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墨色战国 第三十三章 作 物

第三十三章 作 物

目录:墨色战国| 作者:从小不会爬| 类别:玄幻奇幻

    后来聂华考虑到情报工作的重要性,又建议夫子加设了一类“间”,一共七大类,符合某类要求的一般会被称为“某墨者”或“某墨徒”。不过必须说明的是,牛人是可能同时拥有几个从事的,比如白圭后来出师的时候,身上就有“学”、“仕”、“宣”、“技”四个从事,吴起更是六项全能......

    不久,禽滑厘、高石子、胡非子、县子石等一百一十七人成为了第一批“墨者”的候选,经墨门大会公开问责,最终有八十四人当选。值得一提的是,这八十四人全部都是“兵墨者”,这也难怪,他们都是墨子早年所收的弟子,这二十余年来跟随他到处奔走,无数次帮助那些小国守城和训练军队,就算原本是个军盲,也早磨练成一个合格的军官了,何况他们大多是游侠甚至盗匪恶霸出身,又得墨子亲自传艺,武艺普遍不错......

    确定了墨者的名单之后,剩下那些已经出师的墨门弟子都被算作“墨徒”,墨子也第一次对门下已出师弟子的总数进行了准确的统计,才发现竟然多达三千七百余人,难怪自治领建设会日新月异了,就算是天下最强的三晋,也找不到这么多吃苦耐劳而又有技术专长的人才......

    而聂华、白圭与吴起等还没有出师的学生,以及乐土的居民,则是“墨众”目前的主体,总数增加得十分迅速,到聂华十岁时,“墨众”的人数已经接近十万了,他们才是建设的主力军,若是光靠墨门的人力,猴年马月都别想将乐土开发出来。

    虽然墨门内部划分了等阶,但毕竟之前的平等氛围已经延续了二十余年,以前的师兄弟之间并未因此变得等级分明起来,令聂华颇为感慨,果然还是传统最重要,光是套层民主的外皮,却没有民主的传统,只会是画虎不成反类犬......

    在聂华的设想中,自治领推行马耕的话,以小麦作为主要作物比较合适,因为小麦秸秆马是可以吃的,而粟的茎叶马却不能消化,而且小麦的产量也明显大于粟。但无论是墨子,还是最近日益得到墨子赏识而开始主管农垦与军事两大块的吴起,都坚持让农民依旧以种植粟米和豆子为主。面对聂华的质疑,吴起在惊讶之余只回答了一句话,“种植小麦需要灌溉才能做到旱涝保收,咱们现在有那么多人力去开渠吗?”

    聂华这才意识到自己疏漏了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同样种植面积的粟米需水量只有小麦的不到三分之一,只要气候不是异常得过分,基本上靠天然降水就足以保证丰收了。想到这一点,聂华突然心中一动,来自后世的他自然知道,虽然目前中原的气候还是十分温暖湿润,宛若后世的江南,但此时东方的气候却已经处于了一个急遽变冷变干的周期之中,在其后短短一百多年间最低气温降低了十度以上(这个周期在春秋中段就已经开始,一共持续了三百来年,之前连现在的陕南都是大象犀牛的乐园。),降水也大幅度减少,华北平原与黄土高原从此由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气候变为了典型的大陆性气候,而且在其后的两千余年里再也没能转变过来......

    再联想到后世的华北因为缺水而导致地下水超采、甚至不得不冒着生态灾难的风险、耗费巨量的人财物力建设南水北调工程,聂华突然意识到,也许小米才是更适合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事实上,小米虽然产量低于小麦,但它的营养价值却要高得多,尤其是锌铁等矿物质含量极高,其几近百分之百的消化吸收率更是远远超过其他任何一种谷物,因此综合来看,粟与小麦的产量差距并没有大家以为的那样大。但想到华夏的祖先早就找到了最适合的作物,却被他们的后代因为一点眼前利益放弃了,聂华又不禁一阵唏嘘......

    此外,粟与马耕的不兼容也难不倒熟悉农业的墨子,小米的秸秆马是不能吃,但现在乐土人力匮乏,还有大片荒原无力开垦,大可以辟为牧场,而且还有超过一半的田地种了马最喜欢的豆子,还怕马会饿死不成?再说,粟的秸秆即使不能作为饲料,也不必担心浪费,农户家里烧火用得着不说,还大可以拿去制作草绳或者草纸,满足墨门与乐土居民的需要,也算是自产自销了。墨子虽然不主张墨门与民争利,但这些生活必需品的生产还是要能自给自足的,若是受制于人,总是一个隐患......

    牧场的出现令聂华当即想起了后世被称为“牧草之王”的苜蓿,可惜这时苜蓿还没被引进到中原,历史上得等到几百年后张骞通西域中土才有引种。聂华自然等不了这么久,而且他由苜蓿想到了更多的国外植物品种、如西瓜、棉花(这时的岭南也有土生土长的棉花品种,但棉花质量很差,基本不能用作纺织原料。)等等,便向墨子建议派出一些胆大而机灵的师兄前往西域与身毒(印度古称),一方面是交流双方的科技文化,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引进沿途所经国家那些值得华夏引种的新奇作物品种。或许是已经习惯了这个弟子的不凡,墨子并未询问聂华为何会有这样的想法,就采纳了他的建议。不久,墨门从主动报名参加的数百名墨者与墨徒当中选择了二十几个头脑灵活而又心志坚韧的弟子派往遥远的异域。

    在这个年代,前往万里之外的未知地域可谓是九死一生,但还是有这么多师兄主动请缨,令聂华充分体会到了墨门轻生重义的风气。其中一位与聂华关系不错的师兄报名时说的一段话更是令聂华几乎当场落泪,“吾资质驽钝,入门十余年些许寸进,羞于见人,此次远行万里,纵吾等鄙人,亦可以命博运、功垂万世,实乃千载难逢之良机,焉能错过?即事不成,天也,然义犹存,吾愿以吾之血,以励后人!”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墨色战国》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墨色战国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