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二指先生 正文 盛名之累

正文 盛名之累

目录:二指先生| 作者:笼中虎| 类别:玄幻奇幻

    我因为爷爷从事这一行业,姜子牙、孙膑、诸葛亮、刘伯温代代相传的传奇故事,更能吸引我的兴趣。优易小说

    姜子牙根骨不好,转世重修为孙膑,结果又被师弟搞断了腿,一辈子坐轮椅,形象不佳,再转世重修为诸葛亮,所以诸葛亮爱坐轮椅,传说是因他前世的习惯不好造成的,又为刘备所累火烧藤甲军,伤了阴德,不能成仙。无奈再转一世刘伯温,助朱元璋搞定蒙元。功成身退,了道成仙。

    据说,刘伯温帮朱元璋得了天下,封了大官,一天无意经过一座庙,庙里有座石碑,碑上写着“先姜尚,后孙膑,五百年前诸葛亮,五百年后刘伯温,始知自己是诸葛转世,遂辞官而去。

    他们可谓功成名就,为世人敬仰,但一个刘伯温看透世事,不得已悄然隐退,我们这些凡夫俗子该当如何?

    一个人要么为社会做出了一般人难以做出的贡献,要么表现出一般人无法达到的人格境界,于是才被公众所瞩目、景仰。优易小说或者说,“名”是名人所做卓越贡献的一种社会回馈,是名人的人格、精神之美的大众共鸣。

    做名人的感觉自然是美滋滋的,在镁光灯的照射下,前呼后拥,光彩照人,但做名人并非总是那么如意,盛名之下也有其累,由于人出名了所带来的一系列使人厌倦或烦不甚烦的事情,比如,被人夸赞感觉很美,遭人批评却不免郁闷。

    其实,名声如同天下任何事物一样,都有两面性,辩证地来看,你既然享有了常人难及的名声,就总得付出一些常人不需支付的代价,想要鱼、熊掌及其他好处统统兼得,哪来这等美事呢。优易小说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例子,在阴间又何尝不是如此。

    有一个大户人家的子弟夜里在阳青山行走迷了路,看见了一个岩洞,就想暂且进去休息一下。可刚进洞就看见已故去的一位同宗的前辈呆在里面,吓得不敢做声,但这位前辈招手相邀十分殷切。想他一生慈善,不会有什么坏心,这子弟就上前拜见。

    前辈的形态和语调与生前没什么差别,略问了些家务事,互相感慨一番后,这位子弟问前辈说:“您的墓地在另一个地方,可为什么要在这里呢?”前辈慨叹地说:“我在世时没有什么过失,读书时只是循序渐进,做官时本份供职,也没有什么建树。想不到在下葬几年以后,墓前忽然树起了一块巨碑,上面刻的字除了我的姓名官职外,大都言过其实,有的甚至是凭空捏造,乱吹一气。”

    前辈又说:““我一生朴实无为,自己已经很不安了,如今又引得游人读了碑文后时常发出讥笑的声音,周围的群鬼也不时聚在一起观看,更是嘲弄不已。我实在受不了如此多的闲言碎语,于是就躲避在这里,只有等每年祭扫之日,到原墓地去看看子孙罢了。”

    这位子弟婉言劝慰前辈:“有道德、守孝道的人没有此等碑文不足以使家族荣耀。即便是大学问家蔡邕也不免写些虚美之词,优易小说家韩愈也曾笑谈自己靠写溢美碑文赚过一些酒钱。古来已有许多这样的例子,您老又何必如此耿耿于怀呢?”前辈严肃地说:“是非曲直,都在人的心中,别人即使可以虚言,自问却很羞愧。何况虚言实在没有什么益处,光宗耀祖主要在于子孙发迹,我等又何必再用这些虚词来招人嘲笑呢?”

    说完,潸然泪下。

    这位子弟问前辈:“需要我做些什么呢?”

    前辈说:“那就烦请你有劳山下的姚爷,给我做场法事,剔除墓碑,让我清静。”

    “我会请姚爷爷为您了确这桩心愿的”这子弟对前辈说,之后,作揖长拜,退出山洞。

    这子弟回到镇上,如实禀告了同族族长,族人请了爷爷到这位前辈的墓地上做了场法事,将墓碑弃除。爷爷让他们族人择日再另立碑刻。算是将这件事尘埃落定。

    这则故事意在警示活人:只有实事求是地客观评价故人,才能使人心安理得,精神也才可长存。要知道,心中的丰碑一定比竖起的巨碑更重要、更长久。

    柳树问枣树:为什么人们总是用石子打你?

    枣树说:因为我背负了太多的果实。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二指先生》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二指先生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