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一个伙夫的朝鲜血战 第294章砾平里血战之漫天的大雪

第294章砾平里血战之漫天的大雪

目录:一个伙夫的朝鲜血战| 作者:周雨滨| 类别:历史军事

    第294章砾平里血战之漫天的大雪

    1951年2月15,凌晨5时。

    西线的第38军开始从阵地上撒退到汉江北岸。

    第50军原留在汉江南岸的少量部队也全部过江。

    长龙般的伤员担架队首先撒退。

    掩护主力撤退的部队,是第113师副师长刘海清率第338团的一个营,第114师副师长宋文洪率第341团的一个营。

    过江时,一处江面的冰破了,第112师师长杨大易坐着一辆缴获的吉普车,结果车掉进了江里,差点把一个师长淹死了。

    “梁大牙”和军侦察连没走,他要最后走。

    此时,在北岸的第38军各部队正在交替收缩阵地,撒出部队。

    112师335团范天恩,率三个营上了580高地。

    一个团,顶住美军两个军。

    顶多久?到东线的砾平里打完为止。

    这就是范天恩得到的命令,就这么简单!

    怕吗?

    不怕,到不了是个死!

    这就是范天恩朴素的想法!

    但是,范天恩因此成为了唯一被日本人记入战史的一个志愿军团长!

    “梁大牙”的行动十分隐秘,但唯一满不过的人,就是美国远东情报处长威洛比将军。

    “亲爱的李奇微将军,西线的第38军好象在撤退?”威洛比将军说道。

    “撒退?好象这不是梁大牙的风格吧?哼,这肯定是志愿军的阴谋?我决不会上当的!”李奇微决定,还是小心谨慎一点为好,毕竟已方还是占优势的。

    李奇微万万没有想到,梁大牙是真的撒退。

    如果此时,李奇微大胆一点,他真的有可能捉到“梁大牙!”。

    因为此时的第38军,弹尽粮绝,几乎打残了!

    正是李奇微的谨慎,才使“梁大牙”率疲惫不堪,几乎失去战斗力的第38军主力安全的撒过了汉江!

    或许这就是天意!

    “梁大牙”率第38军,从1月28日起,至2月15日,共坚守阵地18天。

    第38军、第50军,在人民军第1军的配合下,总共在汉江南岸整整阻击了敌人第1军、第9军两个军,和敌人无数飞机、大炮、坦克的疯狂进攻。

    其中,从2月8日起第38军是单独一个军阻击。

    这一仗几乎将第38军的精锐打光了一半,是其军史上最惨烈的一仗。

    以前,第38军只是能攻!

    这一仗,终余使38军获得了“能攻善守”的英名,并成为中、外公认的志愿军中最能打的,王牌中的王牌部队!

    第50军也一样,完全撒过汉江之后,仅剩4个整营又4个整连。

    后来第50军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于1985年才奉令撤销番号。

    朝鲜战争中,志愿军牺牲的最高军衔的将领,也是第50军的。

    即第50军副军长蔡正国,牺牲于1953年4月12日。

    此战,第38军总共阵亡3359名,负伤8279名,共伤亡11638名。

    第50军仅剩4个营又4个连,共伤亡10033人。

    第38军的梁兴初与第50军的曾泽生,以其“惊天动,泣鬼神”的光辉战绩,一齐位列朝鲜战争志愿军十大王牌军长之一……

    离砾平里战场不远的公路边的一座山上,我正率队沿一条小路往砾平里赶。

    我已经叫虎子帮我写好了遗书,并叫他帮我拿给邓华副司令员。

    正在走时,虎子忽然叫道:“连长,好多拉草的车?”

    “**,这里是战场,怎么会有老百姓拉草的车呢?”我笑道。

    我抬头一看,果然,远远的冲来了一队草车。

    “**,快准备战斗。这不是草车,是敌人的坦克!”我高叫道。

    怪了?24a公路,我军有第16师的377、378团,第116师的348团在防守,敌人难道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

    原来,骑兵5团的柯罗姆贝茨上校被李奇微和砾平里的费尔曼团长臭骂了一顿之后,不由怒火攻心。

    其实他一点也没有偷懒!

    他手下的5000多人与第2步兵师第38团,一直在攻打志愿军的阵地,基本上是打了一夜!

    正好第9军的军长穆尔(moore)少将驾驶一架直升飞机来催他进攻。

    他由是借军长的直升飞机,沿着11公里长的路线飞来飞去。

    这一看不要紧,他发现了志愿军126师377、378团和115师348团的破绽。

    原来,你道这三个团是怎么顶的?

    他们三个团是以曲水里村子为核心,以公路为中心,沿公路两边层层叠叠的展开阻击阵地。

    柯罗姆贝茨上校发现,志愿军的阵地纵深达11公里。

    他的部队要过,除非把当面的四个团的志愿军全消灭了。

    但就算能消灭,也不是一天、二天的事。

    但是,司令,军长,费尔曼团长的要求是一个小时冲进去。

    于是,柯罗姆贝茨上校决定,以坦克集群进攻方式,沿公路硬冲过去。

    为了保护坦克,柯罗姆贝茨上校令一个工兵班12人,l连连长率150名士兵骑在坦克上,持火箭筒、无后座力炮、m1步枪、m3冲锋枪,保护坦克的安全。

    工兵班是为了排雷。

    而志愿军第126师师长黄经耀,第115师348团的高克团长,都没有料到美军竟然会以坦克集群冲进来。

    他们俩即没有在公路上安排重兵,也没有埋地雷,或安排火箭筒手在公路上防守。

    正是他们俩在公路两边平均使用兵力,才犯下了大错,让美军的坦克从公路快速穿过。

    直接导致了志愿军二打砾平里失败。

    由此可见,战场之上的情况千变万化,一线的指挥员必须将一切可能都考虑进去。

    柯罗姆贝茨上校开始组织坦克。

    打头的是第6坦克营d连,每个连连部为2辆坦克;三个坦克排,每个排4辆坦克。合计有14辆m46“巴顿”中型坦克。

    后卫是第70坦克营a连2个排的8辆m4“谢尔曼”中型坦克。

    他又将骑兵5团搜索连的8辆m24霞飞轻型坦克也调了过来。

    每辆坦克一律靠左边行驶,目的是一旦坦克被志愿军炸毁,后面的坦克可以从右侧通过。

    每辆坦克上骑5个人,前十二辆多骑1个会排雷的工兵,合计是162人。

    柯罗姆贝茨上校坐在第一辆坦克内,命令30辆坦克加大油门,往砾平里杀去。

    冲到曲水里村时,志愿军拼命射击,并派士兵持炸药包冲上来炸坦克。

    坦克连忙拼命开火。

    这时,坦克上的“骑兵”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他们拼命开火,打死了不少志愿军的反坦克小组成员。

    由于坦克的速度极快,火力又猛,志愿军猝不及防,只炸坏了敌人8辆坦克,将坦克上的敌人打死了一大半。

    然后,他们只能眼睁睁的看着23辆坦克冲过了志愿军的防区……

    山上,我飞快的从怀里拿出一个压满8发子弹的弹夹,插进迦兰德m1c/c狙击步枪内。“incoming!

    “打!”我高叫道。

    我和马三炮、覃十八等拼命开火。

    坦克上的步兵如下饺子一般往下掉。

    但敌人的坦克丝毫不理,以高速冲了过去。

    不到一分钟,这23辆坦克和坦克上仅剩下的23名士兵就冲到了砾平里的马山。

    柯罗姆贝茨上校付出的代价是,8辆坦克,伤亡了139名士兵,牺牲了坦克d连连长。就这23名士兵,还有10个受了枪伤。

    后来,柯罗姆贝茨上校因让士兵骑在坦克上,承受志愿军的万枪齐射而伤亡惨重,受到了不少指责。

    但李奇微却肯定他的做法,并给柯罗姆贝茨上校颁发了一枚“十字勋章”,并把他提升为准将(相当于副师长)。

    我见敌人的坦克冲进了砾平里,不由暗叫不好。

    事实上,柯罗姆贝茨上校的23辆坦克和23个步兵,人虽少,作用不大。但柯罗姆贝茨上校冲进砾平里后,其结果却是灾难性的。

    这直接导致了志愿军二打砾平里的失败。

    砾平里的美军看到援军来了,犹如得到了百万援军一样一齐欢呼起来。

    当时,龙骑兵连和f连,正在对马山反击。

    第343团、第344团虽然听到背后传来猛烈的枪声,但根本没想到是敌人的援军。

    千钧一发之际,预备队345团团长王扶之发现了敌人的坦克。

    他立即下令1营阻击。

    假如没有预备队,第343团、第344团后果不堪设想。

    此时,天已亮了,敌人的飞机已经来了……

    随着一声凄厉的收兵号声,志愿军全面退出了战场……

    此战,志愿军参战的8个团伤亡十分严重。

    攻打马山g连的主力军,343团2营营长王少伯,背着一枝卡宾枪,只带着34人,眼泪汪汪的走下了阵地。

    第344团第9连,仅剩下74人走下阵地……

    343团2营和344团9连,因打破敌人的阵地,歼敌甚众,后来获得集体二等功……

    而战场上,两天两夜的战斗,志愿军战士的遗体达到2000多具,伤员达到4000多人,合计伤亡达到6000人左右。

    砾平里的美军伤亡约800人左右。

    志愿军打砾平里失败了……

    战场上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此时,天空忽然下起了大雪……

    漫天的大雪之中,参战的志愿军流着泪离开了战场……

    战后,邓华向中央军委作了深刻的检讨……

    1989年5月12日,韩国在砾平里发现了19具志愿军烈士忠骨。

    中国和朝鲜、韩国派员,将烈士隆重安葬于开城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

    志愿军攻打砾平里,失败的原因有很多。

    有邓华错误指挥的原因。

    最重要的原因是,农业国的军队的武器,与工业国的武器和实力之差……

    这是一个血的教训!

    这说明,带兵之将领,带兵作战时,一定要反复考虑多方因素,千万不能出错……

    后来,这次失利,也加快了志愿军向现代化军队的转变!

    我看着战友的遗体,不由怒火万丈!

    忽然,天空传来“轰隆隆”的声音。

    我抬头一看,只见金永姬驾驶着我们在汉城李承晚公寓缴获的,那架崭新的直升飞机落了下来……

    (谨以此文纪念砾平里之战中牺牲的志愿军战士!砾平里之战中,志愿军牺牲的数字无法查考,文中的数字为作者估计,或有误!向志愿军致敬,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一个伙夫的朝鲜血战》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一个伙夫的朝鲜血战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