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二指先生 正文 二指先生代表——诸葛亮(二)

正文 二指先生代表——诸葛亮(二)

目录:二指先生| 作者:笼中虎| 类别:玄幻奇幻

    爷爷单独解释这句话说:“也叫做‘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三个臭皮匠’的源头应该是‘三个臭裨将’,也就是三个副将。”

    爷爷接着又说:“你看,诸葛亮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还有一些他的相关俗语。”

    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

    不出茅庐,知三分天下

    聪明莫过于诸葛亮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既生瑜,何生亮?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爷爷,我还知道一些相关成语呢?”我越来越感兴趣。

    “哦,是吗?你说来我听听,”爷爷喜笑颜开。

    我一一列举:

    足智多谋、三顾茅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七擒孟获、赤壁鏖战、草船借箭、羽扇纶巾、出师未捷身先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焚香弹琴、云淡风轻、谈笑风生。

    爷爷点头赞许,说:“相关诸葛亮的对联,更是比比皆是,我说上几联你听。”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杜甫

    犹闻辞后主,不复卧南阳——杜甫·题武诸庙

    谁识卧龙客,长吟愁鬓斑——李白·题南阳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游俊题三顾堂此联刻木悬挂于三顾堂内。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风雪历三番,欲致高贤甘折节;江山谋一统,愿撑危局藉酬知,——吴丈蜀题三顾堂

    凤凰台栖凤凰,凤凰行影何在?三顾堂纪三顾,三顾遗迹尚存。——佚名题三顾堂

    往时文采动人主;万古云霄一羽毛。——朱佑保题三顾堂

    问鼎三分三顾地;出师两表两朝心。——阎钧江题三顾堂

    扇摇战月三分鼎;石黯阴云八阵图。——佚名摘赵宏恩诗句题草庐亭

    西亩躬耕,岩端神犹在;嘉宾时来,余典歌未衰。——云轩题丹青苑

    个个孔明诸葛亮;家家居易百乐添。——爷爷给我解释说这句出自《百茶联》,上联嵌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下联对应嵌名“姓白,名居易,字乐天”,同为谐音嵌名技巧联。

    绍兴戊午秋八月望前,过南阳,谒武侯祠,遇雨,遂宿于祠内。更深秉烛,细观壁间昔贤所赞先生文祠、诗赋及祠前石刻二表,不觉泪下如雨。是夜,竟不成眠,坐以待旦。道士献茶毕,出纸索字,挥涕走笔,不计工拙,稍舒胸中抑郁耳。岳飞并识。”——岳飞题南阳卧龙岗诸葛草庐

    义胆忠肝,六经以来二表;托孤寄命,三代而后一人。——定军山武候祠对联

    我对爷爷的记忆力如此超强大为惊讶,我问道:“爷爷,看来诸葛亮的事迹可以说在人们的生活当中无处不在,您能给我讲讲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以外的故事吗?”

    “不让我将三国上的。”爷爷自言自语,想了一下,对我说,“那太多了,我看我喝醉了酒,也讲不完,这可怎么办?哈哈哈。”

    爷爷诚信逗我,我也笑道:“爷爷,我就数着,您将一个故事,我给您倒一碗酒,醉了,我扶您进屋睡觉。”

    哈哈哈哈,爷爷大笑道:“给我倒酒来,你给我听好了,第一个故事是‘吃瓜留子’。”

    诸葛亮不仅能种出好庄稼,而且还有一手种西瓜的好手艺。

    襄阳一带曾有这么一个规矩:进了西瓜园,瓜可吃饱,瓜子不能带走。

    传说这条“规矩”也是当年诸葛亮留下来的。

    诸葛亮种的西瓜,个大、沙甜、无尾酸。

    凡来隆中作客和路过的人都要到瓜园饱饱口福。周围的老农来向他学种瓜的经验,他毫不保留地告诉他们瓜要种在沙土地上,上麻饼或香油脚子。

    好多人都来问他要西瓜种子,因为以前没有注意留瓜子,许多人只好扫兴而归。

    第二年,西瓜又开园了,他在地头上插了个牌子,上面写道:“瓜管吃好,瓜子留下。”

    诸葛亮把瓜子冼净、晒干,再分给附近的瓜农。

    现在,汉水两岸沙地上的贾家湖、长丰洲、小樊洲的西瓜仍有名气,个大、皮薄、味沙甜。有些地方还遵守那条“吃瓜留子”的老规矩。

    我赶忙把爷爷的半碗酒添满,否则,酒葫芦里的酒肯定不够,爷爷也根本没注意到碗里还剩没剩酒,可是关于“诸葛亮神机妙算救后代”的故事已经开始了。

    相传,诸葛亮在临死前对后代说:“我死后,你们中的一个将来会遇到杀身大祸,到那时,你们把房拆了,在墙里面有一个纸包,有补救的办法。”

    诸葛亮死后,司马炎打下天下当了皇帝。

    他得知:朝廷中的一员将军是诸葛亮的后代,便想治治他。

    有一天,司马炎找了个借口,把这个将军定了死罪。

    在金殿上,司马炎问:“你祖父临死前说了些什么?”

    这个将军就一五一十地把诸葛亮的话说给他听。

    司马炎听后,使命令上兵们把房子拆了,取出纸包。

    只见纸包里面有封信,上面写着“遇皇而开”。

    土兵们把信递给司马炎,炎打开信,只见里面写道:“访问后返三步。”

    司马炎立即站起身退后三步。他刚站稳,只听“咔嚓嚓”一声响,司马炎的龙案上面正对的房顶上,一根玉石掉下来,把桌椅砸得粉碎。

    司马炎吓得出了一身冷汗。

    反过来再看信后面写道,“我救你一命,请你留我后代一命。”

    看完这封信,暗暗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后来.他把那个将军官复原职。

    爷爷问我:“春生,你知不知道在戏剧和图面中,诸葛亮都是身披八卦衣,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姿态,这八卦衣是怎么来的吗?”

    我摇头。

    爷爷说:“据民间传说诸葛亮的八卦衣是他勤奋好学,师母所赏赐。”

    诸葛亮少年时代,从学于水镜先生司马徽,诸葛亮学习刻苦,勤于用脑,不但司马德操赏识,连司马的妻子对他也很器重,都喜欢这个勤奋好学,善于用脑子的少年。

    那时,还没有钟表,记时用日晷,遇到阴雨天没有太阳,。时间就不好掌握了。

    为了记时,司马徽训练公鸡按时鸣叫,办法就是定时喂食。

    诸葛亮天资聪颖,司马先生讲的东西,他一听便会,不解求知饥渴,为了学到更多的东西,他想让先生把讲课的时间延长一些。

    但先生总是以鸡鸣叫为准,于是诸葛亮想:若把公鸡呜叫的时间延长,先生讲课的时间也就延长了。

    于是他上学时就带些粮食装在口袋里,估计鸡快叫的时候,就喂它一点粮食,鸡一吃饱就不叫了。

    过了一些时候,司马先生感到奇怪,为什么鸡不按时叫了呢?

    经过细心观察,发现诸葛亮在鸡快叫时给鸡喂食。

    司马先生在上课时,就问学生,鸡为什么不按时叫鸣?其他学生都摸不着头脑,诸葛亮心里明白,可他是个诚实的人,就如实地把鸡快叫的时候喂食来延长老师授课时间的事如实报告了司马先生。

    司马先生很生气,当场就把他的书烧了,不让他继续读书了。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二指先生》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二指先生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