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墨色战国 第十一章 少年白圭

第十一章 少年白圭

目录:墨色战国| 作者:从小不会爬| 类别:玄幻奇幻

    见到姐姐终于放弃了那个冲动的想法,聂华心中一宽,但为了以防万一,他还是不惜使出装乖卖萌的法宝钻进姐姐怀里大吃豆腐。聂荌对此不禁有些哭笑不得,但想到弟弟刚才为了救自己而横剑于颈的一幕,心中又不禁一暖......

    危机化解之后,聂华终于松了口气,却看到徐氏对他投来欣慰和感激的眼神,立时心知她虽然刚才出于对信义的推崇而没有劝阻女儿寻死之举,但她身为人母,自然也是不愿女儿死的,只要有符合义理的理由,“是啊,只要是正常的人,哪有不珍惜生命的呢?只能说是这个年代的华夏人将信念看得太重吧?”

    这个小插曲虽然很快就得到解决,但它对聂华的影响却可谓是刻骨铭心,姐姐差一点就横死在眼前的情景,令聂华受到了很大的震动,此后行事说话变得愈发谨慎起来,尤其是信诺方面,既不敢随便应承,也不轻易拜托他人,从而更适应“重义轻利、重诺轻生”的战国时代。若还是后世的行事风格,不但会祸害他人,而且恐怕以后也没谁会搭理这个言而无信的家伙了。到那时聂华就算再有本事,受到孤立之后也别想有什么作为。而聂荌事后也不禁有些后怕,为了避免类似的情形重演,她痛定思痛,也作出了一定的改变,虽然她此后依然是重信守诺,但在承诺时却较之前谨慎了许多......

    值得一提的是,聂荌并没有询问聂华帛书的内容,因为巫医当初只是要她保管和转交盒子,却并没有允许她了解其中的秘密。何况,聂华自小就有主见,他不愿告诉自己,必然是有不能开口的理由......

    至于聂华并非聂家血脉一事,经此之后也不再是秘密(尽管本来就不是秘密,但心照不宣和完全公开还是不一样的。),只是大家都珍惜这难得的缘分,还是继续保持着以前的亲密关系,母亲还像母亲、姐姐还像姐姐、弟弟还像弟弟,看上去就跟之前一样。但这层帘幕一掀开,人的心理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现在难以预料的变化......

    除了这次风波,大家一路上还算安稳,很快就抵达了魏国都城安邑,除了在此补充一些水粮,更紧要的是将车中那些新纸卖掉。这些纸张虽然还是草纸,但因为聂华对造纸工艺的持续改进,已经可以用来书写了,虽然这也多亏目前华夏的主流是毛笔这种软笔。但即便如此,聂华对其销路也一样十分看好,毕竟它们的竞争对手,是笨重的竹简与昂贵的丝帛啊!

    如今魏国是天下第一强国,魏都安邑也称得上是人口稠密、繁华富庶,但城内的商铺却大多是外国人所开,其中尤以卫人和周人最多。这些商人之中识货的自是不少,但他们大都只愿意先卖一点看看行情,再决定后面的收购价格。而少数愿意一口气全部买下的商人又都将价格压得很低,远远达不到聂华的心理价位——至少得够一家人三年生活之用,这样母亲就不必操劳,姐弟三人也可以安心学习。

    聂华这还是第一次出来卖纸,以前见那些农夫都能卖得不错,自以为这是很容易的一件事,可没想到自己年纪太小,很难得到商家们的重视,洽谈起来自然是举步维艰。聂华不是没想过让母亲或姐姐代劳,但徐氏对纸张并不了解,而聂荌也同样还未成年,又一向话语不多,说服力不见得就大过自己,再说聂华也不想轻易认输,于是乎一次次的碰壁便接踵而来......

    “看来我还是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即使是后者,看来也不容易做到呢。”,聂华郁闷地摇了摇头,示意车夫带他们前往下一家较大的商铺,这时他看见道路右侧一个竖着“白”字招牌的中等商铺,心中突然一动,“对啊,店大欺客,也许相对小一些的店铺反而可以出更高的价钱呢。”

    既然就在眼前,那个白家商铺聂华肯定是要进去看看的,不过他刚走进店门,就听到门外突然有人问道,“请问这马背上的东西叫什么?卖不卖?”

    聂华转头一看,只见一个面如冠玉、唇若涂朱、身长七尺有余的青衣少年正指着马鞍问留在马车里的徐氏,他忙接口道,“马背上的叫马鞍,脚踩的叫马镫,没这两样小弟就不能骑马了,所以不能出售,请勿见怪。”

    “这位小公子有礼。”,那个少年抬头见竟是聂华这个小孩子答话,自是十分惊讶,但他却没有因为他年幼就轻视他,反而进门作揖自我介绍道,“在下乃周人白圭,这里的东家是鄙人的二叔。”

    “白公子有礼。”,聂华也依着当初巫医的教诲还了一礼,仰头看了看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少年公子。只见这位白公子虽然也就十四五岁的年纪,却生得玉树临风、气度不凡,一看就知道受过良好的教育,尤其是他的眼神清澈无比,这在那些整天钻在钱眼里的商人之中分外难得,即使是聂华这个自认为暂时还没什么识人之明的家伙,也深感此子绝非池中之物。另外他的姓名似乎也有些耳熟,“白规?白珪?不对,难道是白圭?没错,一定是他,也只有这样惊才绝艳的人物才会小小年纪便有这般超凡脱俗的气度,同样只有他这种‘义商’才能有如此清澈的眼神......”

    华夏历史上,在白圭之前已经有过陶朱公(范蠡)、孔子高足子贡、豪商猗顿等好几个富可敌国的巨商,但白圭却能后来居上,成为华夏首富,并被后人公认为华夏商人之祖,其才可见一斑。更难得的是,白圭做生意一直秉承着售民所需、让利于民、不取暴利的原则,这与历史上很多大商人的伪善做法(注1)形成了鲜明对比,堪称是华夏历史上第一“义商”......

    注1:比白圭稍早的豪商猗顿也有义商之名,但他是先想方设法谋取最大的暴利,再将利润中的一部分拿来筑桥铺路、施舍赈济,以博取行义的美名,在境界上比起直接让利给顾客而不求虚名的白圭差了一大截......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墨色战国》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墨色战国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