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带着警花闯三国 第416章 书院的典范

第416章 书院的典范

目录:带着警花闯三国| 作者:乱石兰竹| 类别:历史军事

    所谓无主的军马。并不是说这些马匹原來就沒有主人。而是它们的主人已经战死了。赵云下令搜寻的只是属于他们的无主军马。这些马匹很好识别。因为马鞍是黑色的。缰绳是黑色的。笼头也是黑色的。至于徐州军的那些伤亡或者死去的战马。这些大汉军人是不会去管它们的。

    刘欣在大汉军中制定了一项条例。每次战役之后都要彻底打扫战场。之所以要这样做就是为了保密。不能让敌人获取大汉军队各种装备的信息。尤其是马镫和马掌。因此。即使战马已经死去。也要割下四蹄。因为沒有时间慢慢取下马掌。割去四蹄会來得更方便一些。

    糜竺不放心这里的战况。匆匆赶了过來。他并不清楚这里面的厉害关系。听说只是走失了四匹军马。不禁觉得赵云有点小題大做。忍不住说道:“诸位将军。四匹军马算不得什么。等到了襄阳。糜某愿意奉献军马百匹。”

    赵云摇了摇头。说道:“我家主公已经取了西凉。哪里还会缺什么马匹。算了。事已至此。悔之莫及。赶紧走吧。”

    这一场大战就发生在徐州与谯郡的交界处。又怎能瞒得过袁术的耳目。

    刘欣与徐州之间的联系。必然经过汝南和谯郡。不过。刘欣与袁术之间早就达成协议。军队从这里通过只需要事先知会一声就可以了。可是。袁术这几天十分纳闷。刘欣先是派人來通知他。有支一万五千人的队伍需要前往徐州。沒过几天又派了人來。说是有两万多人将从徐州返回襄阳。今天更是接到消息。刘欣有整整五万人的骑兵需要过境。去接应从徐州返回的队伍。

    袁术就想不通了。两万多人的队伍还需要专门派兵接应吗。只要进入了谯郡境内。他袁术是绝对不敢打这支队伍主意的。而刘欣与陶谦一向交好。还会有什么危险不成。难道刘欣要使一招假途灭虢的计策。

    虽说双方早有协议。可是袁术也不敢过于托大。赶紧下令全境加强戒备。又派出多路侦骑前往汝南边境打探消息。终于得知刘欣的军队与徐州军在边界处发生了一场大战。三万多徐州军几乎全军覆沒。袁术这才知道刘欣的军队果然只是过境。而不是來对付自己的。放下心來的同时。不觉哈哈大笑:“这个陶谦真是不自量力。连袁某现在都要让刘欣三分。他居然想在太岁头上动土。真是不自量力。”

    长史杨大将拱手说道:“启禀主公。陶谦与刘欣交恶。主公正可趁此机会袭取徐州。”

    袁术摆了摆手。说道:“徐州是块大肥肉。单凭咱们的力量现在还啃不下來。还是先吃掉九江再说。”

    九江是刘繇的地盘。因为袁术占了庐江。而刘繇是刘协任命的扬州牧。庐江本该归他管辖。所以刘繇三番五次派人前來讨要。早就惹得袁术心烦了。袁术一共只控制着三个郡。如果再将庐江还给刘繇。那他还混个什么劲儿。事关切身利益。双方自然沒得谈。早就剑拔弩张。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一、二、三、四。”一个孩童指了指不远处的田野里。说道。“爹。您看。那里怎么有四匹马。”

    这里是彭城以西十五里的一处庄园。是彭城名士张昭的别居。正值金秋。张昭带着两个儿子來乡下小住。感受这田园风光。说话的便是张昭的幼子张休。

    张昭顺着儿子手指的方向看去。果见有几匹马儿正在那里低头吃草。徐州一带马匹并不多。像张昭这样的殷富之家。也只蓄养得三四匹马儿。

    却听张昭身旁的少年说道:“爹。那是荆州军的战马。”

    虽然刘欣一直宣扬他手下的军队是正统的大汉军队。但在徐州。无论是官吏还是百姓。都习惯称他们为荆州军。

    张昭不禁奇怪道:“承儿。你如何知道这几匹马是荆州军的。”

    张承说道:“爹。您忘了。去年承儿生病。恰巧荆州军在这左近帮着村民们修路。便用马载了承儿去请那位小神医诊治。承儿记得清楚。送承儿去徐州的那位骑士的马鞍便是这个颜色的。”

    张昭点点头。说道:“虽然不能肯定这些马便是荆州军的。不过左近很少有人家养马。这几匹马儿來的蹊跷。且去看看再说。”

    那几匹马儿显然是驯熟了的。见到生人靠近并不惊慌。自顾自的在那里吃草。张昭仔细一瞧。这几匹马的马鞍、缰绳、笼头果然一般无二。而且马身上还有许多血迹。不由诧异道:“听说荆州军两日前就启程返回襄阳了。怎么会有几匹军马散落在这里。莫非他们在路上遇到了什么变故。承儿。你快回庄上叫些人來。将这几匹马先赶回庄去。暂且养起來。”

    襄阳城外。蔡邕正在送别荀彧、荀谌。这几天。老友重逢。蔡邕心情格外高兴。特意请了两天假。陪着荀彧兄弟二人逛了襄阳城。参观了四门城防。又带他们去了趟江夏的水寨。而刘欣以公务繁忙为由。将接待这二个使者的任务干脆全交给了蔡邕。就连今天他们离开。也沒有出來相送。

    荀彧隐隐觉得刘欣对自己似乎有了一些看法。应该是为了请华佗前往濮阳为曹操看病的事。其实在荀彧他们这些人看來。治病疗伤都是些雕虫小技。再厉害的神医也不需要这么重视吧。何况他根本不相信曹操会去加害一个行医之人。

    尽管荀彧心里这么想。但主动权握在刘欣手里。他也沒有办法。不过。这两天的行程安排得虽然紧凑了些。却让荀彧收获颇丰。

    襄阳城的规模虽然比不上洛阳。但是繁华程度绝对不亚于当年的京城。街市上南來北往的客商络绎不绝百姓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在这乱世之中。可以说是难得的一片乐土了。

    刘欣虽然沒有亲自陪同。但对他们兄弟二人却十分大方。答应的襄阳城防和水军大寨几乎让他们一览无遗。襄阳城墙高池深。坚固无比。难怪上次曹操的突袭不能奏效。荀彧已经在心底默默盘算过了。要想攻下襄阳城。至少得有三十万大军。还需要里应外合。至于那座水军大寨。更是让荀彧惊叹不已。那些高大的楼船。简直就是长江上面移动的城堡。对于不谙水战的北方士卒來说。几乎是不可战胜的。

    从襄阳一路向北。荀彧、荀谌都是默不作声。各自想着心思。这两天的所见所闻太令他们震撼了。他们都明白。无论是曹操还是袁绍。现在的实力都不可能是刘欣的对手。除非他们两个人联起手來。但是这可能吗。

    次日黄昏。兄弟二人來到了家乡颍川。韩戏早就得到了荀氏兄弟要來的消息。带了一众文武官吏和颍川书院的师生们守候在书院门外。颍川书院本是荀家的产业。韩戏又与荀彧是书院的同窗。荀氏兄弟返乡第一站自然是先到书院了。

    书院现在由韩戏暂时负责。他本來想将书院拆了重建。但是刘欣沒有同意。刘欣來自后世。又从“盗”多年。古董文物也是他下手的目标之一。多少有那么点研究。对于颍川书院这个“出产”过许多鼎鼎大名谋士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刘欣当然不希望在自己的手上遭到破坏。于是。在拿到韩戏关于重建颍川书院的“项目可行性报告”后。刘欣大笔一挥。便予以了全盘否定。

    最终。按照刘欣的指示。对颍川书院旧址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修缮。又在颍川书院旧址后面另外划拨了一百亩土地用于建设新的书院。

    与寸土寸金的襄阳城不同。颍川书院是在城郊。这里的土地相对要便宜一些。所以刘欣才可以十分大方地划拨出这么大一块地皮。有了土地。其他事情就好办多了。不仅砖石、木料。就连工程队都是现成的。很快。一座崭新的颍川书院就在这里竖立了起來。

    荀彧、荀谌兄弟刚刚参观过襄阳书院。现在又看到自己从小读书的颍川书院。心中百感交集。“修旧如旧”的那座旧书院不用说了。那张矮榻、那副几案。无不令人勾起童年的回忆。而新书院比起书院來。更是气势恢宏。宿舍、书斋、藏书阁一应俱全。

    看到这里。荀谌忍不住问道:“韩大人。荀某听刘大人说过。要将颍川书院还给荀家。可是。刘大人又建了这座新的颍川书院。那么他即使将那座旧的颍川书院还给荀家。又有什么用呢。”

    韩戏笑道:“荀大人想哪里去了。当然是新旧两座书院都还给荀家了。”

    荀彧吃惊道:“这怎么可能。”

    确实。这座新的颍川书院。无论从占地还是从建筑规模上看。都要远超襄阳书院。这可是要花费不少钱的。刘欣怎么肯白白交给荀家。

    韩戏哈哈大笑。说道:“文若。你还是不了解我家主公。我家主公言出必行。说好了将來要把书院还给荀家。就一定会还给荀家。我家主公还说了。将來要让襄阳书院成为官办书院的典范。让颍川书院成为民办书院的典范。”

    当天晚上。韩戏便在那座旧颍川书院设宴款待荀彧、荀谌兄弟二人。若是刘欣知道韩戏竟然在他十分看重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大排筵席。恐怕要将韩戏骂个狗血淋头。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带着警花闯三国》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带着警花闯三国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