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墨色战国 第三十章 墨子的忧虑

第三十章 墨子的忧虑

目录:墨色战国| 作者:从小不会爬| 类别:玄幻奇幻

    不过,墨门这样做,却不可避免地得罪了周边诸国,尤其是收容逃奴,对于各国本就已经渐趋瓦解的奴隶制度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即使是新兴的地主阶级也不得不降低地租以吸引佃农留下,利益受到了不小的影响。但先秦时期通讯极度不畅,等到各国诸侯陆续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已经是好几年以后了......

    虽然乐土人口迅速增加,但由于白圭生财有道、聂华点子无穷,以及本身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墨门不但没被拖垮,财政反而日渐宽裕。在充足的财力支持下,墨门不但成功地开华夏历史之先河,在乐土逐步实现了六到十二岁阶段的六年免费义务教育和学生免费营养餐制度,而且还派人到周边各国收容那些流离失所的孤儿幼女进入墨门学习,学费与生活费全包,不到五年时间就挽救了数以万计的孩子。这个建议是聂华提出的,而后来这些孩子也没有辜负他的期望,他们也许不是墨门之中贡献最大的群体,却一直都是最忠诚的......

    不过,乐土畜力的短缺还是令白圭有些头痛,因为迁来的农户很少有带着牛马的,基本全得由墨门提供。据他估算,若是按计划推行马耕的话,自治领至少需要四五万匹耕马,如果在附近的几个国家购买,不但价格奇贵,而且还每次购入数量有限,需要极多的交易次数,实在太浪费时间了......

    听到白圭的诉苦,墨子却不以为意,他当即让人将弟子楼义叫来,不一会儿一个身材不高但却十分粗壮的中年汉子就来到了这里。楼义不是华夏人,他是代北楼烦一个大部落首领的儿子,因为墨子当年对他们部落有恩,而且其武功、才德与胸怀也深受楼烦人的敬仰,他和几个小伙伴对其十分钦慕,毅然离开部落追随墨子,至今已有将近二十年了,他的华夏姓名“楼义”也是墨子为他取的。

    其实,楼义的父亲之所以放他出来,主要还是因为现在华夏势强、而戎狄势弱,同时楼烦还受到北方的匈奴与东边的林胡威胁,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因此若与在华夏声望甚隆的墨子结好,无论是对其内部争权,还是应对外部的威胁,都是很有好处的。但他没想到的是,这么多年下来,楼义已经深受墨子思想的影响,对于行义甚至比大多数华夏裔的墨者还要积极,光看他到现在还打光棍就很能说明问题了,也幸亏这些年里楼烦没有侵犯华夏(主要是三晋联盟实在太强),否则楼义到时候会站在哪一方还真不好说......

    楼烦虽然不能与历史上统一了草原的那些大漠强权相比,但作为马背上的民族,二三十万匹马(注1)的保有量还是有的。墨子让楼义负责此事,倒不是为了压价,事实上戎狄部族不擅计算,牲畜的卖价往往都被华夏商人压得惨不忍睹,再砍价就太不道德了。墨子叫来楼义,主要是希望一次购买量可以大一些,也防范楼烦人将马匹阉割后出售,这是草原民族几千年中防范马种流入华夏的主要手段,但楼义出面的话,应该不致于吃这种暗亏......

    墨子与秦国北境的义渠人的交情更深,为了稀释风险,他又派人到义渠也采购了几千匹好马,加上楼义买回的一万多匹,至少在几年内乐土应该都不用为畜力而担心了。看到这些马匹,聂华不禁眼前一亮,当即向墨子进言,建议从中挑选一些好马代步,墨子考虑到骑马确实比步行快捷得多,而适合骑马的墨服又已经基本普及,就同意了。

    聂华虽小,但墨门之中却已经名声不小,见他这个小孩都能骑着马来去自如,大家不甘示弱,纷纷效仿。于是,墨门之中很快就掀起了学习骑马的热潮,有马鞍和马镫等聂华发明的各式马具的帮助,而且从戎狄部族买来的马匹也普遍比中原本地的马匹更适合骑乘,不到一年时间,大部分的墨门弟子便都学会了骑马。尽管大家的马术普遍还很低劣,却已经足以引起墨子的注意。仅凭其在守城学上的贡献,墨子就堪称是一位大军事家,何况世人还不知道他进攻的本事其实还在守城之上(不是精通各种攻城战法,又如何保证城池万无一失?)。这样一个兵法大家,一旦对此留意,又怎么会想不到马鞍与马镫对于骑兵战斗力的巨大提升及其衍生影响?

    墨子很快就意识到,骑兵有了马鞍与马镫之后,战斗力必然大幅度增强,那样一来袭扰时便可以分散成更多的小队,令骑兵来去如风的特点发挥得愈发淋漓尽致,这样一来,防守一方便很容易切断敌方的粮道,而进攻一方则可以分兵大肆抄掠,既破坏守城一方的经济基础,也顺便补充己方的粮草。所以将来的战争必然更加残酷,受害的平民也会比以前多得多,因为步兵的劫掠居民好歹来得及逃,骑兵一来,就不光是破财了,还会送命......

    同时,因为骑马的难度大大降低,训练出一支骑马代步的步兵也不再显得奢侈,那么一支可以高速插入敌国腹地并攻下城池的精兵,又会对战争形势产生何等的影响?至于以骑兵集群正面冲击敌军阵势的战法,墨子却没有立即想到,这也难怪,即使是圣人,也同样有思维定势,骑兵利于侵袭骚扰、却不能用于正面决战的传统思维不是那样容易改变的......

    但即使光是墨子想到的这些,就足以令“天下”的战争形式发生翻天覆地般的变化,那墨子原先总结出的守城学理论还能适用吗?若是防守难度大增,弱小的国家又如何抵御强国的进攻呢?仅靠墨门像以前那样提供守城器械与指挥人才就够了吗?万一必须进行野战,那该如何应对呢?墨子不禁陷入了深思......

    注1:历史上成吉思汗西征时是一人八马,即接近二百五十万匹马,估计整个大漠(含漠西)能够承载的马匹蓄养量应该不下于五百万匹,楼烦虽然不大,但代北水草肥美,二三十万匹马也许还少算了。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墨色战国》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墨色战国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