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蕙质春兰 正文 第一百六十一章 立碑

正文 第一百六十一章 立碑

目录:蕙质春兰| 作者:蕙心| 类别:武侠仙侠

    刘演他们在忙乎着,陈文蕙也没有闲着,她和胡氏明珠一到河阳城就投入了赈灾的工作中.

    先是要在河阳城边上设置粥棚,然后要设置免费的医疗点.忙完河阳城的,她们又去了灾情比较严重的几个州去设置粥棚和免费医疗点.在一片忙乱中,陈文蕙的一个好友蓝彩玉来了.

    蓝彩玉是作为王家的媳妇和丈夫王志城一起来的.王家的银行是这次赈灾的主力,由刘演和刺史白嘉原一起做保,贷款,在几个重灾的州进行修路,修水渠,招募受灾的百姓以工代赈.

    这是很大的工作量,王家自然派来了大儿子王志城来处理.蓝彩玉就缠着丈夫一起过来了.来到河阳之后,蓝彩玉发现文蕙明珠都没有在河阳城呆着,而是去了重灾的那几个州,就和丈夫一起赶了过去.王志城忙着和官员们签契约,蓝彩玉则直接和文蕙明珠汇合投入到赈灾中去了.

    文蕙和明珠很高兴,没想到她们最喜欢的大姐彩玉嫁人后反而和她们更近了.

    三个好友都很能干,设粥棚,给灾民义诊,处理的井井有条.至于需要的粮食则是由赵崇义源源不断的运过来,反正赵崇义抄家得的粮食很多.

    忙碌了几天之后,几个重要地方的赈灾粥棚和义诊点都设立好了,胡氏就留在了灾区,给病患们义诊.文蕙,明珠和彩玉则回到了河阳城.这个时候,赵崇义也抄家完了,带着剩余的一部分钱粮来到了河阳城.王志城也把银子都交付了,契约都签订好了,也回到了河阳城.

    几个少男少女们聚在一起,大家都各自发言说了一下分开的这段时间,各自做的工作.

    刘演一直都在听着.这当中有个插曲,第一次见到刘演的蓝彩玉虽然之前文蕙和明珠再三的和她说,四皇子很俊美,让她见到一定要镇定.不能出丑,但是蓝彩玉还是被刘演的艳光给摄住了,当然和她一样没出息的还有她的夫君王志城.

    王志城毕竟走南闯北的帮助父亲打理生意,见识广一些,所以很快就反应过来,赶紧拉着还在目瞪口呆的妻子给刘演赔罪.彩玉被丈夫拉着跪下了,才反应过来,一时间又是害羞,又是害怕.害羞的是自己是个有了夫君的妇人了,而且之前好友又再三提醒过了.居然还这么失礼.真是害臊啊.害怕是因为她娘家只是一个丝绸商人.婆家也只是个富商,这样是不折不扣的平民,四皇子可是天潢贵胄,这么失礼对待人家.要是四皇子翻脸,可就惨了,不但自己要倒霉,还会带累娘婆两家.

    好在刘演很温和的请他们起身来,说:"这一点点小事,不要放在心上,你们赶紧说说贷款的事情吧."

    蓝彩玉和王志城的一颗心终于放回了肚子里.王志城感激之余,赶紧把贷款的事情说了一下.

    总共受灾严重的府有四个,都是偏西北的.偏东南的几个州还好.因为有几条大河,还有降了几场雨,所以灾情不严重,有的府根本就没有受到旱灾.但是灾民是普遍存在的,因为这一场灾难最主要是人为的.粮价一个劲儿飙升,导致灾民越来越多.

    所以,赈灾的事情变得容易了一些,先是圣旨中把那婿害贪官和粮商都斩首抄家了,所以,粮价平了下来,抄家得的钱粮都拿去赈灾,更是解决了一部分钱粮问题,不用再向百姓摊派.所以,只要捡重点的几个府,真正是因为旱灾颗粒无收的府进行安抚,赈灾就行了.

    这四个府里只有一个好官,所以这个府,虽然受灾严重但是死的人却很少,因为这个知府早早就请示了上级把官仓打开了赈灾,所以这个府只是钱粮上损失一些,却没有伤到根本.

    另外的三个府就不行了,本来受了灾就颗粒无收了,现在又遇到贪官,哄抬粮价,因此死了很多人,更多的人为了活命出门逃荒去了.当然也有人逃到了德庆,毕竟德庆紧邻着河阳州.

    现在王家的银行主要就是给这四个府贷款,这四个府开始笼络本府的灾民们以工代赈,开始了修路,四个府同时开始总共修了十一条路,贯通四个州到省城河阳城的路,还有本府中各个县到府里的路.这十一条路总共要用银子八十多万两,都是由王家的银行贷给官府.

    同时,蓝家的人,蓝彩玉的哥哥也去了那四个府,和府里的官员们达成了协议,由蓝家提供现在就能种植的蔬菜种子,还有秋季种的麦种,还有明年春季种的棉种,这些都是蓝家免费提供的,条件是这些百姓种出来的棉花都要卖给蓝家.

    这样,这些灾民们就可以一边修路赚钱,买吃的,喝的,用的,一边拿着蓝家的种子种在自己家的地里,这样一定能平安熬过这几个月,等到蔬菜长大了,就能解决一部分食物的问题,再等到明年麦收之后,就算是熬过灾年了,到那个时候估计路也修好了.

    这些灾民中生病的不少,有些灾民因为饥饿胡乱吃东西,甚至有吃观音土的,这些人都是由义诊点的大夫们免费诊治,在修路准备过程中,灾民们还没有活干,就每天去陈文蕙他们建立的免费粥棚去吃点粥,这样可以保条小命.

    当然,义诊点每天都消耗大量的药丸,这些都是由一提.[,!]供的,还有粥棚的粮食用量也很大.这些粮食一大部分用的是抄家得来的,还有一部分就是要买了,这个的钱和药丸的钱都是由政府买单.

    这些就是由刺史统一调剂了.先是把抄家得来的钱用上,这泄真是不少,一下子填了大半的缺口.还有一小半就要由那些富商们的捐款了.

    听到这里,刘演就说:"我们这次捐款也收的不少,其实都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总共得银贰万两多.但是距离缺口还有一段距离啊."

    陈文蕙听了这个话,灵机一动说:"我有个主意,可以让这些富商再主动拿出些银子."

    大家都惊讶的看着陈文蕙,陈文蕙笑着说:"我们可以设立一个功德碑,纪念这些大方出手捐钱的富商们,这个碑就立在河阳城最中心的地方.如果捐款的人捐的多,碑上不但会刻上他的名字,还可以刻上他的店铺的名字.甚至捐的更多,甚至可以把他和他店铺的名字刻的大一些.捐的少的也不打紧,就普普通通刻上就行了.这也是表达朝廷对这些乐善好施的富商的感谢.还有,第一名,可以等石碑树立之后,和四皇子,刺史一起参加揭幕式,一起把碑揭开."

    所有的人都被这个主意吸引了.其实这个时代像这种碑很多,但是无一例外都是宗教上用的,比如道教,佛教经常接受募捐,就给募捐者树一个这样的石碑.但是还没有人把这个用到赈灾上去.

    想想也是,这个也是功德啊,刻一个石碑纪念也是正常的.这个时代的人很多都刻石碑,文人们聚会一下,写了一首好诗都要刻碑留念的.这么大的功德,救助灾民,多么充满正能量啊,更应该刻碑留念了.

    在场的人还在从政治上的角度考虑的时候,身为商人的王志城已经从中看到了巨大的机会.

    王志城第一个说:"要是这样,我们银行也想捐款,我们就拿出一万两银子.我们现在已经在准备在那四个府设置分号了,河阳城本来就有我们的分号,就是规模小一点,今后我们还打算扩大分号,这次刺史大人也表示要支持我们银行,所以,我们的银行准备把分号扩大到河阳州每个府都有分号.我们就捐一万两银子,希望把我们的银行名字刻上."

    这一下所有的人都明白了这个对于那些商人的意义.

    这个就是巨大的广告牌啊,而且是永久性的,材料是石头的,所有不怕风催雨打.因为这个是救助灾民捐款的,更能得到百姓的认同,还有什么广告比得上这个啊.

    大家仿佛看到了无数的商人争先恐后的要捐款的场面.

    果然后来的事情,和大家想象的一样.刺史很赞同这个办法,就和刘演再次给商人们开了个会,说了这个事情,结果这些商人的热情太高涨了,每个人都争先恐后的捐款,想要在石碑上留下店铺的字号.

    最后大家竞争的很激烈,王家的一万两捐款本来是最高的了,但是很快就有人追了上来.王志城很有魄力,当场加了一万两,这样,才保住了第一的名头.在场的商人们都赶紧加捐,有的一千两,有的五千两的,最后白嘉原一看这样太乱了,就做主,表示只要是五千两以上的都刻店铺名.这样大家都捐了五千两以上.

    能来参加宴会的都是大商家,小门小户的都没有资格,因此,人数也不多,也就不到三十家,可是捐的钱可一点都不少,最后有三十六万多两银子.刘演也难得的露出了笑容.

    ps:

    感谢0953996203送的粉红票.

    票,求粉红票求收藏.

    双粉红活动结束了,我居然得了十二票,这是我上架来最好的成绩了.虽然这点票对于大神们来说都不够塞牙缝的,但是对于我来说就是无上的鼓励.

    为了感谢大家,为了应黶小怡童鞋的加更要求,今天四更,上午两更,下午两更.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蕙质春兰》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蕙质春兰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