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回到清朝当大官 正文 第二百一十八章 复出(下)

正文 第二百一十八章 复出(下)

目录:回到清朝当大官| 作者:南宫草堂| 类别:历史军事

    北沙提督将军尘远和总兵陈虎的兵力,以及秦章周勇的五万兵力和在一处后,他们面临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在大将军的大军到来之前,拖住拓拓木,泉州已经失守了,接下来就是都州府了,这次,可不能再失守了。

    其他的驻军和自护队的人马他们不敢调动,所以只好拿着十万兵力来迎敌了。

    其实,调度北沙的驻军和自护队确实有些问题,私自调动驻军是大将军的权力,而自护队并不是正规的军队。是李序然当时考虑到北沙这个地方和别的国家相邻随时可能有战争,所以,才采取了这种亦兵亦农的方式创造的这个自护队。

    而最初创立自护队是在太仓做县令的时候,那个时候,由于太仓县的山匪众多,而且相当的猖獗,可是当地没有驻军,而县衙也就那么点差官,所以,李序然就组织了自护队,在当时是起了很大的作用的。

    由于自护队都是出自本县的百姓,他们忙时干农活,闲下来了才练兵,所以,不用给他们发粮饷也可以存活下去。而他们都是 本地人,自然对各自的家乡有着特别的感情,一旦有外人来侵犯,他们就会拼命的抵抗,因为这里受伤害的人中就就有可能是他们的父母和兄弟朋友等。

    同时,李序然当初在成立自护队的时候,非常注重这些人的品质,同时他赋予自护队很多荣誉,如他们有专门的衣服,同时有自己的战马,当军队或者地方官府需要补兵或者补差役的时候,他们可以优先考虑。另外,对于家中只有一个劳力或者劳力较少的队员,可以给予一些粮食和银两上的补助。这在当时是经过皇上批准,而且得到表扬的。

    由于两江和北沙省其他的衙门和官员都是看着自护队一步步发展起来的。所以,他们对自护队的管理和认可也都形成了一种默契。同时,两江和北沙的很多官员都是李序然一手带过来的,他们自然知道李序然的苦心,于是,对自护队的事情都很配合。所以,经过他们多年的努力,现在自护队的部署和运行已经是非常的完善了。

    说到底,这支力量最认可的人还是李序然,而至于现在的大将军能不能调动他们?他们能不能像将士们那样去打仗?这都是未知数。

    不过。只有亲身经历的才知道什么叫真正的自护队,大将军肯定是不知道的了,他也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但李序然早就知道了,也早就意识到了,因为,没有人比他更关心这只力量了。

    这天,李序然启动了他用的飞鸽传书,一直以来他都训练着从京城到两江北沙的信鸽,平时为了让信鸽熟悉路线。他们都是送一些无关紧要的问候之类的信,但这次却不同了。

    他这次专门是说自护队的事,大意如下:

    自护队亦农亦兵,这就是锄头不能锈和枪头不能钝的关系。但除了在上次征战时北沙本地的队员。还有从两江抽调过去的两万人马外,其他的自护队员并未参与到战事中,所以,不能将他们完全作为“兵”来对待。否则会造成无辜百姓无谓的牺牲。

    现在北沙每个县自护队员有自三千起步不等。南江和北江每个县有两千人起步不等,三个省加起来有五十万之多的人马,这只力量千万不能用错。

    考虑到特殊情况。这次征战不准动用自护队的一兵一卒,也不能向其他人展示这支力量,如有人问起来,就说自护队是防止匪患和鸡鸣狗盗之类的,不足以迎敌。

    信写好后,李序然交给徐明去安排,这封信是写给南江巡抚董连平,北江巡抚司徒晋,还有北沙的巡抚一驰,提督将军尘远。

    李序然的意思很清楚:除了他,谁也不要想调动这几十万的自护队的人马。

    那么,这些人该怎么调?怎么安排?如何将他们放到恰到好处?这也都是李序然的自己才可以决定的,他苦心早就的这只力量千万不能交给这个皇五子和富察鲁他们去糟蹋恶去浪费。

    因为,他要对两江省和北沙省的百姓一个交代。

    既然当地的驻军他们无权调动,而自护队又不敢调,所以,尘远和秦章他们只好将这十万精兵全部派了上去。

    尘远手上的火炮已经用的差不多了,好在秦章他们带过来了二十门,并配备了不少火药,他们现在依据有力地形和火炮可以远程攻击的优势来遏制敌人,真正的大战必须要等大将军的大队人马到了之后才可以展开。

    随着秦章的一声令下,火炮齐发,同时,他们将十万大军尽可能的排开,旌旗招展,人山人海,阵势立刻壮大了许多。

    “元帅,看样子是敌军的援军到了,将士们已经打了一天一夜了,敌军的火炮正猛,要不我们就在附近安营扎寨,休整一下再从长计议?”,摩萨国的军师佐木说道。

    拓拓木想了一下,同意了军师的建议。这几年里,这个拓拓木到处拜师学艺,除了武功上大有增长外,谋略方面也很有进步,他知道人身难以抵抗火炮的道理,既然朝廷大军的援军到了,他也就要从长计议了。

    其实,拓拓木现在的心情还是很不错的,开战没多少时间,就攻下来北沙的一个府,将士们的心情也非常激动。

    而其实真正令拓拓木高兴的是:这次朝廷派出的大将军不是李序然而是哪个什么五王爷。

    李序然的厉害他是领教过的, 是他亲身体会过的,现在想起来和李序然在几年前的对决,他还有心有余悸,所以,这次才纠集了五十万大军,而且还是偷偷的打过来。

    现在好了,李序然不是大将军,等于解决了他一半的障碍,北沙势在必得,这个贪婪的元帅甚至盘算着:北沙打下来之后。就是北江,南江,那可是肥的流油的地方啊……

    摩萨国的敌军被压下去后,朝廷大军有了短暂的安静,秦章和尘远他们命令将士们尽快休整。

    这时,外边来报:“中丞大人到”。

    一驰来了。

    秦章和周勇立刻迎了上去,他们都是老熟人、老朋友了,当年都在李序然手下干,他们知道一驰尘远和李序然关系,而他们自己也有些交情。老友们相聚,难免有些感触。

    这时,一驰说道:“秦兄,周兄,各位兄弟,见到你们真是太好了,但现在不是叙旧的时候,到了晚上,我和尘远陈虎等为兄弟们接风洗尘。但现在我有更重要的事”。

    其他人立刻安静了下来,秦章说道:“有什么话尽管说吧,弟兄们都听的你的”。

    李序然不在,大将军也没到。而一驰是他们这里公认的最有谋略的了,况且他是北沙最大的官,听他差遣自然是理所当然了。

    “我们现在要做两件事,一就是要尽快的抢救伤员。能救一个是一个。此外,我们必须要让当地也就是都州府靠近战场周围的百姓尽快的撤离。同时,让他们将粮食和牲畜带走。房屋毁掉,如果带不走,就都烧掉,千万不能用我们的粮草来养虎为患。还有,我们必须要尽快增派人手,利用敌军在安营扎寨的时候我们也要筑墙加栏,做好工事,敌军不能再越过这道线了,否则我们就会北沙的罪人了”,一驰斩钉绝铁的说道。

    他说完后,秦章和尘远他们立刻安排人去做。

    晚上的时候,一驰和尘远还有陈虎他们作为东道主,专门为秦章和周勇等兄弟们接风,酒过几巡后,大家都有感而发了。

    “大哥不来,这到好,这仗怎么打?白白浪费了这么多的将士的性命,也不知道朝廷是怎么考虑的?”,尘远终于先开口了。

    “我最受不了就是那个富察鲁老儿,他人还没到,就来了命令,又是要这又是要那,就连派什么人来接待他们也要来一次命令,很难想象他来之后,我们该怎么办?”,一向不多说话的陈虎也开口了。

    大家这样七嘴八舌的抒发着自己内心的不满,但又不得不对眼下的战况表示出担忧和无助,群龙无首,边关紧急,这些将军们确实是如坐针毡。

    这时,一驰站起来对他们说:“好了,今天是大家兄弟们重新相聚的日子,大家不说这些事了,今朝有酒今朝醉,来,干杯!”。

    第三天的时候,大将军和富察鲁他们才到了。

    根据富察鲁之前的命令,北沙五品以上的官员要全部来迎接大将军,而且要有人专门敲锣打鼓的。

    结果呢,五品以上的官员倒是来了,敲锣打鼓的确实也有,但是提督将军尘远、总兵陈虎、秦章将军和周勇将军却都没有来,他们都忙于战事,来不了。其实,他们是不想见这些根本不知道什么叫打仗的大将军和调度官。

    还是一驰识大体,他作为北沙的巡抚大人,率众官员来迎接了他们。

    来到都州府后,大将军犒赏了三军,并在大军面前夸下海口:一个之内消灭拓拓木。之后,他去了大将军行营,据说是一路劳顿,要好好的休息一下子。

    果然,大将军来到这里后没有提自护队的事,其他人自然也不会说起,尘远和秦章他们说大将军威武,以他们三十五兵力完全可以打过拓拓木现在的四十多万兵马。

    尘远他们的目的很明确,各地的驻军和自护队的人只要不被这个大将军乱调度,到时一旦敌军攻过来,他们守不住了,各地还能联合起来抗敌,这可是他们最后的家底了,千万不能先拿出来。

    第二天的时候,大将军带着众将去了战场查看,他让人开了几炮,感觉威力还是蛮大的。

    当他看到敌军被人别火炮炸的落荒而逃,而拓拓木现在又安营扎寨,大将军便以为是拓拓木害怕他了。

    于是,他命令抽出二十万大军攻打拓拓木,一驰和尘远他们借口他们的将士已经守了几天了,需要休养一下,而这特进攻的任务就交给大将军带来的兵马身上。

    大将军早就想展示一下自己的威风了,同时,有了火炮给他做后盾。他觉得完全可以不用害怕。于是他命令自己的带过来的那二十万将士上前迎敌,利用敌军在安营扎寨的机会,向前进攻,同时火炮在后面大力支援。

    就这样,二十万大军越过了尘远一驰还有陈虎他们挖好的工事,向拓拓木进攻去了。

    哪知道,拓拓木的大军看到大将军的人马杀过来后,他们竟然后撤了二十里。

    这可高兴坏了大将军,他以为是拓拓木害怕他了,于是。他便命令大军加快速度前进,遇到敌军的主力再打。

    “遭了,我们的大军要中了拓拓木的奸计了,大军继续前行的话,拓拓就可将他的兵马铺开,到时就可以来个包抄了。我们最大的优势就是火炮,但我军和敌军一旦距离太近靠在一起,就没法开炮了,我们的兵力没有敌军的多。这样硬拼根本就不以卵击石”,一旁的周勇看出了端倪,急忙说了出来。

    这时,尘远和秦章周勇等都看着。意思是让他拿个主意。

    一驰沉默了一会说道:“就让他们去吧,五王爷是钦定的大将军,这已经是既定的事实了,要改变他只有让他吃败仗。败仗是最有说服力的,不管他是皇子王爷还是什么的”。

    秦章接着说道:“对,一驰兄弟说的有道理。从大局来看,我们必须要找个十足的理由要求朝廷换帅,不然的话时间长了,这个大将军造成的损失的会更大,迟早要把大家这点家底全部给败光”。

    于是,他们几个达成了一致:既然这个大将军目空一切而又贪功冒进,富察鲁高高在上而又盛气凌人,那这个苦果就让他们去尝吧。

    ……

    几天后,朝廷收到了北沙来的战报:大将军率二十万大军和敌军正面交战,结果敌军的元帅拓拓木将他们的近五十万大军一分为二,在阵营二十里之后的正面留了二十万大军和朝廷大局对抗,而在大将军的二十万人马和北沙其他的将士之间横跨过来近三十万敌军,切断了朝廷大军相互支援的通道。

    由于敌我混合在一起,所以,火炮根本无法展开。

    后来,北沙的提督将军和总兵等率领十五万精兵用铁甲兵和弓箭手冲开了敌军中间的那道防线,最后艰难的救出了大将军富中堂。

    此一战,朝廷大军损兵折将近六万人,加上之前的死伤的五万兵马,朝廷大军此次交战中仅目前为止,已损失了十多万的人马。而敌军那边总共伤亡仅三万左右。

    与此同时,各路将军也纷纷上折子,要求朝廷重新选一个调度官,这些将军们指出了富察鲁的种种罪行和不当。

    其实,大家的心里都很清楚,他们这是另有所指:表面上是说调度官对粮草和军需调度不力,乱发指令,乱指挥之类的,其实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他们真正的目的是要朝廷重新选帅,要换一个大将军。

    战报和这些将军的奏折到了朝廷后,那些个大臣再次陷入了恐慌之中,皇上也从开始的不安和紧张中变为现在的担忧了。

    说实话,无论是皇上还是群臣,这些担忧和紧张确实是发自内心的。

    俗话说光脚的不怕穿鞋的,越是有权有势的人,特别是这些当官的和皇家贵族,他们最担心的就是他们赖以生存的这个基础被毁坏,他们的统治受到威胁。

    “皇上,老臣早就说过,打仗关乎江山社稷之稳固,黎明百姓是福祉,所以,万万不能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现在才刚刚交战,我军就损失了十几万的兵力,要这么下去,朝廷的这点老本就要都被打光了。所以,臣建议请李序然重新挂帅,请皇上圣裁”。说话的正是礼部尚书图睿。

    他的话刚说完,兵部尚崔贤也趁机说道:“皇上,图尚书说的有理,微臣掌管兵部,对有些情况还是比较了解的。此次征战中,无论在调度方面,还是一些部署上的安排,都明显的违背了兵法之常理,造成了很多无谓的损失和牺牲,而李序然在做征北元帅的时候,好多军需用度都是从当地自己解决的,而他的运兵之道,确实有其独到一面的优势。微臣觉得,这样打下去,损兵折将不说,朝廷也没这么多的银子的供养他们啊,请皇上圣裁”。

    两位尚书说完后,其他众臣急忙吩咐附议赞同,这次,他们各自有了各自的想法,但对举荐李序然这一块基本是没啥问题的。

    因为,现在皇五子吃了败仗,富察鲁被这么多将军们弹劾,他们两个的下场是好不到哪里了,所以,原先紧跟在他们后面的人也开始重新找出路了。

    而从实际具体利益来看,大将军和富察鲁这样折腾,户部确实也支撑不了多久,三十几万的大军,那要是因为调度不当浪费起来银子,那就不是个小数字了,所以,户部的人也希望能换帅。

    至于兵部就更不用说了,剩下的礼部尚书已经表态支持李序然了,刑部尚书又是李序然的铁杆心腹,加上之前本来就支持李序然的大臣,现在可以说李序然复出是众望所归了。

    于是,皇上在最后不得不下旨:召李序然回朝,出任军机首辅大臣,加殿阁大学士衔,官居一品。(未完待续。。)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回到清朝当大官》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回到清朝当大官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