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残唐涅盘 第三十八章 进驻朱圉山

第三十八章 进驻朱圉山

目录:残唐涅盘| 作者:沈清平| 类别:其他类型

    朱圉山,周代孝王时期,秦的先人非子在此为周孝王牧马。$佰镀搜索:$随$梦$小$说$网$

    大唐渐渐没落,这处绝好的牧马场所,也就为耕牧兼具的吐蕃部族所有。

    伏羌吐蕃千户在此驻有家兵、奴兵,以护卫草场、牲畜。

    曹敬辞跟杜贵带了百余人,悄悄在朱圉山伐木制作木器的这些天。

    可以说是做贼般,没有哪天不提心吊胆的。

    他们担心的,当然不是森警叔叔抓他们乱砍滥伐现形。

    而是怕那些吐蕃家兵,不等李卓远率队回师,就发现盗伐者。

    大举出动,上山来抓拿、围捕他这两队只有少量武器的工程队。

    “公子啊!还是当流寇威风!

    “索多嘟噜的旗帜一挂,还没开涉,他们就遁逃无影矣!”

    一处山坡上,曹敬辞颇为感慨地嚷嚷。

    百多人的工程队,尽管是偷偷摸摸地避开吐蕃部族耳目,畏手畏脚地悄悄行事。

    但这些天成绩还是巨大的,光是开字形木架就制造了三千多个。

    这开字形木架高约一丈,宽约三尺。

    戚继光在对付倭寇时,就采用过这种预制件。

    找块平地挖好坑,将两个脚一埋,神似一扇门。

    三千多个,那得是多大房间啊!

    李卓远让曹敬辞带人大量制作,当然不是要盖房!

    这些木城构件埋好,再以手臂粗的树枝密实地连结起来,就是座木城。

    现在,就算附近吐蕃各部多方打探,知道索多嘟噜部被歼。

    从而联合查布苏尔部,还有鄣县周围各部来报复。

    想要攻下这么一座木城,恐怕他们没那么多人马来填。

    要是事情没有败露,吐蕃各部族出于对索多嘟噜忌惮,而按兵不动呢?

    那当然更好!

    没谁傻得在兵力不强的时候,就去满世界嚷嚷:

    “是我们灭了索多嘟噜,现在假冒他们……”云云。

    恨不得现在就逼得自己东躲西逃,把仅有的一点积蓄消耗殆尽吧?

    急造木城,当天就围起来,且在其中扎好足够两三千人居住的营帐。

    高度戒备地休息一晚,担心中的偷袭、攻击情形并没有出现。

    于是,已经盔甲、武器配备整齐的各队,打上索多嘟噜部旗号出动。

    有意环大营三五里地四处转悠,将意图窥探的吐蕃各部吓退。

    其余人则趁机抓紧完善各项设施,力争以最短时间将坚固的大营建设完毕。

    确保利于不败之地,徐以后图。

    此趟鄣县之行,不仅夺得继续的物资,还扫来众多人口,

    加上那些解救出来的奴隶,已有不少恢复不错。

    人多力量大,仅用几天时间,选作大营的山谷已是营栅连绵,气势恢宏。

    大营在山谷?合符兵法吗?

    兵法是死的,讲的是常理。

    运用兵法的人是活的,活人不能生搬硬套兵法,讲死理!

    山谷不深,从谷口到谷内最里端的山脚约三里。

    也不算宽的谷口,两边山脊底端距离也就是个三里地。

    朝向东北,前边是一马平川的草场,后边就是起伏的朱圉山。

    所有通道都都随时可以堵塞封闭,形成四道封闭呈弧形的障碍布置。

    最外边的是巨大的乱石,加大小深浅不一的土坑,这道障碍纵深约四十多步。

    若是对几条供进出的通道进行破坏,徒步通过不难,想要纵马驰骋,要么先开通道,要么小心别断马腿或撞死。

    第二道是三条两丈多宽,一丈多深的堑壕,底下也没铺设什么尖锐木棒之类的。

    纵马越过这样的宽度小意思,可挖掘者很不够意思。

    三条堑壕都是半挖半堆达到这样深度的,挖出的浮土只是简单拍打一下。

    奔马跃过去能不能站住很成问题,跌下去就是死路一条。

    就算越过第一条,而且也稳稳站住了,那还是白搭。

    三条堑壕间距不到一丈,战马不具备短距离内连续跃壕的坦克性能。

    第三道要是等到春暖花开时,应该颇有点诗意。

    那些被截取主干粗直部分的树梢,大都被移植到这儿。

    保留着手臂粗的枝枝丫丫,在和煦的春风吹拂下,簇簇嫩绿的新叶、细芽摇曳着。

    要不是一簇簇新绿之中,那削尖了的枝丫末端,狰狞狼牙般扎眼。

    简直可以说,就是一片宽约二三里,深达四五十步的园艺林带。

    对于想要攻城略地着,不会不知道拒马桩的作用。

    于是别说骑马,就是想要徒步踏青,你也得时刻警惕。

    注意穿行时灵活侧身,以免受伤。

    第四道即便不等阳春到,就已是最具备欣赏价值。

    胳膊粗的枝丫也没被丢弃,弄成漂亮的尖锐鹿角般,密密实实地栽成带状。

    像是哪家巨富,在晾晒耗费巨资收集来的,数量庞大的各式鹿角。

    要是唤醒万物的春天脚步走近,催生百草、绽放百花。

    而它们在这里与青草、野花为伴,相互偎依着。

    似乎是野地里卧伏成千上万头雄鹿,只把尖锐的犄角露出来吸引伴侣。

    游人要是来到这里,可以观赏,但不要想着涉足过去叩木城的门或墙,否则代价很大。

    四道障碍使用的材料,基本来自这个山谷两边山脊。

    从低端到顶部,高大点的植被、石块都没有了,像是有意为之的防火带。

    与两边自然原貌相映衬,成了倒V字。

    整个大营要是站在顶端鸟瞰,就是个锐角扇形。

    立足的山顶木堡是顶点,两边山脊是边,谷口的弧形障碍则是弧。

    收拾停当,李卓远特地邀请程维等人一游。

    当然,为过早暴露意图,引起吐蕃各部族注意。

    从李家堡子出发的一行人,先往练兵草场。

    下午时分,才换上吐蕃人装束,绕道朱圉山北面。

    而后趁着黄昏,进入大营。

    “姑爷,这真是俺们的兵营?”

    程维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更不敢相信这一切会是真的。

    “呵,程伯,这不算什么!

    “等小侄把兵练好,渭州、秦州、宕州、叠州……

    “都将复为我大唐疆土。”

    李卓远淡然一笑,狮子大开口,似乎他真有如此雄才大略。

    “好,好姑爷。我信,我信……”

    程维一反沉稳常态,神情激动地频频颌首叫好。

    转头还悄悄挥袖,抹一把热泪。

    他在边荒困守这些年,岂能没有滋生过复兴大唐之心?@Ya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残唐涅盘》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残唐涅盘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