好是能让长工夫妻子女一起来住的.这样更有利于安长工的心.至于长工们的妻子,就容易安排了,到时候看人数的多少,若是人多了,就开办一个小手工作坊.[,!]可以生产番薯干,玉米片,粉条之类的.

    对于庄子的种植规划,陈文蕙打算使用新型的农具,这个其实在这个时代已经多地方,特别是厩一带已经有很多了,就是曲辕犁,但是河阳州偏远一些,因此陈文蕙发现很多地方还没有使用.其次要推行牲畜耕作,这样一个长工可以耕更多的田,节省人力,节省时间.还有使用堆肥,追肥方法,可以说现在大楚朝大部分的农田都没有使用堆肥.追肥技术,都是靠天吃饭,靠地吃饭,从来都不想着保养土地.还有第三就是要选种.现在的百姓种地选种,只是选择颗粒饱满的种子,没有更进一步的选种.陈文蕙当然弄不成前世那些杂交水稻之类的东西,但是可以选择行的使用种子.其实这一点,从紫玉第一年去农庄的时候,陈文蕙就教给紫玉了,紫玉这么多年一直很注意选种.那一块地的产量高.就用那一块地的种子.这样几年下来,自然就把不好的种子淘汰了,优质的种子留了下来.

    这些东西文蕙都写在企划书上面.因为内容很多,一直写到半夜还没有写完.主要是毛笔写字太慢了.秋碧来催促了几回,文蕙没有法子,才睡觉的.第二天一早又起来,除了做每天都做的内功功课之外,陈文蕙又开始继续写,一直搞到吃晚饭才弄好.

    陈文蕙兴高采烈的跑去母亲房子吃了饭,然后把企划书拿给父母亲看.这个时候陈文蕙才发现母亲的脸上也挂着两个大大的眼袋,有些奇怪.哪里知道是因为她昨天一句话把白氏雷的睡不着啊.

    陈远恒和白氏认真的看着女儿写的企划书,很是惊叹.陈远恒说:"蕙儿.你这个弄的很好.我看就照着这个办吧.夫人,家里还有钱没有,这马上就要秋种了,赶紧让紫玉和李环带着人去先种麦子去吧.别耽误了农时啊."

    白氏说:"我们之前结余的有五十多万两银子,在河阳州买地用去了十三万多两银子.在苏州买铺子用了二十多万两银子,还剩下十几万两都放在湖州买了古董字画了,土地店铺倒是一个都没有买.饶是这样还不够呢,我就又从酒坊里面临时提出来五万两买粮食的钱,这才够了.现在这秋收了,酒坊里的五万两要还,我还没有想好怎么办呢?不过,再过三个多月就是年底了,那个时候各处的钱都该下来了,我们也就有钱了,可是现在没有啊."

    陈远恒沉吟一下说:"酒坊的钱要紧一定要先弄出来,还有去河阳种地也不能耽误,这样吧,我看蕙儿的这个上面写的大概去河阳种地首期花的钱多些,盖房子,修房子置办新农具,雇人之类的要差不多万把两银子呢,还有一个多月之后,德庆的交易会也要开了,我们每年都要买一些东西的,今年也一样要买,大概也要一万两银子,算一下总共要七万两银子,干脆就向银行借一个短期的,过年的时候,我们各处的钱到了就还掉就行了."

    白氏想想也是,就点头说好.

    陈远恒又说:"夫人,那我们平时也要开销的,家里是不是也没有钱了,要不要多借一点?"

    白氏笑起来说:"哪里用啊,我们家里开销的这一点,就靠着青阳城的酒楼每个月的收入都够了.其实我们这几个月都是靠着青阳城,德庆城,安城等几个附近的城,是每个月一节算的,这几个酒楼,翠锦楼的收入都够我们开销的,其实依我看,交易会要用的一万两也不用借了,到时候这几个地方的钱都能攒够一万两了.对了还有我们田庄这是到了秋收了,租子过两天也该下来了,还有我们的山林里的果树今年天旱反而结的果子多了,这也是一笔收入,我看连去河阳的一万两银子都可以省下的,干脆就先借五万两给酒坊就行了."

    陈远恒想想也是,就依了白氏,一家人商议好,第二天就派人去叫紫玉夫妻过来.哪里知道,紫玉夫妻还没有过来,前院突然说来圣旨了,白氏脸色立刻就变了.

    ps:

    昨天码字一直到十二点多,第一次熬夜码字.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蕙质春兰》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蕙质春兰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