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 章

目录:元亨利禛(红楼)| 作者:任意风烟| 类别:都市言情

    日子就这般平顺地在贾珠贾元春忙碌地学习生活过滑了过去。贾元春早起陪贾珠习武,一边看着的同时,还时不时跟闲下来的李师傅白话。知道这李师傅然泡得一手好茶,十分精通茶道,就央求了王夫人给她找来上好的茶具茶叶等物,说通了李师傅教她茶道。

    贾珠也就十岁的年纪,这年头算人的岁数都是虚岁,所以,就习武而言,并不算太晚。而习武最初最基本的功夫,却是扎马步,是以,李清阳只要偶尔瞧瞧贾珠的姿势是否标准就成了,其他时候,他还真的挺闲的。

    于是,贾元春这一旁的插诨打科也就不是那么突兀了。贾珠在院子里远远地扎他的马步,贾元春就在亭子里学起了茶道。并且,自从知道他学这手艺,呃,好吧,姑且亵渎地说这是手艺。贾元春在学的时候,还把空间里头与茶道有关的籍都翻了一遍,看不明白或者有意思的地方,在学茶道之余都拿出来跟李清阳说说,有些观点还结合了现代关于茶的一些说法,听得李清阳的眼睛都时不时亮了亮。而茶道的很多据说失传了的孤本,这小丫头都让人找了来看,李清阳不得不正视眼前的小丫头。本来还以为她年纪小,只是弄的玩,现在……

    说来这李清阳本来只是想教教学生,讨生活罢了。他这辈子跟着清风道长一路走来,还真没有娶妻生子的念头,虽然身上并未套上道袍,可生活上,他从来以武当道徒言行规范自律。而武当自明初立国以后,弟子隐没民间,各自传承,可也并未强制要求弟子要收徒弟。是以,他们这一系,传到他这里,眼看着要失了传承,可他也并没有太多收徒的心思。

    然而现在看到贾家这两个小家伙,他心下忽然一动。这些日子的相处,对两个小家伙的品性还是摸得透彻,元丫头有些古灵精怪,可对于喜好的东西乐于专研,人也机灵,又友善兄弟孝顺父母,是个不错的。只是这元丫头到底是女孩子,武当可从来都没有女徒弟,而珠小子性子沉稳,品性纯良,能吃得苦,受的累……,根基也尚佳,如果收做徒弟,倒是不错。可……这包衣奴才的身份,他到底排斥了些。罢了罢了,以后再看看吧。

    “李师傅,小女读《茶经》,对这茶性俭不宜广,有些闹不明白,俭朴俭省这些词里头的俭很好懂,可用来形容茶,这说的是茶的什么?”嗯,这些个东西,她一个小丫头却是不应该明白。说来,她上辈子的爷爷也会些茶道呢!他老人家最喜欢在下午店里人不多的时候,摆套茶具,摆弄功夫茶了。不过,这功夫,传自现代,懂的人,真的不多,爷爷会的,跟着李清阳比,真的只算得上半调子,唉,她又想爷爷了。

    “《茶经》是唐代人的著作,咱们再看这的时候,得结合那个时代。唐时的茶,跟现在的不一样。那时候是砖茶,而现今更多的是散茶。砖茶在制茶和饮茶的时候,有许多讲究,它不是用茶的嫩芽叶加工制成的,而是用老树叶加工成的。这样的茶,会十分的浓,太过厚重。品茶,也就不会讲究清雅和香醇。而煮茶也很费功夫,需要烘烤,碾碎,冲泡等等,这样的茶十分的浓,淡了,反而让人觉得没有滋味了。再有,唐时盛行茶会,而茶会最时兴的饮茶方式是行茶。所谓行茶就是茶会中传递茶碗、轮流而饮的饮茶方式。当时茶人边传递茶碗行茶,边赋诗联句,是文人十分喜好的交友玩乐方式吧。在行茶茶会中,茶碗的数量总要少于茶人的数量,五人三碗,七人五碗。陆羽在《茶经-五之煮》中强调过这一点:‘碗数至少三,多至五,若人多至十,加两炉。’而且,陆羽人为:‘茶性俭,不宜广,则其味黯淡。且如一满碗,啜半而味寡,况其广乎?’在陆羽看来,茶性俭,如饮茶时盛满碗,则饮之半途茶之色香味俱失。因此,从茶性而言,茶不宜满。这俭,一就指茶碗得少,二,则是不宜倒满,满了,味道就淡了。再有,浓茶饮用多了,不就苦于它的味道了吗?正所谓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好家伙,真的很能说,贾元春快被他绕晕了,看来这人也真的嗜茶呀。说来处得越久,贾元春越觉得这家伙不像个武夫,一般的武夫会懂茶道?简直是开玩笑!而且,说起茶道来还能旁征博引头头是道,这就更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了。这李师傅在贾元春眼里他就是个迷,引得近来生活单调得有些乏味的贾元春很想多挖些东西出来,可又有些不得其门而入。得,慢慢来吧。

    她现在安排可紧着呢!早上早早地起来,陪着贾珠习武,跟着李师傅摆谈摆谈。一个时辰后,贾珠习完武,两人差不多就可以一道去给贾政王夫人请安了。这当家夫人可真不是好当的呢!王夫人可得早早地起来,安排贾府一日的吃穿住行用呢!什么都得过一过王夫人的眼。他们去的时候,王夫人也就刚刚起来收拾妥当,所以,请了安,二人就会随同王夫人一起用个吃个早点,然后和王夫人一起去给贾老太太请安。这时,贾老太太差不多也起来了。问为何不给贾政请安?哎哟,人家贾政又不是天天在王夫人这里睡,他是在哪儿就寝就会在哪里用早膳。

    贾珠跟贾老太太请安后就会回他的院子,收拾一番后去贾氏一族的族学上学。而贾元春,就回去跟她的女先生学琴棋画吟诗作赋了,前面的,她也就认真学了琴和画,棋就仅仅晓得个规则,专研都不多,那东西,太费脑子,她不想那么费神。至于琴,优雅的象征,现代的时候想学,可烧钱了,而且,她读小学中学的年代,艺术培训班真的不多,这些个都是九五后,零零后,祖国经济腾飞后,家长对子女的要求的吧。貌似她真的没赶上这时代风潮。而读大学后,似乎已经晚了,年纪大了学琴可不容易呢!工作后,就更不要想了。现在有免费的,不用她来掏钱,学学又何妨?至于画,因为爷爷中医的关系,她早早地就被爷爷倒腾着学法了,画嘛,现在学一学也是可以的,随让画一体呢?多学些总不是坏事,就当打发时间了。

    而写诗填词的功夫,真的有些闹得元春头疼。那些个格律平仄,规则一大堆,有时候真想撒丫子不学了。可看着女先生严厉的眼神,贾元春缩缩肩膀,得,咱先将就应付着吧,能学多少是多少。她自己倒是非常明白自己,她是没有诗人的天赋的。

    中午午睡一段时间,用些糕点,古人只吃两顿饭,其他时候饿了就吃糕点,对于这一点,贾元春也莫可奈何。下午就去跟女红师傅学习女红,这刺绣真是个精细活。到目前为止,她总算能绣几根绿草了……,当然,手还是偶尔还被扎几个窟窿就对了。

    再然后去陪着贾老太太唠唠嗑,当然,她的宝贝闺女贾敏是在的,有时候还能碰上贾老太爷,就多奉承奉承这贾家的当家人。等贾政贾珠回来,合着贾赦邢夫人贾琏,一起陪二位老人家吃了晚饭,然后和贾政王夫人一起回他们的屋子请安,说说话,差不多就可以走人了。

    回自己的小窝,她爱看弹弹琴弄弄画还是干什么其他的,都是可以的。不过,也就七八点的样子,就可以睡觉了。

    日日这般,转眼就到了贾敏出嫁的日子。贾府早已闹腾起来,最忙的当属她娘亲王夫人,谁让人家是当家夫人呢?本来嘛,以后能独自当家做主王夫人心里头可乐和了,送走贾敏这个瘟神,她是百分百的高兴。可是,等她看到她婆婆贾老太太开出的那一长溜嫁妆单子,王夫人觉得,自己的心都在滴血。

    “你说,她一个小女儿家,用得着这般多的嫁妆吗?那林府是个空壳不成?这死老东西难不成怕她闺女嫁过去喝白粥度日?这么些珠宝首饰古董黄花梨木金丝楠木家具,和那么多压箱底银子,这死老东西是想掏空了咱们荣国府不成?”王夫人的心激烈地起伏着,自从她成了当家夫人,可是把贾府的所有东西都看成是自己的,现在看到贾敏的嫁妆,这……这不是要掏了她的心窝她的肉麻?王夫人现在是觉得浑身哪儿头疼……

    “这嫁妆单子指不定都还没上全呢!那死老东西估计私下里还给了那小贱人许多好东西。哼!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这死老东西就不能给珠儿多留些?珠儿还要娶媳妇的呀!”对,这些东西都该是她的珠儿的,“还有元儿,平时看着这死老东西那么心疼元儿,可你瞧着嫁妆单子,以后元儿出门,她舍得给那么多?”到底隔了辈分,还不是从那死老东西肚子里出来的,哪里会舍得了?

    都是主子,王夫人可是骂贾老太太,贾敏,她一个下人可不敢,最多一旁嗯,啊,哦,发几个单音词,在不就是,对,就是,太太说的是……。心里十分明白王夫人的品行,也就不会太过在意这些。等王夫人发完牢骚,回头还不是得继续主办贾敏姑奶奶的婚礼?她一个下人,左耳进右耳出就对了。

    而本来协助管理家务的贾敏,早已当起了羞答答地待嫁娘,该她绣的嫁妆嫁衣,她可是从订婚后就慢慢绣,早就绣好了。现在的她,回想着下人们给她打探来的林海的所有消息,心里有害怕也有期待。自从订婚后,她身边的人,可是常常把林海的消息传来呢!文采分流,俊朗不凡,品行良好,都不会往那脏地方钻,京里不少小姐都喜欢都想嫁。只是,听说林老夫人,她以后的婆婆,早早地就塞了两个通房进他的屋子。想到这里,秀眉拧起,深深地破坏了柔美精致的面庞。没关系,回头她会好好招待那些个狐狸精的……,她的丈夫,只能是她的。

    嫁女的贾老太太,成天除了忙以外,偶尔还开始神色恍惚,眉头紧皱,真不知是不舍得贾敏,还是不喜欢自家女婿,抑或都有?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元亨利禛(红楼)》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元亨利禛(红楼)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